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书籍和源码

  • 嵌入式系统IIC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系统IIC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共3页这是一份非常不错的资料,欢迎下载,希望对您有帮助!

    标签: 嵌入式系统 iic

    上传时间: 2022-03-15

    上传用户:

  • 基于AUTOSAR的汽车电子通信协议栈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如今,随着人们对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性能的持续追求,催生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电子及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汽车电子化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快速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为了解决应用程序重复开发、移植困难等传统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开发模式下所产生的问題,AUTOSAR组织应运而生,其为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提供一种标准的、开放的软件架构体系提升了软件的质量,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它是未来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调查目前国际上的各种成熟的 AUTOSAR实现方案,以及通过掌握汽车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类总线协议标准,完成一种基于 AUTOSAR的汽车电子通信协议栈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更探索性地将该通信系统基础软件集成在车身控制器上,之后搭建通信功能的仿真集成测试环境以对其进行验证,目的是将其最终用于量产车型项H上。本文的工作内容和成果总结有以下儿点1、分析和掌握 AUTOSAR架构及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符合 AUTOSAR通信协议软件模块的架构和层次。该通信协议软件模块基于CAN总线协议,实现各个COM、PDU Router、CAN NM几个模块的接口和内部实现机制,具有良好的移植性与可扩展性2、具体设计并实现了符合 AUTOSAR通信协议栈的基础软件模块,其中包含的基础软件模块有COM、PDU Router,CAN Interface、CAN Driver以及 CAN NM具备了信号发送和接收、信号路由、信号过滤、PDU网关路由、网络管理控制等功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3、把该通信系统的实现与在汽车电子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使用 Freescale的MC9s12XEP100微控制器的车身控制器上搭建集成测试环境,并且具体设计了测试方案及测试用例,完成了该通信系统信号收发、路由及网络管理控制等功能的集成测试验证工作。

    标签: autosar 汽车电子 通信协议

    上传时间: 2022-03-19

    上传用户:shjgzh

  • 基于ARM9的嵌入式PL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文档为基于ARM9的嵌入式PL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总结文档,是一份很不错的参考资料,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

    标签: arm9 嵌入式 plc

    上传时间: 2022-04-21

    上传用户:bluedrops

  • 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所研究的课题为电磁感应加热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章介绍了电磁感应加热的工作原理,系统预设功能要求及具体实现方案,分析了系统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设计的整个过程,最终研制出一款功能完备、人机交互友好、工作稳定、性能优良的电磁感应加热系统。  该系统硬件电路部分主要包括主工作电路,IGBT驱动电路,同步电路和功率整定电路,锅具检测电路,电源电路,各种保护电路及主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具体包括上电延时保护IGBT,整流桥输出过压保护,IGBT集电极过压保护,市电过压、欠压保护,负荷电流过大保护,IGBT过温保护,锅底过温保护。主控制电路采用三星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调节PWM信号占空比控制输出功率。系统主要实现了功率控制、定时/预约、无锅检测、暂停、异常报警(无锅报警、市电过压/欠压报警、负荷电流过大报警、IGBT温度传感器失效报警、IGBT温度过高报警、锅底温度传感器失效报警、锅底温度过高报警)等功能,设置了6个按键可供用户操控,配置的液晶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系统当前状态信息。  该系统控制软件设计部分,依据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把系统预设功能需求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然后分别设计了各功能模块的软件,最终完成了系统控制软件的设计。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包括功率自动调节匹配,锅具自动检测,定时控制,预约时间到自动开机,异常自动保护报警,液晶屏实时显示系统状态信息。经过反复对系统软硬件联调,测试系统性能,结果表明本控制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

    标签: 电磁感应 液晶显示 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22-06-09

    上传用户:20125101110

  • 基于FM17550的RFID读卡器的设计与实现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并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安、金融、交通、医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伴随着各种射频卡应用的越来越普及,与之相关的射频卡读卡器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科研机构纷纷投入到智能射频卡读卡器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当中。  目前我国流行最广泛的非接IC卡基本都是基于ISO/IEC14443协议的Mifare卡、TYPEA CPU卡、TYPEB CPU卡等,伴随着这些卡的应用,相应读卡器也有很多种,这些读卡器所采用的核心设计都是利用微处理器控制相应射频处理芯片来实现。目前国际上射频处理芯片设计基本被恩智浦(NXP,Philips前身)、德州仪器(TI)等几大半导体公司所控制,其高昂的费用不但影响了RFID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大面积推广,也造成了大量外汇流失。  为响应国家关于半导体产业国产化的号召,加快国产射频芯片在RFID领域的推广应用,本文结合RFID技术以及嵌入式系统设计要求,采用上海复旦徼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FM17550射频芯片结合意法半导体公司的CortexM0核的单片机设计了一款支持Mifare卡、TYPEA CPU卡、TYPEB CPU卡以及NFC功能的通用读卡器。本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支持多类型射频卡片且成本低廉。  本文首先阐述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及相关的智能射频卡应用的相关标准,接着从硬件方面介绍该射频读卡器所包含的主要模块的相关设计,然后讲述了射频读卡器在天线调试过程中的一些方法,软件方面主要讲述该读卡器各种射频卡片的功能实现以及在不同行业应用当中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标签: fm17550 rfid 读卡器

