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资源下载|资源专辑|精品软件
登录|注册

失效模式

  • IC智能卡失效机理研究

    摘要:IC智能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密码校验失效、数据丢失、应用区不能读写等一系列失效和可靠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分析研究了IC智能卡芯片碎裂、引线键合断裂、静电放电损伤等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并结合IC卡制造工艺和失效IC卡的分析实例,对引起这些失效的根本原因作了深入探讨,就提升制造成品率、改善可靠性提出应对措施.关键词:IC卡;薄/超薄芯片;碎裂;键合

    标签: IC智能卡 失效机理

    上传时间: 2013-11-09

    上传用户:wangjg

  • IGBT失效分析技术

    近年来,对器件的失效分析已经成为电力电子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现代电力电子装置中应用最广的IGBT器件,利用静态测试仪3716,SEM(Scanning Electrom Microscope,扫描电子显微镜)、EDX(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FIB(Focused lon beam,聚焦高子束)切割、TEM(Thermal Emmision Microscope,高精度热成像分析仪)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模块应用当中失效的1GBT芯片进行电特性分析、芯片解剖并完成失效分析,并基于相应的失效模式提出了封装改进方案。1,对于栅极失效的情况,本论文先经过电特性测试完成预分析,并利用THEMOS分析出栅极漏电流通路,找到最小点并进行失效原因分析,针对相应原因提出改进方案。2,针对开通与关断瞬态过电流失效,采用研磨、划片等手段进行芯片的解剖。并用SEM与EDX对芯片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以文献为参考进行失效原因分析,利用saber仿真进行失效原因验证。3,针对通态过电流失效模式,采用解剖分析来评估损伤情况,探究失效原因,并采用电感钳位电路进行实验验证。4,针对过电压失效模式,采用芯片解剖方式来分析失效点以及失效情况,基于文献归纳并总结出传统失效原因,并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基于封装的失效原因,最后采用saber仿真加以验证。

    标签: igbt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1208020161

  • 超薄芯片Backend工艺分析及失效研究

    本文主要超薄芯片的背面金属化中的一些问题,阐述了两种主要的背面金属化工艺的建立,并解决了这两个工艺中关键问题,使得工艺获得好的成品率,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实现了大规模量产。流程(一)介绍了一种通过技术转移在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ASMC)开发的一种特殊工艺,工艺采用特殊背面去应力工艺,通过机械应力和背银沾污的控制,将背面金属和硅片的黏附力和金硅接触电阻大大改善。论文同时阐述了一种自创的检验黏附力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监控,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良率,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企业的大规模生产实践,对于同类的低压低导通电阻VDMOS产品有实用的参考意义。流程(二)讨论了在半导体器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硅合金工艺的失效模式及其解决办法。并介绍了我公司独创的刻蚀-淀积-合金以及应力控制同时完成的方案。通过这种技术,使得金硅合金质量得到大步的提升,并同时大大减少了背金工艺中的碎片问题,为企业获得了很好的效益。

    标签: 超薄芯片 backend工艺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1208020161

  • 独家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与典型案例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与典型案例系统地介绍了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术及典型分析案例。全书分为基础篇和案例篇。基础篇阐述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失效分析程序、失效分析技术以及失效分析主要仪器设备与工具;案例篇按照元器件门类分为九章,即集成电路、微波器件、混合集成电路、分立器件、阻容元件、继电器和连接器、电真空器件、板极电路和其它器件,共计138个失效分析典型案例,各章节突出介绍了该类器件的失效特点、主要失效模式及相关失效机理,提出了预防和控制使用失效发生的必要措施。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供失效分析专业工作者以及元器件和整机研制、生产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半导体器件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标签: 电子元器件

