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define N 100 int iNumOfStu=0; struct score { float math; float english; float computer; }; struct student { int number; char name[20]; struct score sco; float average; }; struct student stu[N]; void print_menu(void);//输出菜单 void choosemenu(void);//菜单选择 void input_student1(int);//输入学生信息 void input_student2(void);//输入总函数 void input_student3(int &,int);//判断学号是否重复 void input_student4(int,int);//覆盖原信息 void sort_student3(student s[],int);//按照英语成绩排序 void sort_student4(student s[],int);//按照计算机成绩排序 void sort_student2(student s[],int);//按照数学成绩排序 void sort_student5(student s[],int);//按照平均成绩排序 float input_score2(int);//计算学生平均成绩 void print_student2(void);//显示表头 void print_student3(int);//显示学生信息 void print_student1(int);//显示全部学生资料 void sort_student1(void);//排序总函数 void menu(void);//菜单调度总函数 int search_student2(int);//按学号查询学生信息并输出 void search_student3(int);//按平均分最高查询并输出 void search_student1(void);//查询总函数 void delete_student2(int,int);//删除学生信息 void delete_student1(void);//删除总函数 void change_student2(int);//修改学生资料 void change_student1(void);//修改总函数 void input_score3(int);//统计成绩 void input_score1(void);//统计成绩总函数 void print_help(void);//输出帮助信息 void exit_student(void);//退出系统 void save_student(student *,int);//保存学生信息 void main() { menu(); } void save_student(student *s,int a)//保存学生信息 { FILE *fp; if((fp=fopen("d:\\学生信息.txt","wb"))==NULL) { printf("不能打开文件!\n"); } else { printf("保存信息到D盘\n"); fprintf(fp,"本班所有学生具体信息如下:\r\n"); fprintf(fp," 学号 姓名 数学成绩 英语成绩 计算机成绩 平均成绩\r\n"); for(int i=0;i<a;i++) { fprintf(fp,"%8d%12s%14.2f%14.2f%14.2f%14.2f\n",stu[i].number,stu[i].name,stu[i].sco.math,stu[i].sco.english,stu[i].sco.computer,stu[i].average); fprintf(fp,"\r\n"); } fclose(fp); printf("信息保存成功!\n"); } } void exit_student(void)//退出系统 { exit(1); } void print_help(void)//输出帮助信息 { printf("本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学生数为%d人\n学生信息保存在D盘根目录下,保存文件为“学生信息.txt”。\n感谢使用!\n",N); } void input_score1(void)//统计成绩总函数 { int c; c=search_student2(iNumOfStu); printf("学号:%d\n",stu[c].number); printf("姓名:%s\n",stu[c].name); input_score3(c); printf("新成绩录入成功!\n"); stu[c].average=input_score2(c); } void input_score3(int a)//统计成绩 { printf("数学新成绩:"); scanf("%f",&stu[a].sco.math); printf("英语新成绩:"); scanf("%f",&stu[a].sco.english); printf("计算机新成绩:"); scanf("%f",&stu[a].sco.computer); } void change_student2(int a)//修改学生资料 { printf("学号:%d----修改为:",stu[a].number); scanf("%d",&stu[a].number); getchar(); printf("姓名:%s----修改为:",stu[a].name); gets(stu[a].name); printf("数学成绩:%.2f----修改为:",stu[a].sco.math); scanf("%f",&stu[a].sco.math); printf("英语成绩:%.2f----修改为:",stu[a].sco.english); scanf("%f",&stu[a].sco.english); printf("计算机成绩:%.2f----修改为:",stu[a].sco.computer); scanf("%f",&stu[a].sco.computer); } void change_student1(void)//修改总函数 { int c; c=search_student2(iNumOfStu); getchar(); printf("是否要修改此学生信息?(“y”代表是)"); char d; scanf("%c",&d); if(d=='y'||d=='Y') { change_student2(c); stu[c].average=input_score2(c); printf("信息修改成功!\n"); } } void delete_student1(void)//删除总函数 { int c; c=search_student2(iNumOfStu); getchar(); printf("是否删除此条记录?(“y”代表是)"); char d; scanf("%c",&d); if(d=='y'||d=='Y') { delete_student2(c,iNumOfStu); printf("记录已删除!