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标准,ATX电源是根据ATX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
上传时间: 2014-12-24
上传用户:nairui21
连接器通常被分为两大类,即信号类和电源类。两类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电流和电压。 一般来说,信号连接器触点传输的电流少于1安培,且在低到中 等电压下工作。电源类触点传输较高的电流(> 1安培) ,且在中高电压下工 作。电源连接器可制成不同的级别,从IC插座到电缆连接系统。用于测评连接 器在其使用寿命中的稳定性的关键度量是连接器的接触电阻。接触电阻是体电阻(Rbulk)、膜电阻(Rf)和紧缩电阻的组合,并存在于电路中使用可分离界面时。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梧桐
MP3/MP4可分为逻辑、I/O接口两部分,开机主要是靠逻辑部分,逻辑部分其实就是单片机系统,由微控制单元(MCU)、数字处理单元(DSP)、存储器单元(FLASH)、I/O接口等部分组成,MCU单元主要是发布指令,让各级电路工作,DSP是数字处理单元,即软件运行的地方,存储器主要是存放各电路的运行程序和一些应用数据。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tfyt
摘要:对丽江电网内的直流电源装置的设计选型、施工安装及运行维护进行分析、对今后地方电网中电站、变电站的直流电源装置的设计选型及维护管理提出建议。
上传时间: 2013-12-16
上传用户:lnnn30
工频变压器在被大家称为低频变压器,以示与开关电源用高频变压器有区别。工频变压器在过去传统的电源中大量使用,而这些电源的稳定方式又是采用线性调节的,所以那些传统的电源又被称为线性电源工频变压器的原理非常简单,理论上推导出相关计算式也不复杂,所以大家形成了看法:太简单了,就那三、四个计算公式,没什么可研究的。设计时只要根据那些简单的公式,立马成功。掌握了电压高了拆掉几圈,电压低了加几圈,空载电流大了,适当增加初级圈数,也觉的低工频变压器的非常简单。我认为上面的认识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可取之处:根据计算式或自己打样,可以很快就得出结果,解决了问题;加上有六七年以上得实际工作经验,可说是在某单位得心应手,鹤立鸡群。值得研究的地方是:你是否了解自己设计出的产品性能?设计合理吗?设计优化过吗?经济性如何?过去电源变压器的设计由电子部牵头组织专家学者成立变压器工作组,编写典型计算免费发放各单位,作为计算依据,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变压器设计人员,由于有了参数表的存在,各厂设计出来的变压器各参数基本一致,连圈数和线径都可能一一模一样。验收的规则也是统一到变压器总技术条件上来。改革开放以后国营企业的变压器设计人员,除极少数外,下海的不多。典型计算资料本不可多得,要按失密论处。加上典型计算是原苏联的一套铁心规格与现行得EI铁心片规格不符,无参照价值。目前基本上是采用师傅带徒第的方式带出来一大批变压器工程人员。。与过去不同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大都是自己打样,由于工频变压器市场广泛,小单子很多。而这些单子很多是从关系接来的。不十分计较价格,因此理论水平一般,实际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大有人在。从设计角度来看师师傅带徒第的方式带出来一大批变压器工程人员,他门的设计风格各不相同。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dudu1210004
51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和详细讲解特别是定时器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banyou
51单片机的10大作品,都不是盖的,,,,收受益匪浅
标签: 51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xfbs821
工厂、学校,居民楼等各种楼层高的地方基本都使用电梯。我们小组将在电子综合实践中利用所学的知识做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梯模型控制系统。本设计主要介绍电梯自动控制模型。设计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调试。硬件部分我们使用的是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及一些外围电路组成高度为3层的电梯控制系统。当有呼叫信号时,软件部分中的程序中立即进入定层,取向,判断,启动电梯等,通过调用各项子程序完成各楼层的升降控制。同时数码管显示电梯所在的层数,和电梯运行时间。
上传时间: 2013-10-30
上传用户:fhjdliu
实用单片机系统是基于MCU8051硬件平台下开发的一款操作平台,它不是一个操作系统,而是一个操作平台,主要借鉴了操作系统、手机的一些概念,比如消息机制、系统时钟、软件定时器、平台等概念。 实用单片机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在一个标准化的硬件基础上(如8051,avr,arm等)扩展一个标准化的软件平台,把常规项目常用的一些功能如串口通讯、串口调试、系统定时器、软件定时器、按键界面处理等通过消息机制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当一个特定的项目需要增加或者删除一项具体的功能时,只需要在平台上增加或者去掉相应的功能即可,这样项目不需要每次重新构思架构,也不需要从零开始,并且原有的系统通过各个项目沉淀后,更加稳定可靠,这就是平台的概念,它不是各个子函数的集合。 相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把RTOS操作系统应用于MCU来说,往往只为了实现任务的调度转换而不考虑功能的实用、易用性,此外因其较高的资源占用性导致其不适合在MCU类低资源的嵌入式平台应用,MS系统相对于这些RTOS来说,首先还是保留了编程者的常规前后台思维,但又加了一些RTOS的优点,如软件定时器实现的时间片任务系统,类似RTOS的任务,其次为编程者实现了整个程序的框架和一些常用的函数及接口功能如按键、串口、时钟等,让编程者把精力放在跟项目相关的地方,甚至不需要关心所用MCU的寄存器配置,再次就是代码非常简单,容易学习,尤其是建议大家采用SourceInsight查看程序,远比keil编辑器的功能强,它是C语言下最好的编辑器。而MS3.21版本,建议大家直接在Keil的软件仿真器下运行学习。 MS资料可以从以下网址下载:http://www.study-bbs.com/thread-46471-1-1.html读者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这个版面提问,作者将尽力解释。目前MS3.21版本增加了一个GUI操作框架,相比目前已有的GUI更加简单易懂,利用一个函数指针代替了复杂的状态机,每一个界面由一个界面建立函数和一个执行函数构成即可。
上传时间: 2013-10-29
上传用户:txfyddz
最近几年新出的一些MCU,有很多都具有ISP(In 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编程)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无需通用编程器的情况下,方便地对芯片执行各种操作(擦除,读取,编程等操作);如果进一步配上一些软件(如Keil的ISD51),即可实现一些简单的在线调试功能(当然要损失一个串口)。一些开发者,也经常在自己的系统上预留ISP接口,以供日后升级之用。可以说ISP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进步。 但是ISP功能的实现也有一定的限制,如需要一个串口,需要一定的驻留代码空间,或者需要一定外部电路。于是有一些经验不足的朋友,在实现ISP功能的时候便经常出问题,要么是外部电路的问题,要么是串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软件老是报“通信出错”;为什么我的系统,第一次可以进ISP,第二次就不行了;为什么我在Win98下无法进入ISP,换了WinXP就可以了。这些问题总是出现于一些细微的地方,一些被人忽略的地方,如果你没有充足的时间,充足的精力,充足的耐心去寻找这些根源;如果你有一台CP900编程器(当然其他的某些编程器也可以);如果你不想在那块可怜的小电路板上,再挤进一堆器件;如果你不想在购料单上再增加一批Max232,或者一批xx型电容,yy型电阻,那么请使用ICP吧(InCircuit Programming:在电路编程)。
上传时间: 2013-11-19
上传用户:pol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