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3<b>5</b>1

  • DS18B20是美国DALLAS公司继DS1820之后推出的增强型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较DS1820有了很大的改进

    DS18B20是美国DALLAS公司继DS1820之后推出的增强型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较DS1820有了很大的改进,给用户带来了更方便的使用和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1. DS18B20的新性能 (1) 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3.0~5.5V; (2) 测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 (3) 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 (4) 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 (5) 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6) 温度转换时间由DS1820的2s降为750ms,且灵敏度大为提高,在逐渐升温的水中与精度为±0.5℃的温度计几乎同步,且回复性很好; (7) 每个芯片唯一编码,支持联网寻址,零功耗等待。

    标签: 1820 DS DALLAS 18B

    上传时间: 2013-12-27

    上传用户:baitouyu

  • 员工管理系统 在一个公司里员工之间都有工作上的联系。对方的联系方式

    员工管理系统 在一个公司里员工之间都有工作上的联系。对方的联系方式,部门这些资料的获取;或是上级对员工资料的更改,工资的调整,员工对资料的查看,修改。 5.1.1 功能描述 1:管理员能对员工资料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普通用户不能进行添加或删除操作 2:界面要求使用简便,操作简单 3:信息要做到保密,不同权限的用户操作不同,看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4:对不同的工资段进行高亮标记 §5.2 设计思想 根据不同用户的行为来实现不同的操作 §5.2.1 系统构思 不同用户返回不同的操作,具有不同的权限 §5.2.2 关键技术与算法 修改界面与表格的同步更新,直接双击表格修改数据 §5.2.3关键数据结构 以下是员工的数据 workerID int IDENTITY(1,1) , name varchar (20) NULL, sex varchar (10) NULL, age int NULL, position varchar (20) NULL, cellphone varchar (20) NULL, salary int NULL, userl varchar (20) NOT NULL, userp varchar (20) NOT NULL, classify int NOT NULL

    标签: 管理系统 方式

    上传时间: 2017-08-25

    上传用户:三人用菜

  • Implementation of Edmonds Karp algorithm that calculates maxFlow of graph. Input: For each test c

    Implementation of Edmonds Karp algorithm that calculates maxFlow of graph. Input: For each test case, the first line contains the number of vertices (n) and the number of arcs (m). Then, there exist m lines, one for each arc (source vertex, ending vertex and arc weight, separated by a space). The nodes are numbered from 1 to n. The node 1 and node n should be in different sets. There are no more than 30 arcs and 15 nodes. The arc weights vary between 1 and 1 000 000. Output: The output is a single line for each cas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inimum size cut. Example: Input: 7 11 1 2 3 1 4 3 2 3 4 3 1 3 3 4 1 3 5 2 4 6 6 4 5 2 5 2 1 5 7 1 6 7 9 Output: 5

    标签: Implementation calculates algorithm Edmonds

    上传时间: 2014-01-04

    上传用户:kiklkook

  • 大家都知道π=3.1415926……无穷多位, 历史上很多人都在计算这个数, 一直认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在有了电脑, 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其中有些计算起来很复杂, 我们可以选用图中第三个, 比

    大家都知道π=3.1415926……无穷多位, 历史上很多人都在计算这个数, 一直认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在有了电脑, 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其中有些计算起来很复杂, 我们可以选用图中第三个, 比较简单, 并且收敛的非常快。 因为计算π值, 而这个公式是计算π/2的, 我们把它变形: π = 2 + 2/3 + 2/3*2/5 + 2/3*2/5*3/7 + ...