\n"); } } void delete_student2(int a,int b)//删除学生信息 { for(int i=a;i<b-1;i++) { stu[i]=stu[i+1]; } --iNumOfStu; } void search_student1(void)//查询总函数 { printf("1、按学号查询\n2、按平均分最高查询\n请选择:"); int c; scanf("%d",&c); switch(c) { case 1: { search_student2(iNumOfStu); break; } case 2: { search_student3(iNumOfStu); break; } default: break; } } void menu(void)//菜单调度总函数 { print_menu(); choosemenu(); } void sort_student1(void)//排序总函数 { printf("1、按数学成绩排序\n2、按英语成绩排序\n3、按计算机成绩排序\n4、按平均成绩排序\n请选择:"); int c; scanf("%d",&c); switch(c) { case 1: { sort_student2(stu,iNumOfStu); break; } case 2: { sort_student3(stu,iNumOfStu); break; } case 3: { sort_student4(stu,iNumOfStu); break; } case 4: { sort_student5(stu,iNumOfStu); break; } default: break; } } void print_student1(int a)//显示全部学生资料 { printf("本班所有学生具体信息如下\n"); print_student2(); for(int i=0;i<a;i++) { print_student3(i); } } void print_student3(int a)//显示学生信息 { printf("%8d%12s%14.2f%14.2f%14.2f%14.2f\n",stu[a].number,stu[a].name,stu[a].sco.math,stu[a].sco.english,stu[a].sco.computer,stu[a].average); } void print_student2(void)//显示表头 { printf(" 学号 姓名 数学成绩 英语成绩 计算机成绩 平均成绩\n"); } void input_student4(int a,int b)//覆盖原信息 { stu[a]=stu[b-1]; --iNumOfStu; } void input_student3(int &a,int b)//判断学号是否重复 { if(a!=0) { int i=0; do { if(stu[a].number==stu[i].number) { printf("此学号代表的学生已录入\n1、覆盖原信息\n2、重新输入\n请选择:"); int c; scanf("%d",&c); switch(c) { case 1: { input_student4(i,iNumOfStu); a=iNumOfStu-1; printf("信息已替换!\n"); break; } case 2: { printf("请重新输入学生信息:\n"); input_student1(iNumOfStu-1); break; } default: break; } break; } ++i; } while(i<b-1); } } void print_menu(void)//输出菜单 { printf("======欢迎来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n"); printf(" 1、输入学生资料\n"); printf(" 2、删除学生资料\n"); printf(" 3、查询学生资料\n"); printf(" 4、修改学生资料\n"); printf(" 5、显示学生资料\n"); printf(" 6、统计学生成绩\n"); printf(" 7、排序学生成绩\n"); printf(" 8、保存学生资料\n"); printf(" 9、获取帮助信息\n"); printf(" 10、退出系统\n"); printf("====================================\n"); printf("请选择:"); } void input_student2(void)//输入总函数 { char end; printf("请输入学生信息(在最后一个学生信息录入完成后以“/”结束录入):\n"); for(int i=0;(end=getchar())!='/';i++) { input_student1(i); ++iNumOfStu; input_student3(i,iNumOfStu); } for(int j=0;j<iNumOfStu;j++) { stu[j].average=input_score2(j); } } void input_student1(int a)//输入学生信息 { printf("学号:"); scanf("%d",&stu[a].number); getchar(); printf("姓名:"); gets(stu[a].name); printf("数学成绩:"); scanf("%f",&stu[a].sco.math); printf("英语成绩:"); scanf("%f",&stu[a].sco.english); printf("计算机成绩:"); scanf("%f",&stu[a].sco.computer); } float input_score2(int a)//计算学生平均成绩 { return (stu[a].sco.math+stu[a].sco.english+stu[a].sco.computer)/3; } void search_student3(int a)//按平均分最高查询并输出 { int max=0; for(int i=0;i<a;i++) { if(stu[max].average<stu[i].average) { max=i; } } print_student2(); print_student3(max); } void sort_student2(student s[],int a)//按照数学成绩排序 { struct student temp; for(int i=0;i<a-1;i++) { int max=i; for(int j=i+1;j<a;j++) if(stu[j].sco.math>stu[max].sco.math) { max=j; } if(max!=i) { temp=stu[max]; stu[max]=stu[i]; stu[i]=temp; } } print_student2(); for(int k=0;k<a;k++) { print_student3(k); } } void sort_student3(student s[],int a)//按照英语成绩排序 { struct student temp; for(int i=0;i<a-1;i++) { int max=i; for(int j=i+1;j<a;j++) if(stu[j].sco.english>stu[max].sco.english) { max=j; } if(max!=i) { temp=stu[max]; stu[max]=stu[i]; stu[i]=temp; } } print_student2(); for(int k=0;k<a;k++) { print_student3(k); } } void sort_student4(student s[],int a)//按照计算机成绩排序 { struct student temp; for(int i=0;i<a-1;i++) { int max=i; for(int j=i+1;j<a;j++) if(stu[j].sco.computer>stu[max].sco.computer) { max=j; } if(max!=i) { temp=stu[max]; stu[max]=stu[i]; stu[i]=temp; } } print_student2(); for(int k=0;k<a;k++) { print_student3(k); } } void sort_student5(student s[],int a)//按照平均成绩排序 { struct student temp; for(int i=0;i<a-1;i++) { int max=i; for(int j=i+1;j<a;j++) if(stu[j].average>stu[max].average) { max=j; } if(max!