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2.<b>1</b>

  • 2.1_5.1电子切换+PT2258音量控制+静音.DDB

    看好文件后缀,再C网站下错了,5大洋,5大洋,5大洋,5大洋,5大洋,5大洋

    标签: DDB

    上传时间: 2015-04-15

    上传用户:soffel

  • toj 4022源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t; cin>>t; while(t--){ long long n; cin>>n; if(n%2==1) cout<<(n*n-1)/4<<endl; else if (n%4==0) cout <<(n*n)/4-1<<endl; else{ if(n==2) cout<<1<<endl; else{ long long k=n/2-1; cout <<k*k+2*k-3<<endl; } } } return 0; }

    标签: 天津大学acm4022 代码

    上传时间: 2015-04-20

    上传用户:nr607

  • samba服务器实验指导

    第一节、samba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用? Samba(SMB是其缩写) 是一个网络服务器,它是Linux作为本地服务器最重要的一个服务,用于Linux和Windows共享文件之用;Samba可以用于Windows和 Linux之间的共享文件,也一样用于Linux和Linux之间的共享文件;不过对于Linux和Linux之间共享文件有更好的网络文件系统 NFS,NFS也是需要架设服务器的; 2、安装及服务操作命令 安装samba程序非常简单,使用rpm -q samba查看当前系统是否已经安装了samba软件。 如果没有那就进入光盘,rpm -ivh *samba*.rpm即可。 仔细说下安装的包: samba-common-3.0.28-0.el5.8    //samba服务器和客户端中的最基本文件 samba-3.0.28-0.el5.8           //samba服务器核心软件包 system-config-samba-1.2.39-1.el5     //samba图形配置界面 samba-client-3.0.28-0.el5.8          //samba客户端软件   启动、暂停和停止服务: /etc/init.d/smb start /etc/init.d/smb stop /etc/init.d/smb restart 或 service smb start service smb stop service smb restart   第二节、由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说起,匿名用户可读可写的实现 第一步: 更改smb.conf 我们来实现一个最简单的功能,让所有用户可以读写一个Samba 服务器共享的一个文件夹;我们要改动一下smb.conf ;首先您要备份一下smb.conf文件; [root@localhost ~]# cd /etc/samba [root@localhost samba]# cp smb.conf smb.conf.bak [root@localhost samba]# vi smb.conf 或geidt smb.conf & 然后我们把下面这段写入smb.conf中:   [global] workgroup = WORKGROUP netbios name = Liukai server string = Liukai's Samba Server security = share [test]         path = /opt/test         writeable = yes         browseable = yes         guest ok = yes 注解: [global]这段是全局配置,是必段写的。其中有如下的几行; workgroup 就是Windows中显示的工作组;在这里我设置的是WORKGROUP (用大写); netbios name 就是在Windows中显示出来的计算机名; server string 就是Samba服务器说明,可以自己来定义;这个不是什么重要的; security 这是验证和登录方式,这里我们用了share ;验证方式有好多种,这是其中一种;另外一种常用的是user的验证方式;如果用share呢,就是不用设置用户和密码了; [test] 这个在Windows中显示出来是共享的目录; path = 可以设置要共享的目录放在哪里; writeable 是否可写,这里我设置为可写; browseable 是否可以浏览,可以;可以浏览意味着,我们在工作组下能看到共享文件夹。如果您不想显示出来,那就设置为 browseable=no,guest ok 匿名用户以guest身份是登录; 第二步:建立相应目录并授权 [root@localhost ~]# mkdir -p /opt/test [root@localhost ~]# id nobody uid=99(nobody) gid=99(nobody) groups=99(nobody) [root@localhost ~]# chown -R nobody:nobody /opt/test 注释:关于授权nobody,我们先用id命令查看了nobody用户的信息,发现他的用户组也是nobody,我们要以这个为准。有些系统nobody用户组并非是nobody ; 第三步:启动服务器 第四步:访问Samba 服务器的共享; 1、在Linux 中您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来访问; [root@localhost ~]# smbclient -L //liukai或 smbclient //192.168.0.94/test Password: 注:直接按回车 2、在Windows中,您可以用下面的办法来访问; \\liukai  或  \\192.168.0.94 3、说明:如果用了netbiosname,就可以用“\\主机名”来访问,如果没用netbiosname,就不能用主机名访问。   第三节、简单的密码验证服务器 修改smb.conf文件: security = user guest account = liukai encrypt passwords = yes smb passwd file = /etc/samba/smbpasswd 然后,建立一个新用户 useradd liukai passwd liukai 成功后,cat /etc/passwd | mksmbpasswd.sh > /etc/samba/smbpasswd smbpasswd -a liukai 这就成功地添加了一个smb用户。 重启服务,使用这个用户进行登录即可。    

