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的一个仿瑞星界面,没有什么具体功能,请不要见笑
标签:
上传时间: 2016-07-17
上传用户:LIKE
关于2FSK在高斯和瑞利信道的传输,以及OFDM系统的仿真模型,还有QPSK的Simulink仿真。
上传时间: 2014-01-07
上传用户:磊子226
《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部分习题答案 电子工业出版社那本
上传时间: 2013-11-28
上传用户:ikemada
哈夫曼树很易求出给定字符集及其概率(或频度)分布的最优前缀码。哈夫曼编码正是一种应用广泛且非常有效的数据压缩技术。该技术一般可将数据文件压缩掉20%至90%,其压缩效率取决于被压缩文件的特征。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送电文须预先编码,在接收须将传送来的数据进行译码。请自行设计实现一个具有初始化、编码、译码、输入/输出等功能的哈夫曼码的编码/译码系统。并实现以下报文的编码和译码:“this program is my favorite”。
上传时间: 2016-08-19
上传用户:xyipie
资料压缩技术与应用-霍夫曼编码压缩-ch3
上传时间: 2013-12-26
上传用户:kikye
资料压缩技术与应用-植基于霍夫曼多群编码法的中英文资料压缩-ch7
上传时间: 2016-09-01
上传用户:牛津鞋
资料压缩技术与应用-植基于霍夫曼多群编码法的注音文件压缩-ch8
上传时间: 2016-09-01
上传用户:奇奇奔奔
技术参考大全GCC 作 者: (美)格里菲斯 著,胡恩华 译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 数: 499 目录 第1部分 自由软件编译程序 第1章 GCC简介 第2章 查询与安装编译程序 第2部分 使用编译程序集合 第3章 预处理程序 第4章 编译C程序 第5章 编译C++程序 第6章 编译Objictive-C 第7章 编译Fortran 第8章 编译Java 第9章 编译Ada程序 第10章 混合语言 第11章 国际化 第3部分 外设和内设 第12章 边接和库 第13章 使用GNU调试器 第14章 make 和 Artoconf 第15章 交叉编译及窗体端口 第16章 MinGW 第17章 嵌入式系统 第18章 编译程序输出 第19章 实现一种语言 第20章 寄存器传送语言 第21章 机器相关的编译程序选项 第4部分 附录
上传时间: 2016-09-05
上传用户:皇族传媒
根据曼彻斯***的编码原则(参见本刊2001年第一期《一种采用曼码调制的非接触IC卡读写程序编制》),非接触ID卡采用上升沿对应着位数据“0”,下降沿对应着位数据“1”,微控制器通过检测U2270B输出数据位的跳变来实现对曼彻斯***的译码。在现实工作中,数据信号会受到调制、解调、噪声各种效应的影响,其上升沿和下降沿存在抖动,可采用键盘消抖的办法来消除抖动的影响。根据非接触ID卡64位数据循环发送以及其数据绪构特点,即数据流中第64位为“0”,第1位至第9位为“1”。据此,将“0111111111”作为读数据的起始标识,如图2所示。在确定了数据起始标识后,采用延时大于0.5T采样数据位的方法,如图3所示,来避开曼彻斯***编码中的空跳对数据译码造成的影响,简化了译码程序。 通过实验得到:480μs≤1T≤520μs,220μs≤0.5T≤280μs,由此取Tnext=300μs。为了便于对读出数据进行奇校验,读出数据每5位作为一个字节。因此确定起始标识和读取数据对时钟有严格要求,所以寻找起始标识和读取数据部分程序采用汇编语言编写。数据读以后,根据前面所提到的非接触ID卡的数据结构,通过比较奇校验算法与读出数据中的奇校验位来验证出数据的正确性。
上传时间: 2016-10-14
上传用户:xhz1993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们从工业过程的特点出发,寻找对模型精度要求不高而同样能实现高质量控制性能的方法,预测控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预测控制技术最初由Richalet 和Cutler 提出[1 ] ,它最大程度地结合了工业实际的要求,综合效果好,已经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各种预测控制算法不断地产生并得到发展。预测控制算法具有三大本质特征: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2 ] 。它是不断滚动的局部优化,而非全局最优。预测控制的特点:建模方便 采用非最小化描述的离散卷积和模型,信息冗余量大,有利于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采用滚动优化策略,使模型失配、畸变、干扰等引起的不确定性及时得到弥补,从而得到较好的动态控制性能 可推广到有约束条件、大迟延、非最小相位以及非线性等过程,对模型精度要求不高,跟踪性能良好,更适应于复杂工业过程控制。
上传时间: 2014-01-02
上传用户:csgc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