=i) { temp=stu[max]; stu[max]=stu[i]; stu[i]=temp; } } print_student2(); for(int k=0;k<a;k++) { print_student3(k); } } int search_student2(int a)//按照学号查找学生并输出 { int num; int c; printf("请输入要查询的学号:"); scanf("%d",&num); for(int i=0;i<a;i++) { if(num==stu[i].number) { c=i; } } printf("此学生的信息是:\n"); print_student2(); print_student3(c); return c; } void choosemenu(void)//菜单选择 { int i; scanf("%d",&i); switch(i) { case 1: { input_student2();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2: { delete_student1();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3: { search_student1();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4: { change_student1();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5: { print_student1(iNumOfStu);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6: { input_score1();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7: { sort_student1();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8: { save_student(stu,iNumOfStu);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9: { print_help(); printf("按回车键返回主菜单"); getchar(); getchar(); menu(); break; } case 10: { exit_student(); } default: break; } } 运行结果: 源文件下载地址: http://115.com/file/clnq138g#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rar (请将此地址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中访问下载页面)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define N 100 int iNumOfStu=0; struct score { float math; float english; float computer; }; struct student { int number; char name[20]; struct score sco; float average; }; struct student stu[N]; void print_menu(void);//输出菜单 void choosemenu(void);//菜单选择 void input_student1(int);//输入学生信息 void input_student2(void);//输入总函数 void input_student3(int &,int);//判断学号是否重复 void input_student4(int,int);//覆盖原信息 void sort_student3(student s[],int);//按照英语成绩排序 void sort_student4(student s[],int);//按照计算机成绩排序 void sort_student2(student s[],int);//按照数学成绩排序 void sort_student5(student s[],int);//按照平均成绩排序 float input_score2(int);//计算学生平均成绩 void print_student2(void);//显示表头 void print_student3(int);//显示学生信息 void print_student1(int);//显示全部学生资料 void sort_student1(void);//排序总函数 void menu(void);//菜单调度总函数 int search_student2(int);//按学号查询学生信息并输出 void search_student3(int);//按平均分最高查询并输出 void search_student1(void);//查询总函数 void delete_student2(int,int);//删除学生信息 void delete_student1(void);//删除总函数 void change_student2(int);//修改学生资料 void change_student1(void);//修改总函数 void input_score3(int);//统计成绩 void input_score1(void);//统计成绩总函数 void print_help(void);//输出帮助信息 void exit_student(void);//退出系统 void save_student(student *,int);//保存学生信息 void main() { menu(); } void save_student(student *s,int a)//保存学生信息 { FILE *fp; if((fp=fopen("d:\\学生信息.txt","wb"))==NULL) { printf("不能打开文件!\n"); } else { printf("保存信息到D盘\n"); fprintf(fp,"本班所有学生具体信息如下:\r\n"); fprintf(fp," 学号 姓名 数学成绩 英语成绩 计算机成绩 平均成绩\r\n"); for(int i=0;i<a;i++) { fprintf(fp,"%8d%12s%14.2f%14.2f%14.2f%14.2f\n",stu[i].number,stu[i].name,stu[i].sco.math,stu[i].sco.english,stu[i].sco.computer,stu[i].average); fprintf(fp,"\r\n"); } fclose(fp); printf("信息保存成功!\n"); } } void exit_student(void)//退出系统 { exit(1); } void print_help(void)//输出帮助信息 { printf("本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学生数为%d人\n学生信息保存在D盘根目录下,保存文件为“学生信息.txt”。\n感谢使用!\n",N); } void input_score1(void)//统计成绩总函数 { int c; c=search_student2(iNumOfStu); printf("学号:%d\n",stu[c].number); printf("姓名:%s\n",stu[c].name); input_score3(c); printf("新成绩录入成功!