    标签: 3.1415926 计算 电脑

    上传时间: 2017-09-14

    上传用户:athjac

  • 南京沁恒资料大全

    CH372DSK.ZIP   2005-07-10 332KB 1.1  · CH372+MCU的U盘方案,适用于CH372或者CH375, 使用普通的MCS51单片机和SRAM或者串行EEPROM或者闪存 自行设计专用U盘或闪存盘。含源程序及相关技术规范文档, 正式应用建议参考小容量U盘控制芯片CH331的资料   -------------------------------------------------------------------------------- CH341EVT.ZIP   2006-01-12 722KB 1.1  · CH341综合功能评估板的使用说明及应用参考, 用于USB转异步串口、转打印口或EPP并口、转2线和4线串口, 演示数字I/O控制、读写兼容I2C的EEPROM,含识别CH341串口 的源程序、外部EEPROM配置工具、演示和速度测试源程序等   -------------------------------------------------------------------------------- CH452IF.ZIP   2006-08-23 12KB 1.1  · CH452与单片机接口的C语言和ASM语言的参考子程序 支持4线接口/兼容CH451/兼容SPI,支持2线接口/兼容IIC, 支持真正2线接口/兼容IIC/使用SDA作为中断请求   -------------------------------------------------------------------------------- USB_SER.PDF   2006-04-21 236KB 1.2  · USB转串口Serial模块的说明,用于USB转RS232串口, USB转异步串口UART、USB转两线串口(兼容IIC/I2C), 异步串口驱动程序请另下载CH341SER.ZIP或CH341SER.EXE 两线串口驱动程序请另下载CH341PAR.ZIP或CH341P......   -------------------------------------------------------------------------------- CH341PAR.EXE   2006-01-12 96KB 2.0  · USB转并口CH341的WINDOWS驱动程序和DLL动态库的安装包 支持WINDOWS 98/ME/2000/XP,支持USB转EPP/MEM并口, 支持USB转同步串口:IIC/I2C、SPI等, 用于随产品发行到最终用户   -------------------------------------------------------------------------------- CH341SER.EXE   2006-06-05 119KB 2.3  · USB转串口CH341的WINDOWS 98/ME/2K/XP驱动程序的安装包 在计算机端将USB设备仿真为标准Serial串口设备COM? 用于随产品发行到最终用户,支持CH340和CH341   -------------------------------------------------------------------------------- CH372DRV.EXE   2005-12-15 91KB 2.4  · CH372或CH375的Windows驱动程序和DLL动态库的安装包 可以用于内置及外置固件模式,支持WINDOWS98/ME/2000/XP 用于随产品发行到最终用户   -------------------------------------------------------------------------------- SOURCE37.ZIP   2005-07-15 59KB 0.1  · USB芯片CH372或CH375(在USB设备模式时)的 简化版WINDOWS驱动程序源程序和DLL动态链接库的源程序 仅供了解和学习USB设备的驱动程序及动态库的开发过程 建议普通用户直接下载正式版的驱动程序包CH372DRV使用   -------------------------------------------------------------------------------- FORMATUD.EXE   2006-04-25 56KB 1.2  · 可移动磁盘格式化工具,能够提高磁盘空间利用率 用于格式化小容量U盘,支持以CH331为控制芯片的U盘, 也可用于将U盘格式化为1.44MB软盘格式   README.TXT   2006-02-28 1KB 1.0  · 仿软驱接口的U盘驱动器的说明 仿3.5英寸1.44MB软盘驱动器,连线和用法同普通软驱, 用于直接替换PC机/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设备中的 普通软驱FDD,纯硬件,应用程序软件无需修改   -------------------------------------------------------------------------------- CH374LIB.ZIP   2006-09-01 1.26MB 1.1  · CH374的U盘文件级操作子程序库及相关例子源程序 支持FAT12/FAT16/FAT32的闪存盘和移动硬盘 支持MCS51/AVR/MSP430/ARM/80X86等单片机和DSP   -------------------------------------------------------------------------------- CH374EVT.ZIP   2006-09-01 493KB 1.0  · CH374评估板说明及单片机使用U盘移动存储的应用参考 单片机通过CH374读写U盘/闪存盘文件或控制其它USB设备 提供U盘文件级子程序库的说明   -------------------------------------------------------------------------------- CH375HM.ZIP   2005-12-14 704KB 2.4  · U盘文件读写模块的说明和相关例子源程序 嵌入式/单片机系统大容量/海量数据移动存储的解决方案 支持常用的FAT12/FAT16/FAT32文件系统,支持8位并口, 支持I2C两线串口,支持各种波特率TTL/RS232异步串口等   -------------------------------------------------------------------------------- README.PDF   2005-06-15 184KB 2.3  · USB芯片的电路和PCB设计参考及重要注意事项 含CH375、CH372、CH341等芯片的电路设计说明 涉及工作稳定性和抗干扰以及USB-HOST带电热插拔   -------------------------------------------------------------------------------- CH375HST.ZIP   2005-12-29 122KB 1.2  · CH375主机方式USB-HOST的应用参考及相关例子程序 两个单片机系统通过USB交换数据或控制USB打印机等设备   -------------------------------------------------------------------------------- CH375HMU.ZIP   2005-12-29 185KB 2.9  · U盘文件读写模块的USB升级和配置工具以及串口演示工具 通过USB连接计算机就可以升级U盘模块中的程序, 配置U盘模块的接口方式、功能以及串口波特率等 含最新版本的模块目标程序、下载工具软件及演示工具软件   -------------------------------------------------------------------------------- CH341SER.ZIP   2006-06-05 98KB 2.3  · USB转串口CH341的WINDOWS 98/ME/2000/XP驱动程序 在计算机端仿真标准Serial串口设备COM?, 含串口监控调试工具,支持CH341和CH340   -------------------------------------------------------------------------------- CH341PRT.ZIP   2005-12-29 42KB 1.1  · USB转打印口CH341的WINDOWS驱动程序 将普通并口打印机转换为USB打印机,支持WINDOWS 98/ME (WINDOWS 2000/XP不需要安装驱动程序)   CH341PAR.ZIP   2006-01-12 33KB 2.0  · USB转并口CH341的WINDOWS驱动程序和DLL动态库 支持WINDOWS 98/ME/2000/XP,支持USB转EPP/MEM并口, 支持USB转同步串口:IIC/I2C、SPI等, 可用于USB转异步串口代替仿真串口驱动,参考INF说明   -------------------------------------------------------------------------------- CH365ED.ZIP   2004-11-28 1.28MB 1.2  · PCI总线的大容量扩展ROM应用方案 用于PCI电子盘和WINDOWS终端卡,支持无盘启动, 可仿真软盘和小容量硬盘,支持DOS操作系统  

