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电源广泛应用于医用X射线机,工业静电除尘器等设备。传统的工频高压直流电源体积大、重量重、变换效率低、动态性能差,这些缺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而高频高压直流电源克服了前者的缺点,已成为高压大功率电源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应用在高输出电压大功率场合的开关电源进行研究,对主电路拓扑、控制策略、工艺结构等方面做出详细讨论,提出实现方案。 高压变压器由于匝比很大,呈现出较大的寄生参数,如漏感和分布电容,若直接应用在PWM变换器中,漏感的存在会产生较高的电压尖峰,损坏功率器件,分布电容的存在会使变换器有较大的环流,降低了变换器的效率。本文选用具有电容型滤波器的LCC谐振变换器为主电路拓扑,它可以利用高压变压器中漏感和分布电容作为谐振元件,减少了元件的数量,从而减小了变换器的体积。 LCC谐振变换器采用变频控制策略,可以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和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本文对这两种工作模式进行详细讨论。针对CCM下的LCC谐振变换器,本文分析其工作原理,用基波近似法推导出变换器的稳态模型,给出一种详尽的设计方法,可以保证所有开关管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开关,减小电流应力和开关频率的变化范围,并进行仿真验证。基于该变换器,研制出输出电压为41kV,功率为23kW的高频高压电源,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与设计的正确性。 针对DCM下的LCC谐振变换器,本文分析其工作原理,该变换器可以实现零电流开关,有效地减小IGBT拖尾电流造成的关断损耗。论文通过电路状态方程推导出变换器的电压传输比特性,在此基础上对主电路参数进行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基于该变换器,研制出输出电压为66kV,功率为72kW的高频高压电源,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edrtbme
在实际应用中,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机器人、航空航天、精密电子仪器等对电机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好坏成为决定永磁同步电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传统电机系统通常采用PID控制,其本质上是一种线性控制,若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特性或有参变量发生变化,会使得线性常参数的PID控制器无法保持设计时的性能指标;在确定PID参数的过程中,参数整定值是具有一定局域性的优化值,并不是全局最优值。实际电机系统具有非线性、参数时变及建模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常规PID控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动态品质与稳态精度的矛盾。永磁同步电机是典型的多变量、参数时变的非线性控制对象。先进控制方法(诸如智能控制、优化算法等)研究应用的发展与深入,为控制复杂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开辟了崭新的途径。由于先进控制方法摆脱了对控制对象模型的依赖,能够在处理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中有可处理性、鲁棒性,因而将其引入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根据系统实现目标的不同,选取相应的先进控制方法,并与PID控制相结合,对永磁同步电机各方面性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最终使其控制精度得到显著的提高。为达到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性能优化的研究目的,文中首先探讨了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和方波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特点及控制机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相应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分析。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设计了矢量控制方式下的永磁同步电机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结合常规PID控制,将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人工免疫等多种先进控制方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伺服系统和同步传动系统的控制器设计中,以满足不同控制系统对电机动、静态性能的要求以及对调速性能或跟随性能的侧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先进控制方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抗扰动能力以及较强的鲁棒性能;与传统PID控制相比,系统的控制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结果验证了先进控制方法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性能优化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hinesyh
在能源枯竭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光伏发电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以光伏逆变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光伏智能充电控制策略、光伏并网系统拓扑结构与控制方法、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扰动观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接电流控制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通过检测变换器输出电流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简化控制算法,同时省去了扰动观测法中的电压和电流传感器,降低系统成本。 研究了一种实用的光伏系统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将最大功率点跟踪与智能充电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研究了一种全数字式逆变器,通过电压有效值外环和瞬时值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既能保证系统输出电压的稳态精度,又能保证瞬变负载条件下的动态特性。研制了一套3kW光伏独立发电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针对住宅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体积小、性能价格比高的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导抗变换器的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相比于传统电流型逆变器,本拓扑省去了笨重的电抗器,同时利用高频变压器进行能量传递和电气隔离,进一步降低了系统损耗和体积,降低系统成本。 经研究发现,由于导抗变换器的固有特性,采用传统的SPWM调制方法将导致并网逆变器输出平顶饱和的非正弦电流,造成对电网的谐波污染,提出了一种新型改进调制模式。该方法可以实现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并网发电。