标签: c语言
上传时间: 2019-06-09
上传用户:啊的撒旦
MFC 六大技术之简化仿真(Console 程序) 第㆓篇【欲善工事先利其器】提供给对 Visual C++ 整合环境全然陌生的朋友㆒个导引。 这㆒篇当然不能取代 Visual C++ User's Guide 的㆞位,但对整个软件开发环境有全盘以 及概观性的介绍,可以让初学者迅速了解手㆖掌握的工具,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 第㆔篇【浅出 MFC 程序设计】介绍㆒个 MFC 程序的生死因果。已经有 MFC 程序经 验的朋友,不见得不会对本篇感到惊艳。根据我的了解,太多㆟使用 MFC 是「只知道 这么做,不知道为什么」;本篇详细解释 MFC 程序之来龙去脉,为初入 MFC 领域的 读者奠定扎实的基础。说不定本篇会让你有醍醐灌顶之感。
上传时间: 2013-12-16
上传用户:qq527891923
九.输入/输出保护为了支持多任务,80386不仅要有效地实现任务隔离,而且还要有效地控制各任务的输入/输出,避免输入/输出冲突。本文将介绍输入输出保护。 这里下载本文源代码。 <一>输入/输出保护80386采用I/O特权级IPOL和I/O许可位图的方法来控制输入/输出,实现输入/输出保护。 1.I/O敏感指令输入输出特权级(I/O Privilege Level)规定了可以执行所有与I/O相关的指令和访问I/O空间中所有地址的最外层特权级。IOPL的值在如下图所示的标志寄存器中。 标 志寄存器 BIT31—BIT18 BIT17 BIT16 BIT15 BIT14 BIT13—BIT12 BIT11 BIT10 BIT9 BIT8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00000000000000 VM RF 0 NT IOPL OF DF IF TF SF ZF 0 AF 0 PF 1 CF I/O许可位图规定了I/O空间中的哪些地址可以由在任何特权级执行的程序所访问。I/O许可位图在任务状态段TSS中。 I/O敏感指令 指令 功能 保护方式下的执行条件 CLI 清除EFLAGS中的IF位 CPL<=IOPL STI 设置EFLAGS中的IF位 CPL<=IOPL IN 从I/O地址读出数据 CPL<=IOPL或I/O位图许可 INS 从I/O地址读出字符串 CPL<=IOPL或I/O位图许可 OUT 向I/O地址写数据 CPL<=IOPL或I/O位图许可 OUTS 向I/O地址写字符串 CPL<=IOPL或I/O位图许可 上表所列指令称为I/O敏感指令,由于这些指令与I/O有关,并且只有在满足所列条件时才可以执行,所以把它们称为I/O敏感指令。从表中可见,当前特权级不在I/O特权级外层时,可以正常执行所列的全部I/O敏感指令;当特权级在I/O特权级外层时,执行CLI和STI指令将引起通用保护异常,而其它四条指令是否能够被执行要根据访问的I/O地址及I/O许可位图情况而定(在下面论述),如果条件不满足而执行,那么将引起出错码为0的通用保护异常。 由于每个任务使用各自的EFLAGS值和拥有自己的TSS,所以每个任务可以有不同的IOPL,并且可以定义不同的I/O许可位图。注意,这些I/O敏感指令在实模式下总是可执行的。 2.I/O许可位图如果只用IOPL限制I/O指令的执行是很不方便的,不能满足实际要求需要。因为这样做会使得在特权级3执行的应用程序要么可访问所有I/O地址,要么不可访问所有I/O地址。实际需要与此刚好相反,只允许任务甲的应用程序访问部分I/O地址,只允许任务乙的应用程序访问另一部分I/O地址,以避免任务甲和任务乙在访问I/O地址时发生冲突,从而避免任务甲和任务乙使用使用独享设备时发生冲突。 因此,在IOPL的基础上又采用了I/O许可位图。I/O许可位图由二进制位串组成。位串中的每一位依次对应一个I/O地址,位串的第0位对应I/O地址0,位串的第n位对应I/O地址n。如果位串中的第位为0,那么对应的I/O地址m可以由在任何特权级执行的程序访问;否则对应的I/O地址m只能由在IOPL特权级或更内层特权级执行的程序访问。如果在I/O外层特权级执行的程序访问位串中位值为1的位所对应的I/O地址,那么将引起通用保护异常。 I/O地址空间按字节进行编址。一条I/O指令最多可涉及四个I/O地址。在需要根据I/O位图决定是否可访问I/O地址的情况下,当一条I/O指令涉及多个I/O地址时,只有这多个I/O地址所对应的I/O许可位图中的位都为0时,该I/O指令才能被正常执行,如果对应位中任一位为1,就会引起通用保护异常。 80386支持的I/O地址空间大小是64K,所以构成I/O许可位图的二进制位串最大长度是64K个位,即位图的有效部分最大为8K字节。一个任务实际需要使用的I/O许可位图大小通常要远小于这个数目。 当前任务使用的I/O许可位图存储在当前任务TSS中低端的64K字节内。I/O许可位图总以字节为单位存储,所以位串所含的位数总被认为是8的倍数。从前文中所述的TSS格式可见,TSS内偏移66H的字确定I/O许可位图的开始偏移。由于I/O许可位图最长可达8K字节,所以开始偏移应小于56K,但必须大于等于104,因为TSS中前104字节为TSS的固定格式,用于保存任务的状态。 