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IC智能卡正在并已经融入当今信息技术的主流,人们已愈来愈多地开始接受和使用IC智能卡。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传统的IC卡读写机具可以分为两种:座式IC卡读写器和IC卡手持POS机。无线局域网、嵌入式系统和生物鉴别三种技术相结合的IC卡手持POS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ARM+DSP协作架构的射频IC卡无线手持POS机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了ARM+DSP嵌入式系统,指纹识别技术和无线数传技术,提出了ARM+DSP协作架构的双处理器连接方案。之后,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为ARM和DSP两个子系统,分别以LPC2210和TMS320VC54025为核心,加上存储器和各种外设。详细说明了两个CPU通过HPI主机方式进行通信、主机系统的主控处理器LPC2210外设的接口电路设计。 软件部分包括嵌入式μ C/OS-Ⅱ移植要点,任务设计,驱动程序设计等。详细说明了在嵌入式μ C/OS-Ⅱ平台中,显示任务,键盘任务和IC卡读写任务设计过程以及它们的驱动程序的代码的编写。 本课题的研究己取得阶段性成果,能够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黑漆漆
对基于定向天线的多节点DF协同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应用协作域的方法推导其中断概率,同时证明了机会中继条件下中断概率最优,并通过数值仿真得出最优功率分配因子范围。仿真结果表明多中继参与的情况下应根据实际场景选择其数量,在同等数量中继节点且功率受限的条件下,机会中继方案能获得更优的中断概率及更简单的功率分配方法。因此在多中继节点DF定向协同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机会中继方案以实现最优的系统性能。
上传时间: 2013-10-22
上传用户:hebmuljb
本文提供的方法适合于Microsoft Windows XP 操作系统 学习如何使用实时通信(RTC)API创建音频与视频会议、共享应用程序、共享白板、简单的点对点聊天对话以及整合音频与视频调节向导的接口。实时通信API为任何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卓越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通信性能--即时消息、音频与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的共享/协作。
上传时间: 2015-11-22
上传用户:Yukiseop
进程通信与进程同步机制实践 有三个进程R、M、P,分别负责从键盘读入数据、对读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从屏幕输出,三个进程共享同一个缓冲区。试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进程通信和同步机制,使三个进程能够相互协作,正确的完成数据的读入、处理和输出。
上传时间: 2016-04-21
上传用户:stampede
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低功耗多功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微小体积内能够集成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等功能。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就是由大量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这类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从而协作的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的监测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在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和研究了现有的无线传感网络的路由协议和算法。
上传时间: 2016-11-07
上传用户:ghostparker
短信的发送需要GSM模块和处理器协作完成,GSM模块与ARM处理器通过串口连接,处理器向串口发送接收AT命令与GSM模块形成通信回路。中文短信的发送采用PDU模式,根据PDU模式标准形成PDU发送包,实现短信发送。本文根据无线电话项目的短信发送模块的实现开发流程编写
上传时间: 2013-12-10
上传用户:hopy
基于T i n y O S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廉价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 无线通信方式形成multi2hop 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 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本文从分析无线传感器节点Mica 和其上运行的操作系统TinyOS 出发, 着重描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和消息通信机制。
标签: Wireless Network Sensor WSN
上传时间: 2013-12-19
上传用户:569342831
随着蜂窝移动通信市场的巨大发展,下一代通信将是移动多媒体通信。这种情况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对语音信源以外的多媒体信源进行功率控制。在探讨这个问题上,我们引入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和概念以及博弈论理论。在本文中,电话的通话质量被称为“效度”,对于一个CDMA电话通信的分布式功率控制被看作是一个‘非协作的博弈’。
上传时间: 2013-12-09
上传用户:caiiicc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4G之后的延伸,目前正在研究中。目前还没有任何电信公司或标准订定组织(像3GPP,WiMAX论坛及ITU-R)的公开规格或官方文件有提到5G。按照业内初步估计,包括5G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倍左右;3)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5G有以下特点: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现代通信系统 MATLAB版 清晰书签版
上传时间: 2013-05-15
上传用户:eew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