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电力工程

  • 电力变压器与电抗器.rar

    电力变压器与电抗器,是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经典书籍,值得学习!

    标签: 电力变压器 电抗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jrsoft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仿真及其设计.rar

    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简称 APF)是近年来治理电力系统谐波污染的非常有效的装置。众所周知,电力电子装置和非线性负载的广泛使用,使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大量注入电网,严重威胁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与正常使用,并且产生大量的能源浪费。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的提出,应用APF进行谐波和无功治理的研究工作将会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阐述了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当前主要的几种APF的分类以及电路拓扑结构,分别对三相三线和三相四线制APF的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两种数学模型,指出三相三线制APF在实际供电系统中应用的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三种当前广泛采用的电流控制方法和一种比较先进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对于APF系统的核心--谐波检测,本文介绍了三种谐波检测理论,着重对本文设计的APF所采用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在MATLAB软件中建立一个三相四线制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APF系统仿真模型,验证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可行性。 在进行大量理论分析和验证的基础上,设计一台采用单片机和DSP双CPU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硬件上设计单片机的时钟电路、仿真器接口电路;设计DSP的时钟电路,外接存储器扩展电路;设计APF系统的电压周期检测电路,电流绝对值转换电路等等。软件上编写单片机的主程序和中断程序、DSP的主程序和启动搬运程序,调试并给电进行实际测试和实验分析。

    标签: 并联型 仿真 有源电力滤波器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zuozuo1215

  • 风电场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rar

    由于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风能利用的成本低廉和技术成熟等原因,风力发电成为电力系统中相对增长最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风电成为改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极为重要的措施。近几年,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和风电场建设规模都日益扩大,但风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会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含有风电场的电力系统,需要建立正确的风电场数学模型和进行风电场的短期风速预测。 首先,运用时间序列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风电场的风速序列进行短期预测。该方法用时间序列模型来选择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而神经网络分别运用了BP和GRNN神经网络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时间序列结合GRNN网络预测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其对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建立了风速、风电机组和风电场的数学模型。风电机组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机构模型和异步发电机模型,仿真分析了风电机组对于风速的响应。在风电场模型研究中,考虑了尾流效应因素,风电场中各台风机位置处的风速并不相同,因此研究了风能分布的Jensen模型和Lissaman模型,并进行了案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了风能分布模型在大规模风电场模型分析中的重要性。本文还提出了风电场等值模型的建立,降低了仿真研究的复杂性,使得分析大规模风电场并网运行成为可能。 最后,实现了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极坐标形式的方法,为研究风电场稳定性运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计算方法,并揭示了频率波动对风电场稳定运行的影响。

    标签: 风电场 电力系统 稳定性

    上传时间: 2013-07-31

    上传用户:zhengxueliang

  • 高强度气体灯电子镇流器的研究与开发.rar

    随着绿色工程的实施,在照明领域,已将电力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到电气照明中去,所以寻找绿色、高效、长寿命、光色好等优点的照明设备已成为必然。高强度气体放电灯(High-Intensity-Discharge)由于光效高而节能,已经在照明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电感镇流器存在诸多缺点,故与之配套的HID灯电子镇流器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基于数字控制的HID灯电子镇流器进行了研究与设计。 本文第二章阐述了气体放电的基础知识和电光源的基本参数。比较了电子电感镇流器的优缺点,针对HID灯对电子镇流器的要求,介绍了电子镇流器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第三章对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对电子镇流器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与比较,选定了传统的三级结构进行设计,其次是对电子镇流器的核心-逆变器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选定了全桥逆变结构,再次是对HID灯的各种点火电路的结构进行分析,本文选定了用单片机进行控制的点火的方式;最后是对灯的声谐振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比较与分析,给出通过数字调频的方式来抑制声谐振理论分析。第四章主要通过比较各种功率因数校正的优缺点,并采取了基于boost结构的临界功率因数校正。第五章对HID灯启动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段线性控制的策略,给出了控制的理论分析;比较了间接和直接两种控制恒功率的方法,选定间接控制方式。第六章主要对数字控制的250W金卤灯的样机的实现中的部分电路(保护、驱动、逆变)进行分析与设计并给出了部分电路图和软件设计的流程图以及部分仿真与试验波形。最后在第七章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本文的设计进行小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标签: 气体 电子镇流器