    上传时间: 2022-07-24

    上传用户:shjgzh

  • 电子元器件抗ESD技术讲义.rar

    电子元器件抗ESD技术讲义:引 言 4 第1 章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5 1.1 静电和静电放电的定义和特点 5 1.2 对静电认识的发展历史 6 1.3 静电的产生 6 1.3.1 摩擦产生静电 7 1.3.2 感应产生静电 8 1.3.3 静电荷 8 1.3.4 静电势 8 1.3.5 影响静电产生和大小的因素 9 1.4 静电的来源 10 1.4.1 人体静电 10 1.4.2 仪器和设备的静电 11 1.4.3 器件本身的静电 11 1.4.4 其它静电来源 12 1.5 静电放电的三种模式 12 1.5.1 带电人体的放电模式(HBM) 12 1.5.2 带电机器的放电模式(MM) 13 1.5.3 充电器件的放电模型 13 1.6 静电放电失效 15 1.6.1 失效模式 15 1.6.2 失效机理 15 第2章 制造过程的防静电损伤技术 2.1 静电防护的作用和意义 2.1.1 多数电子元器件是静电敏感器件 2.1.2 静电对电子行业造成的损失很大 2.1.3 国内外企业的状况 2.2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损害 2.2.1 静电损害的形式 2.2.2 静电损害的特点 2.2.3 可能产生静电损害的制造过程 2.3 静电防护的目的和总的原则 2.3.1 目的和原则 2.3.2 基本思路和技术途径 2.4 静电防护材料 2.4.1 与静电防护材料有关的基本概念 2.4.2 静电防护材料的主要参数 2.5 静电防护器材 2.5.1 防静电材料的制品 2.5.2 静电消除器(消电器、电中和器或离子平衡器) 2.6 静电防护的具体措施 2.6.1 建立静电安全工作区 2.6.2 包装、运送和存储工程的防静电措施 2.6.3 静电检测 2.6.4 静电防护的管理工作 第3章 抗静电检测及分析技术 3.1 抗静电检测的作用和意义 3.2 静电放电的标准波形 3.3 抗ESD检测标准 3.3.1 电子元器件静电放电灵敏度(ESDS)检测及分类的常用标准 3.3.2 标准试验方法的主要内容(以MIL-STD-883E 方法3015.7为例) 3.4 实际ESD检测的结果统计及分析 3.4.1 试验条件 3.4.2 ESD评价试验结果分析 3.5 关于ESD检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3.6 ESD损伤的失效定位分析技术 3.6.1 端口I-V特性检测 3.6.2 光学显微观察 3.6.3 扫描电镜分析 3.6.4 液晶分析 3.6.5 光辐射显微分析技术 3.6.6 分层剥离技术 3.6.7 小结 3.7 ESD和EOS的判别方法讨论 3.7.1 概念 3.7.2 ESD和EOS对器件损伤的分析判别方法 第4 章 电子元器件抗ESD设计技术 4.1 元器件抗ESD设计基础 4.1.1抗ESD过电流热失效设计基础 4.1.2抗场感应ESD失效设计基础 4.2元器件基本抗ESD保护电路 4.2.1基本抗静电保护电路 4.2.2对抗静电保护电路的基本要求 4.2.3 混合电路抗静电保护电路的考虑 4.2.4防静电保护元器件 4.3 CMOS电路ESD失效模式和机理 4.4 CMOS电路ESD可靠性设计策略 4.4.1 设计保护电路转移ESD大电流。 4.4.2 使输入/输出晶体管自身的ESD阈值达到最大。 4.5 CMOS电路基本ESD保护电路的设计 4.5.1 基本ESD保护电路单元 4.5.2 CMOS电路基本ESD保护电路 4.5.3 ESD设计的辅助工具-TLP测试 4.5.4 CMOS电路ESD保护设计方法 4.5.5 CMOS电路ESD保护电路示例 4.6 工艺控制和管理

    标签: ESD 电子元器件 讲义

    上传时间: 2013-07-13

    上传用户:2404

  • 线束导通检测与管线气密检测系统的设计.rar

    线束导通检测与管线气密检测系统是一种保证线束质量和可靠性以及管线密闭性的最基本测试仪器,它可以剔除大量线束连接中出现的短路、断路、误配线和接触不良等故障,也可以用于检测管线的气密性是否符合实际生产要求,从而提高相关工业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线束导通检测与管线气密检测系统的硬件制作及软件设计。论文首先阐述了课题背景和线束导通检测与管线气密检测装置发展的国内外现状,同时对线束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见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随后详细介绍本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以及系统的结构组成。文章主体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线束检测系统的设计,第二部分为管线气密检测系统的设计,第三部分为检测信息编辑PC机软件的设计。三大部分涵盖软、硬件的设计研究,但在设计及功能上相对独立,故分开进行介绍。 作为第一部分线束检测系统设计的开头篇,第二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导通检测、数据读写、人机交互等各个模块的硬件设计。第三章以第二章所介绍的硬件结构为基础,从线束检测算法、数据通信、数据存取等方面逐层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对线束检测系统软件部分的介绍。按照第一部分的模式,第二部分所包含的四、五两章对本系统中的管线气密检测部分分别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基于MFC的PC机信息编辑软件的开发,分别从开发工具、软件架构、算法等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 本论文介绍的汽车线束检测系统可以支持最多1024个线束点,8路气密管线的检测,并且能管理并存储线束测试的大量数据,方便操作人员查看线束测试情况,同时线束检测部分具有自学习功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标签: 线束 导通 检测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mq0059