1.I/O访问许可检查细节保护模式下处理器在执行I/O指令时进行许可检查的细节如下所示。 (1)若CPL<=IOPL,则直接转步骤(8);(2)取得I/O位图开始偏移;(3)计算I/O地址对应位所在字节在I/O许可位图内的偏移;(4)计算位偏移以形成屏蔽码值,即计算I/O地址对应位在字节中的第几位;(5)把字节偏移加上位图开始偏移,再加1,所得值与TSS界限比较,若越界,则产生出错码为0的通用保护故障;(6)若不越界,则从位图中读对应字节及下一个字节;(7)把读出的两个字节与屏蔽码进行与运算,若结果不为0表示检查未通过,则产生出错码为0的通用保护故障;(8)进行I/O访问。设某一任务的TSS段如下: TSSSEG SEGMENT PARA USE16 TSS <> ;TSS低端固定格式部分 DB 8 DUP(0) ;对应I/O端口00H—3FH DB 10000000B ;对应I/O端口40H—47H DB 01100000B ;对用I/O端口48H—4FH DB 8182 DUP(0ffH) ;对应I/O端口50H—0FFFFH DB 0FFH ;位图结束字节TSSLen = $TSSSEG ENDS 再假设IOPL=1,CPL=3。那么如下I/O指令有些能正常执行,有些会引起通用保护异常: in al,21h ;(1)正常执行 in al,47h ;(2)引起异常 out 20h,al ;(3)正常实行 out 4eh,al ;(4)引起异常 in al,20h ;(5)正常执行 out 20h,eax ;(6)正常执行 out 4ch,ax ;(7)引起异常 in ax,46h ;(8)引起异常 in eax,42h ;(9)正常执行 由上述I/O许可检查的细节可见,不论是否必要,当进行许可位检查时,80386总是从I/O许可位图中读取两个字节。目的是为了尽快地执行I/O许可检查。一方面,常常要读取I/O许可位图的两个字节。例如,上面的第(8)条指令要对I/O位图中的两个位进行检查,其低位是某个字节的最高位,高位是下一个字节的最低位。可见即使只要检查两个位,也可能需要读取两个字节。另一方面,最多检查四个连续的位,即最多也只需读取两个字节。所以每次要读取两个字节。这也是在判别是否越界时再加1的原因。为此,为了避免在读取I/O许可位图的最高字节时产生越界,必须在I/O许可位图的最后填加一个全1的字节,即0FFH。此全1的字节应填加在最后一个位图字节之后,TSS界限范围之前,即让填加的全1字节在TSS界限之内。 I/O许可位图开始偏移加8K所得的值与TSS界限值二者中较小的值决定I/O许可位图的末端。当TSS的界限大于I/O许可位图开始偏移加8K时,I/O许可位图的有效部分就有8K字节,I/O许可检查全部根据全部根据该位图进行。当TSS的界限不大于I/O许可位图开始偏移加8K时,I/O许可位图有效部分就不到8K字节,于是对较小I/O地址访问的许可检查根据位图进行,而对较大I/O地址访问的许可检查总被认为不可访问而引起通用保护故障。因为这时会发生字节越界而引起通用保护异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认为不足的I/O许可位图的高端部分全为1。利用这个特点,可大大节约TSS中I/O许可位图占用的存储单元,也就大大减小了TSS段的长度。 <二>重要标志保护输入输出的保护与存储在标志寄存器EFLAGS中的IOPL密切相关,显然不能允许随便地改变IOPL,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实现输入输出保护。类似地,对EFLAGS中的IF位也必须加以保护,否则CLI和STI作为敏感指令对待是无意义的。此外,EFLAGS中的VM位决定着处理器是否按虚拟8086方式工作。 80386对EFLAGS中的这三个字段的处理比较特殊,只有在较高特权级执行的程序才能执行IRET、POPF、CLI和STI等指令改变它们。下表列出了不同特权级下对这三个字段的处理情况。 不同特权级对标志寄存器特殊字段的处理 特权级 VM标志字段 IOPL标志字段 IF标志字段 CPL=0 可变(初POPF指令外) 可变 可变 0 不变 不变 可变 CPL>IOPL 不变 不变 不变 从表中可见,只有在特权级0执行的程序才可以修改IOPL位及VM位;只能由相对于IOPL同级或更内层特权级执行的程序才可以修改IF位。与CLI和STI指令不同,在特权级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当执行POPF指令和IRET指令时,如果试图修改这些字段中的任何一个字段,并不引起异常,但试图要修改的字段也未被修改,也不给出任何特别的信息。此外,指令POPF总不能改变VM位,而PUSHF指令所压入的标志中的VM位总为0。 <三>演示输入输出保护的实例(实例九)下面给出一个用于演示输入输出保护的实例。演示内容包括:I/O许可位图的作用、I/O敏感指令引起的异常和特权指令引起的异常;使用段间调用指令CALL通过任务门调用任务,实现任务嵌套。 1.演示步骤实例演示的内容比较丰富,具体演示步骤如下:(1)在实模式下做必要准备后,切换到保护模式;(2)进入保护模式的临时代码段后,把演示任务的TSS段描述符装入TR,并设置演示任务的堆栈;(3)进入演示代码段,演示代码段的特权级是0;(4)通过任务门调用测试任务1。测试任务1能够顺利进行;(5)通过任务门调用测试任务2。测试任务2演示由于违反I/O许可位图规定而导致通用保护异常;(6)通过任务门调用测试任务3。测试任务3演示I/O敏感指令如何引起通用保护异常;(7)通过任务门调用测试任务4。测试任务4演示特权指令如何引起通用保护异常;(8)从演示代码转临时代码,准备返回实模式;(9)返回实模式,并作结束处理。
