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高级参考手册 不错的一本参考书 前言 第1章 对象的演化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对象:特性+行为 1 1.1.2 继承:类型关系 1 1.1.3 多态性 2 1.1.4 操作概念:OOP程序像什么 3 1.2 为什么C++会成功 3 1.2.1 较好的C 3 1.2.2 采用渐进的学习方式 4 1.2.3 运行效率 4 1.2.4 系统更容易表达和理解 4 1.2.5 “库”使你事半功倍 4 1.2.6 错误处理 5 1.2.7 大程序设计 5 1.3 方法学介绍 5 1.3.1 复杂性 5 1.3.2 内部原则 6 1.3.3 外部原则 7 1.3.4 对象设计的五个阶段 9 1.3.5 方法承诺什么 10 1.3.6 方法应当提供什么 10 1.4 起草:最小的方法 12 1.4.1 前提 13 1.4.2 高概念 14
上传时间: 2016-04-01
上传用户:stvnash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准备程序员考试 第1章 程序员考试指南 1 1.1 程序员考试的形式是什么 2 1.2 考试包含哪些内容 2 1.2.1 声明和访问控制 2 1.2.2 流控制和异常处理 2 1.2.3 垃圾收集 3 1.2.4 语言基础 3 1.2.5 运算符和赋值 3 1.2.6 重载、覆盖运行时间类型和面向对象 3 1.2.7 线程 3 1.2.8 java.awt包—布局 4 1.2.9 java.lang包 4 1.2.10 java.util包 4 1.2.11 java.io包 4 1.3 本书与程序员考试目标的对应关系 4 1.4 考试是怎么管理的 4 1.5 怎样签约和考试 5
上传时间: 2014-08-06
上传用户:lx9076
算法实现题1-2 连续和问题 «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正整数n,计算有多少个不同的连续自然数段,其和恰为n。例如,当n=27 时,有4 个不同的连续自然数段的和恰为27:2+3+4+5+6+7;8+9+10;13+14;27。 « 编程任务: 给定一个正整数n,试设计一个O(n)时间算法,计算有多少个不同的连续自然数段的 和恰为n。 « 数据输入: 由文件input.txt提供输入数据。文件的第1 行是正整数n。 « 结果输出: 程序运行结束时,将计算出的和恰为n的连续自然数段的个数输出到output.txt中。 输入文件示例 输出文件示例 input.txt 27 output.txt 4
上传时间: 2016-05-28
上传用户:yulg
197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到中国科技大学讲学,他给少年班的同学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有5只猴子在海边发现一堆桃子,决定第二天来平分.第二天清晨,第一只猴子最早来到,它左分右分分不开,就朝海里扔了一只,恰好可以分成5份,它拿上自己的一份走了.第2,3,4,5只猴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都是扔掉一只后,恰好可以分成5份.问这堆桃子至少有多少只.据说没有一个同学能当场做出答案.李教授说用常见的方法计算很繁,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思维. 。 这个C程序就是关于猴子分桃的问题的
上传时间: 2016-06-22
上传用户:叶山豪
算法实现题2-9 排列的字典序问题 « 问题描述: n个元素{1,2, , n }有n!个不同的排列。将这n!个排列按字典序排列,并编号为0,1,…, n!-1。每个排列的编号为其字典序值。例如,当n=3时,6 个不同排列的字典序值如下: 字典序值 0 1 2 3 4 5 排列 123 132 213 231 312 321 « 编程任务: 给定n 以及n 个元素{1,2, , n }的一个排列,计算出这个排列的字典序值,以及按字 典序排列的下一个排列。
上传时间: 2014-12-05
上传用户:lanwei
8*8乘法器及其测试:采用booth编码的乘法器:1. ultipler_quick_add_4 即4位的并行全加器,在这里主要起了两个作用:第一个是在求部分积单元时,当编码为3x时用来输出部分积;另外一个是在将部分积加起来时,求3到6位时所用到。 2. ultiplier_quick_add_5 即5位的并行全加器,这里用来分别计算积的7到11位和12到16位。 3. ultiplier_unit_4 这个模块是用来实现部分积的,每一个模块实现一个部分积的4位,因此一个部分积需要4个这个模块来实现。总共需要12个这样的模块。 4.Multiplier_full_add 这是一位的全加器,在实现部分积相加的时候,通过全加器的阵列来实现的。