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研制了一台3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研究了一种三相电流型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采用改进调制模式对其进行控制,在谐波抑制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出的三相并网逆变方案,相比于传统三相并网逆变器,具有如下显著优点:系统中任意一相都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不受其它相影响,即使在某一相或某两相损坏的情况下,剩余相也能正常运行,增加了系统的冗余性;在三相电网不平衡情况下,本方法也能提供稳定的三相电流,增加系统抗电网波动能力。初看起来本方案使用的导抗变换器和变压器有3套,但是每相承受的功率容量只有系统总功率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选用较小容量的器件,有利于高频电感和变压器的制作和生产。提出了一种基于导抗变换器的三相电流型逆变器实现方案,利用导抗变换器将输入直流电压变换为高频正弦电流,经高频变压器隔离及电流等级变换后进行裂相调制,输出为三相正弦电流。该方法不仅省去了传统电流型逆变器直流侧电抗器,而且采用高频变换进行功率传输,减小了隔离变压器及输出滤波器的体积,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和降低成本。 针对光伏电池输出电压较低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单级式三相升压型并网逆变器,通过一级变换同时实现升压和DC/AC变换功能,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DSP芯片的控制策略,本方法仅用一个电压传感器就能替代原先的三个电压传感器:每个载波周期短路相只进行一次开关动作,同时任何时刻只有2个开关管导通,可有效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由于采用DSP控制,具有控制灵活、稳定性高、成本低、并网电能质量好,便于功率调节等优点。 提出了一种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兼用的统一控制策略,在同一套装置上既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又实现谐波补偿,克服目前的光伏发电装置白天发电、夜间停机的不足,提高系统利用率。详细分析了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光伏并网发电有功指令电流的生成方法及电流环控制器和电压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对光伏并网发电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模式和单一有源滤波模式进行了讨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系统结构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ancnc
实用的RS232隔离电路-本电路是串口对外线隔离电路,采用5V隔离电源和光耦电路,简洁实用。经国家检测部门试验,本电路对浪涌、电瞬变脉冲、抗静电等试验EMI干扰有很好的效果。
上传时间: 2013-05-30
上传用户:qoovoop
扩频通信技术因为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噪声、抗多径衰落能力、较好的保密性、较强的多址能力和高精度测量等优点,在军事抗干扰和个人通信业务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基于扩频理论的CDMA通信技术成为国际电联规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标准化建议后,标志着扩频通信技术在民用通信领域的应用进入了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迅速发展,以FPGA和CPLD为代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凭借其设计方便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领域。 本论文正是采用基于FPGA硬件平台来实现了一个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基带系统,该系统的实现涉及扩频通信和有关FPGA的相关知识,以及实现这些模块的VHDL硬件描述语言和QuartusⅡ开发平台,目标是实现一个集成度高、灵活性强、并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扩频通信基带系统。 本论文中首先对扩频通信的基础理论做了探讨,着重对直序扩频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其次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全数字直接序列扩频基带系统的结构,完成了扩频序列的产生、信息码的输入和扩频。重点完成了对基带扩频信号的相关解扩和几种同步捕获电路的设计,将多种专用芯片的功能集成在一片大规模FPGA芯片上。在论文中列出了部分模块的VHDL程序,并在QuartusⅡ仿真平台上完成各部分模块的功能仿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chenjjer
扩频通信系统与常规的通信系统相比,具有很强的抗窄带干扰,抗多径干扰,抗人为干扰的能力,并具有信息隐蔽、多址保密通信等优点,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论文针对直扩通信系统中伪码和载波同步问题而展开,研究了直扩系统的结构、性能及完成了相关参数的计算,改进了包络算法,设计了解扩和解调器,最后用ISE9.1实现了解扩和解调器的仿真波形,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论文研究了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理论基础,完成了DS-QPSK接收机的解扩器和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解扩器主要围绕着伪码的捕获与跟踪这一核心,分析了解扩器的结构、性能及其完成了相关参数的计算,完成了数字下变频器、伪码发生电路、伪码相关积分提取电路、多通道快码捕获电路、伪码跟踪鉴相电路、伪码时钟调整电路的设计,并在ISE9.1编程综合得到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由于相关积分包络算法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核心,为了减少时延和系统所占硬件资源,改进了包络算法并得到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它不但减少了硬件资源的占用、缩短了延时,而且对整个系统的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论文给出了伪码同步的仿真结果及资源占用情况,有力地说明了解扩器占用资源少、时延短等特点。 解调器研究了频偏及载波相位误差对信号的影响及同步方案,完成了数控振荡器、反正切鉴频器、环路滤波器的设计并得到了相关的仿真波形,实现了载波的跟踪,给出了仿真结果及资源占用情况,对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是对论文工作的一些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上传时间: 2013-06-13
上传用户:924484786
