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22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电子骰子源程序清单.doc2. AVR之ATMega16.rar3. 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_六_编译预处理.pdf4. 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_五.pdf5. 单片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实例.rar6. 电子湿度计论文.doc7. 具有PWM功能的8位定时器.doc8. 毕业设计之基于AT89C52的数字电压表.pdf9. db120刷机详解.wps10. STC89C51RC-RD系列MCU手册.pdf11. 51版小车使用Ser2net+自主开发上位机软件成功.wps12. Proteus仿真设计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电子万年历.pdf13. 手把手教你单片机.rar14. STM8最小系统原理图.pdf15. AVR单片机C语言编程入门指导.pdf16. Proteus 7 Professional 51单片机 入门教程.pdf17. 单片机 门铃--电子琴.doc18.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pdf19. 讲讲51单片机的中断以及应用.doc20. 校内赛培训板原理图.pdf21. AVR单片机C语言实战练习.pdf22. ATmega8运用手册.pdf23. HC-SR04超声波_原理图.pdf24. 矩阵的键盘设计.pdf25. 基于ATMEGA8的简易皮肤湿度测量仪.rar26.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8.pdf27. 单片机新型数字电压表设计.pdf28. YL-G001智能物料搬运装置实训_包括程序.doc29. 单片机实现数字电压表的软硬件设计.pdf30. DS18b20测温程序.zip31. 单片机设计知识精华.doc32. 硬件看门狗设计.docx33. can总线程序.docx34. 从机模块使用说明.doc35. can总线协议解析.pdf36. 51单片机与蓝牙模块的串口通信.doc37. 51单片机与GSM模块通信.doc38. 串行通信电路.pdf39. 实时时钟模块 时钟芯片DS1302.pdf40. MODBUS协议程序C.doc41. STM32F系列32位高性能微控制器手册.pdf42. MODBUS通讯协议及编程.doc43. 基于at89c51的线束检测仪设计.rar44. 自己做的电子密码锁.rar45. 汇编指令的英文释义.wps46. 摇摆LED时钟.doc47. 电磁组直立行车参考设计方案.pdf48. BX430-MINI原理图.pdf49. 蓝牙模块与单片机连接.doc50.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及C语言编程视频教程.doc51. OXPCIe952/840开发板原理图.pdf52. 430波特率计算器.rar53. MSP430晶体布局要领.pdf54. 基于STM32的LF RFID阅读器研究.zip55. MSP430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及系统设计实例_魏小龙.pdf56.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温度报警器的设计.zip57. 基于单片机的花式流水灯的设计.pdf58. MSP430 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_胡大可.pdf59. CPLD和MSP430单片机在导波雷达物位计中的应用.zip60. 单片机Keil、proteus软件的安装和破解.zip61. 8位2进制对照表.doc62. 周立功单片机.pdf63. DIY自己的51开发板电子发烧友比赛DXP.rar64. 12864万年历资料.rar65. 车距模拟与控制.zip66. 51单片机电子万年历.zip67. 串口检测.doc68. 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源代码.doc69. Protues详细教程.pdf70. 位移法控制流水灯.wps71. 工程项目-速度显示器制作标准.pdf72. ADC0804工作原理及其在单片机中的应用(基于Proteus仿真).wps73. 矩阵点亮方式.doc74. TortoiseSVN使用教程[多图超详细].doc75. c51 24X8点阵1302时钟c程序.rar76. 单片机按一个显示一个图形.wps77. proteus7.5软件下载地址和安装指导.doc78. 虚拟电子秤.rar79. 端口驱动.exe80. LCD1602动态显示.rar81. 51单片机英文缩写.doc82. 定时打铃控制器.rar83. 在keil中添加STC型号的3种方法.pdf84. 51单片机外部中断软件编程.doc85. keil_uVision4使用.doc86. 9s12xs128中文资料完整版.pdf87. msp430g2553串口通信.doc88. 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pdf89. MSP430 ADC12模块.docx90. LED显示屏的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pdf91. 智能车资料下载.pdf92. 集电极开路,漏极开路.docx93. 单片机频率计.pdf94. STC12C5A60S2系列单片机器件手册.pdf95. PIC通用手册.pdf96. 240128液晶使用说明.pdf97. PIC16F877_C语言仿真12例.pdf98. LAB6000仿真实验.pdf99. 数字钟实验电路的设计与仿真.zip100.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doc
上传时间: 2013-07-24
上传用户:eeworm