    标签: samba 嵌入式

    上传时间: 2015-05-13

    上传用户:yangkang1192

  • 操作系统考研习题精析

    一.传送控制方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程序控制方式; 由用户进程来直接控制内存或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它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也不需要多少硬件支持。缺点是:CPU和外围设备只能串行工作;设备之间的不能并行工作;无法发现和处理由于设备或其他硬件所产生的错误。 (2) 中断控制方式; 中断控制方式是利用向CPU发送中断的方式控制外围设备和CPU之间的数据传送。它的优点是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且能支持多道程序和设备的并行操作。缺点是:由于数据缓冲寄存器比较小,数如果发生中断次数较多,将耗去大量的CPU处理时间;在外围设备较多时,由于中断次数的急剧增加,可能造成CPU无法响应中断而出现中断丢失的现象;如果外围设备速度比较快,可能会出现CPU来不及从数据缓冲寄存器中取走数据而丢失数据的情况。 (3) DMA方式; 在外围设备和内存之间开辟直接的数据交换通路进行数据传送。它的优点:除了在数据块传送开始时需要CPU的启动指令,在整个数据块传送结束时需要发中断通知CPU进行中断处理之外,不需要CPU的频繁干涉。它的缺点:在外围设备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多个DMA控制器的同时使用,会引起内存地址的冲突并使得控制过程进一步复杂化。 (4) 通道方式。 使用通道来控制内存或CPU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的专管输入/输出控制的机构,它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它有自己的通道指令,这些指令受CPU启动,并在操作结束时向CPU发中断信号。该方式的优点是进一步减轻了CPU的工作负担,增加了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工作程度。缺点是增加了额外的硬件,造价昂贵。 二.文件系统的定义及功能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也指用于存储文件的磁盘或分区,或文件系统种类。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称为文件管理系统,简称文件系统。 功能:1.文件管理 2.目录管理 3.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4.文件的共享和保护 5.提供方便的接口 三.网络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1.拟机中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 并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中建立一个ftp服务,通过服务器中的iso文件安装linux操作系统。 2.访问ftp站点,将linux安装镜像拷入ftp文件目录中。   3.一个虚拟机,选择安装linux系统,在dvd中导入安装引导文件(iso文件),并对虚拟机进行相关配置。 4.虚拟机,在启动命令中输入linux askmethod,进入linux安装的引导画面。 5.安装介质时,在实验中选择ftp安装方式。 6.链接ftp服务器后,进入正式安装步骤,选择相应的选项直至安装完成。 四.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期间,系统内部或外部设备发生了某一急需处理的事件,使得CPU暂时停止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待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来被中断处,继续执行被中断的过程。(1)保存现场(2)转中断处理程序进行中断处理(3)中断返回 五.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的物理设备,显著改善资源的利用率及可适应性;还可以使用户独立于设备的类型。 实现独立性:在应用程序中应使用逻辑设备名称来请求使用某类设备。当应用程序用逻辑设备名请求分配I/O 设备时,系统必须为它分配相应的物理设备,并在逻辑设备表LUT中建立一个表目。 六.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3、 2、1、4、3、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分别为3和4时,试计算在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并比较所得结果。 答: 操作系统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M=3 M=4 操作系统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操作系统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M=3时,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的缺页次数为9次,缺页率为75%; M=4时,采用FIFO页面置换算法的缺页次数为10次,缺页率为83%。   由此可见,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反而增加了缺页次数,提高了缺页率,导致系统页面替换非常频繁,大部分机器时间都用在来回进行调整调度上,只有一小部分时间用于进程的实际运算,这种现象被称为是抖动现象。 七. 在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作业J的逻辑地址空间为4页(每页2048B),且已知该作 要求画出地址变换图,求出逻辑地址4865所对应的物理地址。 解:由题意可知,页大小为2048 字节,则逻辑地址4865页号及页内位移为: 页号P为:4685/2048=2 页内位移W为:4685-2048*2=769 其地址变换过程如图