    标签: 沁恒 ch系列 单片机U盘

    上传时间: 2015-05-14

    上传用户:lxclxc72

  • C语言算法速查手册 书本附件

    第1章 绪论 1 1.1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 1 1.1.1 机器语言 1 1.1.2 汇编语言 2 1.1.3 高级语言 2 1.1.4 C语言 3 1.2 C语言的优点和缺点 4 1.2.1 C语言的优点 4 1.2.2 C语言的缺点 6 1.3 算法概述 7 1.3.1 算法的基本特征 7 1.3.2 算法的复杂度 8 1.3.3 算法的准确性 10 1.3.4 算法的稳定性 14 第2章 复数运算 18 2.1 复数的四则运算 18 2.1.1 [算法1] 复数乘法 18 2.1.2 [算法2] 复数除法 20 2.1.3 【实例5】 复数的四则运算 22 2.2 复数的常用函数运算 23 2.2.1 [算法3] 复数的乘幂 23 2.2.2 [算法4] 复数的n次方根 25 2.2.3 [算法5] 复数指数 27 2.2.4 [算法6] 复数对数 29 2.2.5 [算法7] 复数正弦 30 2.2.6 [算法8] 复数余弦 32 2.2.7 【实例6】 复数的函数运算 34 第3章 多项式计算 37 3.1 多项式的表示方法 37 3.1.1 系数表示法 37 3.1.2 点表示法 38 3.1.3 [算法9] 系数表示转化为点表示 38 3.1.4 [算法10] 点表示转化为系数表示 42 3.1.5 【实例7】 系数表示法与点表示法的转化 46 3.2 多项式运算 47 3.2.1 [算法11] 复系数多项式相乘 47 3.2.2 [算法12] 实系数多项式相乘 50 3.2.3 [算法13] 复系数多项式相除 52 3.2.4 [算法14] 实系数多项式相除 54 3.2.5 【实例8】 复系数多项式的乘除法 56 3.2.6 【实例9】 实系数多项式的乘除法 57 3.3 多项式的求值 59 3.3.1 [算法15] 一元多项式求值 59 3.3.2 [算法16] 一元多项式多组求值 60 3.3.3 [算法17] 二元多项式求值 63 3.3.4 【实例10】 一元多项式求值 65 3.3.5 【实例11】 二元多项式求值 66 第4章 矩阵计算 68 4.1 矩阵相乘 68 4.1.1 [算法18] 实矩阵相乘 68 4.1.2 [算法19] 复矩阵相乘 70 4.1.3 【实例12】 实矩阵与复矩阵的乘法 72 4.2 矩阵的秩与行列式值 73 4.2.1 [算法20] 求矩阵的秩 73 4.2.2 [算法21] 求一般矩阵的行列式值 76 4.2.3 [算法22] 求对称正定矩阵的行列式值 80 4.2.4 【实例13】 求矩阵的秩和行列式值 82 4.3 矩阵求逆 84 4.3.1 [算法23] 求一般复矩阵的逆 84 4.3.2 [算法24] 求对称正定矩阵的逆 90 4.3.3 [算法25] 求托伯利兹矩阵逆的Trench方法 92 4.3.4 【实例14】 验证矩阵求逆算法 97 4.3.5 【实例15】 验证T矩阵求逆算法 99 4.4 矩阵分解与相似变换 102 4.4.1 [算法26] 实对称矩阵的LDL分解 102 4.4.2 [算法27] 对称正定实矩阵的Cholesky分解 104 4.4.3 [算法28] 一般实矩阵的全选主元LU分解 107 4.4.4 [算法29] 一般实矩阵的QR分解 112 4.4.5 [算法30] 对称实矩阵相似变换为对称三对角阵 116 4.4.6 [算法31] 一般实矩阵相似变换为上Hessen-Burg矩阵 121 4.4.7 【实例16】 对一般实矩阵进行QR分解 126 4.4.8 【实例17】 对称矩阵的相似变换 127 4.4.9 【实例18】 一般实矩阵相似变换 129 4.5 矩阵特征值的计算 130 4.5.1 [算法32] 求上Hessen-Burg矩阵全部特征值的QR方法 130 4.5.2 [算法33] 求对称三对角阵的全部特征值 137 4.5.3 [算法34] 求对称矩阵特征值的雅可比法 143 4.5.4 [算法35] 求对称矩阵特征值的雅可比过关法 147 4.5.5 【实例19】 求上Hessen-Burg矩阵特征值 151 4.5.6 【实例20】 分别用两种雅克比法求对称矩阵特征值 152 第5章 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求解 154 5.1 高斯消去法 154 5.1.1 [算法36] 求解复系数方程组的全选主元高斯消去法 155 5.1.2 [算法37] 求解实系数方程组的全选主元高斯消去法 160 5.1.3 [算法38] 求解复系数方程组的全选主元高斯-约当消去法 163 5.1.4 [算法39] 求解实系数方程组的全选主元高斯-约当消去法 168 5.1.5 [算法40] 求解大型稀疏系数矩阵方程组的高斯-约当消去法 171 5.1.6 [算法41] 求解三对角线方程组的追赶法 174 5.1.7 [算法42] 求解带型方程组的方法 176 5.1.8 【实例21】 解线性实系数方程组 179 5.1.9 【实例22】 解线性复系数方程组 180 5.1.10 【实例23】 解三对角线方程组 182 5.2 矩阵分解法 184 5.2.1 [算法43] 