由于移动环境的复杂性,无线信号在发送传输和接收过程中有很明显的衰落现象,特别是在高频无线通信中,多径衰落或频率选择性衰落对无线信号的干扰最为严重。通过分集接收技术,Rake接收机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抗多径衰落效果尤为明显。作为一种新颖的多址接入方式,多载波CDMA充分利用了OFDM最优频率利用率以及CDMA的多址和频率分集,且系统容量和抗符号间干扰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单载波CDMA。这些特性使得多载波CDMA成为未来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最有希望的候选。 @@ 本文研究了一种多载波扩频通信系统,介绍了其Rake接收机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进行了理论仿真并用FPGA予以实现。 @@ 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OFDM和CDMA技术原理,并描述了OFDM和CDMA结合的三种系统(MC-DS-CDMA、MT-CDMA、MC-CDMA)的原理和系统模型;接着,介绍了目前影响移动通信的主要衰落以及Rake接收机基本原理及其作用。多径信号的每路信号都可能含有可以利用的信息,Rake接收机就是通过多个相关接收器接收多径信号中各路信号,通过信道估计和信道补偿消去信道因子的附加相位,并把他们合并在一起,以此来改善信号的信噪比和系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种多载波扩频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其Rake接收机实现原理,给出了最大比合并时各种分径数目下系统误码率的仿真图;最后介绍了此方案中Rake接收机的FPGA硬件实现设计方案及其系统 测试结果。@@ 仿真结果显示出随着分集径数的增加,系统的误码率显著降低。表明Rake接收机抗多径衰落效果显著,且在多载波CDMA系统中其分集效果更好,实现相对简单。最终Rake接收机的FPGA实现结果同理论仿真一致,时序通过,资源耗费不大,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多载波扩频通信,CDMA,Rake接收机,FPGA
上传时间: 2013-07-25
上传用户:axxsa
无线局域网(WLAN)是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摆脱了有线连接的束缚,无线局域网具有移动性好、成本低以及网络传输故障少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与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衰落,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无线环境下的高速数据传输,是高速无线局域网的首选技术之一。从IEEE802.11a,IEEE802.11g到IEEE802.1n都是以OFDM为基础。随着OFDM技术的普及以及下一代通信技术对OFDM的青睐,研究与实现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OFDM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WLAN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协议标准和OFDM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描述了基于IEEE802,11a和IEEE802.11n标准的OFDM系统的数据帧结构以及系统参数。文中对OFDM传输系统的关键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后以Xilinx公司的ISE10.1为软件平台,利用VHDL描述的方式,并以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SPARTAN-3E为硬件平台,研究实现了适用于IEEE802.11a和IEEE802.11n的64点16bits复数块浮点结构的FFT模块,(2,1,7)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模块,以及分组检测和符号定时模块,并进行了仿真、综合、下载验证等工作。
上传时间: 2013-06-25
上传用户:cee16
对弓网故障的检测是当今列车检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原始故障视频图像具有极大的数据量,使实时存储和传输故障视频图像极其困难。由于视频的数据量相当大,需要采用先进的视频编解码协议进行处理,进而实现检测现场的实时监控。 @@ H.264/AVC(Advanced Video Coding)作为MPEG-4的第10部分,因其具有超高的压缩效率、极好的网络亲和性,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H.264/AVC采用了先进的算法,主要有整数变换、1/4像素精度插值、多模式帧间预测、抗块效应滤波器和熵编码等。 @@ 本文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以红色飓风 II开发板作为硬件平台,在开发工具QUARTUSII 6.0和MODELSIM_SE 6.1B环境中完成软核的设计与仿真验证。以Altera公司的CycloneII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EP2C35F484C8作为核心芯片,实现视频图像采集、存储、显示以及实现H.264/AVC部分算法的基本系统。 @@ FPGA以其设计灵活、高速、具有丰富的布线资源等特性,逐渐成为许多系统设计的首选,尤其是与Verilog和VHDL等语言的结合,大大变革了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加速了系统的设计进程。 @@ 本文首先分析了FPGA的特点、设计流程、verilog语言等,然后对静态图像及视频图像的编解码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H.264/AVC中的变换、量化、熵编码等:并以JM10.2为平台,运用H.264/AVC算法对视频序列进行大量的实验,对不同分辨率、量化步长、视频序列进行编解码以及对结果进行分析。接着以红色飓风II开发板为平台,进行视频图像的采集存储、显示分析,其中详细分析了SAA7113的配置、CCD信号的A/D转换、I2C总线、视频的数字化ITU-R BT.601标准介绍及视频同步信号的获取、基于SDRAM的视频帧存储、VGA显示控制设计;最后运用verilog语言实现H.264/AVC部分算法,并进行功能仿真,得到预计的效果。 @@ 本文实现了整个视频信号的采集存储、显示流程,详细研究了H.264/AVC算法,并运用硬件语言实现了部分算法,对视频编解码芯片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FPGA;H.264/AVC;视频;verilog;编解码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啦啦啦啦啦啦啦
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技术(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用伪随机编码序列,也即扩频序列(Spread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进行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数据。 扩频通信系统与常规的通信系统相比,具有很强的抗人为干扰,抗窄带干扰,抗多径干扰的能力,并具有信息隐蔽、多址保密通信等特点。 现场可编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提供了极强的灵活性,可让设计者开发出满足多种标准的产品。FPGA所固有的灵活性和性能也可让设计者紧跟新标准的变化,并能提供可行的方法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标准要求。 EDA 工具的出现使用户在对FPGA设计的输入、综合、仿真时非常方便。EDA打破了软硬件之间最后的屏障,使软硬件工程师们有了真正的共同语言,使目前一切仍处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规划的电子设计活动产生了实在的设计实体论文对扩频通信系统和FPGA设计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且用Altera公司的最新的FPGA开发平台QuartusII实现了一个基带扩频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部分,最后用软件Protel99SE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 该系统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QuartusII软件设计了系统的VHDL语言描述代码,并对系统中每个模块和整个系统进行相应的功能仿真和时序时延仿真;第二部分是设计了以FPGA芯片EP1C3T144C8N为核心的系统硬件电路,并进行了相关测试,完成了预定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7-26
上传用户:1567927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