    标签: 操作系统

    上传时间: 2015-11-30

    上传用户:wanglin_81

  • 2013遗传算法工具箱

    % 生成训练样本集 clear all; clc; P=[110 0.807 240 0.2 15 1 18 2 1.5; 110 2.865 240 0.1 15 2 12 1 2; 110 2.59 240 0.1 12 4 24 1 1.5; 220 0.6 240 0.3 12 3 18 2 1; 220 3 240 0.3 25 3 21 1 1.5; 110 1.562 240 0.3 15 3 18 1 1.5; 110 0.547 240 0.3 15 1 9 2 1.5]; 0 1.318 300 0.1 15 2 18 1 2]; T=[54248 162787 168380 314797; 28614 63958 69637 82898; 86002 402710 644415 328084; 230802 445102 362823 335913; 60257 127892 76753 73541; 34615 93532 80762 110049; 56783 172907 164548 144040]; @907 117437 120368 130179]; m=max(max(P)); n=max(max(T)); P=P'/m; T=T'/n; %-------------------------------------------------------------------------% pr(1:9,1)=0; %输入矢量的取值范围矩阵 pr(1:9,2)=1; bpnet=newff(pr,[12 4],{'logsig', 'logsig'}, 'traingdx', 'learngdm'); %建立BP神经网络, 12个隐层神经元,4个输出神经元 %tranferFcn属性 'logsig' 隐层采用Sigmoid传输函数 %tranferFcn属性 'logsig' 输出层采用Sigmoid传输函数 %trainFcn属性 'traingdx' 自适应调整学习速率附加动量因子梯度下降反向传播算法训练函数 %learn属性 'learngdm' 附加动量因子的梯度下降学习函数  net.trainParam.epochs=1000;%允许最大训练步数2000步 net.trainParam.goal=0.001; %训练目标最小误差0.001 net.trainParam.show=10; %每间隔100步显示一次训练结果 net.trainParam.lr=0.05; %学习速率0.05 bpnet=train(bpnet,P,T); %------------------------------------------------------------------------- p=[110 1.318 300 0.1 15 2 18 1 2]; p=p'/m; r=sim(bpnet,p); R=r'*n; display(R);

    标签: 2013 算法 工具箱

    上传时间: 2016-05-28

    上传用户:shanqiu

  • IEEE Standard SystemC®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IEEE Standard SystemC®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2.3.1版本

    标签: Reference Standard Language SystemC Manual IEEE

    上传时间: 2016-08-04

    上传用户:252642555

  • 基于FPGA的viterbi设计及Verilog代码

    viterbi译码算法是一种卷积码的解码算法。优点不说了。缺点就是随着约束长度的增加算法的复杂度增加很快。约束长度N为7时要比较的路径就有64条,为8时路径变为128条。 (2<<(N-1))。所以viterbi译码一般应用在约束长度小于10的场合中。 先说编码(举例约束长度为7):编码器7个延迟器的状态(0,1)组成了整个编码器的64个状态。每个状态在编码器输入0或1时,会跳转到另一个之中。比如110100输入1时,变成101001(其实就是移位寄存器)。并且输出也是随之而改变的。 这样解码的过程就是逆过程。算法规定t时刻收到的数据都要进行64次比较,就是64个状态每条路有两条分支(因为输入0或1),同时,跳传到不同的两个状态中去,将两条相应的输出和实际接收到的输出比较,量度值大的抛弃(也就是比较结果相差大的),留下来的就叫做幸存路径,将幸存路径加上上一时刻幸存路径的量度然后保存,这样64条幸存路径就增加了一步。在译码结束的时候,从64条幸存路径中选出一条量度最小的,反推出这条幸存路径(叫做回溯),得出相应的译码输出。

