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可行性

  • 基于FPGA的全数字化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实现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系统。  目前,电机控制芯片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专用集成芯片(ASIC),一种是单片机(MC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而FPGA的数字资源丰富、工作频率高、可在系统编程等特点使得开发灵活、开发周期相对短,可以取代前二种通用的方式。本文利用80C196KC和FPGA控制感应电机,简化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充分利用了FPGA的快速性,利用FPGA,除本身可以用来控制电机以外:可以制成通用的“IP核”应用到MCU(或DSP),或是作为片内外设,这样就节约了片内资源;另外,它还是ASIC设计的验证的必经阶段,这是本文选题和工作的意义。本文设计的FPGA调速控制系统以及2个IP核,下载到芯片,通过验证。  本文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发展、应用,以及EDA的发展历程,还介绍了ASIC等。针对FPGA的快速发展,论述了它在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中的优势。  第二章介绍了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电压空间矢量调制方式,以及矢量控制技术、技术发展。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SVPWM调速系统整个系统的FPGA设计,给出了设计思路、具体方案、逻辑时序分析;最后给出了软件仿真结果和实验波形对照。文中还给出了SVPWM调速系统运用的FPGA设计结果,驱动电机,得到实验波形。论证了FPGA在调速系统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意义。  第四章介绍了作者针对课题相关的一些内容所设计出的IP核,给出的实验结果等。  论文最后,对本课题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标签: FPGA 全数字 交流变频 调速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zhaiyanzhong

  • 基于FPGA的数字化通用PWM控制器设计

    如今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旨在实现高频开关的计算机控制,并向着更高频率、更低损耗和全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s)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一类新型集成电路,它具有简洁、经济、高速度、低功耗等优势,又具有全集成化、适用性强,便于开发和维护(升级)等显著优点。与单片机和DSP相比,FPGA的频率更高、速度更快,这些特点顺应了电力电子电路的日趋高频化和复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FPGA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实现数字化通用PWM控制器的方案。该控制器能产生多路PWM脉冲,具有开关频率可调、各路脉冲间的相位可调、接口简单、响应速度快、易修改、可现场编程等特点,可应用于PWM的全数字化控制。文中对方案的实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包括A/D采样控制、PI算法的实现、PWM波形的产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等。  本文还提出一种新型ZCT-PWMBoost变换器,详细的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并采用基于FPGA的数字化通用PWM控制器对这种软开关Boost变换器进行控制,给出了比较完满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以及该ZCTBoost变换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标签: FPGA PWM 数字化 制器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10

    上传用户:x4587

  • 高速Viterbi译码器的FPGA实现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速Viterbi译码器的FPGA实现方案。这种Viterbi译码器的设计方案既可以制成高性能的单片差错控制器,也可以集成到大规模ASIC通信芯片中,作为全数字接收的一部分。 本文所设计的Viterbi译码器采用了基四算法,与基二算法相比,其译码速率在理论上约提升一倍。加一比一选单元是Viterbi译码器最主要的瓶颈所在,本文在加一比一选模块中采用了全并行结构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了硬件的使用面积,却有效的提高了译码器的速率。在幸存路径管理部分采用了两路并行回溯的设计方法,与寄存器交换法相比,回溯算法更适用于FPGA开发设计。为了提高译码性能,减小译码差错,本文采用较大译码深度的回溯算法以保证幸存路径进行合并。实现了基于FPGA的误码测试仪,在FPGA内部完成误码验证和误码计数的工作。 与基于软件实现译码过程的DSP芯片不同,FPGA芯片完全采用硬件平台对Viterbi译码器加以实现,这使译码速率得到很大的提升。针对于具体的FPGA硬件实现,本文采用了硬件描述语言VHDL来完成设计。通过对译码器的综合仿真和FPGA实现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译码器的最高译码输出速率可以达到60Mbps。

    标签: Viterbi FPGA 译码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181992417

