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3G移动通信

  • 5G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

    5G相关的基础课程课件,包括如下内容1.    5G系统标准发展概述2.    5G系统核心能力指标3.    5G系统关键无线技术4.    5G系统新型网络架构5.    5G系统重要网络技术6.    5G系统特色业务应用

    标签: 5G 移动通信

    上传时间: 2022-06-08

    上传用户:

  • 5G无线网络规划解决方案白皮书(华为)

    移动通信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向2020年,为了应对未来爆炸式的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和不断涌现的新业务新场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运而生。2015年6月ITU定义的5G未来移动应用包括以下三大领域:» 增强型移动宽带 (eMBB):人的通信是移动通信需要优先满足的基础需求。未来eMBB将通过更高的带宽和更短的时延继续提升人类的视觉体验;»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针对万物互联的垂直行业,IoT产业发展迅速,未来将出现大量的移动通信传感器网络,对接入数量和能效有很高要求;» 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针对特殊垂直行业,例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等需要高可靠性+低时延的业务需求。

    标签: 5g 无线网络

    上传时间: 2022-06-12

    上传用户:d1997wayne

  • 高速ADC、DAC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电路工作速度的提高,以及对于系统灵敏度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高速、高精度的ADC、DAC的指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在移动通信、图像采集等应用领域中,一方面要求ADC有比较高的采样率以采集高带宽的输入信号,另一方面又要有比较高的位数以分辨细微的变化。因此,保证ADC/DAC在高速采样情况下的精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ADC/DAC芯片的性能测试是由芯片生产厂家完成的,需要借助昂贵的半导体测试仪器,但是对于板级和系统级的设计人员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验证芯片在板级或系统级应用上的真正性能指标。ADC的主要参数ADC的主要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2大类。静态指标主要有:Differ ential Non-Li nearity(DNL)ntegral Non-Li nearity(INL)Of fset Error ull Scale Gain Error动态指标主要有:

    标签: ADC DAC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

  • 手机射频测试指导

    目前国家对手机的质量问题越来越重视,公司对于手机质量的客户满意度和返修率也-致关注。其中,GSM手机的射频问题仍然是一个影响手机质量、开发进度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性能符合GSM规范和国家标准,需要在手机测试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测试体系,为此我们参照GSM规范欧洲标准、国家邮电部移动通信技术规范、国家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标准以及日常积累的测试经验编写了这份射频测试规程。本规范的目的是针对研发阶段的GSM手机提供一个较全面测试和校准的指标依据,尽量保证研发阶段GSM手机的点测指标满足FTA,CTA与批量生产点测指标要求,使手机的射频问题尽可能在研发阶段暴露出来并在量产前解决,同时为评估手机的RF点测性能、指标余量、一致性、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另外为不熟悉测试的新员工提供一些指导。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射频指标术语解释,发射机和接收机部分射频指标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测试参考标准等,最后还给出了指标超标的一般分析。1于我们射频知识与经验有限,不足之处请指导

    标签: 射频测试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kingwide

  • WCDMA基站射频电路及天线的设计

    随着个人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标准之一,因为具有优良的通信质量和较高的频谱利用率而被广泛应用.在WCDMA接收机中,射频前端电路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性能优劣直按影响着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以及后继信号处理部分的性能.因此,进行WCDMA射频电路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天线和低噪声放大器(LNA)是射频(RF)接收机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微带天线的宽频带技术和LNA的设计原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综合多种宽频带技术,本文采用L形探针馈电与双E形槽贴片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款适合于WCDMA基站的宽频带微带天线结构。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该天线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天线贴片尺寸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适用于WCDMA基站的宽频带微带天线,并对其进行了加工、测试和分析,仿真和测试结果均表明,该天线-10dB回波损耗带宽为520MHz,天线在2GHz的增益为7.88dBi,满足WCDMA基站的要求.另外,本文还根据WCDMA基站对LNA性能的要求,利用仿真软件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设计了一款高线性的两级平衡低噪声放大器,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并制作了版图,结果表明,该低噪声放大器在1.92GH2~1.98GHz频段增益不低于30dB,噪声系数小于1dB,满足WCDMA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标签: wcdma 基站 射频电路 天线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

  • FDD+LTE基站收发模块射频性能测试与调试.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商用化的快速推进与蓬勃发展,以及通信系统日益增长的高速多媒体数据业务需求,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目前世界各国已将研究重点转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长期演进(LTE)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研究技术方向,具有高速率、高系统容量、良好兼容性、应用更多先进技术等特点。基站收发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LTE基站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基站重要功能组成部分之一。收发机的射频性能直接决定了基站通信质量以及能否正常运行,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基站与其他通信设备之间是否互相影响与相互间是否造成干扰也是收发机射频应用部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课题将通过完成基站射频收发机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包括频分双工(FDD)LTE基站射频系统测试与调试,对射频收发模块关键技术指标与电路进行研究,对收发链路重要参数进行说明,并分析测试原理与意义,介绍测试系统与平台、测试方法和技术要点。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1)介绍FDD LTE基站收发模块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比如收发射频链路,数字预失真等。

