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其他的器件设计了一种能连接于CAN总线上的智能节点。通过单片机控制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并进一步通过CAN总线收发器PCA82C250,实现该智能节点与CAN总线的通信。此外通过对MCS-51单片机的I/O进行相应的扩展,使该智能节点具有了8输入和8输出的控制端口。最终完成该智能节点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其实用性。
上传时间: 2014-01-14
上传用户:u789u789u789
针对语音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信保密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保密发送模块与保密接收模块,可以实现普通通话与保密通话两种功能,通过运用单片机产生随机密钥从而实现同步保密通讯。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通信保密的功能,且可实现模块小型化,便于制成保密度较高的通信保密工具。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wangjin2945
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向对向传播神经网络的信息检索算法。分析了信息检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检索方式,研究了科技信息检索的流程,研究了前向对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和算法,提出了基于前向对向传播神经网络的信息检索的原理和算法,并将这种算法与传统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对比,在保持100%的查准率的情况下,将查全率由79.63%提高至85.59%,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逗逗666
“车联网技术”的兴起,大量传感技术得到应用,受无线传输设备与传感器体积限制,信息只能单向传递,缺少与被感知设备间交互。提出一种通过BOA技术远程感知交通设备中部件访问的双向交互技术,配合虚拟独立地址技术可以达到部件分组独立控制。这样BOA通过CAN总线集成可以对设备整体进行全部部件监控和更多的优化操作,达到更大范围内的远程参数获取与监控。最后,通过具有BOA技术的实例证明,此种技术可行。
上传时间: 2013-10-22
上传用户:落花无痕
粮食安全一直是人民生活重点关注的话题,在粮食的储备过程中,对粮食的温湿度以及虫害等的监测是保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文中设计了一个通过采用Sub-G Hz频段和CDMA技术进行融合的粮情监测系统,系统将物联网与互联网联合起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CDMA网络传输到远端的PC上,然后通过上位机对数据分析后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实现对粮食远程的监测与控制。该系统具有传输距离远、成本低和低功耗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12-24
上传用户:taiyang250072
以太网上联卡是以ATM 技术为内核的DSLAM 设备中的一块板卡,DSLAM 设备通过它可直接与IP 网络相连,由于在进行ATM 与IP 转换时要消耗大量资源,因而很容易使上联卡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处理器IXP1200 的以太网上联卡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IXP1200 网络处理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度的灵活性来实现对数据的线速处理,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4-01-10
上传用户:x4587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作法是:在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一些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建立校验关系。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检验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关系,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差错,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校验关系将受到破坏,从而可以发现错误,乃至纠正错误。
标签: 汉明码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1-03
上传用户:gai928943
设计宽范围高精度测速电路;通过对三种常用转速测量方法的分析比较,确定采用M法与M/T法相结合的方法测速,从理论上保证测速的宽范围和高精度;电路设计中为了简单,快速,准确的测速,两种测速方法之间采用硬件切换电路完成,克服了软件切换因工作量大而导致的实时控制变差的缺陷;采用片外计数器8253弥补了8051硬件资源短缺的不足,利用霍尔元件完成转速到旋转脉冲的转换,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leehom61
传感器技术作为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完整学科。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信息获取与信息转换为中心,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与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是信息科学最前端的一个阵地,是实现信息化的基础技术之一。 “没有传感器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为全世界所公认。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就像神经和感官一样,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宏观与微观世界的种种信息,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全书分为十个章结: 1、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各类传统与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1)应变式传感器 (2)电感式传感器 (3)电容式传感器 (4)压电式传感器 (5)磁电式传感器 (6)光电式传感器 (7)半导体式传感器 (8)波与辐射式传感器 (9)数字式传感器(自学) (10)智能式传感器(自学) 课程教材 1.郁有文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沈跃、杨喜峰编,物理实验教程—智能检测技术实验,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 课程参考书 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王化祥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 传感技术与应用教程,张洪润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项目式教学),于彤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叶湘滨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陈杰、黄鸿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Handbook of Modern Sensors(3rd Edition),Jacob Fraden,Springer-Verlag,Inc.,2004 课程性质 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提高学生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从事传感与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研究对象 传感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 学习目的与要求 (1)建立传感器技术的整体概念; (2)掌握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术; (3)获得应用传感器设计、组建测控系统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兴趣; (5)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考核目标(包括重点及难点) (1)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 (2)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实验方法); (3)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应用(实验技术); (4)了解应用传感器设计、组建测控系统的基本方法; (5)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前沿和趋势。 重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传感器的应用技术; 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yqs138168
提出一种融合Ad hoc网络、GPRS/GSM和PSTN的远程分布式环境状况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由IEEE 802.15.4标准组建的Ad hoc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责监测环境温湿度、光照度、煤气及CO浓度等;采用GPRS/GSM模块和嵌入式Modem构造无线网关,实现Ad hoc网络与GPRS/GSM和PSTN的无缝连接,将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的数据发送到手机或远端计算机。系统具有小、远和散的特点,可实现多点分布、中央管理、多层报警和远程监测。
上传时间: 2013-11-08
上传用户:semi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