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运动控制开发

  • 基于89C51单片机控制的包装机自动纠偏系统

    摘要:针对包装机在纠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基于89C51单片机的控制系统。通过对枕式包装机工作原理的分析,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系统采用步进电机直接驱动横封装置,使枕式包装机在高速生产过程中,实现精确定位。关键词:89C51单片机;步进电机;枕式包装机;纠偏

    标签: 89C51 单片机控制 包装机 自动纠偏

    上传时间: 2013-10-24

    上传用户:wweqas

  • 单片机开发板使用手册

    1.标准的8X5X应用电路设计。2.自带程序的在线烧录(自下载)功能。3.带6位数码管显示LED。4.自带标准RS232接口连接电路。5.有掉电密码不消失之功能串行EPROM应用。6.自带4*4标准键盘输入,便于学习者掌握键盘输入和程序编写。7.有一路声(光)显示的控制输出指示,并可直接在板上的P2口上再扩展七路输出控制。8.预留扩展空间及接口,可直接驱动或控制用户设备,便于用户直接开发品。

    标签: 单片机开发板 使用手册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yinglimeng

  • 海洋要素测量系统的控制存储电路设计

    设计了一种基于C8051F340单片机的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系统(简称“海马”)的控制存储电路。该控制存储电路实现了“海马”的核心部件—— 棘爪机构单向抓紧、阻尼锁定和自由上浮3个状态的控制。它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SD卡,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并且系统搭载的传感器可以扩展。设计方法简单新颖,同时实现了“海马”下潜运动的能量全部来自波浪,上浮依靠自身浮力,存储器方便与PC机接口的目标。

    标签: 海洋 测量系统 控制 存储

    上传时间: 2013-11-18

    上传用户:moshushi0009

  • 基于LabVIEW的血铅分析仪开发

    介绍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血铅检测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造价低,且性能大大优于传统血铅分析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测试技术的精确度和灵活性都大为提高,并向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近年来,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工具的出现,使编写大规模程序更加简洁和容易,也为虚拟仪器的出现提供了前提。虚拟仪器是当前测控领域的热点,已广泛应用于航天、通信、生物工程、电子、机械等领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构建的测试仪器开发效率高,可维护性强;测试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节省投资,便于设备更新和功能的转换与扩充。虚拟仪器用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进行开发。LabVIEW是一个通用的编程系统,它不但具有一般的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和输入输出功能,还带有专门的用于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的库函数和开发工具,以及专业的数学分析程序包,可以满足复杂的工程计算和分析需要。在LabVIEW虚拟平台上进行仪器开发不但可行而且简单方便。本文将介绍在LabVIEW虚拟平台上开发的一套血铅分析仪。铅是人体惟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它几乎对人体所有的器官都能构成损害。即使人体内有0.01μg的铅存在,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而且,人们即便脱离了铅污染环境或经治疗使血铅水平明显下降,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也不能修复。医生特别指出,并不是一定有什么临床症状才表明已有铅中毒发生。所以,铅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并且不容易被察觉,检查人体铅的含量在临床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血铅分析仪的开发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工程意义。

    标签: LabVIEW 分析仪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6546544

  • 单片机在胶订机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结合小型胶订包本机和书本胶订工艺流程,以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光电耦合器TLP521输入,继电器输出,开发了无线胶订包本机的控制系统。同时在控制软件设计中,增加了运转保护、抗干扰和故障监测功能,保证了系统工作质量的稳定与可靠。关键词:89C51;无线胶订;智能控制

    标签: 单片机 中的应用 胶订机 智能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鱼哥哥你好

  • 诊断中性束时序控制系统的研制

    摘要:在研究了诊断中性束(DNB)对控制时序要求的基础之上,针对传统控制系统带来的低可靠性和低集成度等不足,研制了一套DNB时序控制系统:包括主要由PC机和PIC单片机组成的硬件结构,以及在上下位机上开发的软件程序。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为DNB装置投入HT-7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诊断中性束;时序控制;串口通讯;PIC单片机;托卡马克