现场总线技术是当前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均由世界级厂商提出和垄断。CAN总线是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之一,其应用层协议有国外公司的CANopen和DeviceNet,由广州致远电子推出的现场总线iCAN协议以其简洁方便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得到国内用户的积极相应。为了在高校的现场总线教学中推广具有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应用,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套功能完善、综合性强的基于iCAN协议现场总线技术的实验室教学系统。本课题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构建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的综合测试系统,力求使学生通过该系统的学习掌握现场总线iCAN协议相关知识,为将来快速进入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综合测试系统的研究背景、目的及其意义,详细介绍了现场总线技术和CAN总线的相关知识,对iCAN协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所设计的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的综合测试系统由基本系统和扩展系统两部分构成。基本测试系统设计面向基本的标准实验设备,利用广州致远的iCAN系列功能模块构成;扩展系统设计面向测试系统的综合性设计,实现iCAN网络与其它控制网络如PLC网络的互连,并通过CANET-100转换器实现iCAN总线与上位PC机的通信。测试系统的上位监控界面设计采用工业组态软件MCGS完成,MCGS与总线的数据交互采用OPC方式实现。通过OPC实现iCAN网络与MCGS间的数据传输。在完成基于现场总线iCAN协议综合测试系统的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如何采用基于DSPTMS320LF2407A主控芯片设计iCAN综合数据采集卡,叙述了其整体设计思想, 给出了具体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如何实现对iCAN协议的解析。本文的最后通过设计三个实际的实验例子,进一步展示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综上所述,该测试系统由基本测试系统和综合测试系统构成,并提供iCAN综合数据采集卡的设计方法和三个实验例程,可为学生提供分层学习、综合学习以及设计开发平台,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研究的测试系统模式同样适用于其它工业现场总线测试系统。 关键词:CAN总线,iCAN协议,DSP,PLC,组态软件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iaorunze
CAN总线作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其应用范围已逐渐扩展到航空领域,并有望作为次级总线与目前的航空总线互连组网。ARINC429总线则是航空领域比较常用的航空总线之一,很多航空电子设备都采用此总线。解决好CAN总线与ARINC429总线的互连问题,必将能够使CAN总线在航空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的工作就是为解决这一总线互连问题而开发出总线网关系统,即CAN-ARINC429网关。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成本低、体积小、稳定性好等众多优点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本课题将嵌入式技术应用到CAN-ARINC429网关系统开发中,采用比较有影响力的嵌入式处理器ARM作为网关系统的核心,开发了网关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本文着重讨论了CAN-ARINC429网关系统设计的三大部分:硬件设计、控制软件设计和用户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完成了CAN和ARINC429的总线数据收发电路设计,以及ARM处理器分别与CAN总线控制器和ARINC429总线协议芯片的接口电路设计。控制软件部分是在Linux平台下开发的,因此本文控制软件部分首先研究并实现了Linux平台下ARM编译系统的建立,其后的程序启动代码和总线数据交换设计是控制软件的关键部分,CAN总线和ARINC429总线的数据收发程序设计在本文的控制软件部分中也都有详细讨论。本文还开发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用户软件,该用户软件是为提高CAN-ARINC429网关的通用性而设计,具有网关工作方式设置和功能测试等功能。在给出对CAN-ARINC429网关的测试报告后,本文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cccole0605
第一章 引论 1.1 计算机网络和协议 1.1.1 计算机网络 1.1.2 协 议 1.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2 局域网 1.2.1 概 述 1.2.2 局域网协议 1.3 现场总线 1.3.1 背景和发展 1.3.2 概念和主要特点 1.4 控制器局部网(CAN) 1.4.1 CAN的分层结构 1.4.2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1.4.3 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 1.4.4 物理层 第二章 CAN控制器及有关器件
上传时间: 2013-10-12
上传用户:qwer0574
控制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是20 世纪80 年代初德国Bosch 公司为解决众多的控制设备和测 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讯协议。本文介绍了一种客车车身CAN 总线网络控制系统, 通过 研究CAN 2.0B 规范, 制定了符合该系统的通讯协议, 并阐述了通讯软件的设计方案。
标签: Controller Network Bosch Area
上传时间: 2016-08-28
上传用户:chenbhdt
can协议的具体研究,包括can总线的基本概念,报文传输,错误处理
上传时间: 2013-12-14
上传用户:dianxin61