    标签: viterbi Verilog FPGA 代码

    上传时间: 2016-08-08

    上传用户:June

  • tomcat-redis-session-manager-2.0.1.jar

    为tomcat redis session以前只支持7,,现提供一个支持 8.0.37的 manager,其它版本等待中

    标签: tomcat-redis-session-manager-2.0.1.jar

    上传时间: 2016-10-26

    上传用户:liuguodong

  • 运动会分数统计c++

    参加运动会有n个学校,学校编号为1,2,3,……,n。比赛分成m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项目编号为男子1,2……m,女子m+1,m+2……m+w。不同的项目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积分;取前五名的积分分别为:7、5、3、2、1,取前三名的积分分别为:5、3、2;哪些取前五名或者取前三名由自己设计。(m<=20,n<=20) 功能要求: 1、         可以输出各个项目的前三名或前五名的成绩; 2、         能统计各学校的总分 3、         可以按学校编号、学校总分、男女团体总分排序输出 4、         可以按学校编号查询学校某个项目的情况;可以按项目编号查询取得前三名或者前五名的学校。

    标签: 分数

    上传时间: 2017-05-08

    上传用户:dai48625

  • 有限差分法

    function [alpha,N,U]=youxianchafen2(r1,r2,up,under,num,deta)      %[alpha,N,U]=youxianchafen2(a,r1,r2,up,under,num,deta)   %该函数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有两种介质的正方形区域的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数值解   %函数返回迭代因子、迭代次数以及迭代完成后所求区域内网格节点处的值   %a为正方形求解区域的边长   %r1,r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电导率   %up,under分别为上下边界值   %num表示将区域每边的网格剖分个数   %deta为迭代过程中所允许的相对误差限      n=num+1; %每边节点数   U(n,n)=0; %节点处数值矩阵   N=0; %迭代次数初值   alpha=2/(1+sin(pi/num));%超松弛迭代因子   k=r1/r2; %两介质电导率之比   U(1,1:n)=up; %求解区域上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n,1:n)=under; %求解区域下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2:num,1)=0;U(2:num,n)=0;      for i=2:num   U(i,2:num)=up-(up-under)/num*(i-1);%采用线性赋值对上下边界之间的节点赋迭代初值   end   G=1;   while G>0 %迭代条件: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不为零   Un=U; %完成第n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G=0; %每完成一次迭代将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归零   for j=1:n   for i=2:num   U1=U(i,j); %第n次迭代时网格节点处的值      if j==1 %第n+1次迭代左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U(i,j+1)+U(i-1,j)+U(i+1,j));   end         if (j>1)&&(j                 U2=1/4*(U(i,j+1)+ U(i-1,j)+ U(i,j-1)+ U(i+1,j));    U(i,j)=U1+alpha*(U2-U1); %引入超松弛迭代因子后的网格节点处的值      end      if i==n+1-j %第n+1次迭代两介质分界面(与网格对角线重合)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1+k)*(U(i,j+1)+U(i+1,j))+2*k/(1+k)*(U(i-1,j)+U(i,j-1)));      end      if j==n %第n+1次迭代右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n)=1/4*(2*U(i,j-1)+U(i-1,j)+U(i+1,j));   end   end   end   N=N+1 %显示迭代次数   Un1=U; %完成第n+1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err=abs((Un1-Un)./Un1);%第n+1次迭代与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值的相对误差   err(1,1:n)=0; %上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err(n,1:n)=0; %下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G=sum(sum(err>deta))%显示每次迭代后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   end

    标签: 有限差分

    上传时间: 2018-07-13

    上传用户:Ke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