    上传时间: 2013-07-16

    上传用户:heart_2007

  • 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研究.rar

    电力电子系统的集成化是现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是目前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对复杂电力电子装置的系统级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是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从变流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双重分布性的角度出发。对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PES—Net)的模型和变流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eal—time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RT—PES—Net);并对基于新网络的分布式控制及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基于栈操作的实时软件构建方案。本文的研究将为变流系统的控制结构和软件方案标准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解决方案。 复杂中大功率变流系统是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对象。首先,论文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在空间结构上的对偶关系和双重分布的特性;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ower Electronics Building Blocks,PEBB)的基础上,研究了变流系统的网络化分布式控制方案,并得出系统组构的初步构想,总结出适合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标准化理论。 接着,论文对电力电子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各类总线网络和目前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网络,从结构、速率和协议等各个方面将两类网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明确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定义,分析并总结复杂电力电子实时系统所需网络必需具备的条件。根据现有网络技术背景,综合控制结构和网络需求,提出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模型。 为满足变流系统的实时控制,论文对分布式控制结构的通信需求进行了研究。以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为背景,对变流器系统控制信息延时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典型电力电予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系统的控制功能和控制内容,对系统不同层次的控制任务进行了响应时间需求分析和网络的分层配置;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应用系统内模块控制信息延时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的限制。根据变流系统对控制延时的接受程度,将电力电子复杂系统归为两大类:1)零延时系统;2)定延时系统。针对上述两类系统,论文给出了电力电子网络(PES—Net)的通道容量和应用系统开关周期的计算方法。 论文对开放式、分布式的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硬件组成和同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新的实时网络和系统级集成方案。根据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控制任务需求,分别从功能和系统结构的角度对开放式网络的硬件构成进行研究;根据控制系统的接口需求分析,对节点的通用性设计进行重点讨论。针对网络的同步问题,本文分析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基于数据结构的同步补偿方案;此外,论文提出基于实时高速电力电子系统同络(RT-PES-Net)的同步方案,研究适合变流器实时控制的网络结构和相应的硬件配置。根据应用控制和通信系统所需的各种操作,论文对实时网络的管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信息帧管理和相应的硬件设置,并对各种工作模式下所需的通信时间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基于实时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案,论文给出了组构以PEBB为基础的变流系统的方案。 论文对基于RT-PES-Net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控制软件与功率硬件进行解耦,使得软件设计与硬件部分分离。在分析电力电子软件特性的前提下,论文提出基于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增加子程序实时构件的内聚性;对软件模块化的通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模块接口参数和变量的申明和配置,并研究参数的定标,对构件进行分类;分析子程序实时构件在执行速度上的优点。论文对电力电子系统控制软件(Powerr Electronics System Control Software,PES-CS)的组构和集成进行研究,简化软件主框架。 最后,论文分别对RT-PES-Net和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论文对提出的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进行了通信实验,将新网络拓扑对变流系统的延时影响与旧网络系统的延时影响进行比较,总结新网络系统在控制实时性、提高开关频率、网络可扩展性和管理灵活度等方面的优势。论文针对RT-PES-Net进行应用研究,验证该网络可解决网络通信失步所造成的问题。论文对基于通用型实时构件和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为标准化软件库的建立和系统级集成提供参考方案。 网络化的控制结构研究是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级集成研究的关键。本课题针对复杂变流系统提出了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并以该网络为基础对分布式控制结构及相应的网络化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展开一系列研究,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标准化、开放式的网络参考体系,并以此结构来快速构建终端复杂变流系统,为实现标准的应用系统组构提供参考方案,有助于解决电力电子标准化推广所面临的难题。论文为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和动态重构提供了研究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复杂变流器的应用系统级集成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同时,论文的研究开拓了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和标准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标签: 电力电子 网络 系统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silenthink

