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G技术白皮书1 概述 1.1 产生背景 在应用层协议中,有很多协议都包含多通道的信息,比如多媒体协议(H.323、 SIP等)、FTP、SQLNET等。这种多通道的应用需要首先在控制通道中对后续数 据通道的地址和端口进行协商,然后根据协商结果创建多个数据通道连接。在NAT 的实际应用过程中,NAT仅对网络层报文的报文头进行IP地址的识别和转换,对于 应用层协议协商过程中报文载荷携带的地址信息则无法进行识别和转换,因此在有 NAT处理的组网方案中,NAT利用ALG技术可以对多通道协议进行应用层的报文信 息的解析和地址转换,保证应用层上通信的正确性。 在传统的包过滤防火墙中,也会遇到类似问题。由于包过滤防火墙是基于IP包中的 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来判断是否允许包通过,这种基于静态IP包 头的匹配虽然可以允许或者拒绝特定的应用层服务,但无法理解服务的上下文会 话,而且对于多通道的应用层协议,其数据通道是动态协商的,无法预先知道数据 通道的地址和端口,无法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ASPF利用ALG技术便可以解决包 过滤防火墙遇到的问题,实现对多通道应用协议的动态检测。 综上所述,ALG和NAT、ASPF特性的配合使用,可以解决这些特性遇到的应用层 协议的多通道问题,进而可以协助网络设备实现整体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2 技术优点 ALG和NAT、ASPF等特性配合使用,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提供基于 应用的访问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z ALG 统一对各应用层协议报文进行解析处理,避免了 NAT、ASPF 特性对同 一类报文应用层协议的重复解析,可以有效提高报文转发效率。 z ALG 的状态检测是基于应用层协议的,能够监听每一个应用的每
标签: alg
上传时间: 2022-02-28
上传用户:20125101110
沦文-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设计与实现 54页摘 要 智能家居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配套的安 全防范技术一直是制约其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多元特征融合的身 份识别方法,结合GPS定位导航、移动物体监测、流媒体远程监控、ZigBee无线传感 网络、web Server等技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解决方案。 传统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低下。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多元 生物特征融合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在系统兼容性和智能化程度上都有大幅提高,同时 支持各种特征任意组合形式,极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普适性:引入GPS,通过自行 开发的GPS定位设备实现实时定位、轨迹回放、地图导航等功能;定点监控方面提供 流媒体实时监控、移动物体监测两套解决方案,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环境监测方面 引入ZigBee技术,降低了监控模块的功耗、同时支持任意布设监控模块;最后创造性 的架设Web服务器作为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延伸和扩展,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提升了系 统的应用价值。 本文详细阐述了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的软硬件结构框架,重点介绍了多元特征融合身 份识别方法,系统的阐述了软硬件选型、技术方案论证和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最 终经过比较完备的测试,证明本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关键词: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多生物特征识别;GPS;ZigBee
标签: 智能家居
上传时间: 2022-03-11
上传用户:fliang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正在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剧,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医疗资源投入会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跌倒已经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危险行为活动。所以,跌倒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对降低老年人受到的身心伤害和医疗成本具有显著的意义。目前解决老年人跌倒检测的方案仍存在许多不足。其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跌倒检测技术在无干扰的场景下检测较为有效,但其易受环境变化(如背景光线影响、人遮挡问题等)影响。此外,基于可穿戴计算的跌倒检测技术受限于算法稳定性和识别准确率,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难以同时得到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计算机视觉和可穿戴计算数据的跌倒检测新的方法。首先,设计并开发了集成三轴加速度计、三轴陀螺仪和蓝牙的活动感知模块,实现实时采集、传输人体活动数据:其次,使用深度学习算法从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提取人体姿态特征数据:最后,对采集的人体活动数据和姿态数据进行规范化和时序化处理,设计了两个深度学习网络分别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将两特征进行特征层数据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神经网络对融合数据进行活动本文搭建了实验平台并进行了算法测试,其中,本文跌倒检测算法针对离线测试数据的准确率为992%,平均敏感度为995%、平均特异性为99.8%:针对在线数据系统测试准确率为98.9%、平均敏感度为99.2%、平均特异性为99.5%实验结果证明了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可穿戴计算数据融合的跌倒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上传时间: 2022-03-14
上传用户:bluedrops