求解对称方程组的LDL分解法 184 5.2.2 [算法44] 求解对称正定方程组的Cholesky分解法 186 5.2.3 [算法45] 求解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QR分解法 188 5.2.4 【实例24】 求解对称正定方程组 191 5.2.5 【实例25】 求解线性最小二乘问题 192 5.3 迭代方法 193 5.3.1 [算法46] 病态方程组的求解 193 5.3.2 [算法47] 雅克比迭代法 197 5.3.3 [算法48] 高斯-塞德尔迭代法 200 5.3.4 [算法49] 超松弛方法 203 5.3.5 [算法50] 求解对称正定方程组的共轭梯度方法 205 5.3.6 [算法51] 求解托伯利兹方程组的列文逊方法 209 5.3.7 【实例26】 解病态方程组 214 5.3.8 【实例27】 用迭代法解方程组 215 5.3.9 【实例28】 求解托伯利兹方程组 217 第6章 非线性方程与方程组的求解 219 6.1 非线性方程求根的基本过程 219 6.1.1 确定非线性方程实根的初始近似值或根的所在区间 219 6.1.2 求非线性方程根的精确解 221 6.2 求非线性方程一个实根的方法 221 6.2.1 [算法52] 对分法 221 6.2.2 [算法53] 牛顿法 223 6.2.3 [算法54] 插值法 226 6.2.4 [算法55] 埃特金迭代法 229 6.2.5 【实例29】 用对分法求非线性方程组的实根 232 6.2.6 【实例30】 用牛顿法求非线性方程组的实根 233 6.2.7 【实例31】 用插值法求非线性方程组的实根 235 6.2.8 【实例32】 用埃特金迭代法求非线性方程组的实根 237 6.3 求实系数多项式方程全部根的方法 238 6.3.1 [算法56] QR方法 238 6.3.2 【实例33】 用QR方法求解多项式的全部根 240 6.4 求非线性方程组一组实根的方法 241 6.4.1 [算法57] 梯度法 241 6.4.2 [算法58] 拟牛顿法 244 6.4.3 【实例34】 用梯度法计算非线性方程组的一组实根 250 6.4.4 【实例35】 用拟牛顿法计算非线性方程组的一组实根 252 第7章 代数插值法 254 7.1 拉格朗日插值法 254 7.1.1 [算法59] 线性插值 255 7.1.2 [算法60] 二次抛物线插值 256 7.1.3 [算法61] 全区间插值 259 7.1.4 【实例36】 拉格朗日插值 262 7.2 埃尔米特插值 263 7.2.1 [算法62] 埃尔米特不等距插值 263 7.2.2 [算法63] 埃尔米特等距插值 267 7.2.3 【实例37】 埃尔米特插值法 270 7.3 埃特金逐步插值 271 7.3.1 [算法64] 埃特金不等距插值 272 7.3.2 [算法65] 埃特金等距插值 275 7.3.3 【实例38】 埃特金插值 278 7.4 光滑插值 279 7.4.1 [算法66] 光滑不等距插值 279 7.4.2 [算法67] 光滑等距插值 283 7.4.3 【实例39】 光滑插值 286 7.5 三次样条插值 287 7.5.1 [算法68] 第一类边界条件的三次样条函数插值 287 7.5.2 [算法69] 第二类边界条件的三次样条函数插值 292 7.5.3 [算法70] 第三类边界条件的三次样条函数插值 296 7.5.4 【实例40】 样条插值法 301 7.6 连分式插值 303 7.6.1 [算法71] 连分式插值 304 7.6.2 【实例41】 验证连分式插值的函数 308 第8章 数值积分法 309 8.1 变步长求积法 310 8.1.1 [算法72] 变步长梯形求积法 310 8.1.2 [算法73] 自适应梯形求积法 313 8.1.3 [算法74] 变步长辛卜生求积法 316 8.1.4 [算法75] 变步长辛卜生二重积分方法 318 8.1.5 [算法76] 龙贝格积分 322 8.1.6 【实例42】 变步长积分法进行一重积分 325 8.1.7 【实例43】 变步长辛卜生积分法进行二重积分 326 8.2 高斯求积法 328 8.2.1 [算法77] 勒让德-高斯求积法 328 8.2.2 [算法78] 切比雪夫求积法 331 8.2.3 [算法79] 拉盖尔-高斯求积法 334 8.2.4 [算法80] 埃尔米特-高斯求积法 336 8.2.5 [算法81] 自适应高斯求积方法 337 8.2.6 【实例44】 有限区间高斯求积法 342 8.2.7 【实例45】 半无限区间内高斯求积法 343 8.2.8 【实例46】 无限区间内高斯求积法 345 8.3 连分式法 346 8.3.1 [算法82] 计算一重积分的连分式方法 346 8.3.2 [算法83] 计算二重积分的连分式方法 350 8.3.3 【实例47】 连分式法进行一重积分 354 8.3.4 【实例48】 连分式法进行二重积分 355 8.4 蒙特卡洛法 356 8.4.1 [算法84] 蒙特卡洛法进行一重积分 356 8.4.2 [算法85] 蒙特卡洛法进行二重积分 358 8.4.3 【实例49】 一重积分的蒙特卡洛法 360 8.4.4 【实例50】 二重积分的蒙特卡洛法 361 第9章 常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的求解 