在传统的数据传输及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自动控制设备都是利用Meter Bus总线、CAN总线等进行数据通信、数据交换和数据管理的。虽然Meter Bus总线、CAN总线都具有一些先天性的优势。诸如低功耗、造价低廉、设计简单、应用广泛等特点。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稳定、大流量、长距离、高速度、高集成度、交互性强和资源共享的系统成为必然,从而使得单纯的Meter bus总线通信或者CAN总线通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支持TCP/IP协议的以太网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并且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Meter Bus总线通信和CAN总线通信相比较,TCP/IP网络是基于复杂环境设计的,具有自动纠错功能,通信质量稳定。目前100M已经是TCP/IP网络的标准配置,1000M也在快速的普及当中,这么快的传输速度是Meter Bus总线通信和CAN总线通信所无法达到的。而且,TCP/IP网络的开放性非常强,只要接入互联网,通信距离就可以无限延长,从而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基于此,充分利用Meter Bus总线通信和CAN总线通信的优势,同时与开放的TCP/IP网络衔接,正是目前国内外测控技术研究的重点,我们把它称为网络化的测控技术。本文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并实现了Meter Bus总线和CAN总线与TCP/IP网络的通信转换网关,完成了Meter Bus总线和CAN总线与TCP/IP网络的数通,V1
标签: 嵌入式 linux 以太网 can mbus 现场总线 通信网关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TTCAN协议在CAN协议基础之上,将事件触发机制与实时性更高的时间触发机制相结合,提高了网络实时性,满足对安全性要求苛刻的实时系统以及总线日益增长的信息负载的需求;同时,CAN总线技术的基础为TTCAN总线技术研究奠定了很好的软硬件支持条件。 论文首先介绍了TTCAN协议的通讯原理、软硬件环境的建立和总线网络性能的测试方法。 按照ISO11898-4标准的要求,在自主研发的CAN总线实时仿真系统上结合软件编程能够实现TTCAN协议的时间触发通讯功能,使整个系统成为具有时间触发功能的TTCAN总线通讯网络,得到网络要采用TTCAN协议通讯时各ECU必须具备稳定可靠的本地时钟和相应的时钟同步和计数机制的结论。 结合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对采用TTCAN协议通讯时的网络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TTCAN网络中周期型消息的实时性不受网络中其他消息的影响,时间触发通讯方式和系统矩阵的调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总线上消息间的冲突,提高了网络实时性和总线带宽利用率。 对比分析同等条件下TTCAN总线网络和CAN总线网络的性能,TTCAN协议能够保证网络总线在高峰值负载的情况下网络的实时性。 研究了对TTCAN总线网络中time master(时间主节点)和reference message(参考消息)进行故障诊断和容错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采用冗余的方式能够保证当前时间意义上的主节点和参考消息故障情况下整个网络的性能不受影响,提高故障情况下网络的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refent
CAN与LIN车载网络测试CAN 总线在我国正在研发的电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制定我国自己的电动汽车通讯协议,基于提出的网络在环设计方法,研究开发了CAN 总线实时仿真测试平台。该平台可对CAN 总线通讯网络性能、单个ECU 通讯性能进行分析、测试及评价,用于车用CAN 总线相关技术的研发及总线通讯网络性能的测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wangrong
基于现场总线的网络技术研究是自动控制领域发展的一个热点。在各种工业现场总线中,CAN总线以其成本低、速度快、实时性和可靠性较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CIA(CAN in Automation)协会发布了完整的CANopen协议,定义了应用层和通讯子协议,为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解决之道。 本文研究国内外现场总线发展现状后,以改善现场总线网络通讯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实时性和信息处理能力为前提,浅析CAN总线高层通讯协议CANopen,分析了主、从节点的各个功能,说明了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然后,本文将CANopen协议应用于分布式控制系统,详细论述了基于PIC18控制器的从节点和基于DSP控制器的主节点的实现过程。主、从节点具有基于CANopen协议的总线通信功能。从节点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功能。主节点可以通过键盘对各节点运行状态和各节点参数进行调整,还可以通过液晶屏显示实时控制量和各节点运行状态。PC机能在线监测CAN报文数据流。本文对两种类型节点的设计思想、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均做了详尽的阐述,并给出了部分关键硬件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 最后,把已开发的从节点和主节点组成一个温度测控系统和一个电机控制系统。经过实验室测试,证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通讯稳定可靠,解决了传统CAN总线节点通讯可控性差,无法灵活设置的问题。对目前国内CAN总线应用中大多把精力放在硬件之上的底层软件开发,少有使用上层软件协议的习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意义,提高了应用水平。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5693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