本文以某油田数字化改造项目为背景,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四个部分(1)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扫描作业中会产生精度不符合项目要求的问题,导致后续的维模型精度无法达到要求。本文系统分析了扫描仪的误差来源,采用单边法和交叉双边法的标定实验方案,可以较快、较准确的检验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精度,为后续数据获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传统的纹理图片采集方法没有规则,拍摄的图片较多,数据量较大,且有时会遗漏部分场景信息。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前后几次采集的大量纹理图片数据,提出了一种快速、全面的纹理采集方法,提高了采集效率,降低了数据量。通过研究降噪、增强特征等算法,对纹理图片进行处理,获取了较好的模型显示细腻感。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上种不同理贴图方法在模型真实度、内存占用量和操作易程度等力面的影响,得出各个贴图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后续的高质量、快速度的纹理贴图提供了理论依据(3)针对地面激光扫描仪在点云拼接时出现无法识别标靶球的问题,分析研究了大量其它站扫描的点云数据和标靶摆放位置,提出了相应的摆放规则,提高了识别标靶的成功率和点云拼接效率。复杂的曲面类模型在正向建模软件中的操作难度较大,且操作复杂,作者通过转换格式将点云放置在逆向软件中使用曲面拟合建模方法进行三维建模,提高了建模效率。非规則类模型在通过交集、并集和差集操作时会出现模型消失的问题,经过实验和研究,详细提出了其建模步骤,减少了该类问题的出现。团队协同作业的模型整合阶段容易出现材质和模型重复问题,结合项目的建模技术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模型建模规范,提高了模型整合效率
标签: 数据融合
上传时间: 2022-03-17
上传用户:XuVshu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许多具有低功率无线收发装置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它们监测采集周边环境信息并传送到基站进行处理在某一时刻通过wSN采集的数据量非常大,如何正确、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成为当前WSN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传感器节点一般部署在恶劣环境中,一些偶然因素会使采集的数据中出现不准确的数据,用户依据这样的数据很难准确判断出被测对象的真实状态。基于模糊理论的决策级数据融合算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国家863研究项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铁路危险货物在途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为背景,结合铁路运输中棉花在途状态监测系统的开发,在分析了当前有效的决策级数据融合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决策级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被测对象状态的描述。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了WSN中传统的决策级数据融合算法,如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算法和算术平均数数据融合算法,总结这两种算法的优缺点和检测系统的需求,进步明确理想算法应达到的目标。(2)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两阶段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第一阶段利用基于贴近度的数据融合算法进行同类数据的融合校准,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剔除错误的和可信度较差的数据,得到相对更加准确的数据,第二阶段利用模糊推理对第个阶段得到的异类数据进行融合推理,得到被测对象当前状态的描述,为决策提供支持(3)结合实测数据仿真本文所提出的算法,结果证明与传统的融合算法相比,可以更加准确的描述被测对象状态
标签: 无线传感器
上传时间: 2022-03-17
上传用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需要,数据融合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而关于雷达情报处理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现代战争中,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多雷达情报处理系统中,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供更加实时、准确的情报是现代战争的迫切需求。论文正是围绕这一需求展开的,研究了雷达情报数据融合系统的误差校正和航迹关联问论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数据融合的概念、研究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其应用,并讨论了数据融合的模型、结构及关键技术论文针对多雷达情报处理系统中的系统误差问题,研究了四种误差校正方法。文研究了密集目标环境中的航迹关联问题,对多传感器数据关联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多雷达情报处理系统这个分布式系统,研究了分布式数据关联方法。运用0-1整数规划法建立了密集目标环境的规划模型函数并求解应用在多雷达数据融合软件中,使航迹关联达到了极好的效果,为开发多雷达数据融合软件提供了技术支持。关键词:雷达情报,数据融合,数据关联,误差校正,航迹关联,0-1整数规划现代战争中,新型作战飞机机动性能强,具有隐身特性,加上电子对抗的战场环境,传统雷达情报处理系统已应付不了多目标,高密度的空情要求。为了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雷达能够给出准确的信息情报,雷达情报处理系统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开发运用数据融合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善雷达情报质量已然成为当务之急数据融合一词最早出现在七十年代末期,是从军事CI系统中提出的,它与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概率统计、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学科密切相关,是一门新兴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上传时间: 2022-03-18