363 9.1 欧拉方法 364 9.1.1 [算法86] 定步长欧拉方法 364 9.1.2 [算法87] 变步长欧拉方法 366 9.1.3 [算法88] 改进的欧拉方法 370 9.1.4 【实例51】 欧拉方法求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372 9.2 龙格-库塔方法 376 9.2.1 [算法89] 定步长龙格-库塔方法 376 9.2.2 [算法90] 变步长龙格-库塔方法 379 9.2.3 [算法91] 变步长基尔方法 383 9.2.4 【实例52】 龙格-库塔方法求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 386 9.3 线性多步法 390 9.3.1 [算法92] 阿当姆斯预报校正法 390 9.3.2 [算法93] 哈明方法 394 9.3.3 [算法94] 全区间积分的双边法 399 9.3.4 【实例53】 线性多步法求常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 401 第10章 拟合与逼近 405 10.1 一元多项式拟合 405 10.1.1 [算法95] 最小二乘拟合 405 10.1.2 [算法96] 最佳一致逼近的里米兹方法 412 10.1.3 【实例54】 一元多项式拟合 417 10.2 矩形区域曲面拟合 419 10.2.1 [算法97] 矩形区域最小二乘曲面拟合 419 10.2.2 【实例55】 二元多项式拟合 428 第11章 特殊函数 430 11.1 连分式级数和指数积分 430 11.1.1 [算法98] 连分式级数求值 430 11.1.2 [算法99] 指数积分 433 11.1.3 【实例56】 连分式级数求值 436 11.1.4 【实例57】 指数积分求值 438 11.2 伽马函数 439 11.2.1 [算法100] 伽马函数 439 11.2.2 [算法101] 贝塔函数 441 11.2.3 [算法102] 阶乘 442 11.2.4 【实例58】 伽马函数和贝塔函数求值 443 11.2.5 【实例59】 阶乘求值 444 11.3 不完全伽马函数 445 11.3.1 [算法103] 不完全伽马函数 445 11.3.2 [算法104] 误差函数 448 11.3.3 [算法105] 卡方分布函数 450 11.3.4 【实例60】 不完全伽马函数求值 451 11.3.5 【实例61】 误差函数求值 452 11.3.6 【实例62】 卡方分布函数求值 453 11.4 不完全贝塔函数 454 11.4.1 [算法106] 不完全贝塔函数 454 11.4.2 [算法107] 学生分布函数 457 11.4.3 [算法108] 累积二项式分布函数 458 11.4.4 【实例63】 不完全贝塔函数求值 459 11.5 贝塞尔函数 461 11.5.1 [算法109] 第一类整数阶贝塞尔函数 461 11.5.2 [算法110] 第二类整数阶贝塞尔函数 466 11.5.3 [算法111] 变型第一类整数阶贝塞尔函数 469 11.5.4 [算法112] 变型第二类整数阶贝塞尔函数 473 11.5.5 【实例64】 贝塞尔函数求值 476 11.5.6 【实例65】 变型贝塞尔函数求值 477 11.6 Carlson椭圆积分 479 11.6.1 [算法113] 第一类椭圆积分 479 11.6.2 [算法114] 第一类椭圆积分的退化形式 481 11.6.3 [算法115] 第二类椭圆积分 483 11.6.4 [算法116] 第三类椭圆积分 486 11.6.5 【实例66】 第一类勒让德椭圆函数积分求值 490 11.6.6 【实例67】 第二类勒让德椭圆函数积分求值 492 第12章 极值问题 494 12.1 一维极值求解方法 494 12.1.1 [算法117] 确定极小值点所在的区间 494 12.1.2 [算法118] 一维黄金分割搜索 499 12.1.3 [算法119] 一维Brent方法 502 12.1.4 [算法120] 使用一阶导数的Brent方法 506 12.1.5 【实例68】 使用黄金分割搜索法求极值 511 12.1.6 【实例69】 使用Brent法求极值 513 12.1.7 【实例70】 使用带导数的Brent法求极值 515 12.2 多元函数求极值 517 12.2.1 [算法121] 不需要导数的一维搜索 517 12.2.2 [算法122] 需要导数的一维搜索 519 12.2.3 [算法123] Powell方法 522 12.2.4 [算法124] 共轭梯度法 525 12.2.5 [算法125] 准牛顿法 531 12.2.6 【实例71】 验证不使用导数的一维搜索 536 12.2.7 【实例72】 用Powell算法求极值 537 12.2.8 【实例73】 用共轭梯度法求极值 539 12.2.9 【实例74】 用准牛顿法求极值 540 12.3 单纯形法 542 12.3.1 [算法126] 求无约束条件下n维极值的单纯形法 542 12.3.2 [算法127] 求有约束条件下n维极值的单纯形法 548 12.3.3 [算法128] 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 556 