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简易定时报警器。要求根据设定的初始值(1-59秒)进行倒计时,当计时到0时数码管闪烁“00”(以1Hz闪烁),按键功能如下:(1)设定键:在倒计时模式时,按下此键后停止倒计时,进入设置状态;如果已经处于设置状态则此键无效。(2)增一键:在设置状态时,每按一次递增键,初始值的数字增1。(3)递一键:在设置状态时,每按一次递减键,初始值的数字减1。(4)确认键:在设置状态时,按下此键后,单片机按照新的初始值进行倒计时及显示倒计时的数字。如果已经处于计时状态则此键无效。3.1.2 模块1:系统设计(1)任务分析与整体设计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需要实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计时功能:要实现计时功能则需要使用定时器来计时,通过设置定时器的初始值来控制溢出中断的时间间隔,再利用一个变量记录定时器溢出的次数,达到定时1秒中的功能。然后,当计时每到1秒钟后,倒计时的计数器减1。当倒计时计数器到0时,触发另一个标志变量,进入闪烁状态。显示功能:显示倒计时的数字要采用动态扫描的方式将数字拆成“十位”和“个位”动态扫描显示。如果处于闪烁状态,则可以不需要动态扫描显示,只需要控制共阴极数码管的位控线,实现数码管的灭和亮。键盘扫描和运行模式的切换:主程序在初始化一些变量和寄存器之后,需要不断循环地读取键盘的状态和动态扫描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字。根据键盘的按键值实现设置状态、计时状态的切换。 (2)单片机型号及所需外围器件型号,单片机硬件电路原理图选用MCS-51系列AT89S51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选择两个四联的共阴极数码管组成8位显示模块,由于AT89S51单片机驱动能力有限,采用两片74HC244实现总线的驱动,一个74HC244完成位控线的控制和驱动,另一个74HC244完成数码管的7段码输出,在输出口上各串联一个100欧姆的电阻对7段数码管限流。由于键盘数量不多,选择独立式按键与P1口连接作为四个按键输入。没有键按下时P1.0-P1.3为高电平,当有键按下时,P1.0-P1.3相应管脚为低电平。电路原理图如图3-1所示。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曹云鹏
3.1 总线与接口概述 3.1.1 总线和接口及其标准的概念 总线:是在模块和模块之间或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的信号线,信息包括指令、数据和地址。 总线标准 指芯片之间、扩展卡之间以及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和传输信息时,应该遵守的一些协议与规范。 接口标准 外设接口的规范,涉及接口信号线定义、信号传输速率、传输方向和拓扑结构,以及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等多个方面。 3.1.2 总线的分类 1) 按总线功能或信号类型划分为: 数据总线:双向三态逻辑,线宽表示了总线数据传输的能力。地址总线:单向三态逻辑,线宽决定了系统的寻址能力。控制总线:就某根来说是单向或双向。控制总线最能体现总线特点,决定总线功能的强弱和适应性。2) 按总线的层次结构分为: CPU总线:微机系统中速度最快的总线,主要在CPU内部,连接CPU内部部件,在CPU周围的小范围内也分布该总线,提供系统原始的控制和命令。局部总线:在系统总线和CPU总线之间的一级总线,提供CPU和主板器件之间以及CPU到高速外设之间的快速信息通道。系统总线:也称为I/O总线,是传统的通过总线扩展卡连接外部设备的总线。由于速度慢,其功能已经被局部总线替代。通信总线:也称为外部总线,是微机与微机,微机与外设之间进行通信的总线。3.1.3 总线的主要性能参数1.总线频率:MHz表示的工作频率,是总线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2.总线宽度:指数据总线的位数。3.总线的数据传输率 总线的数据传输率=(总线宽度/8位)×总线频率 例:PCI总线的总线频率为33.3MHz,总线宽度为64位的情况下,总线数据传输率为266MB/s 。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shen954166632
微控制器( MCU) 破解秘笈之中文有删节版 前言2/71 摘要5/71 除外责任5/71 第一章 简介 6/71 第二章 背景知识 7/71 2.1 硅芯片安全措施的演变 7/71 2.2 存储器的种类14/71 2.3 安全保护的类型 15/71 第三章 破解技术 18/71 3.1 简介 18/71 3.1.1 保护等级18/71 3.1.2 攻击种类19/71 3.1.3 攻击过程20/71 3.2 非侵入式攻击 20/71 3.3 侵入式攻击21/71 3.4 半侵入式攻击 22/71 第四章 非侵入式攻击23/71 4.1 含糊与安全23/71 4.2 时序攻击24/71 4.3 穷举攻击24/71 4.4 功耗分析25/71 4.5 噪声攻击28/71 4.5.1 时钟噪声攻击 29/71 4.5.2 电源噪声攻击 30/71 4.6 数据保持能力分析 30/71 4.6.1 低温下SRAM的数据保持能力30/71 4.6.2 非易失存储器的数据保持能力 33/71 第五章 侵入式攻击 38/71 5.1 样品的准备38/71 5.1.1 打开封装38/71 5.1.2 逆向处理40/71 5.2 反向工程 41/71 5.2.1 使用光学图像来重建版图41/71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ikemada
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8×C552是Philips公司的8位高性能增强型单片机,是在MCS-51单片机基础上增加了A/D、D/A、捕捉输入/定时输出、I2C总线接口和监视定时器(Watchdog Timer)等功能,是目前世界上最新型的8位单片机之一。8×C552和MCS-51有相同的指令系统,并在其他功能上与MCS-51完全兼容。本书仍以MCS-51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在MCS-51的组成原理、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系统扩张、中断系统和接口等方面保留了第1版的特点,同时也对8×C552的新增功能做了详细叙述和分析,并伴以应用实例。全书共分11章,每章末尾都附有一定数量习题与思考题。本书内容自成体系、结构紧凑、前后呼应、语言通俗,因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 1.1 微型计算机数制及其转换 1.1.1 微型计算机的数制 1.1.2 微型计算机数制间数的转换 1.2 微型计算机的二进制数运算 1.2.1 算术运算 1.2.2 逻辑运算 1.3 微型计算机码制和编码 1.3.1 微型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1.3.2 微型计算机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1.3.3 微型计算机的二进制编码 1.4 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 1.4.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4.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1.4.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5 单片微型计算机概述 1.5.1 单片机的分类和发展 1.5.2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上传时间: 2014-01-26
上传用户:xy@1314
