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N分频

  • 该JAVA源文件是求N個學生的成绩的最高分

    该JAVA源文件是求N個學生的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然后存到一个文件中去!

    标签: JAVA

    上传时间: 2017-06-12

    上传用户:woshini123456

  • 用MATLAB实现快跳频通信系统的仿真。主要应用了SIMULINK和COMMUNICATION BLOCKETS两个模块。整个设计包括了信源产生部分、发送部分、跳频调制部分、信道部分、接收部分和结果分

    ,用MATLAB实现快跳频通信系统的仿真。主要应用了SIMULINK和COMMUNICATION BLOCKETS两个模块。整个设计包括了信源产生部分、发送部分、跳频调制部分、信道部分、接收部分和结果分析部分共六个模块,核心技术是伪随机序列的产生和频率合成器的设计,而关键技术是收发两端的伪随机码元的同步。伪随机码的产生用S-函数编程来开发自己的SIMULINK模块。同步的实现是收发两端采用相同的扩频脉冲触发。而且在设计中每个模块都采用了模块封装技术,从而简化了框图结构

    标签: COMMUNICATION BLOCKETS SIMULINK

    上传时间: 2013-12-26

    上传用户:ljt101007

  • 将输入的数据n分为指定的k组

    将输入的数据n分为指定的k组,返回不同的分法种数length及分组明细数组a

    标签: 输入 数据

    上传时间: 2013-12-19

    上传用户:ryb

  • 差分方程求解 实验步骤: 主界面下进入实验五的“差分方程求解”子系统,输入希望看到的输出样点数 输入差分方程系数向量 输入顺序为:

    差分方程求解 实验步骤: 主界面下进入实验五的“差分方程求解”子系统,输入希望看到的输出样点数 输入差分方程系数向量 输入顺序为:,。其中 N+1 为差分方程两边系数最大数目,如果有一边输入系数个数小于 N+1,将按不足系数为零计算。 输入系统初始状态向量 输入顺序为 鼠标单击确定按钮,以数值和图形两种方式显示单位冲激响应和输出响应 3) 确定差分方程形式:y(k)-y(k-1)+0.35y(k-2)=2x(k)-x(k-1),

    标签: 差分 方程 输入 实验

    上传时间: 2017-07-24

    上传用户:zhyiroy

  • 一个四用户的扩频通信系统

    一个四用户的扩频通信系统,扩频增益为N=16,采用Walsh码进行直接序列扩频,BPSK调制,无线信道为AWGN信道。在接收端进行解扩,解调,判决,通过仿真得到其中一个用户的误比特率与信噪比的仿真结果。

    标签: 用户 扩频通信

    上传时间: 2013-11-30

    上传用户:569342831

  • kruskal算法求解最小生成树  K r u s k a l算法每次选择n- 1条边

    kruskal算法求解最小生成树  K r u s k a l算法每次选择n- 1条边,所使用的贪婪准则是:从剩下的边中选择一条不会产生环路的具有最小耗费的边加入已选择的边的集合中。注意到所选取的边若产生环路则不可能形成一棵生成树。K r u s k a l算法分e 步,其中e 是网络中边的数目。按耗费递增的顺序来考虑这e 条边,每次考虑一条边。当考虑某条边时,若将其加入到已选边的集合中会出现环路,则将其抛弃,否则,将它选入。

    标签: kruskal 算法 生成树

    上传时间: 2013-12-14

    上传用户:pompey

  • 跳频是按跳频序列随机改变一个信道所占有频道频率的技术。在GSM 系统中

    跳频是按跳频序列随机改变一个信道所占有频道频率的技术。在GSM 系统中,可利用跳频技术频率分极和干扰分极的特点,改善网络质量。引入跳频技术,可保证在网络软拥塞不上升的情况下,频率复用度较小。

    标签: GSM 跳频 序列 信道

    上传时间: 2017-08-18

    上传用户:我们的船长

  • 差分跳频通信原理及应用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和多址组网性能,在军用通信 和民用通信中取得了广泛应用。扩频通信技术中的跳频通信技术,以其更强的 抗干扰能力,已成为军用抗干扰通信的主流技术,在GSM、Bluetooth 等民用 通信中也有大量的应用。

    标签: 李少谦著

    上传时间: 2015-04-27

    上传用户:xiefuai

  • 有限差分法

    function [alpha,N,U]=youxianchafen2(r1,r2,up,under,num,deta)      %[alpha,N,U]=youxianchafen2(a,r1,r2,up,under,num,deta)   %该函数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有两种介质的正方形区域的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数值解   %函数返回迭代因子、迭代次数以及迭代完成后所求区域内网格节点处的值   %a为正方形求解区域的边长   %r1,r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电导率   %up,under分别为上下边界值   %num表示将区域每边的网格剖分个数   %deta为迭代过程中所允许的相对误差限      n=num+1; %每边节点数   U(n,n)=0; %节点处数值矩阵   N=0; %迭代次数初值   alpha=2/(1+sin(pi/num));%超松弛迭代因子   k=r1/r2; %两介质电导率之比   U(1,1:n)=up; %求解区域上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n,1:n)=under; %求解区域下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2:num,1)=0;U(2:num,n)=0;      for i=2:num   U(i,2:num)=up-(up-under)/num*(i-1);%采用线性赋值对上下边界之间的节点赋迭代初值   end   G=1;   while G>0 %迭代条件: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不为零   Un=U; %完成第n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G=0; %每完成一次迭代将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归零   for j=1:n   for i=2:num   U1=U(i,j); %第n次迭代时网格节点处的值      if j==1 %第n+1次迭代左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U(i,j+1)+U(i-1,j)+U(i+1,j));   end         if (j>1)&&(j                 U2=1/4*(U(i,j+1)+ U(i-1,j)+ U(i,j-1)+ U(i+1,j));    U(i,j)=U1+alpha*(U2-U1); %引入超松弛迭代因子后的网格节点处的值      end      if i==n+1-j %第n+1次迭代两介质分界面(与网格对角线重合)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1+k)*(U(i,j+1)+U(i+1,j))+2*k/(1+k)*(U(i-1,j)+U(i,j-1)));      end      if j==n %第n+1次迭代右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n)=1/4*(2*U(i,j-1)+U(i-1,j)+U(i+1,j));   end   end   end   N=N+1 %显示迭代次数   Un1=U; %完成第n+1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err=abs((Un1-Un)./Un1);%第n+1次迭代与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值的相对误差   err(1,1:n)=0; %上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err(n,1:n)=0; %下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G=sum(sum(err>deta))%显示每次迭代后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   end

    标签: 有限差分

    上传时间: 2018-07-13

    上传用户:Kemin

  • 频域采样定理

    由频域采样定理可知,采样后的信号频谱是原信号频谱以采样频率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形成的,周期性在上面两个图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但是从16点和32点采样后的结果以及与员连续信号频谱对比可以看出,16点对应的频谱出现了频谱混叠而并非原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这是因为N取值过小导致采样角频率,因此经周期延拓出现了频谱混叠。而N取32时,其采样角频率,从而可以实现原信号频谱以抽样频率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并不产生混叠.

    标签: 频域 采样 定理

    上传时间: 2019-04-25

    上传用户:29776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