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系统概述C8051F330/1器件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型MCU。下面列出了一些主要特性,有关某一产品的具体特性参见表1.1。 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051兼容的CIP-51内核(可达25MIPS) 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系统调试接口(片内) 真正10位200 ksps的16通道单端/差分ADC,带模拟多路器 10位电流输出DAC 高精度可编程的25MHz内部振荡器 8KB可在系统编程的FLASH存储器 768字节片内RAM 硬件实现的SMBus/ I2C、增强型UART和增强型SPI串行接口 4个通用的16位定时器 具有3个捕捉/比较模块和看门狗定时器功能的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PCA) 片内上电复位、VDD监视器和温度传感器 片内电压比较器 17个端口I/O(容许5V输入)
标签: C8051F330D 混合信号 控制器 数据手册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haohao
随着单片机功能集成化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逐渐地由传统的控制,扩展为控制处理、数据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等领域。凌阳的16位单片机就是为适应这种发展而设计的。它的CPU内核采用凌阳最新推出的µ’nSP™(Microcontroller and Signal Processor)16位微处理器芯片(以下简称µ’nSP™)。围绕µ’nSP™所形成的16位µ’nSP™系列单片机(以下简称µ’nSP™家族)采用的是模块式集成结构,它以µ’nSP™内核为中心集成不同规模的ROM、RAM和功能丰富的各种外设接口部件。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wpwpwlxwlx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C8051F021片上系统的电容式变送器的设计方法,对恒流充电法测量电容量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的电容式变送器输入信号范围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输出为标准的4~20mA电流信号,能够和标准信号的工业仪表或计算机测控系统直接接口,并支持MODBUS协议的RS485现场总线通信。
上传时间: 2013-12-27
上传用户:asddsd
摘要:将8032单片机作为温湿度测控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AN6701型集成温度传感器和HS1101型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采取变速积分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对温度和湿度的自动控制。用户可通过键盘设置需要的温、湿度值以及报警的上下限值,并通过数码管即时显示。根据需要调整参数,系统还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温湿度控制。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湿度
上传时间: 2013-10-09
上传用户:1421706030
Freescale公司于2004年开始推出的新一代8位MCUHCS08系列及其简化版本的RS08系列产品,目前已经有200多个型号上市。该系列MCU新引入的BDM功能,为嵌入式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调试手段。目前,国内使用该系列MCU,其开发工具依赖进口,本课题目标是自主开发HCS08/RS08集成开发环境。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498732662
AVR 单片机和C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 ICCAVR编译器简介 ICCAVR是一个综合了编辑器和工程管理器的集成开发环境(IDE),是一个纯32位的程序,可在Windows 95/98/ME/NT/2000/XP下运行。Ø 源文件全部被组织在工程之中,文件的编辑和工程的构筑也在IDE的环境中完成。编译错误在状态窗口中显示,用鼠标单击编译错误时,光标会自动跳转到编辑窗口中引起错误的那一行。同时这个工程管理器还能直接产生INTEL HEX格式的烧录文件和用于AVR Studio调试的COFF格式的文件。Ø ICCAVR是一个32位的程序,支持长文件名。Ø ICCAVR提供了全部的库源代码及一些简单的应用实例供初学者参考,特别是提供库源代码,对于用户理解库函数的参数及返回值等是非常有益的,并且用户能够根据库源代码对ICCAVR提供的库函数进行剪裁和扩充
