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基于捷联惯导系统的几种不同的传递对准技术,其中包括 速度匹配、姿态匹配、角速度匹配及速度加姿态匹配方法。
上传时间: 2013-12-15
上传用户:杜莹12345
激光捷联惯导系统角增量输入姿态算法,参考秦永元的书籍,
上传时间: 2016-08-17
上传用户:瓦力瓦力hong
本书是作者在总结多年研究生“卡尔曼滤波与组合导航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吸收十余年从事惯性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以及参阅国内外众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全书共八章,主要包括捷联惯导算法及其误差分析、地球重力场基础、卡尔曼滤波基本原理、初始对准与组合导航技术、捷联惯导与组合导航仿真等内容。书中附有丰富的Matlab仿真程序可供参考,还有练习题可供读者拓展学习或学生练习使用。本书可作为导航制导与控制、仪器仪表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和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上传时间: 2022-07-01
上传用户:d1997wayne
捷联高动态算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捷联惯导 姿态更新 圆锥误差 速度更新 划船误差 位置更新 涡卷误差 补偿
上传时间: 2013-12-30
上传用户:zhaiyanzhong
基于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器级联模型的静基座惯导初始对准算法及仿真
上传时间: 2014-06-18
上传用户:498732662
探索一种应用 Kalman 滤波技术估计出系统状态,通过反馈校正实现惯导系统水平阻尼的方法。当外速度存在常值误差时,惯导系统水平姿态误差和加表零偏的耦合量经 Kalman 滤波,能够被快速准确地估计出来,在最优时刻反馈此估计量对系统进行校正,可以对舒勒振荡进行阻尼,实现传统水平阻尼网络的作用。仿真试验表明,与传统阻尼网络相比,Kalman 滤波阻尼不仅能够有效地消除舒勒周期振荡误差,而且在导航状态切换过程中能有效抑制超调的产生,改善系统的性能。
标签: Kalman 滤波技术 捷联惯导 水平 系统 算法 阻尼
上传时间: 2016-08-17
上传用户:瓦力瓦力hong
捷联惯性导航技术(第二版)(英文版)(David H. Titterton and John l. Weston )捷联惯导技术是将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固连在载体上的一种惯性导航技术,广泛应 用于军用飞机、导弹、潜艇、战车等。本书重点介绍捷联惯导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发展和在各种领域的具体应用,如捷 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陀螺技术、加速度评和多传感器技术、微型惯性传感器、测试、枝 准和补偿、诠计举例i等等。本费劲作者多年Jk事靠聆晴等技术在航空工程里的应用工 作,因此,书的内容非常新颖,极具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惯性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本书为英文版,更具有阅读价值。
上传时间: 2022-07-26
上传用户:
捷联惯性导航技术(第二版--张天光等译)是一本介绍捷联惯性导航的优秀资料。捷联惯导技术是将陀螺和加速度计直接固连在载体上的一种惯性导航技术,广泛应 用于军用飞机、导弹、潜艇、战车等。本书重点介绍捷联惯导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发展和在各种领域的具体应用,如捷 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陀螺技术、加速度评和多传感器技术、微型惯性传感器、测试、标准和补偿、进行举例等等。本书的作者多年从事捷联惯性导航等技术在航空工程里的应用工 作,因此,书的内容非常新颖,极具参考价值读者对象: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惯性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上传时间: 2022-07-26
上传用户:
本人平时收集的惯性导航算法的论文,对搞导航算法的人很有帮助。 1.易于实现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仿真.pdf 2.测量运动物体姿态的三自由度定位算法的研究.pdf 3.基于MEMS 技术的微型惯性测量组合.pdf 4.基于四元数的空间全方位算法研究.pdf 5.捷联惯导积分算法设计(连载二)下篇:速度和位置算.pdf 6.数字磁罗经系统的设计.pdf 7.四阶龙格—库塔法在捷联惯导系统姿态解算中的应用.pdf
上传时间: 2014-12-07
上传用户:ayfeixiao
由于下一代微处理器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所需电流越来越大,现有的5V、12V输入的电压调节模块(VRM)已经不能满足它的要求了,因此把VRM的输入母线电压提高到48V是必然的趋势。这样做能够减小输入电流从而使得母线损耗减小,有利于效率提高,同时可以大大减小输入滤波器体积。 本课题首先分析了VRM的发展现状和常用拓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级联式流馈推挽DC/DC变换器的概念。接着,具体分析了Buck与推挽级联式流馈DC/DC变换器、双通道交错并联型Buck与推挽级联式流馈DC/DC变换器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再接着,分别介绍了Buck与推挽级联式流馈DC/DC变换器、双通道交错并联型Buck与推挽级联式流馈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同路的建模和设计方法,并给出设计实例。最后,分别用这两种拓扑结构制作了两台48V输入、3.3V/10A输出的样机,并对两者进行了一定的实验比较研究,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上传时间: 2013-07-29
上传用户:gxrui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