12.3.4 【实例75】 用单纯形法求无约束条件下N维的极值 568 12.3.5 【实例76】 用单纯形法求有约束条件下N维的极值 569 12.3.6 【实例77】 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571 第13章 随机数产生与统计描述 574 13.1 均匀分布随机序列 574 13.1.1 [算法129] 产生0到1之间均匀分布的一个随机数 574 13.1.2 [算法130] 产生0到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序列 576 13.1.3 [算法131] 产生任意区间内均匀分布的一个随机整数 577 13.1.4 [算法132] 产生任意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整数序列 578 13.1.5 【实例78】 产生0到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序列 580 13.1.6 【实例79】 产生任意区间内均匀分布的随机整数序列 581 13.2 正态分布随机序列 582 13.2.1 [算法133] 产生任意均值与方差的正态分布的一个随机数 582 13.2.2 [算法134] 产生任意均值与方差的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序列 585 13.2.3 【实例80】 产生任意均值与方差的正态分布的一个随机数 587 13.2.4 【实例81】 产生任意均值与方差的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序列 588 13.3 统计描述 589 13.3.1 [算法135] 分布的矩 589 13.3.2 [算法136] 方差相同时的t分布检验 591 13.3.3 [算法137] 方差不同时的t分布检验 594 13.3.4 [算法138] 方差的F检验 596 13.3.5 [算法139] 卡方检验 599 13.3.6 【实例82】 计算随机样本的矩 601 13.3.7 【实例83】 t分布检验 602 13.3.8 【实例84】 F分布检验 605 13.3.9 【实例85】 检验卡方检验的算法 607 第14章 查找 609 14.1 基本查找 609 14.1.1 [算法140] 有序数组的二分查找 609 14.1.2 [算法141] 无序数组同时查找最大和最小的元素 611 14.1.3 [算法142] 无序数组查找第M小的元素 613 14.1.4 【实例86】 基本查找 615 14.2 结构体和磁盘文件的查找 617 14.2.1 [算法143] 无序结构体数组的顺序查找 617 14.2.2 [算法144] 磁盘文件中记录的顺序查找 618 14.2.3 【实例87】 结构体数组和文件中的查找 619 14.3 哈希查找 622 14.3.1 [算法145] 字符串哈希函数 622 14.3.2 [算法146] 哈希函数 626 14.3.3 [算法147] 向哈希表中插入元素 628 14.3.4 [算法148] 在哈希表中查找元素 629 14.3.5 [算法149] 在哈希表中删除元素 631 14.3.6 【实例88】 构造哈希表并进行查找 632 第15章 排序 636 15.1 插入排序 636 15.1.1 [算法150] 直接插入排序 636 15.1.2 [算法151] 希尔排序 637 15.1.3 【实例89】 插入排序 639 15.2 交换排序 641 15.2.1 [算法152] 气泡排序 641 15.2.2 [算法153] 快速排序 642 15.2.3 【实例90】 交换排序 644 15.3 选择排序 646 15.3.1 [算法154] 直接选择排序 646 15.3.2 [算法155] 堆排序 647 15.3.3 【实例91】 选择排序 650 15.4 线性时间排序 651 15.4.1 [算法156] 计数排序 651 15.4.2 [算法157] 基数排序 653 15.4.3 【实例92】 线性时间排序 656 15.5 归并排序 657 15.5.1 [算法158] 二路归并排序 658 15.5.2 【实例93】 二路归并排序 660 第16章 数学变换与滤波 662 16.1 快速傅里叶变换 662 16.1.1 [算法159] 复数据快速傅里叶变换 662 16.1.2 [算法160] 复数据快速傅里叶逆变换 666 16.1.3 [算法161] 实数据快速傅里叶变换 669 16.1.4 【实例94】 验证傅里叶变换的函数 671 16.2 其他常用变换 674 16.2.1 [算法162] 快速沃尔什变换 674 16.2.2 [算法163] 快速哈达玛变换 678 16.2.3 [算法164] 快速余弦变换 682 16.2.4 【实例95】 验证沃尔什变换和哈达玛的函数 684 16.2.5 【实例96】 验证离散余弦变换的函数 687 16.3 平滑和滤波 688 16.3.1 [算法165] 五点三次平滑 689 16.3.2 [算法166] α-β-γ滤波 690 16.3.3 【实例97】 验证五点三次平滑 692 16.3.4 【实例98】 验证α-β-γ滤波算法 693  

