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导通电阻

导通电阻是指二极管导通后两端电压与导通电流之比,是二极管的重要参数。
  • 蜂鸣器在单片机上的应用,C语言源码,Keil uVision3工程文件,附原理图及说明学习文档 蜂鸣器的正极性的一端联接到5V电源上面

    蜂鸣器在单片机上的应用,C语言源码,Keil uVision3工程文件,附原理图及说明学习文档 蜂鸣器的正极性的一端联接到5V电源上面,另一端联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基级由单片机的P1.5管脚通过一个与非门来控制,当P1.5管脚为低时,与非门输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这样蜂鸣器的电流形成回路,发出声音。当P1.5管脚为高时,与非门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蜂鸣器不发出声音。在这里与非门是作为非门来用的,这里采用一个非门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系统上电时峰鸣器发出声音,以为系统复位以后,I/O口输出的是高电平。 用户可以通过程序控制P1.5管脚的置低和置高来使蜂鸣器发出声音和关闭。 蜂鸣器的声音大小及音调可以通过调整P1.5管脚的置高时间及输出的波形进行控制,这一点可以在调试程序的时候来试验。

    标签: uVision3 Keil 蜂鸣器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7-01-27

    上传用户:ryb

  • 脉冲宽度调制(PWM)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

    脉冲宽度调制(PWM)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简称脉宽调制。它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测量,通信,功率控制与变换等许多领域。一种模拟控制方式,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栅极或基极的偏置,来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晶 体管或晶体管导通时间的改变,这种方式能使电源的输出电压在工作条件变化时保持恒定。  脉冲宽

    标签: Modulation Pulse Width PWM

    上传时间: 2014-03-10

    上传用户:xauthu

  • 在控制单元的开关调整元件(T1)接通期间

    在控制单元的开关调整元件(T1)接通期间,能量流进贮能单元(C12)进行储能,当开关调整元件关断时,存储在电容里的能量通过滤波直接给负载供电,取样电路对输出电压进行取样,反馈到运放比较的输入端,运放电路将取样电压与PWM输出电压进行比较,比较之后输出一定脉宽给控制单元,控制开关调整元件的导通时间,从而控制储能输出,使输出值与预设值相等,减小误差。同时,通过取样电路对输出取样,送至单片机,经过内部模数转换,按键切换时,LED便可显示实际输出值

    标签: 控制单元 开关 元件

    上传时间: 2013-12-21

    上传用户:皇族传媒

  • 双向可控硅实用电路500例

    一种以硅单晶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层三端器件,创制于1957年,由于它特性类似 双向可控硅 于真空闸流管,所以国际上通称为硅晶体闸流管,简称可控硅T。又由于可控硅最初应用于可控整流方面所以又称为硅可控整流元件,简称为可控硅SCR。 在性能上,可控硅不仅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还具有比硅整流元件(俗称“死硅 ”)更为可贵的可控性。它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 可控硅能以毫安级电流控制大功率的机电设备,如果超过此频率,因元件开关损耗显著增加,允许通过的平均电流相降低,此时,标称电流应降级使用。 可控硅的优点很多,例如:以小功率控制大功率,功率放大倍数高达几十万倍;反应极快,在微秒级内开通、关断;无触点运行,无火花、无噪音;效率高,成本低等等。 可控硅的弱点:静态及动态的过载能力较差;容易受干扰而误导通。

    标签: 双向可控硅实用电路500例

    上传时间: 2015-05-07

    上传用户:66998877

  • svpwm

    SVPWM 宽度调制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基极或MOS管栅极的偏置,来实现晶体管或MOS管导通时间的改变,从而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的改变

    标签: svpwm

    上传时间: 2019-07-09

    上传用户:sjjy0220

  • BUCKBOOST电路原理分析

    BUCKBOOST电路原理分析uck变换器:也称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                                                 图中,Q为开关管,其驱动电压一般为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宽调制)信号,信号周期为Ts,则信号频率为f=1/Ts,导通时间为Ton,关断时间为Toff,则周期Ts=Ton+Toff,占空比Dy=、Ton/Ts。 Boost变换器:也称升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 开关管Q也为PWM控制方式,但最大占空比Dy必须限制,不允许在Dy=1的状态下工作。电感Lf在输入侧,称为升压电感。Boost变换器也有CCM和DCM两种工作方式 Buck/Boost变换器:也称升降压式变换器,是一种输出电压既可低于也可高于输入电压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但其输出电压的极性与输入电压相反。Buck/Boost变换器可看做是Buck变换器和Bo

    标签: buckboost 电路

    上传时间: 2021-10-18

    上传用户:

  • 工程师必备手册——开关电源实例设计指南.pdf

    开关电源中的开关管从导通到截止,严格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我们在进行工作原理分析的时候,一般都会先对一些非主要问题进行简单化。例如,当电源开关管导通或截止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看成是一个理想的开关,其工作时只有两种状态,通或断。但实际上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除了通或断之外,还有一个在高频时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开关管导通时,是从截止区到放大区,然后再由放大区到饱和区的工作过程。这个工作过程需要用微分方程才能求解,在这里我不想对你介绍得太复杂。

