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使用入门芯片手册数据手册和相关函数库
上传时间: 2013-06-06
上传用户:manking0408
特点: 精确度0.1%满刻度 可作各式數學演算式功能如:A+B/A-B/AxB/A/B/A&B(Hi or Lo)/|A|/ 16 BIT类比输出功能 输入与输出绝缘耐压2仟伏特/1分钟(input/output/power) 宽范围交直流兩用電源設計 尺寸小,穩定性高
上传时间: 2014-12-23
上传用户:ydd3625
PCB 被动组件的隐藏特性解析 传统上,EMC一直被视为「黑色魔术(black magic)」。其实,EMC是可以藉由数学公式来理解的。不过,纵使有数学分析方法可以利用,但那些数学方程式对实际的EMC电路设计而言,仍然太过复杂了。幸运的是,在大多数的实务工作中,工程师并不需要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存在于EMC规范中的学理依据,只要藉由简单的数学模型,就能够明白要如何达到EMC的要求。本文藉由简单的数学公式和电磁理论,来说明在印刷电路板(PCB)上被动组件(passivecomponent)的隐藏行为和特性,这些都是工程师想让所设计的电子产品通过EMC标准时,事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导线和PCB走线导线(wire)、走线(trace)、固定架……等看似不起眼的组件,却经常成为射频能量的最佳发射器(亦即,EMI的来源)。每一种组件都具有电感,这包含硅芯片的焊线(bond wire)、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的接脚。每根导线或走线都包含有隐藏的寄生电容和电感。这些寄生性组件会影响导线的阻抗大小,而且对频率很敏感。依据LC 的值(决定自共振频率)和PCB走线的长度,在某组件和PCB走线之间,可以产生自共振(self-resonance),因此,形成一根有效率的辐射天线。在低频时,导线大致上只具有电阻的特性。但在高频时,导线就具有电感的特性。因为变成高频后,会造成阻抗大小的变化,进而改变导线或PCB 走线与接地之间的EMC 设计,这时必需使用接地面(ground plane)和接地网格(ground grid)。导线和PCB 走线的最主要差别只在于,导线是圆形的,走线是长方形的。导线或走线的阻抗包含电阻R和感抗XL = 2πfL,在高频时,此阻抗定义为Z = R + j XL j2πfL,没有容抗Xc = 1/2πfC存在。频率高于100 kHz以上时,感抗大于电阻,此时导线或走线不再是低电阻的连接线,而是电感。一般而言,在音频以上工作的导线或走线应该视为电感,不能再看成电阻,而且可以是射频天线。
上传时间: 2013-10-09
上传用户:时代将军
特点(FEATURES) 精确度0.1%满刻度 (Accuracy 0.1%F.S.) 可作各式数学演算式功能如:A+B/A-B/AxB/A/B/A&B(Hi or Lo)/|A| (Math functioA+B/A-B/AxB/A/B/A&B(Hi&Lo)/|A|/etc.....) 16 BIT 类比输出功能(16 bit DAC isolating analog output function) 输入/输出1/输出2绝缘耐压2仟伏特/1分钟(Dielectric strength 2KVac/1min. (input/output1/output2/power)) 宽范围交直流两用电源设计(Wide input range for auxiliary power) 尺寸小,稳定性高(Dimension small and High stability)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541657925
a_bit equ 20h ;个位数存放处 b_bit equ 21h ;十位数存放处 temp equ 22h ;计数器寄存器 star: mov temp,#0 ;初始化计数器 stlop: acall display inc temp mov a,temp cjne a,#100,next ;=100重来 mov temp,#0 next: ljmp stlop ;显示子程序 display: mov a,temp ;将temp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10进制 mov b,#10 ;10进制/10=10进制 div ab mov b_bit,a ;十位在a mov a_bit,b ;个位在b mov dptr,#numtab ;指定查表启始地址 mov r0,#4 dpl1: mov r1,#250 ;显示1000次 dplop: mov a,a_bit ;取个位数 MOVC A,@A+DPTR ;查个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个位的7段代码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lx9076
最近几年新出的一些MCU,有很多都具有ISP(In 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编程)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无需通用编程器的情况下,方便地对芯片执行各种操作(擦除,读取,编程等操作);如果进一步配上一些软件(如Keil的ISD51),即可实现一些简单的在线调试功能(当然要损失一个串口)。一些开发者,也经常在自己的系统上预留ISP接口,以供日后升级之用。可以说ISP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进步。 但是ISP功能的实现也有一定的限制,如需要一个串口,需要一定的驻留代码空间,或者需要一定外部电路。于是有一些经验不足的朋友,在实现ISP功能的时候便经常出问题,要么是外部电路的问题,要么是串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软件老是报“通信出错”;为什么我的系统,第一次可以进ISP,第二次就不行了;为什么我在Win98下无法进入ISP,换了WinXP就可以了。这些问题总是出现于一些细微的地方,一些被人忽略的地方,如果你没有充足的时间,充足的精力,充足的耐心去寻找这些根源;如果你有一台CP900编程器(当然其他的某些编程器也可以);如果你不想在那块可怜的小电路板上,再挤进一堆器件;如果你不想在购料单上再增加一批Max232,或者一批xx型电容,yy型电阻,那么请使用ICP吧(InCircuit Programming:在电路编程)。
上传时间: 2013-11-19
上传用户:pol123
学习单片机实在不是件易事,一来要购买高价格的编程器,仿真器,二来要学习编程语言,还有众多种类的单片机选择真是件让人头痛的事。在众多单片机中51架构的芯片风行很久,学习资料也相对很多,是初学的较好的选择之一。51的编程语言常用的有二种,一种是汇编语言,一种是C语言。汇编语言的机器代码生成效率很高但可读性却并不强,复杂一点的程序就更是难读懂,而C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机器代码生成效率和汇编语言相当,但可读性和可移植性却远远超过汇编语言,而且C语言还可以嵌入汇编来解决高时效性的代码编写问题。对于开发周期来说,中大型的软件编写用C语言的开发周期通常要小于汇编语言很多。综合以上C语言的优点,我在学习时选择了C语言。以后的教程也只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学习笔记和随笔,在这里加以整理和修改,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上传时间: 2013-11-14
上传用户:ysystc670
FPGA编程,仿真教程
上传时间: 2014-11-11
上传用户:lunshaomo
级连扩展模式是最常规,最直接的一种扩展方式,一些构建较早的网络,都使用了集线器(HUB)作为级连的设备。因为当时集线器已经相当昂贵了,多数企业不可能选择交换机作为级连设备。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pkkkkp
本书全面介绍了嵌入式Linux 系统开发过程中,从底层系统支持到上层GUI 应用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Linux 操作系统的安装及相关工具的使用、配置,嵌入式编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交叉编译工具的选项设置、Makefile 语法、ARM 汇编指令等),硬件部件的使用及编程(囊括了常见硬件,比如UART、I2C、LCD 等),U-Boot、Linux 内核的分析、配置和移植,根文件系统的构造(包括移植busybox、glibc、制作映象文件等),内核调试技术(比如添加kgdb 补丁、栈回溯等),驱动程序编写及移植(LED、按键、扩展串口、网卡、硬盘、SD 卡、LCD 和USB 等),GUI 系统的移植(包含两个GUI 系统:基于Qtopia 和基于X),应用程序调试技术。
上传时间: 2013-12-23
上传用户:life8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