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 C51使用详解Keil C51 是美国Keil Software 公司出品的51 系列兼容单片机C 语言软件开发系统,与汇编相比,C 语言在功能上、结构性、可读性、可维护性上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易学易用。用过汇编语言后再使用C 来开发,体会更加深刻。Keil C51 软件提供丰富的库函数和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调试工具,全Windows界面。另外重要的一点,只要看一下编译后生成的汇编代码,就能体会到Keil C51生成的目标代码效率非常之高,多数语句生成的汇编代码很紧凑,容易理解。在开发大型软件时更能体现高级语言的优势。下面详细介绍 Keil C51 开发系统各部分功能和使用。第二节 Keil C51 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的整体结构C51 工具包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uVision 与Ishell 分别是C51 forWindows 和for Dos 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可以完成编辑、编译、连接、调试、仿真等整个开发流程。开发人员可用IDE 本身或其它编辑器编辑C 或汇编源文件。然后分别由C51 及A51 编译器编译生成目标文件(.OBJ)。目标文件可由LIB51 创建生成库文件,也可以与库文件一起经L51 连接定位生成绝对目标文件(.ABS)。ABS 文件由OH51 转换成标准的Hex 文件,以供调试器dScope51 或tScope51 使用进行源代码级调试,也可由仿真器使用直接对目标板进行调试,也可以直接写入程序存贮器如EPROM 中。图(1) C51 工具包整体结构图第三节 Keil C51 工具包的安装81. C51 for Dos在 Windows 下直接运行软件包中DOS\C51DOS.exe 然后选择安装目录即可。完毕后欲使系统正常工作须进行以下操作(设C:\C51 为安装目录):修改 Autoexec.bat,加入path=C:\C51\BinSet C51LIB=C:\C51\LIBSet C51INC=C:\C51\INC然后运行Autoexec.bat2. C51 for Windows 的安装及注意事项:在 Windows 下运行软件包中WIN\Setup.exe,最好选择安装目录与C51 for Dos相同,这样设置最简单(设安装于C:\C51 目录下)。然后将软件包中crack 目录中的文件拷入C:\C51\Bin 目录下。第四节 Keil C51 工具包各部分功能及使用简介1. C51 与A51(1) C51C51 是C 语言编译器,其使用方法为:C51 sourcefile[编译控制指令]或者 C51 @ commandfile其中 sourcefile 为C 源文件(.C)。大量的编译控制指令完成C51 编译器的全部功能。包控C51 输出文件C.LST,.OBJ,.I 和.SRC 文件的控制。源文件(.C)的控制等,详见第五部分的具体介绍。而 Commandfile 为一个连接控制文件其内容包括:.C 源文件及各编译控制指令,它没有固定的名字,开发人员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指定,它适于用控制指令较多的场合。(2) A51A51 是汇编语言编译器,使用方法为:9A51 sourcefile[编译控制指令]或 A51 @ commandfile其中sourcefile 为汇编源文件(.asm或.a51),而编译控制指令的使用与其它汇编如ASM语言类似,可参考其他汇编语言材料。Commandfile 同C51 中的Commandfile 类似,它使A51 使用和修改方便。2. L51 和BL51(1) L51L51 是Keil C51 软件包提供的连接/定位器,其功能是将编译生成的OBJ 文件与库文件连接定位生成绝对目标文件(.ABS),其使用方法为:L51 目标文件列表[库文件列表] [to outputfile] [连接控制指令]或 L51 @Commandfile源程序的多个模块分别经 C51 与A51 编译后生成多个OBJ 文件,连接时,这些文件全列于目标文件列表中,作为输入文件,如果还需与库文件(.LiB)相连接,则库文件也必须列在其后。outputfile 为输文件名,缺少时为第一模块名,后缀为.ABS。连接控制指令提供了连接定位时的所有控制功能。Commandfile 为连接控制文件,其具体内容是包括了目标文件列表,库文件列表及输出文件、连接控制命令,以取代第一种繁琐的格式,由于目标模块库文件大多不止1 个,因而第2 种方法较多见,这个文件名字也可由使用者随意指定。(2) Bl51BL51 也是C51 软件包的连接/定位器,其具有L51 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具有以下3 点特别之处:a. 可以连接定位大于64kBytes 的程序。b. 具有代码域及域切换功能(CodeBanking & Bank Switching)c. 可用于RTX51 操作系统RTX51 是一个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它改变了传统的编程模式,甚至不必用main( )函数,单片机系统软件向RTOS 发展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对于186 和38610及68K 系列CPU 更为明显和必须,对8051 因CPU 较为简单,程序结构等都不太复杂,RTX51 作用显得不太突出,其专业版软件PK51 软件包甚至不包括RTX51Full,而只有一个RTX51TINY 版本的RTOS。RTX51 TINY 适用于无外部RAM 的单片机系统,因而可用面很窄,在本文中不作介绍。Bank switching 技术因使用很少也不作介绍。3. DScope51,Tscope51 及Monitor51(1) dScope51dScope51 是一个源级调试器和模拟器,它可以调试由C51 编译器、A51 汇编器、PL/M-51 编译器及ASM-51 汇编器产生的程序。它不需目标板(for windows 也可通过mon51 接目标板),只能进行软件模拟,但其功能强大,可模拟CPU 及其外围器件,如内部串口,外部I/O 及定时器等,能对嵌入式软件功能进行有效测试。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zhouxuepeng1