  • 大容量并联电力有源滤波器性能改善控制技术研究.rar

    随着对电能应用高效率的要求,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非线性负载等开关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些开关设备造成的谐波成分对电网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些谐波会影响其它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危及电网安全。电力有源滤波器由于能对频率和幅值都变化的谐波进行跟踪补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是在课题组380V、260kVA纯有源电力滤波器项目方案的论证阶段,为提高大容量单台纯有源滤波器的效率和动、稳态性能而做的分析、设计和仿真验证工作。论文首先介绍了通过LCL滤波器与电网相连的并联电力有源滤波器的主电路结构,进而分析了这种主电路结构在大容量和低开关频率场合对开关纹波衰减的优势。通过比较PI控制和状态反馈控制,选取全状态反馈来达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将电网处理为扰动输入,对LCL主电路在静止abc坐标系中进行了建模,然后选取系统闭环期望极点设计了控制系统。为消除电网这个外部输入对指令电流跟踪的影响,引入了电压前馈,并从理论上推导了前馈的具体关系式。之后引入了观测器,并把对电网输入的建模考虑进了观测器,消除了电网输入对状态估计和补偿输出造成的偏差。在电力有源滤波器实际安装时,电网进线和变压器的电感是不确定的,其会加在LCL的网侧电感上,从而使对系统基于状态空间的建模产生偏差,因此文章研究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对LCL网侧电感变化的适应性。为保证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稳态指标,对状态反馈后的系统设计了重复控制器。 最后,基于设计的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对1MW不控整流负载进行补偿的电力有源滤波器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对动静态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设计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标签: 大容量 并联 电力

    上传时间: 2013-06-20

    上传用户:哇哇哇哇哇

  • 现代电力系统分析—王锡凡.rar

    电力系统分析教材,作者 王锡凡 科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标签: 电力 系统分析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giser

  • 50V50A移相全桥ZVSDCDC变换器的设计.rar

    随着通讯技术和电力系统的发展,对通讯用电源和电力操作电源的性能、重量、体积、效率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于中大功率场合的全桥变换器与软开关的结合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研究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论文阐述PWM DC/DC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且根据移相控制PWM全桥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选定适合于本论文的零电压开关软开关技术的电路拓扑,并对其基本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同时给出ZVS软开关的实现策略。 其次,对选定的主电路拓扑结构进行电路设计,给出主电路中各参量的设计及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输入、输出整流桥及逆变桥的器件的选型,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参数设计、高频变压器及谐振电感的参数设计以及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的参数设计。 然后,论述移相控制电路的形成,对移相控制芯片进行选择,同时对移相控制芯片UC3875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对主功率管MOSFET的驱动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 最后,基于理论计算,对系统主电路进行仿真,研究其各部分设计的参数是否合乎实际电路。搭建移相控制ZV SDC/DC全桥变换器的实验平台,在系统实验平台上做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所设计的DC/DC变换器能很好的实现软开关,提高效率,使输出电压得到稳定控制,最后通过调整移相控制电路,可实现直流输出的宽范围调整,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标签: ZVSDCDC 50V50A 移相全桥

    上传时间: 2013-08-04

    上传用户:zklh8989

  • USB2.0原理与工程开发(上).rar

    USB2.0原理与工程开发(上).pdf,9.91M,220页.

    标签: USB 2.0 工程

    上传时间: 2013-07-07

    上传用户:jeffery

  • USB2.0原理与工程开发(下).rar

    USB2.0原理与工程开发(下).pdf,8.06M,255页.

    标签: USB 2.0 工程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anjisu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