写给小白们的FPGA入门设计实验: 1. 写在前面的话 2 2. Lab 1 : LCD1602 字符显示设计 3 2.1. 摘要 2.2. 内容 2.3. 程序 2.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3. Lab 2 : 4 位减法、加法器设计 3.1. 摘要 3.2. 内容 3.3. 程序 3.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4. Lab 3 :三位二进制乘法器设计 4.1. 摘要 4.2. 内容 4.3. 程序 4.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5. Lab 4 :序列检测器设计 6. Lab 5 :变模计数器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silenthink
采用在接地板开窗和在贴片上切矩形角的方法设计了一种Ku波段超宽频带微带天线以实现超宽频带,并对不同尺寸的切角对频带的影响做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中心工作频率12 GHz处,相对带宽到达78.3%(VSWR≤2).
上传时间: 2013-12-17
上传用户:集美慧
第一章 引论 1.1 计算机网络和协议 1.1.1 计算机网络 1.1.2 协 议 1.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2 局域网 1.2.1 概 述 1.2.2 局域网协议 1.3 现场总线 1.3.1 背景和发展 1.3.2 概念和主要特点 1.4 控制器局部网(CAN) 1.4.1 CAN的分层结构 1.4.2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1.4.3 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 1.4.4 物理层 第二章 CAN控制器及有关器件
上传时间: 2013-10-12
上传用户:qwer0574
项目简介 外翅片机用于将普通的光亮铜管加工成翅片状铜管,翅片管大都用于要求有高翅片系数的热交换设备中,使用翅片管与使用光管相比重量可减少1/3~1/2.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cc1015285075
写给小白们的FPGA入门设计实验: 1. 写在前面的话 2 2. Lab 1 : LCD1602 字符显示设计 3 2.1. 摘要 2.2. 内容 2.3. 程序 2.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3. Lab 2 : 4 位减法、加法器设计 3.1. 摘要 3.2. 内容 3.3. 程序 3.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4. Lab 3 :三位二进制乘法器设计 4.1. 摘要 4.2. 内容 4.3. 程序 4.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5. Lab 4 :序列检测器设计 6. Lab 5 :变模计数器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zzbbqq99n
系统组成.......................................................................................................................................................... 31.1 库 ...................................................................................................................................................... 31.2 原理图输入 ...................................................................................................................................... 31.3 设计转换和修改管理 ....................................................................................................................... 31.4 物理设计与加工数据的生成 ........................................................................................................... 31.5 高速 PCB 规划设计环境.................................................................................................................. 32 Cadence 设计流程........................................................................................................................................... 33 启动项目管理器.............................................................................................................................................. 4第二章 Cadence 安装................................................................................................ 6第三章 CADENCE 库管理..................................................................................... 153.1 中兴EDA 库管理系统...................................................................................................................... 153.2 CADENCE 库结构............................................................................................................................ 173.2.1 原理图(Concept HDL)库结构:........................................................................................ 173.2.2 PCB 库结构:............................................................................................................................. 173.2.3 仿真库结构: ............................................................................................................................. 18第四章 公司的 PCB 设计规范............................................................................... 19第五章常用技巧和常见问题处理......................................................................... 19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D&L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