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VS的通用体系结构入手,分析了IPVS软件的工作原理,讨论了三种IP负载均衡技术;在分析网络地址转换方法(VS/NAT)的缺点和网络服务的非对称性的基础上,给出了通过IP隧道实现虚拟服务器的方法VS/TUN,和通过直接路由实现虚拟服务器的方法VS/DR,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伸缩性。该技术为建立和维护大型网络服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上传时间: 2013-11-20
上传用户:15736969615
培训目的:提高服务网络维修员的显像管电视的维修技术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大融融rr
目前,国内对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主要是以ZigBee技术应用为主,尚没有对外公布的协议栈,基本上是在某些公司提供的底层协议API接1=/基础之上实现开发。在深入分析ZigBee协议架构的基础之上,重点对ZigBee网络层协议的设计作了详细阐述。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 ZigBee网络层协议,IEEE 802.15.4 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有关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通信技术。2l。本文在分析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关键技术基础上,重点给出了ZigBee网络层协议设计方案。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a155166
1 设计概述 1.1 需求分析 综合布线是智能化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主要为欢乐海岸内计算机网络、电话、监控、智能化管理提供传输线路,同时也可作为其它数字信号、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等的传输媒介。本方案采用光纤+六类布线解决方案,实现千兆骨干、百兆桌面接入,必要时可升至万兆骨干、千兆桌面接入。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tdyoung
以太网上联卡是以ATM 技术为内核的DSLAM 设备中的一块板卡,DSLAM 设备通过它可直接与IP 网络相连,由于在进行ATM 与IP 转换时要消耗大量资源,因而很容易使上联卡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处理器IXP1200 的以太网上联卡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IXP1200 网络处理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度的灵活性来实现对数据的线速处理,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4-01-10
上传用户:x4587
针对太浦闸监控系统现场控制单元现场总线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场勘测分析,得出可能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有:网络拓扑结构不合理、总线特性阻抗的连续性不好、系统保护措施不够,提出了采用RS485 集线器来实现星型接法,使网络拓扑结构合理,并通过其光电隔离的防雷的功能,加强系统的保护,同时在总线的终端串接电阻来改善总线特性阻抗的连续性,对原有现场总线通信网络进行改造。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效果良好。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agent
BP神经网络由多个网络层构成,通常包括一个输入层、若干个中间层和一个输出层。BP网络的特点是:各层神经元仅与相邻层神经元之间有连接;各层内神经元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各层神经元之间也没有反馈连接。BP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根据Kolrnogorov定理,一个3层BP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对任意非线性函数进行逼近。
标签: BP网络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xy@1314
PRL文件是存储在UIM卡上的一个参数文件,全称为:Preferred Roaming List,中文名称为“优选漫游列表”。 PRL系统软件工作原理为:读取特定的二进制文件,此二进制文件包含与本地运营商签订有C网网络漫游协议的其它国家运营商列表及相关网络参数(如SID及频率),并根据此二进制文件生成短信,用一种特殊格式的短信下发至用户手机,手机和UIM卡对特殊短信进行处理,完成PRL信息更新。 目前PRL文件中存储的是与中国电信签订协议的国外运营商、中国电信800M/450M网络的频点信息、EVDO的频点信息。
上传时间: 2013-12-19
上传用户:zhf01y
如何生成优化的梯度是传感器网络定向扩散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在分析一种基本梯度生成算法的问题基础之上,利用兴趣包的转发次数对其进行改进, 设计了一种分布式的最短路径梯度生成算法. 该算法极大的降低了邻居节点间建立“平行梯度”和“逆向梯度”的概率, 可构建从源节点到sink 节点的多条最短路径. 仿真表明, 改进的算法可建立更为有效的梯度, 从而使得定向扩散中数据报文沿着更短的路径传输,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利用率更高.
上传时间: 2014-12-29
上传用户:han_zh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实现企业上层的管理网络与现场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质量分析的生产管理、与安全相关的测试监控都要求现场的仪器仪表能对现场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及时被上级监控和管理网络访问与控制,最终纳入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的框架中。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zhai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