上传时间: 2013-10-30
上传用户:pkkkkp
C8051F单片机 C8051F系列单片机 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至今,经历了单片微型计算机SCM、微控制器MCU及片上系统SoC三大阶段,前两个阶段分别以MCS-51和80C51为代表。随着在嵌入式领域中对单片机的性能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单片机无论是运行速度还是系统集成度等多方面都不能满足新的设计需要,这时Silicon Labs 公司推出了C8051F系列单片机,成为SoC的典型代表。 C8051F具有上手快(全兼容8051指令集)、研发快(开发工具易用,可缩短研发周期)和见效快(调试手段灵活)的特点,其性能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基于增强的CIP-51内核,其指令集与MCS-51完全兼容,具有标准8051的组织架构,可以使用标准的803x/805x汇编器和编译器进行软件开发。CIP-51采用流水线结构,70%的的指令执行时间为1或2个系统时钟周期,是标准8051指令执行速度的12倍;其峰值执行速度可达100MIPS(C8051F120等),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8位单片机。 增加了中断源。标准的8051只有7个中断源Silicon Labs 公司 C8051F系列单片机扩展了中断处理这对于时实多任务系统的处理是很重要的扩展的中断系统向CIP-51提供22个中断源允许大量的模拟和数字外设中断一个中断处理需要较少的CPU干预却有更高的执行效率。 集成了丰富的模拟资源,绝大部分的C8051F系列单片机都集成了单个或两个ADC,在片内模拟开关的作用下可实现对多路模拟信号的采集转换;片内ADC的采样精度最高可达24bit,采样速率最高可达500ksps,部分型号还集成了单个或两个独立的高分辨率DAC,可满足绝大多数混合信号系统的应用并实现与模拟电子系统的无缝接口;片内温度传感器则可以迅速而精确的监测环境温度并通过程序作出相应处理,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集成了丰富的外部设备接口。具有两路UART和最多可达5个定时器及6个PCA模块,此外还根据不同的需要集成了SMBus、SPI、USB、CAN、LIN等接口,以及RTC部件。外设接口在不使用时可以分别禁止以降低系统功耗。与其他类型的单片机实现相同的功能需要多个芯片的组合才能完成相比,C8051单片机不仅减少了系统成本,更大大降低了功耗。 增强了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性能,部分型号具有16x16 MAC以及DMA功能,可对所采集信号进行实时有效的算法处理并提高了数据传送能力。 具有独立的片内时钟源(精度最高可达0.5%),设计人员既可选择外接时钟,也可直接应用片内时钟,同时可以在内外时钟源之间自如切换。片内时钟源降低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而时钟切换功能则有利于系统整体功耗的降低。 提供空闲模式及停机模式等多种电源管理方式来降低系统功耗 实现了I/O从固定方式到交叉开关配置。固定方式的I/O端口,既占用引脚多,配置又不够灵活。在C8051F中,则采用开关网络以硬件方式实现I/O端口的灵活配置,外设电路单元通过相应的配置寄存器控制的交叉开关配置到所选择的端口上。 复位方式多样化,C8051F把80C51单一的外部复位发展成多源复位,提供了上电复位、掉电复位、外部引脚复位、软件复位、时钟检测复位、比较器0复位、WDT复位和引脚配置复位。众多的复位源为保障系统的安全、操作的灵活性以及零功耗系统设计带来极大的好处。 从传统的仿真调试到基于JTAG接口的在系统调试。C8051F在8位单片机中率先配置了标准的JTAG接口(IEEE1149.1)。C8051F的JTAG接口不仅支持Flash ROM的读/写操作及非侵入式在系统调试,它的JTAG逻辑还为在系统测试提供边界扫描功能。通过边界寄存器的编程控制,可对所有器件引脚、SFR总线和I/O口弱上拉功能实现观察和控制。 C8051F系列单片机型号齐全,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不同规模和带有特定外设接口的型号,提供从多达100个引脚的高性能单片机到最小3mmX3mm的封装,满足不同设计的需要。 