上传时间: 2013-12-11
上传用户:nunnzhy
摘要: 串行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设计成本, 已成为业界首选, 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串行传输接口的设计方案, 改进了Aurora 协议数据帧格式定义的弊端, 并采用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的高速串行传输。关键词: 高速串行传输; Rocket I/O; Aurora 协议 为促使FPGA 芯片与串行传输技术更好地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 Xilinx 公司适时推出了内嵌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I/O 的Virtex II Pro 系列FPGA 和可升级的小型链路层协议———Aurora 协议。Rocket I/O支持从622 Mbps 至3.125 Gbps的全双工传输速率, 还具有8 B/10 B 编解码、时钟生成及恢复等功能, 可以理想地适用于芯片之间或背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Aurora 协议是为专有上层协议或行业标准的上层协议提供透明接口的第一款串行互连协议, 可用于高速线性通路之间的点到点串行数据传输, 同时其可扩展的带宽, 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所需要的灵活性[4]。但该协议帧格式的定义存在弊端,会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改进Aurora 协议的固有缺陷,提高系统性能,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 的高速串行传输,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smallfish
1.增加的设备支持: Atmel AT91SAM9Rxx Cirrus Logic CS7401xx-IQZ Luminary Micro LM3S576x, LM3S5752, LM3S5747, LM3S573x, LM3S5662, LM3S5652, LM3S5632, LM3S3759, LM3S3749, and LM3S3739 NXP LPC32XX and LPC2460 STMicroelectronics STR912FAZ4X, STR912FAW4X, STR911FAW4X, STR911FAM4X, STR910FAW32, and STR910FAZ32 2.修改了NXP LPC23XX/24XX的头文件库 3.增加了ST-LINK II的调试支持 4.增加了对Cortex-M3 内核芯片的RTX Event Viewer 的支持 5.增加了MCBSTM32: STM32 FLASH OPTION BYTES PROGRAMMING 6.增加了ULINK2对Cortex-M3的SWV功能的调试 7.增强了使用GNU在MDK下调试M1,M3,ARM7,ARM9的调试功能( Using μVision with CodeSourcery GNU ARM Toolchain.) 8.增加了大量经典开发板例程 Boards目录列表: ├─Embest 深圳市英蓓特公司开发板例程 │ ├─AT91EB40X-40008 │ ├─S3CEB2410 │ ├─ATEBSAM7S │ ├─LPC22EB06-I │ ├─LPCEB2000-A │ ├─LPCEB2000-B │ ├─LPCEB2000-S │ ├─str710 │ ├─str711 │ ├─str730 │ ├─str750 │ ├─STR912 │ ├─STM32V100 │ ├─STM32R100 │ ├─ATEB9200 ├─ADI ADI半导体的芯片例程 │ ├─ADuC702X │ └─ADuC712x ├─Atmel Atmel半导体的芯片例程 │ ├─AT91RM9200-EK │ ├─AT91SAM7A3-EK │ ├─AT91SAM7S-EK │ ├─AT91SAM7SE-EK │ ├─AT91SAM7X-EK │ ├─AT91SAM9260-EK │ ├─AT91SAM9261-EK │ ├─AT91SAM9263-EK ├─Keil Keil公司的开发板例程 │ ├─MCB2100 │ ├─MCB2103 │ ├─MCB2130 │ ├─MCB2140 │ ├─MCB2300 │ ├─MCB2400 │ ├─MCB2900 │ ├─MCBLM3S │ ├─MCBSTM32 │ ├─MCBSTR7 │ ├─MCBSTR730 │ ├─MCBSTR750 │ └─MCBSTR9 ├─Luminary Luminary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例程 │ ├─ek-lm3s1968 │ ├─ek-lm3s3748 │ ├─ek-lm3s3768 │ ├─dk-lm3s101 │ ├─dk-lm3s102 │ ├─dk-lm3s301 │ ├─dk-lm3s801 │ ├─dk-lm3s811 │ ├─dk-lm3s815 │ ├─dk-lm3s817 │ ├─dk-lm3s818 │ ├─dk-lm3s828 │ ├─ek-lm3s2965 │ ├─ek-lm3s6965 │ ├─ek-lm3s811 │ └─ek-lm3s8962 ├─NXP NXP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例程 │ ├─LH79524 │ ├─LH7A404 │ └─SJA2510 ├─OKI OKI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例程 │ ├─ML674000 │ ├─ML67Q4003 │ ├─ML67Q4051 │ ├─ML67Q4061 │ ├─ML67Q5003 │ └─ML69Q6203 ├─Samsung Samsung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例程 │ ├─S3C2440 │ ├─S3C44001 │ └─S3F4A0K ├─ST ST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例程 │ ├─CQ-STARM2 │ ├─EK-STM32F │ ├─STM32F10X_EVAL │ ├─STR710 │ ├─STR730 │ ├─STR750 │ ├─STR910 │ └─STR9_DONGLE ├─TI TI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例程 │ ├─TMS470R1A256 │ └─TMS470R1B1M ├─Winbond Winbond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例程 │ └─W90P710 └─ ...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zhangliming420
当许多编程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但又不使用源代码管理工具时,源代码管理几乎不可能进行。Visual SourceSafe是Visual Basic的企业版配备的一个工具,不过这个工具目的是为了保留一个内部应用版本,不向公众发布(应当说明的是,M i c r o s o f t并没有开发Visual SourceSafe,它是M i c r o s o f t公司买来的) 。虽然Visual SourceSafe有帮助文本可供参考,但该程序的一般运行情况和在生产环境中安装 Visual SourceSafe的进程都没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另外,Visual SourceSafe像大多数M i c r o s o f t应用程序那样经过了很好的修饰,它包含的许多功能特征和物理特征都不符合 Microsoft Wi n d o w s应用程序的标准。例如,Visual SourceSafe的三个组件之一(Visual SourceSafe Administrator)甚至连F i l e菜单都没有。另外,许多程序的菜单项不是放在最合适的菜单上。在程序开发环境中实现Visual SourceSafe时存在的复杂性,加上它的非标准化外观和文档资料的不充分,使得许多人无法实现和使用 Visual SourceSafe。许多人甚至没有试用 Vi s u a l S o u r c e S a f e的勇气。我知道许多高水平技术人员无法启动Visual SourceSafe并使之运行,其中有一位是管理控制系统项目师。尽管如此,Visual SourceSafe仍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具,如果你花点时间将它安装在你的小组工作环境中,你一定会为此而感到非常高兴。在本章中我并不是为你提供一些指导原则来帮助你创建更好的代码,我的目的是告诉你如何使用工具来大幅度减少管理大型项目和开发小组所需的资源量,这个工具能够很容易处理在没有某种集成式解决方案情况下几乎无法处理的各种问题。