    标签: C 算法 附件 源代码

    上传时间: 2015-06-29

    上传用户:cbsdukaf

  • 高级FPGA教学实验指导书-逻辑设计

    第一章、ALTERA QUATUSII 5.0 使用介绍...................................... 3 1. 概述.................................................................. 3 2. QUATUSII 设计过程..................................................... 5 2.1. 建立工程.......................................................... 5 2.2. 建立设计.......................................................... 6 2.2.1 使用QUATUSII BLOCK EDITOR 建立原理图文件.............................. 7 2.2、2 使用 QUARTUS II TEXT EDITOR .......................................... 8 2.2.3 使用 VERILOG HDL、VHDL 与 AHDL ...................................... 9 3. 编译综合设计.......................................................... 9 4. 仿真工程............................................................. 11 5. 分配设备与管脚....................................................... 12 6. 程序下载............................................................. 15 7. 调试与软件逻辑分析仪的使用........................................... 16 7.1. 设置和运行 SIGNALTAP II 逻辑分析器................................. 17 7.2. 设置触发器: ..................................................... 18 第二章 FPGA 试验平台介绍................................................. 19 1 简介................................................................... 19 2 主要的器件和特性....................................................... 19 3 LED,拨码开关和按键................................................... 21 3.1 十二个发光二极管(LED)七段数码显示器.............................. 21 3.2 四位拨码开关和两个功能按键......................................... 24 4 RS-232 串口............................................................ 24 5 PS/2 鼠标、键盘接口.................................................... 26 6 VGA 接口.............................................................. 26 7 USB1.1 接口........................................................... 26 8 LCD 接口.............................................................. 27 9 高速,异步SRAM ....................................................... 27 10 高速,同步SDRAM ...................................................... 33 11 大容量,快速FLASH .................................................... 35 12 USB2.0 芯片接口....................................................... 38 13 编程和调试接口....................................................... 39 14 时钟源............................................................... 39 15 电源方案............................................................. 41 16 复位电路............................................................. 42 17 扩展板接口........................................................... 42 第三章 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试验........................................... 45 第一部分 基础试验....................................................... 45 实验一 3/8 译码器....................................................... 45 实验二 分频器........................................................... 47 实验三 BCD 七段显示译码器实验............................................ 47 实验四 模拟74LS160 计数器实验........................................... 50 实验五 交通灯控制器..................................................... 51 实验六 乒乓球游戏机..................................................... 52 试验七 扫描数码显示器................................................... 54 试验八 频率计........................................................... 56 第二部分 接口控制器试验................................................. 58 试验九 RS-232 串口控制器................................................. 58 试验十 LCD 显示试验...................................................... 60 试验十一 VGA 控制输出试验............................................... 64 试验十二 PS/2 键盘控制器试验............................................ 66 试验十三 接口互连试验................................................... 69