  • 宽带射频数字接收机实验平台的FPGA实现

    该文利用FPGA技术,设计了全概率宽带数字接收机的实验平台,并在其上提出了数字接收机实现的可行性方法,以及对这些方法的验证.该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并行结构算法的工程实现,讨论了解决前端采样的高速数据流远远超过后端DSP处理能力问题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多相滤波下变频的并行结构特点,使滤波器能够以高效的形式实现,也使得后端的混频能够工作在一个较低的速率上.经过多相滤波下变频处理后的数据,在速率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减少,达到了现有通用DSP器件的处理能力的要求.针对多相滤波下变频与短数据快速测频算法的特点,用FPGA搭建了其实验模型,并利用微机EPP接口,对实验目标板进行控制并与其进行数据交换.利用FPGA的在线编程特性,可以方便灵活对各种实现方法加以验证、比较.同时也给调试带来了方便,可以每个模块单独调试而不用改变硬件结构,使调试效率大大提高.该平台也可用来对其他数字处理算法进行实现性分析与实验.参考软件无线电设计的概念和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多项滤波下变频结构的FPGA实现.传统的DDC通过数字混频、滤波、抽取实现数字下变频,在高速A/D和电子侦察环境条件下商用DDC不能使用.该文采用滤波器多相分解方法,按数字混频序列划分调谐信道,使用先抽取,后低通滤波,再混频的数字下变频结构,高效实现了变载频带通信号数字下变频.结合多相滤波下变频结构、算法对测频精度及速度的要求,提出了短数据快速测频算法的具体实现,使用流水线的设计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数据吞吐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多相滤波下变频所需的载频位置信息.以上两部分的FPGA实现除了纯粹的算法模块外,还包括测试用的外围模块,以及运行于实验平台上的控制模块、缓存、数据控制等.这些模块也用FPGA来实现.

    标签: FPGA 宽带 实验 射频

    上传时间: 2013-06-22

    上传用户:haoxiyizhong

  • 嵌入式系统和FPGA在LED显示屏中的应用研究与实现

    近年来LED显示技术发展迅速,LED全彩显示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ED显示技术涵盖了微机控制、视频、光学、机械和数字图像处理等多种技术.针对现有LED显示系统数据传输和显示存在的缺陷和开发难度,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LED显示系统方案.该方案把ARM处理器应用到LED显示屏中,采用FPGA技术开发了LED显示屏系统.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网络传输LED显示数据的实现方法,包括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以及TCP/IP协议的实现等分析和设计工作.全文分为七章,首先提出现有LED显示系统数据传输和显示存在的缺陷和开发难度,然后提出新的LED显示系统方案,并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接着阐述了作者采用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TCP/IP协议的实现,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μ C/OS-Ⅱ的移植.详细地分析了基于LPC2214芯片的操作系统移植步骤和过程.本文使用的是1wIP网关协议,把其应用于μ C/OS-Ⅱ,实现了LED显示屏的网络通信,还分析了RTL8019芯片的工作过程,编写了有关驱动代码.在第五章和第六章中阐述了LED显示屏显示原理和利用FPGA实现LED显示的驱动开发过程,利用占空比法实现LED显示屏的灰度显示,使用VHDL语言描述LED显示屏的灰度实现逻辑.最后根据本文的方案实现了LED显示屏的彩色显示,通过分析比较,该方案可行并且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标签: FPGA LED 嵌入式系统 中的应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yoleeson

  • 软件无线电调制解调系统的研究及其FPGA实现

    软件无线电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体系结构,被认为是继模拟通信、数字通信之后的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它的中心思想是:构造一个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并使宽带模数和数模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从而将各种功能,如工作频段、调制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用软件来完成。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和三种结构形式,综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几项关键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其中调制解调模块是软件无线电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集中体现了软件无线电最显著的优点——灵活性。目前这一部分的技术实现手段多种多样。随着近几年来芯片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可编程器件FPGA以其高速的处理性能、高容量和灵活的可重构能力,成为实现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重要手段。 本论文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选择有代表性的16QAM和QPSK两种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ystemView软件作为系统级开发工具进行集成化设计。在实现系统仿真和FPGA整体规划后,着重分析用VHDL实现其中关键模块以及利用嵌入FPGA的CPU核控制调制解调方式转换的方法。同时,在设计中成功地调用了Xilinx公司的IP核,实现了设计复用。由于FPGA内部逻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构,因而硬件的调试和升级变得很容易,而内嵌CPU使信号处理过程可以用软件进行控制,充分体现了软件无线电的灵活性。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初步验证了在FPGA内实现数字调制解调过程及控制的技术可行性和应用的灵活性,并对将来的扩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为实现完整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奠定了基础。

    标签: FPGA 软件无线电 调制解调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benshu01

  • 基于ARM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研究

    Internet现已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流通渠道。嵌入式系统能够连接到 Internet上面将信息传送到几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嵌入式设备与Internet的结合代表着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技术的真正未来。随着IPv6的应用,设备都可能获得一个全球唯一的IP地址,通过IP地址和互联网相连成为一个网络设备。因此随着电子技术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的家用电子电器产品步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智能家居方向。智能家居是集成微电子技术与控制技术当前嵌入式系统典型的代表。 本文将嵌入式技术与电力载波通信协议X-10技术结合起来来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着重研究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核心一基于ARM核的智能家居网关软硬件设计。智能家居网关是一个嵌入式WEB服务器,用户通过登陆智能家居网关进而实现对智能家居网关的远程控制操作,智能家居网关将接收到的用户命令进行“翻译”之后向家庭电力线发送X-10指令,实现对家庭设备的控制。 本文首先分析基于ARM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原理及X-10技术;然后给出具体基于ARM平台的硬件电路设计,本文在以LPC2210为处理器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给出详细设计步骤与过程。本系统主要电路包括有电源电路、键盘电路、LCD显示电路、存储电路、网口电路、及X-10电力载波电路等等;其次ARM平台软件实现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分三步来实现:第一步实现了在LPC2200系列处理器上的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Ⅱ的移植、第二步实现TCP/IP协议栈LWIP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的移植、第三步实现WEB服务器的组建以及应用软件设计。最后系统在搭建完软硬件平台之后,进入调试结果环节。系统运行后本人使用本地示波器观看波形,然后通过对波形的解析与X-10指令的对照来验证基于ARM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进而实现了X-10信息家电与Internet的互连控制。