  • 20kW车用铅酸电池智能管理系统.rar

    环境的不断污染、石油能源的加剧消耗促使纯电动车成为了各国各汽车厂商争相研究的对象。而阀控免维护铅酸蓄电池(VRLA)凭着其低廉的价格优势占据了车用蓄电池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本文旨在开发一套完整的VRLA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蓄电池状态检测、均衡充放电管理、温度管理、充放电管理等。 本文首先讨论了车用VRLA蓄电池的特性,包括其失效模式、改进方式以及各种充电方法对其物理上的影响。随后,针对VRLA车用蓄电池,本文着重讨论了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智能管理系统,第三章到第四章详细介绍了装载车内的管理系统(检测系统、均衡系统);第五章着重讨论了置于车外的充放电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状态检测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状态采集系统以及剩余容量SoC、健康状态SoH测量系统。本文针对电动汽车这个特殊应用场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时基于AH定律、Peukert方程、温度修正、SoH以及开路电压的的容量预测方法。 均衡充电系统的目的是保持串联电池组单体电池容量的均衡。均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开关组件以及辅助均衡充电器三个部分。 主充电系统采用的是正负脉冲的充电方式,本系统通过一个全桥双向DC/DC变流器来实现。主充电器的功率等级为20kW,在本课题组中,这个功率等级较之以往有较大的突破。

    标签: 20 kW 车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飞翔的胸毛

  • 电子产品可靠性分析应用

    电子产品可靠性分析、评价的重点在于确定其高风险环节。基于充分考量失效机理的分析目的,采用了“元器件-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影响因素”相关联的分析方法,通过相关物理模型和一个电子产品分析案例,实现了利用这一方式确定高风险环节和分析可靠性的全过程,得到了这一方法比采用FMEA等失效模式分析更为实际、准确的结论。

    标签: 电子产品 可靠性分析

    上传时间: 2013-11-18

    上传用户:fanxiaoqie

  • FMEA手冊

    FEMA教材,需要學習潛在失效模式分析的人員可以參考

    标签: FMEA 手冊

    上传时间: 2020-12-21

    上传用户:

  • 《电容应用分析精粹》公众号摘录 .part2

    part1也已上传:https://dl.21ic.com/download/part1-385449.html 本书系统介绍电容器的基础知识及在各种实际应用电路中的工作原理,包括 RC 积分、 RC 微分、滤波电容、旁路电容、去耦电容、耦合电容、谐振电容、自举电容、 PN 结电容、加速电容、密勒电容、安规电容等。本书强调工程应用,包含大量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电路案例讲解,涉及高速 PCB、高频电子、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开关电源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实用,叙述条理清晰,对工程师系统掌握电容器的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可作为初学者的辅助学习教材,也可作为工程师进行电路设计、制作与调试的参考书。第 1 章 电容器基础知识第 2 章 电容器标称容值为什么这么怪第 3 章 电容器为什么能够储能第 4 章 介电常数是如何提升电容量的第 5 章 介质材料是如何损耗能量的第 6 章 绝缘电阻与介电常数的关系第 7 章 电容器的失效模式第 8 章 RC 积分电路的复位应用第 9 章 门电路组成的积分型单稳态触发器第 10 章 555 定时芯片应用:单稳态负边沿触发器第 11 章 RC 多谐振荡器电路工作原理第 12 章 这个微分电路是冒牌的吗第 13 章 门电路组成的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第 14 章 555 定时器芯片应用:单稳态正边沿触发器第 15 章 电容器的放电特性及其应用第 16 章 施密特触发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第 17 章 电容器的串联及其应用第 18 章 电容器的并联及其应用第 19 章 电源滤波电路基本原理第 20 章 从低通滤波器认识电源滤波电路第 21 章 从电容充放电认识低通滤波器第 22 章 降压式开关电源中的电容器第 23 章 电源滤波电容的容量越大越好吗第 24 章 电源滤波电容的容量多大才合适第 25 章 RC 滞后型移相式振荡电路第 26 章 电源滤波电容中的战斗机:铝电解电容第 27 章 旁路电容工作原理(数字电路)第 28 章 旁路电容 0.1μF 的由来(1)第 29 章 旁路电容 0  1μF 的由来(2)第 30 章 旁路电容的 PCB 布局布线第 31 章 PCB 平面层电容可以做旁路电容吗第 32 章 旁路电容工作原理(模拟电路)第 33 章 旁路电容与去耦电容的联系与区别第 34 章 旁路电容中的战斗机:陶瓷电容第 35 章 交流信号是如何通过耦合电容的第 36 章 为什么使用电容进行信号的耦合第 37 章 耦合电容的容量多大才合适

    标签: 电容

    上传时间: 2022-05-06

    上传用户:zinu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