    标签: fdd lte 基站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fliang

  • 基于有蓝牙共存情况下的WiFi射频模块设计

    移动通信网络由于带宽和技术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不断高涨的无线上网需求。Wi-Fi作为无线接入技术MLAN的主流标准口益成熟,它能够随时随地高速连接到Internet,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对无线上网需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而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都集成了Wi-Fi功能,Wi-Fi和蓝牙样成为移动终端的标配。随之而来的是wi-Fi和蓝牙都工作在2.4CHZz ISM频段而引发的互相 扰问题,导致数据吞吐量下降,语音质量恶化失真,极端状况下甚至导致链路断开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寻求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现两种技术在近距离的和谐共存,这已成为非常迫切的技术需要,也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近距离WiFi和蓝牙互相1扰的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多的有效解决机制,包括基于Wi-Fi的PTA(Packet Traffic Arbitration)、AWMA(Alternating Wireless Medium Access)和DSE(Deterministic Spectral Excision),其中PTA和AWMA机制在Wi-Fi側MAC层实现,通过协调Wi-Fi和蓝牙的帧发射时间来避免相互干扰:而DSE是在Wi-Fi侧物理层PHY实现,通过一个可编程带阻滤波器(Notch Filter)来阻止来白蓝牙的窄带干扰。还有基于蓝牙侧的AFH(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它通过跳频,自动避开被干扰的频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蓝牙传输性能。

    标签: 蓝牙共存 wifi 射频模块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zhanglei193

  • 智能锁PCB原理图.

    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和移动通信模块的门户智能锁网络,具有远程控制和智能防盗的功能。解决了当前门禁系统存在的报警系统不完善,户主无法对门锁进行实时远程智能监控等问题。该网络由智能锁设备和手机终端组成。智能锁设备的构造主要包括门锁控制芯片、监控模块(红外感应器、摄像头、警报器)、移动通信模块、锁舌驱动模块以及供电电路等模块。智能锁设备以STM32单片机为门锁控制芯片,通过USART串口向SIM900A模块发送AT指令,控制实现智能锁设备与手机的互动。户主的手机可接收智能锁远程发送的文字或者照片,及时了解门锁情况,对门锁进行远程控制。是一种适用于普通居民家庭及商店仓库等场合的门禁防盗网络。

    标签: 智能锁 pcb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 [从零开始学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技术].李建清.扫描版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电路的最小单位,也是修理中需要检测和更换的对象。本书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性能、识别及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内容新颖、资料翔实、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原则,本书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元器件篇。主要包括本书的第一章~第七章。重点介绍了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基本组成,识别方法和检测技巧。这些元器件是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也是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特殊元器件篇。主要包括本书的第八章~第十二章。重点介绍了电声器件、石英晶体、陶瓷器件、开关、插接件、继电器、传感器和显示器件的识别及检测,这些元器件虽不如基本元器件应用广泛,但在电路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分析和理解电路的基础。第三部分为集成电路篇。主要包括本书的第十三章、第十四章。重点介绍了常用集成电路的分类、识别、检测和拆焊,并对应用十分广泛的集成稳压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为贴片元器件篇。主要包括本书的第十五章。贴片状元器件(SMD/SMC)是无引线或短引线的新型微小型元器件,它适合于在没有通孔的印制板上安装,是表面组装技术(SMT)的专用元器件。目前,片状元器件已在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医疗电子产品等高科技产品和摄像机、彩电高频头、VCD机等家用电器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篇重点分析了常用片状元件的性能及识别技巧,可供维修和使用片状元件时参考。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内容新颖、资料翔实、通俗易懂,同时,考虑到读者使用方便,对书中所给出的元器件均进行了认真的分类和总结。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电子元器件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 4G移动通信技术权威指南:LTE与LTE-Advanced.4G LTE.LTE

    PrefaceDuring the pas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quickly rising interest i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for providingmobile as well as nomadic and fixed services for voice, video, and data. The difference in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use between telecom and datacom technologies is also becoming moreblurred. One example is cellular technologies from the telecom world being used for broadband dataand wireless LAN from the datacom world being used for voice-over IP.Today, the most widespread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digital cellular,with the number of users passing 5 billion by 2010, which is more than half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It has emerged from early deployments of an expensive voice service for a few car-borne users,to today’s widespread use of mobile-communication devices that provide a range of mobile servicesand often include camera, MP3 player, and PDA functions. With this widespread use and increasinginter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a continuing evolution ahead is foreseen.This book describes LTE, developed in 3GPP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and providingtrue 4G broadband mobile access,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version in release 8 and through the continuingevolution to release 10, the latest version of LTE. Release 10, also known as LTE-Advanced,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s it is the major technology approved by the ITU as fulfilling the IMTAdvancedrequirements. The description in this book is based on LTE release 10 and thus provides acomplete description of the LTE-Advanced radio access from the bottom up.Chapter 1 gives the background to LTE and its evolution, looking also at the different standardsbodies and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defining 4G. It also gives a discussion of the reasonsand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evolution.Chapters 2–6 provide a deeper insight into some of the technologies that are part of LTE and itsevolution. Because of its generic nature, these chapters can be used as a background not only for LTEas described in this book, but also for readers who want to understand the technology behind othersystems, such as WCDMA/HSPA, WiMAX, and CDMA2000.Chapters 7–17 constitute the main part of the book. As a start, an introductory technical overviewof LTE is given, where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y component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the generic technologies described in previous chapters. The following chapters provide a detaileddescription of the protocol structure, the down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 schemes, and the associatedmechanisms for scheduling, retransmission and interference handling. Broadcast operation andrelaying are also described.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spectrum flexibility and the associated

    标签: 4g 移动通信

    上传时间: 2022-07-08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