本文针对在苹果园中监测测量控制等系统中无法方便的把数据传输给移动设备的情况,在此介绍了一种以USB接口芯片沁恒CH375和MCS51单片机为核心,U盘、移动硬盘等为存储介质的数据存储方案。本模块给出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U盘的读写程序,并指出了易出错的调试细节。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可以简便地集成到各种监测、测控系统中。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zhqzal1014
51单片机扩展USB接口的方法 讨论了在P89C51RD 单片机上扩展USB 接口的方法. 介绍了USB 的相关技术标准. 详细描述了P89C51RD 单片机与USBN9603 的接口原理,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并介绍了固件程序与设备驱动程序软件的编制过程. 廉价的51 单片机具备了USB 接口,其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上传时间: 2014-01-16
上传用户:alibabamama
为避免在程序运行时向单片机内置的Flash写入数据导致复位,采用调用锁定与关键码的操作方法对C8051F35X型单片机的Flash进行擦除、写入和读取操作,并提供程序范例。该方法无需任何接口电路,使用方便,成本低且安全可靠。此方法已应用于包装机控制器,实现包装参数的保存和修改,效果良好。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363186
当今集成电路设计已经进入 SOC 时代,于是各公司针对自己的设计需求挑选一款性价比较高的处理器作为内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将介绍一款集成了DSP 和MCU 功能的处理器ZSP neo 。ZSP neo 是一类新型的处理器,它在一个的内核中集成了DSP 和MCU 的功能。对于那些需要比现有8 位微控制器更高的控制处理性能,而又无需32 位微控制器的对成本敏感的应用来说,ZSP neo 是一个理想的选择。ZSP neo 针对其性能要求采用了相应的架构:·采用基于 RISC 的架构:处理器具有静态分支预测功能;所以程序员设计程序时无需考虑跳转延时。·采用了 Load-Store 架构:处理器对存储器的操作使用 load 和store 指令;操作不直接发生在存储器中。所有其他指令均为寄存器-寄存器操作;使用寄存器节省了存储器带宽。采用多种load/store 指令,这样优化了存储器操作;同时支持32 位和16 位的数据操作。处理器允许前推的灵活架构;功能单元的结果能够在下个周期无条件地被其他功能单元使用。
上传时间: 2013-10-19
上传用户:奔跑的雪糕
此种方法是属于侵入式解密方法,其特点是解密简单,但是成本比较高,需要到专门修改线路的公司做线路修改
上传时间: 2013-11-04
上传用户:kaje
解密方法是采用的紫外线檫除密码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成本很低,但是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熟练练习。单片机的密码位在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会被檫除,其步骤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LIKE
PCF8563是PHILIPS公司设计生产的经典工业级实时时钟芯片(RTC),I2C总线接口,具有功耗低、精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表、水表、气表、电话等产品。本文将介绍如何调整PCF8563时钟精度的方法。
上传时间: 2013-12-12
上传用户:zhichenglu
本文介绍在IAR集成开发环境中快速搭建luminary单片机开发环境的方法,包括硬件连接及原理,软件开发环境设置及调试下载方法的介绍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rnsfing
基于M CORE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构成嵌人式系统的微控制器的结构和常用支撑硬件的原理以及设计开发方法。本书共 24章,分为3大部分。第 1部分(第 1~14章)介绍具有 32位 RISC CPU核的M·CORE微控制器的结构及原理,按模块分章,对各功能模块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都有详尽的讲解。众所周知,微控制器种类繁多,虽然不同种类微控制器的CPU及内部功能模块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尤其是一些通用的功能)是一致的。第2部分(第15—19章)介绍嵌入式系统常用外围电路的原理及设计和使用方法,包括有:异步串行接口的互连及应用举例、同步串行总线及应用举例、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控制器、触摸屏及触摸屏控制器和各类存储器的应用举例。第3部分(第20—24章)介绍嵌人式系统的开发环境与软件开发,在讨论嵌人式系统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开发工具需求的基础上,介绍M·CORE软件开发支持工具集、MMC2107微控制器评估板、M·CORE常用工具软件、Q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IDE及M·CORE的基本程序设计技术。 第1部分 M·COREM控制器的结构及原理 第1章 微控制器及其应用技术概述 1.1 微控制器的特点 1.2 微控制器技术的发展 1.3 M·CORE系列微控制器 l.3.1 MMC2107的特点及组成 1.3.2 MMC2107的引脚描述 1.3.3 MMC2107的系统存储器地址映射 第2章 M·CORE M210中央处理单元(CPU) 2.1 M·CORE处理器综述 2.1.1 M·CORE处理器的微结构 2.1.2 M·CORE处理器的编程模型 2.1.3 M·CORE的数据格式 2.1.4 M·CORE处理器的寄存器 2.2 M·CORE处理器指令系统简述 2. 2.l 指令类型和寻址方式
上传时间: 2013-10-28
上传用户:lhw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