    标签: ARM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04

    上传用户:WS Rye

  • 基于ARM平台的视觉测振技术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等领域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利用机器视觉进行检测更是其典型应用。根据运行环境的不同,机器视觉系统可分为PC-BASED系统和PLC-BASED系统。由于这两种系统成本都相对较高、软硬件系统相对复杂、体积相对较大,因此,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嵌入式系统是当前发展迅速的热门技术,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开发环境简单、运用灵活、现场运行可靠等优点。因此,将机器视觉技术建立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上不仅是机器视觉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实现了两者的优势互补。 在现代工程领域,常常需要检测各种振动。相对传统方法而言,视觉测振技术具有明显优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在ARM平台上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振动检测的相关技术及方法。 根据嵌入式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摄像系统标定的方法,建立空间物体的实际位置与图像上点的对应关系,并改进数据处理的方法,提高标定的精度。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根据系统平台实际工作能力,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处理算法,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为了方便对被测对象的识别和跟踪,采用基于颜色阈值的分割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对系统测量环境、光照条件等的要求,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 本文以二维振动物体为被测对象,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低频小振幅的二维振动进行了检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实验证明利用视觉技术检测振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标签: ARM 技术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aoxiang126

  • G729A语音编解码算法研究及FPGA实现

    语音编码技术始终是语音研究的热点。语音编码作为多媒体通信中信息传输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G729是由美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的几家著名国际电信实体联合开发的,国际电信联盟(ITU-T)于1995年11月正式通过了G729。96年ITU-T又制定了G729的简化方案G729A,主要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以便于实时实现。因其具有良好的合成语音质量、适中的复杂度、较低的时延等优点,G729A标准已被广泛应用在VOIP网关、IP电话中。 论文利用Altera公司的新一代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优势,对G729A语音编码中的线性预测(LP)滤波器系数提取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对语音信号处理及其发展进行介绍,深入讨论了G729A语音编解码技术。第二,对Altera公司的Stratix系列可编程器件的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QuartusII开发平台上进行FPGA设计的流程。第三,基于FPGA,对G729A编码系统的LP分析部分做了具体设计,其中包括自相关函数和杜宾(Durbin)递推两个主要功能模块,并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针对系统所使用的除法运算都是商小于1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系统专用的除法器模块。最后,在Altera FPGA目标芯片EP1S30F780C7上,对LP分析系统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标签: G729A FPGA 语音编解码 算法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miaochun888

  • 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制

    在机器人学的研究领域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始终是研究学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后,本论文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特有的机械结构和数学模型,建立一个新型全数字的基于DSP和FPGA的机器人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实现对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本论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所研究的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并对其抽象简化得到了它的运动学数学模型。在明确了实现机器人精确位置伺服控制的控制原理后,我们对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诸多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并最终决定采用了三级CPU控制的控制体系结构:第一级CPU为上位计算机,它实现对机器人的系统管理、协调控制以及完成机器人实时轨迹规划等控制算法的运算;第二级CPU为高性能的DSP处理器,它辅之以具有高速并行处理能力的FPGA芯片,实现了对机器人多个关节的高速并行驱动;第三级CPU为交流伺服驱动处理器,它实现了机器人关节伺服电机的精确三闭环误差驱动控制,以及电机的故障诊断和自动保护等功能。此外,我们采用比普通UART速度快得多的USB来实现上位计算机.与下位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信,这样既保证了两者之间连接方便,又有效的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通信速度和可靠性。 机器人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采用VC++实现的上位监控软件系统,它主要负责机器人实时轨迹规划等控制算法的运算,同时完成用户与机器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二是采用C语言实现的下位DSP控制程序,它主要负责接收上位监控系统或者下位控制箱发送的控制信号,实现对机器人的实时驱动,同时还能够实时的向上位监控系统或者下位控制箱反馈机器人的当前状态信息。 研究开发出来的四关节实验室机器人控制器具有控制实时性好、定位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的特点,它允许用户通过上位控制计算机实现对机器人的各种设定作业的控制,也可以让用户通过机器人控制箱现场对机器人进行回零、示教等各项操作。

    标签: 实验室 机器人控制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