虫虫首页|资源下载|资源专辑|精品软件
登录|注册
首页 > 新闻 > 行业新闻 > 政府主导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重组遇极限

政府主导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重组遇极限

时间:2014-07-18      关键字: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无生产线设计公司(Fabless)中的龙头企业的重组陷入了迷途。在一家投资公司的倡导下,中国国内第二大和第三大无生产线设计公司的经营整合于2013年底几乎被确定,但由于另一家投资公司也参与竞争,使得整合计划至今悬而未决。参与竞争的2家投资公司均为国有企业,从中也反映了在中国由政府主导的产业振兴的困难之处。

 
  国有投资公司间的争夺
 
  上海市政府下属的投资公司、上海浦东科技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浦东科技)于5月中旬发出的声明中指出,该公司拥有充足的资金,中国银行为其提供了融资额度。此举是为了反驳锐迪科微电子(RDAMicroelectronics)之前发出的拒绝浦东科技收购的声明。锐迪科是专注于半导体晶片开发和销售的无生产线设计公司,在国内相关行业排名第三。
 
  紫光集团总部入驻的办公楼(北京市)浦东科技表明收购锐迪科的意向是在2013年9月下旬。同年11月,浦东科技从国家发改委获得了启动收购谈判的认可。但经过10个月谈判,收购仍然没有眉目。这是因为清华大学旗下的投资公司紫光集团提出以更高价格进行收购,相关方面的利害关系出现纠葛。
 
  对于相关行业的重组,一直在描绘更大蓝图的是紫光集团。2013年夏季,紫光提议收购在半导体无生产线设计企业中排名国内第二位的展讯通信,并于同年底完成了收购程序。展讯作为向美国非营利机构谋智基金会(MozillaFoundation)策划的25美元廉价智慧手机供应MPU(微处理器)的厂商,最近知名度正在提高。
 
  紫光还力争收购锐迪科。紫光董事长赵伟国曾表示,如果将锐迪科与展讯的优势结合起来,将对世界半导体产业的势力格局产生影响。紫光提出以总额9亿1000万美元收购锐迪科,高于后来提出收购意向的浦东科技。锐迪科的最大股东支持由紫光进行收购,甚至采取了解除持反对意见的董事长的职务的激烈手段,但由于当局的审批等原因,经营整合的构想遭遇了挫折。
 
  紫光和浦东科技均将目光瞄准半导体无生产线设计企业,在投资判断上符合情理。在世界半导体产业,自2000年前后起,就不断形成无生产线设计模式和专注于受托生产的代工企业(半导体代工公司)的分工。据美国调查公司ICInsights统计,在半导体的全球销售额中,无生产线设计企业的销售额在2013年占到了29.2%,比2000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最大的半导体无生产线设计企业是华为技术旗下的深圳市海思半导体公司。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海思2013财年(截至2013年12月)的销售额在130亿元以上,已经超过中国最大半导体厂商中芯国际积体电路制造公司(SMIC)。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增长重点也已转向无生产线设计模式。
 
  政府主导的重组框架迎来极限?
 
  另一方面,紫光与浦东科技竞相收购锐迪科的背景是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振兴半导体产业。从2013年夏季开始振兴政策的出台时机愈发成熟,国务院于6月24日发布了争取到2015年,国内积体电路产业的销售收入超过3500亿元、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的中长期计划。还提出设立名为「国家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共基金,面向半导体企业进行投资。
 
政府主导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重组遇极限
 
  政府主导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重组遇极限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相当于所有工业产品大脑的半导体对进口的依赖度却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半导体的国产比重为38.3%。美国调查公司IHSIsuppli的分析师顾文军表示,除去海外厂商在中国工厂的产量,国产半导体所占比重不到20%。出台振兴政策正是了为了打破这种现状。
 
  从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到的形势是,由于预测旨在实现产业高度化的政府将设立公共基金,国有投资公司希望事先「准备」好半导体无生产线设计企业,用来获得投资。问题是在这一框架下半导体产业能否真正实现壮大。必须具备创新力和技术实力的半导体无生产线设计企业是在人才和资金自由流通的美国矽谷诞生壮大的业务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相关资金投资半导体产业的事例随处可见,但是只有在积体电路的细微加工等制造技术的开发方面取得了成功。展讯通信与锐迪科的整合构想因国有投资公司之间的争夺而耽搁了近1年时间。即使判断政府主导的半导体产业重组框架已经迎来极限也并不能说是毫无根据。
 
  据锐迪科的相关人士透露,预计收购问题将在8月上旬得出结果。不知中国最终是否能诞生出一个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无生产线设计企业。从中国或许可以预测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未来……
来顶一下 70

相关资源

相关源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