标签: ultipler_quick_add booth 乘法器 测试
上传时间: 2016-07-12
上传用户:zhaiye
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系统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 项目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建设目标.... 2。 1.4 论文内容.... 2。 第二章 系统解决方案. 2。 2.1 相关技术.... ..2。 2.1.1 Web Service简介……………………………………………………………………2 2.1.2 ASP.NET 简介…………………………………………………………………… ..2 2.1.3 SQL Server 2000 简介…………………………………………………………….. 3 2.1.4 ADO.NET 简介…………………………………………………………………… 3. 2.2 体系结构.... 3。 2.3 技术开发方案.... 5。 2.4 系统技术平台………………………………………………………………5 第三章 系统设计说明. 6。 3.1 消费客户使用案例
上传时间: 2013-12-05
上传用户:GHF
通讯规则: 1:时钟7.3728 MHz/波特率9600/9个数据位/奇校验/1个停止位/硬件多机通讯功能/ 2:通讯连接采用硬件MAX485,双向单工 3:每个上行/下行的数据包的字节个数都是一样的(通讯数据量) 4:每个上行/下行的数据包都采用CRC8校验 5:数据接收采用中断+查询的方式 6:总是由主机向从机发送一个数据包,从机收到数据包后向主机回复一个数据包 7:不管是主机还是从机,如果收到的数据包有任何错误,都将丢弃该数据包,等效于没有接收 8:从机之间不能相互通讯,必须通过主机才能交换数据 9:无效地址是0,主机地址是1,从机地址是2.3.4......广播地址是255
上传时间: 2014-01-13
上传用户:ddddddos
通讯规则: 1:时钟7.3728 MHz/波特率9600/9个数据位/奇校验/1个停止位/硬件多机通讯功能/ 2:通讯连接采用硬件MAX485,双向单工 3:每个上行/下行的数据包的字节个数都是一样的(通讯数据量) 4:每个上行/下行的数据包都采用CRC8校验 5:数据接收采用中断+查询的方式 6:总是由主机向从机发送一个数据包,从机收到数据包后向主机回复一个数据包 7:不管是主机还是从机,如果收到的数据包有任何错误,都将丢弃该数据包,等效于没有接收 8:从机之间不能相互通讯,必须通过主机才能交换数据 9:无效地址是0,主机地址是1,从机地址是2.3.4......广播地址是255
上传时间: 2014-01-11
上传用户:zhyiroy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概述 1 1.1课题来源 1 1.2 开发工具的选用 2 1.2.1 Visual Basic的使用 2 1.2.2 Microsoft Access的使用 3 1.3 系统的初步调查 3 1.4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4 1.4.1技术上的可行性 4 1.4.2管理上的可行性 4 1.4.3安全上的可行性 4 1.5 系统分析 4 1.5.1系统的安全性 4 1.5.2系统的快捷性 5 1.5.3系统的准确性 5 1.5.4系统的严谨性 5 第二章 概要设计 5 2.1 系统设计思路 5 2.1.1界面设计 5 2.1.2用户登陆 5 2.1.3学籍信息内容查询和录入 6 2.1.4数据库分析 6 2.2 设计简述 6 2.2.1 vb设计的界面简述 6 2.2.2 Access2000设计数据库 7 2.2.3系统简图 7 2.3 设计需求 7 2.3.1 运行设计 7 2.3.2 出错处理设计 8 2.3.3安全保密设计 8 2.3.4维护设计 8 第三章 详细设计 9 3.1 数据库的实现 9 3.1.1课程表 9 3.1.2学生情况表 9 3.1.3学生与课程表 9 3.2 界面的实现 9 3.2.1登陆界面 9 3.2.3 主界面 10 3.2.4 基本信息录入 11 3.2.5 成绩录入 14 3.2.6 信息查询 16 3.2.7 报表输出 18 第四章 数据测试 18 第五章 总结 19 5.1 编程心得 19 5.2 感谢 19 参考文献 20
标签: Microsoft Visual Access Basic
上传时间: 2014-11-26
上传用户:xieguodong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