    标签: 开关电源

    上传时间: 2021-12-04

    上传用户:trh505

  • 国产MOS预驱动芯片EG3013 手册

    高端悬浮自举电源设计,耐压可达100V内建死区控制电路自带闭锁功能,彻底杜绝上、下管输出同时导通采用半桥达林顿管输出结构具有1A 大电流栅极驱动能力 专用于无刷电机N 沟道MOS 管、IGBT 管栅极驱动HIN 输入通道高电平有效,控制高端HO 输出LIN 输入通道低电平有效,控制低端LO 输出外围器件少静态电流小:4.5mA 封装形式:SOP-8

    标签: mos

    上传时间: 2022-01-02

    上传用户:

  • 科普知识《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 学习笔记 54页

    PCB联盟网-科普知识--《电子封装材料与工艺》 学习笔记 54页本人主要从事 IC 封装化学材料(电子胶水)工作,为更好的理解 IC 封装产业的动态和技术,自学了《电子封装材料 与工艺》,貌似一本不错的教材,在此总结出一些个人的学习笔记和大家分享。此笔记原发在本人的“电子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查看一起探讨第一章 集成电路芯片的发展与制造  1、原子结构:原子是由高度密集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围绕它在一定轨道(或能级)上旋 转的荷负电的电子组成(Neils Bohr 于 1913 年提出)。当原子彼此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交互作用 的形成所谓的化学键,化学键可以分成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氢键或金属键;  2、真空管(电子管):  a.真空管问世于 1883 年 Edison(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时,1903 年英格兰的 J.A.Fleming 发现了真 空管类似极管的作用。在爱迪生的真空管里,灯丝为阴极、金属板为阳极;  b.当电子管含有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时,这种电路被称为二极管,1906 年美国发明家 Lee  DeForest 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加入了一个栅极(一个精细的金属丝网),此为最早的三极管,另外更 多的电极如以致栅极和帘栅极也可以密封在电子管中,以扩大电子管的功能;  c.真空管尽管广泛应用于工业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有很多缺点,包括体积大,产生的热量大、容 易烧坏而需要频繁地更换,固态器件的进展消除了真空管的缺点,真空管开始从许多电子产品的使 用中退出;  3、半导体理论:  a.在 IC 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典型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硅、鍺、硒,半导体化合物有砷化镓(GaAs)、 磷砷化镓(GaAsP)、磷化铟(InP);  b.二极管(一个 p-n 结),当结上为正向偏压时可以导通电流,当反向偏压时则电流停止;  c.结型双极晶体管: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p-n 结组合成一个器件,导致了之!

    标签: pcb 电子封装

    上传时间: 2022-02-06

    上传用户:

  • 实用模拟电路设计 (Marc T. Thompson)

    本书是 Marc Thompson 博士 20 年模拟电路设计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讲述了模拟电路与系统设计中常用的直观分析方法。本书提出了“模拟电路直观方法学”,力图帮助学生和设计人员摆脱复杂的理论推导与计算,充分利用直观知识来应对模拟电路工程设计挑战。全书共分为 16 章,内容涵盖了二极管、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反馈系统等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与设计方法。本书大纲第 1 章与第 2 章为介绍性材料。第 1 章是本书的引言,同时介绍了模拟电路设计的发展动机,其中引用了一些精选的历史事件。第 2 章讲述后续章节中用到地重要的信号处理概念,以使读者们能够跟上作者的思路。第 3 章至第 8 章讲述双极性器件的物理学原理、双极性结型晶体管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 、晶体管放大器,以及用于带宽估计与开关速度分析的近似技术。第 9 章讲述 CMOS 管和 CMOS 管放大器的基础知识。前面章节介绍的用于放大器设计的带宽估计技术也同样适用于 CMOS 管器件。第 10 章讲述 晶体管的开关效应。晶体管是如何实现导通和关闭呢?又如何估计它的开关速度呢?第 11 章回顾反馈系统 (feedback system) 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稳定反馈系统的伯德图 / 相位裕度方法 (Bod plot / phase margin) 。第 12 章和第 13 章讲述实际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使用和限制,包括电压反馈 (voltage-feedback) 以及电流反馈 (current-feedback) 放大器。第 14 章讲述模拟低通滤波器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巴特沃思 (Butterworth) 、切比雪夫 (Chebyshev) 、椭圆 (elliptic) 以及贝塞尔 (Bessel) 滤波器的无源梯形实现和胡源实现。第 15 章讲述实际电路设计问题,比如 PCB 版图设计规则、无源器件的使用和限制等。第 16 章是一些有用的设计技术和设计技巧的大杂烩,这些内容又不适合放在其他章节,所以作为独立的章节进行讲述。一些说明性的分析问题以及 MATLAB 和 SPICE 设计示例点缀在全书的字里行间,以帮助读者理解本书的内容。

    标签: 模拟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2-14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