    上传时间: 2022-06-09

    上传用户:XuVshu

  • Xilinx Zynq-7000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何宾著)

    zynq系列内容非常丰富的一本书第1章Zynq-7000 SoC设计导论第2章AMBA协议规范第3章Zynq-7000系统公共资源及特性第4章Zynq调试和测试子系统第5章Cortex-A9处理器及指令集第6章Cortex-A9片上存储器系统结构和功能第7章Zynq-7000 SoC的Vivado基本设计流程第8章ARM GPIO的原理和控制实现第9章Cortex-A9异常与中断原理及实现第10章Cortex-A9定时器原理及实现第11章Cortex-A9 DMA控制器原理及实现第12章Cortex-A9安全性扩展第13章Cortex-A9 NEON原理及实现第14章Cortex-A9外设模块结构及功能第15章Zynq-7000内的可编程逻辑资源第16章Zynq-7000内的互联结构第17章Zynq-7000 SoC内定制简单AXI-Lite IP第18章Zynq-7000 SoC内定制复杂AXI LITE IP第19章Zynq-7000 AXI HP数据传输原理及实现第20章Zynq-7000 ACP数据传输原理及实现第21章Zynq-7000软件和硬件协同调试原理及实现第22章Zynq-7000 SoC启动和配置原理及实现第23章Zynq-7000 SoC内XADC原理及实现第24章Linux开发环境的构建第25章构建Zynq-7000 SoC内Ubuntu硬件运行环境第26章构建Zynq-7000 SoC内Ubuntu软件运行环境第27章Linux环境下简单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第28章Linux环境下包含中断机制驱动程序的开发第29章Linux环境下图像处理系统的构建

    标签: xilinx Zynq-7000 嵌入式系统

    上传时间: 2022-06-10

    上传用户:

  • 基于8位单片机的小型双足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设计并制作了以AVR单片机ATmegal6L为控制器的小型双足机器人、以AT89S52为MCU的51单片机实验板和UART串行通信接口等部分构成的硬件系统。根据具体硬件系统的特性,用C和C++语言开发了机器人串口调试软件与综合控制软件。实现了无线遥控或远程网络控制双足机器人完成前后行走、翻跟斗、跳舞,并由机器人变型成小车,以及小车的前后左右行驶,再由小车变型成机器人等功能。关键词:机器人;串口通信;无线通信;网络通信1.概述机器人技术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以8位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的集串口控制、网络控制、无线通信控制于一体的双足机器人系统。完成了基本电路板的设计、机器人实体机构设计及制作、相应控制程序的开发设计及调试等工作。本设计的小型双足机器人系统包含以ATmegal6L为控制器的小型双足机器人、以AT89S52为MCU的51单片机实验板、nRF2401半双工无线通信模块、以PT2262/PT2272编码解码芯片的发送模块(遥控)和接收模块、UART串行通信接口等部分构成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包括:机器人串口调试上、下位机软件和机器人独立运行软件;51单片机下位机软件;本地服务器串口控制上位机软件与远程客户端控制软件。根据本系统要具备的功能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可以将本系统分成三大部分来实现,包括:机械实体部分、硬件电路部分、软件程序部分。其中硬件电路又可分机器人电路和51单片机电路。机器人控制系统图如图1所示。

    标签: 单片机 双足机器人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默默

  • 基于jtag接口电路测试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本文开发的上位机软件是在VS2010平台上基于MFC框架开发,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设计与实现。首先对边界扫描原理进行了研究,如TAP端口、TAP控制器、指令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等。在对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后,分析了三种边界扫描测试电路扩展方式和边界扫描测试的流程。同时也对网表文件和BSDL文件的格式进行了分析,为之后对这两种文件进行读取做好准备。接着对边界扫描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上位机软件的需求进行了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能对之后的软件具体开发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后就是对上位机软件的具体设计和实现部分,本文把上位机软件主要分为4个模块:测试文件处理模块、测试矢量生成模块、USB通信模块和项目管理与界面设计模块。测试文件处理模块分为BSDL文件处理和网表文件处理,分别实现了对BSDL文件的通用性解析和对多种EDA软件导出网表文件的解析:测试矢量生成模块实现了对ID码指令、采样指令和外测试指令的测试矢量生成:USB通信模块利用Cypress(赛普拉斯)公司提供的CyAPI实现了USB通信类的编写,实现了与测试控制器的通信;项目管理与界面设计模块实现了工程文件的可移植性和友好的操作界面。最后通过对上位机软件、测试控制器和被测电路板进行联合调试,调试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上位机软件能够实现预期的需求,即ID码测试、动态显示管脚状态和设置管脚状态等功能。

    标签: jtag 接口 电路测试系统 上位机

    上传时间: 2022-06-26

    上传用户:

  •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文档为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解决文档,是一份不错的参考资料,感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

    标签: arm 嵌入式系统

    上传时间: 2022-07-28

    上传用户:canderile

  • 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rar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嵌入式系统也越来越广泛的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手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便携式扫描仪等等都应用到了嵌入式系统。 论文首先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包括嵌入式系统的构成、特点、发展趋势以及FPGA在嵌入式中的应用等,指明嵌入式系统设计一般可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 硬件设计部分,首先介绍了FPGA的相关知识,包括FPGA构成、特性、开发工具、开发流程等,并对论文中选用的Altera公司的CyclonⅡ器件做了详细的介绍。利用SOPC Builder、NiosⅡ等工具设计创建了NiosⅡ CPU内核,添加以太网、Flash、PIO以及VGA接口等模块,生成了一个Nios CPU内核,完成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部分,研究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种类、特点等,简单介绍了几种代表性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嵌入式操作系统时,综合考虑了内核、可移植性、可裁剪性、外挂模块、成本、服务等各种因素,最终选用μCLinux操作系统。详细介绍了μCLinux的特点、基本架构、代码结构等。利用NiosⅡIDE为宿主机建立Linux开发环境。在IDE里配置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编译后上载到做好的硬件平台上。启动μCLinux后将一个C语言编写的九宫格求解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中运行,检验运行结果,验证嵌入式系统的正确性。 论文所做的只是嵌入式系统的一个应用实例。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软硬件进行修改,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标签: FPGA 嵌入式系统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19

    上传用户:zhuoying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