    标签: FPGA

    上传时间: 2015-10-08

    上传用户:shzweh1234

  • 操作系统考研习题精析

    一.传送控制方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程序控制方式; 由用户进程来直接控制内存或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它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也不需要多少硬件支持。缺点是:CPU和外围设备只能串行工作;设备之间的不能并行工作;无法发现和处理由于设备或其他硬件所产生的错误。 (2) 中断控制方式; 中断控制方式是利用向CPU发送中断的方式控制外围设备和CPU之间的数据传送。它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且能支持多道程序和设备的并行操作。缺点是:由于数据缓冲寄存器比较小,数如果发生中断次数较多,将耗去大量的CPU处理时间;在外围设备较多时,由于中断次数的急剧增加,可能造成CPU无法响应中断而出现中断丢失的现象;如果外围设备速度比较快,可能会出现CPU来不及从数据缓冲寄存器中取走数据而丢失数据的情况。 (3) DMA方式; 在外围设备和内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路进行数据传送。它的优点:除了在数据块传送开始时需要CPU的启动指令,在整个数据块传送结束时需要发中断通知CPU进行中断处理之外,不需要CPU的频繁干涉。它的缺点:在外围设备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多个DMA控制器的同时使用,会引起内存地址的冲突并使得控制过程进一步复杂化。 (4) 通道方式。 使用通道来控制内存或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的专管输入/输出控制的机构,它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它有自己的通道指令,这些指令受CPU启动,并在操作结束时向CPU发中断信号。该方式的优点是进一步减轻了CPU的工作负担,增加了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工作程度。缺点是增加了额外的硬件,造价昂贵。 二.文件系统的定义及功能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也指用于存储文件的磁盘或分区,或文件系统种类。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称为文件管理系统,简称文件系统。 功能:1.文件管理 2.目录管理 3.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4.文件的共享和保护 5.提供方便的接口 三.网络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1.拟机中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并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中建立一个ftp服务,通过服务器中的iso文件安装linux操作系统。 2.访问ftp站点,将linux安装镜像拷入ftp文件目录中。   3.一个虚拟机,选择安装linux系统,在dvd中导入安装引导文件(iso文件),并对虚拟机进行相关配置。 4.虚拟机,在启动命令中输入linux askmethod,进入linux安装的引导画面。 5.安装介质时,在实验中选择ftp安装方式。 6.链接ftp服务器后,进入正式安装步骤,选择相应的选项直至安装完成。 四.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期间,系统内部或外部设备发生了某一急需处理的事件,使得CPU暂时停止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待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来被中断处,继续执行被中断的过程。(1)保存现场(2)转中断处理程序进行中断处理(3)中断返回 五.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的物理设备,显著改善资源的利用率及可适应性;还可以使用户独立于设备的类型。 实现独立性:在应用程序中应使用逻辑设备名称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当应用程序用逻辑设备名请求分配I/O 设备时,系统必须为它分配相应的物理设备,并在逻辑设备表LUT中建立一个表目。 六.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3、 2、1、4、3、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分别为3和4时,试计算在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并比较所得结果。 答: 操作系统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M=3 M=4 操作系统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操作系统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M=3时,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的缺页次数为9次,缺页率为75%; M=4时,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的缺页次数为10次,缺页率为83%。   由此可见,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反而增加了缺页次数,提高了缺页率,导致系统页面替换非常频繁,大部分机器时间都用在来回进行调整调度上,只有一小部分时间用于进程的实际运算,这种现象被称为是抖动现象。 七. 在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作业J的逻辑地址空间为4页(每页2048B),且已知该作 要求画出地址变换图,求出逻辑地址4865所对应的物理地址。 解:由题意可知,页大小为2048 字节,则逻辑地址4865页号及页内位移为: 页号P为:4685/2048=2 页内位移W为:4685-2048*2=769 其地址变换过程如图

    标签: 操作系统

    上传时间: 2015-11-30

    上传用户:wanglin_81

  • c语言程序源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udent(int, int); int num; int grade; }; Student::Student(int n, int g) { num = n; grade = g; } int maxGradeIndex(Student* s) { int maxGrade, index = 0, i = 0; maxGrade = s[0].grade; for (i = 0; i<5; i++) { if (s[i].grade > maxGrade) { maxGrade = s[i].grade; index = i; } } return  index; } int main() { Student a[5] = { Student(1, 86), Student(2, 60), Student(3, 72), Student(4, 95), Student(5, 66) }; int maxGradeStNum = maxGradeIndex(a); cout << "成绩最好学生的学号是:" << a[maxGradeStNum].num << endl; cout << "成绩最好学生的成绩是:" << a[maxGradeStNum].grade << endl; getchar(); return 0; }

    标签: c语言 程序

    上传时间: 2016-04-23

    上传用户:burt1025

  • 2013遗传算法工具箱

    % 生成训练样本集 clear all; clc; P=[110 0.807 240 0.2 15 1 18 2 1.5; 110 2.865 240 0.1 15 2 12 1 2; 110 2.59 240 0.1 12 4 24 1 1.5; 220 0.6 240 0.3 12 3 18 2 1; 220 3 240 0.3 25 3 21 1 1.5; 110 1.562 240 0.3 15 3 18 1 1.5; 110 0.547 240 0.3 15 1 9 2 1.5]; 0 1.318 300 0.1 15 2 18 1 2]; T=[54248 162787 168380 314797; 28614 63958 69637 82898; 86002 402710 644415 328084; 230802 445102 362823 335913; 60257 127892 76753 73541; 34615 93532 80762 110049; 56783 172907 164548 144040]; @907 117437 120368 130179]; m=max(max(P)); n=max(max(T)); P=P'/m; T=T'/n; %-------------------------------------------------------------------------% pr(1:9,1)=0; %输入矢量的取值范围矩阵 pr(1:9,2)=1; bpnet=newff(pr,[12 4],{'logsig', 'logsig'}, 'traingdx', 'learngdm'); %建立BP神经网络, 12个隐层神经元,4个输出神经元 %tranferFcn属性 'logsig' 隐层采用Sigmoid传输函数 %tranferFcn属性 'logsig' 输出层采用Sigmoid传输函数 %trainFcn属性 'traingdx' 自适应调整学习速率附加动量因子梯度下降反向传播算法训练函数 %learn属性 'learngdm' 附加动量因子的梯度下降学习函数  net.trainParam.epochs=1000;%允许最大训练步数2000步 net.trainParam.goal=0.001; %训练目标最小误差0.001 net.trainParam.show=10; %每间隔100步显示一次训练结果 net.trainParam.lr=0.05; %学习速率0.05 bpnet=train(bpnet,P,T); %------------------------------------------------------------------------- p=[110 1.318 300 0.1 15 2 18 1 2]; p=p'/m; r=sim(bpnet,p); R=r'*n; display(R);

    标签: 2013 算法 工具箱

    上传时间: 2016-05-28

    上传用户:shan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