    标签: 时序控制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18711024007

  • MSP430单片机的开发及应用

    MSP430是德州公司新开发的一类具有16位总线的带FLASH的单片机,由于其性价比和集成度高,受到广大技术开发人员的青睐.它采用16位的总线,外设和内存统一编址,寻址范围可达64K,还可以外扩展存储器.具有统一的中断管理,具有丰富的片上外围模块,片内有精密硬件乘法器、两个16位定时器、一个14路的12位的模数转换器、一个看门狗、6路P口、两路USART通信端口、一个比较器、一个DCO内部振荡器和两个外部时钟,支持8M的时钟.由于为FLASH型,则可以在线对单片机进行调试和下载,且JTAG口直接和FET(FLASHEMULATION TOOL)的相连,不须另外的仿真工具,方便实用,而且,可以在超低功耗模式下工作,对环境和人体的辐射小,测量结果为100mw左右的功耗(电流为14mA左右),可靠性能好,加强电干扰运行不受影响,适应工业级的运行环境,适合与做手柄之类的自动控制的设备.我们相信MSP430单片机将会在工程技术应用中得以广泛应用,而且,它是通向DSP系列的桥梁,随着自动控制的高速化和低功耗化,MSP430系列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通过两过多月的毕业设计,我对MSP430有了初步了解,对内部的硬件资源和自身的汇编语法进行了实验,并开发了一个应用板,并进行了调试.鉴于时间和能力有限,没能对所有的应用一一实验.

    标签: MSP 430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asdkin

  • keil c51 v9.01 (C51单片机开发工具Kei

    keil c51 v9.01此版不是汉化中文版,是英文版来的。ARM发布Keil μVision4集成开发环境(IDE),用来在微控制器和智能卡设备上创建、仿真和调试嵌入式应用。 μVision4 IDE是为增强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设计的,有了它可以更快速、更高效地开发和检验程序。通过μVision4 IDE中引入的灵活的窗口管理系统,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多台监视器,在可视界面任何地方全面控制窗口放置。 新用户界面可以更好地利用屏幕空间,更有效地组织多个窗口,为开发应用提供整齐高效的环境。 μVision4在μVision3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 System Viewer (系统查看程序)窗口,提供了设备外围寄存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System Viewer窗口内部直接更改。* Debug Restore Views (调试恢复视图)允许保存多个窗口布局,为程序分析迅速选择最适合的调试视图。* Multi-Project Workspace(多项目工作空间)为处理多个并存的项目提供了简化的方法,如引导加载程序和应用程序。* 为基于ARM Cortex 处理器的MCU提供了Data and instruction trace(数据和指令追踪)功能。* 扩展了Device Simulation(设备仿真)功能以支持许多新设备,如Luminary、NXP和东芝生产的基于ARM Cortex-M3处理器的MCU;Atmel SAM7/9;及新的8051衍生品,如Infineon XC88x和SiLABS 8051Fxx。* 支持许多debug adapter interfaces(调试适配器接口),包括ADI miDAS Link、Atmel SAM-ICE、Infineon DAS和ST-Link。

    标签: keil 9.01 c51 C51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qingdou

  • 单片机用于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针对传统测温元件(热电偶、热电阻)组成的温度测量电路复杂,软件调试繁琐等缺点,设计基于MSC-51单片机及ADC0809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单片机中空余的I/O接口,以中断的方式实现温度的实时采集与控制,充分利用CPU的资源空间,简化了测量电路以及程序调试的复杂过程,方便了技术人员在实际中的开发和应用。

    标签: 单片机 温度采集 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taozhihua1314

  • 单片机开发资料

    单片机开发资料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 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目前,高端的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件中都配有1-2部单片机。而个人电脑中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单片机在工作。汽车上一般配备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的综合,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标签: 单片机 开发资料

    上传时间: 2013-11-16

    上传用户:Ae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