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针对机载光电跟踪控制系统的特点,建立了被控对象的模型。接着,对机载光电跟踪系统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利用经典PID控制、模糊控制、模糊PID控制3种算法对机载光电稳定跟踪系统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算法较之前两种算法具有响应快、超调量小、抗干扰能力强、稳态性能好等优点,对机载光电跟踪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
上传时间: 2013-10-27
上传用户:er1219
为了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充电效率以及适应外界气候变化,设计了一套具有自适应四种充电模式且具备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太阳能充电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FL03VC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监控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具有浮充、防过充功能。硬件设计采用高精度的集成芯片,使得系统设计简易精确、集成度更高。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实时跟踪最大功率点,正确监控蓄电池各充电模式,充电效率高,性能可靠。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稀世之宝039
本会议将讨论PV市场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作为逆变器解决方案理想之选的飞思卡尔数字信号控制器。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a67818601
为了满足井下复杂的运行环境及井下避难硐室对电池电源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大电流输出等关键要求,结合MAX17830芯片的特点,提出一种全新的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构架和硬件解决方案。系统以MAX17830为核心,采用飞思卡尔的Kinets系列中的k10处理器,集成u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以高灵活性和高可靠性的方式提供了一套电池电源管理方案,具有电池管理所需要的数据采集、状态监控、安全管理、均衡管理和通信等各种功能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Togetherheronce
通过分析了变电站综自系统到集控站监控系统的自动化信息流程,针对不同的综自系统结构,采用不同的联调方案。对于集中式结构的综自系统,采用在总控单元模拟遥信变位的方法进行联调;对于、采用以太网通信的分层分布式结构的综自系统,采用在远动机或保护测控装置模拟遥信变位的方法进行联调。结合案例介绍了不停电进行综自信息联调的具体步骤。
上传时间: 2013-10-14
上传用户:lchjng
在医用电阻抗层析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系统中电压控制电流源的性能十分重要,大部分报道的电压控电流源电路在低频时有较高的输出阻抗但是在高频时性能大幅减弱。通过分析生物阻抗测量系统对电压控制电流源的需求,同时回顾一些已有的电压控制电流源电路,包括双运放负反馈电路、跨导运算放大器、AD844,设计了一种基于AD8610的电压控制电流源。并通过电路实验验证了此电压控制电流源的性能,同时提出了改进方案。该电压电流源不仅频率和幅值可控、精度高,而且有较高的输出阻抗。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heart_2007
系统简介位于人民广场西南角的原上海市长信局电信大楼动力与机房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是由上海高校仪器设备公司于1999年实施完成的大型监控项目,共分为四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包括高低压配电监控系统、通信电源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监控系统与专用空调监控系统。其中通信电源监控、中央空调监控与专用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采用LonWorks技术,分别由129个LonWorks节点与3台上位机组成三个独立的LonWorks网络,实现相应的监控功能。其中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2001年进行了系统升级,整体性能有了很大改善,本文主要对这一系统的升级改造进行介绍,对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监控系统仅做概要介绍。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思索的小白
在高性能交-直-交变频调速传动系统中,PWM 逆变器作为四象限变流器(4QC)的典型负载,其直流侧的静、动态行为对于4QC 的建模、控制方法及静动态性能研究和系统设计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逆变器与4QC 拓扑结构的统一性,将4QC 的状态空间平均(SSA)模型经过移植得到逆变器的SSA 模型,进而提出四象限变流器的负载等效模型和近似简化等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揭示四象限变流器的负载等效模型与逆变器及交流侧电路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给出等效模型的参数设计公式。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及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大融融rr
设计了一种基于dsPIC30F6014A单片机的荧光测量装置。可根据不同荧光物质的荧光特性,通过可控激发分光模块灵活选择激发波长,通过可控发射分光模块选择发射波长,并选择相应的标准物质曲线,最终实现测量。经测试,本系统设计的荧光测量装置稳定性可达99.1%~99.7%。
上传时间: 2014-12-24
上传用户:yangbo69
为了获得一款极高性价比、尺寸极为紧凑的嵌入式控制模块,提出来了一种基于STM32芯片设计的工控板,并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在一张比名片还小的板子上实现了几乎所有的工业计算机所需要的功能。创新之处在于工控板作为工控核心,可以轻松移植到其他设备中,缩短开发周期。同时STM32具有官方的固件库,易于学习,将工控板的方便性和STM32芯片的易用性结合也是本设计的亮点。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性能可靠地特点,达到了设计要求。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hu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