上传用户:wangshoupeng19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嵌入式、人脸识别、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提高,人们正在感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和益处。 该系统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在后台应用系统完成图像识别,然后给单片机发送命令来控制门禁系统。软件上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2次小波分解,然后对低频分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提取特征值,最后利用欧氏距离和最近邻分类器进行识别。采用OpenCV人脸识别算法进行处理输出。达到该系统构建简单、方便,识别速度快且准确率较高。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人脸识别算法的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对人脸识别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整个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简单的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介绍了人脸识别的背景,阐述了国内外人脸识别的现状以及人脸识别的难点,还介绍了相关的技术。 2.人脸识别算法的研究:主要对Gabor滤波算法、K-L变换算法、Haar特征提取算法这三种特征提取算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也对PCA和LDA这两种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实验的对比。 3.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需求分析入手对系统的总体模式、总体结果、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等各部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4.系统的测试:在对核心算法人脸识别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及整个门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结束后,对于整合实现的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并给出了功能测试报告和性能测试报告。 本文设计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识别人脸.
上传时间: 2022-05-28
上传用户:
提出了一种基于LD3320语音识别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ASR语音识别与Zigbee通信组网技术的运用,用语音来实现对家居照明的亮、灭与亮度调节控制,智能开关的控制,音响的控制,也可扩展用手机APP进行远程的控制,真正实现了智能家居倡导的无感化设计.
上传时间: 2022-06-13
上传用户:aben
机器人是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能实现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机器人代表了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工业、农业、医学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宋健院士在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14届大会报告中指出:“机器人学的进步和应用是20世纪自动控制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2吗。现在,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Robot Institute of America,RlA)于1979年给机器人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作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双足机器人(Humanoid Robot)由于其广阔的应用空间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所谓双足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是具有人形的机器人,是关节转动灵活,控制系统复杂,能完成高难度的动作的机器人。它是机械、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微电子学、模式识别、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仿生学等多学科和技术综合的结果,代表着一个国家高科技发展水平。研制与人类特征类似,具有人类智能、灵活性,并能与人类交流,不断适应环境的双足机器人一直是人类的努力的目标]。与传统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具有显著的优势,比一般机器人有更大的机动性、灵活性,同时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双足机器人的出现是控制科学、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学科的技术进步,以及机器人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人类日常生活需要的产物。双足机器人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探测、军事侦察、生活服务与娱乐等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双足机器人在拓展人类的认知范围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层空间、深海等人类尚不能到达的环境都有双足机器人的身影;其次双足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在恶劣、危险条件下或其它不适合人类活动的环境中。双足机器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双足机器人的广泛的应用背景和商业价值,所以近年来,双足机器人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点]。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
引言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由于有用信号极其微弱,其量级通常低于1v,被强大的噪声所淹没,因此需设计低噪声放大器,在设计低噪声放大器时采用合理的屏蔽和接地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的干扰、耦合等噪声,所以,正确掌握屏蔽和接地技术,对于设计优质的低噪声放大器有很重要的意义.屏蔽就是将放大器装在屏蔽罩内,屏蔽罩上带有一定的电位,以阻止不平衡源阻抗中所流过的电流,从而消除输入端的噪声电压,尤其是共模噪声的影响,接地则可以消除各电路回路流过地电阻所产生的噪声,避免地回路中噪声的耦合.1接地技术一个测量系统,总是由若干部件组成,各部件若电位不统一,会引起互相干扰。接地可以统一各部件的基本电位,这是接地的基本目标之一.正确的接地可以克服干扰的影响,但不得当的接地,甚至会加大干扰的影响,所以需研究接地方法。常见的接地方法有:单点串联接地,单点并联接地,多点接地,浮点接地.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