上传时间: 2013-10-24
上传用户:lgd57115700
摘要: 串行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设计成本, 已成为业界首选, 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串行传输接口的设计方案, 改进了Aurora 协议数据帧格式定义的弊端, 并采用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的高速串行传输。关键词: 高速串行传输; Rocket I/O; Aurora 协议 为促使FPGA 芯片与串行传输技术更好地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 Xilinx 公司适时推出了内嵌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I/O 的Virtex II Pro 系列FPGA 和可升级的小型链路层协议———Aurora 协议。Rocket I/O支持从622 Mbps 至3.125 Gbps的全双工传输速率, 还具有8 B/10 B 编解码、时钟生成及恢复等功能, 可以理想地适用于芯片之间或背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Aurora 协议是为专有上层协议或行业标准的上层协议提供透明接口的第一款串行互连协议, 可用于高速线性通路之间的点到点串行数据传输, 同时其可扩展的带宽, 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所需要的灵活性[4]。但该协议帧格式的定义存在弊端,会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改进Aurora 协议的固有缺陷,提高系统性能,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 的高速串行传输,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lml1234lml
Hopfield 网——擅长于联想记忆与解迷路 实现H网联想记忆的关键,是使被记忆的模式样本对应网络能量函数的极小值。 设有M个N维记忆模式,通过对网络N个神经元之间连接权 wij 和N个输出阈值θj的设计,使得: 这M个记忆模式所对应的网络状态正好是网络能量函数的M个极小值。 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应任意形式的记忆模式的有效、通用的设计方法。 H网的算法 1)学习模式——决定权重 想要记忆的模式,用-1和1的2值表示 模式:-1,-1,1,-1,1,1,... 一般表示: 则任意两个神经元j、i间的权重: wij=∑ap(i)ap(j),p=1…p; P:模式的总数 ap(s):第p个模式的第s个要素(-1或1) wij:第j个神经元与第i个神经元间的权重 i = j时,wij=0,即各神经元的输出不直接返回自身。 2)想起模式: 神经元输出值的初始化 想起时,一般是未知的输入。设xi(0)为未知模式的第i个要素(-1或1) 将xi(0)作为相对应的神经元的初始值,其中,0意味t=0。 反复部分:对各神经元,计算: xi (t+1) = f (∑wijxj(t)-θi), j=1…n, j≠i n—神经元总数 f()--Sgn() θi—神经元i发火阈值 反复进行,直到各个神经元的输出不再变化。
上传时间: 2015-03-16
上传用户:JasonC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单向“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 P C)机制。这个机制的名字非常古怪,叫作“邮槽”(M a i l s l o t)。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通过 邮槽,客户机进程可将消息传送或广播给一个或多个服务器进程。
标签: communication interprocess 机制 进程间通信
上传时间: 2014-01-26
上传用户:二驱蚊器
一台精密仪器的工作时间为 n 个时间单位。与仪器工作时间同步进行若干仪器维修程序。一旦启动维修程序,仪器必须进入维修程序。如果只有一个维修程序启动,则必须进入该维修程序。如果在同一时刻有多个维修程序,可任选进入其中的一个维修程序。维修程序必须从头开始,不能从中间插入。一个维修程序从第s个时间单位开始,持续 t个时间单位,则该维修程序在第s+t-1个时间单位结束。为了提高仪器使用率,希望安排尽可能少的维修时间。
上传时间: 2013-12-20
上传用户:pkkk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