基于上述特点,Silicon Labs 公司C8051F系列单片机作为SoC芯片的杰出代表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场合的复杂功能要求,并在嵌入式领域的各个场合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其丰富的模拟资源可用于工业现场多种物理量的监测、分析及控制和显示;在便携式仪器领域,其低功耗和强大的外设接口也非常适合各种信号的采集、存储和传输;此外,新型的C8051F5xx系列单片机也在汽车电子行业中崭露头角。正是这些优势,使得C8051单片机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几年内就迅速风靡,相信随着新型号的不断推出以及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C8051系列单片机将迎来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嵌入式领域的时代宠儿 此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MCS-51指令集,容易上手,开发周期短,大大节约了开发成本。C8051F系统集成度高,总线时钟可达25M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testAPP
基于HT45R37的低功耗C/R-F型八位OTP单片机 HT45R37 是一款低功耗C/R-F 型具有8 位高性能精简指令集的单片机。作为一款C/R-F 型的单片机,它可以连接16 个外部电容/电阻式传感器,并把它们的电容值或电阻值转换成相应的频率进行处理。此外,单片机带有内部A/D 转换器,能够直接与模拟信号相连接,且它还集成了双通道的脉冲宽度调节器,用于控制外部的马达和LED 灯等。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chenlong
HT45R38在触摸按键式电子时钟中的应用 HT45R38可用来开发触摸按键式电子时钟,这是因为HT45R38提供了12个Touch Switch提供了5个信道的ADC及两信道的PWM输出。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jelenecheung
关于PCB封装的资料收集整理. 大的来说,元件有插装和贴装.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的位置。是纯粹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同的元件可共用同一零件封装,同种元件也可有不同的零件封装。像电阻,有传统的针插式,这种元件体积较大,电路板必须钻孔才能安置元件,完成钻孔后,插入元件,再过锡炉或喷锡(也可手焊),成本较高,较新的设计都是采用体积小的表面贴片式元件(SMD)这种元件不必钻孔,用钢膜将半熔状锡膏倒入电路板,再把SMD 元件放上,即可焊接在电路板上了。晶体管是我们常用的的元件之一,在DEVICE。LIB库中,简简单单的只有NPN与PNP之分,但实际上,如果它是NPN的2N3055那它有可能是铁壳子的TO—3,如果它是NPN的2N3054,则有可能是铁壳的TO-66或TO-5,而学用的CS9013,有TO-92A,TO-92B,还有TO-5,TO-46,TO-52等等,千变万化。还有一个就是电阻,在DEVICE 库中,它也是简单地把它们称为RES1 和RES2,不管它是100Ω 还是470KΩ都一样,对电路板而言,它与欧姆数根本不相关,完全是按该电阻的功率数来决定的我们选用的1/4W 和甚至1/2W 的电阻,都可以用AXIAL0.3 元件封装,而功率数大一点的话,可用AXIAL0.4,AXIAL0.5等等。现将常用的元件封装整理如下:电阻类及无极性双端元件:AXIAL0.3-AXIAL1.0无极性电容:RAD0.1-RAD0.4有极性电容:RB.2/.4-RB.5/1.0二极管:DIODE0.4及DIODE0.7石英晶体振荡器:XTAL1晶体管、FET、UJT:TO-xxx(TO-3,TO-5)可变电阻(POT1、POT2):VR1-VR5这些常用的元件封装,大家最好能把它背下来,这些元件封装,大家可以把它拆分成两部分来记如电阻AXIAL0.3 可拆成AXIAL 和0.3,AXIAL 翻译成中文就是轴状的,0.3 则是该电阻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间的距离也就是300mil(因为在电机领域里,是以英制单位为主的。同样的,对于无极性的电容,RAD0.1-RAD0.4也是一样;对有极性的电容如电解电容,其封装为RB.2/.4,RB.3/.6 等,其中“.2”为焊盘间距,“.4”为电容圆筒的外径。对于晶体管,那就直接看它的外形及功率,大功率的晶体管,就用TO—3,中功率的晶体管,如果是扁平的,就用TO-220,如果是金属壳的,就用TO-66,小功率的晶体管,就用TO-5,TO-46,TO-92A等都可以,反正它的管脚也长,弯一下也可以。对于常用的集成IC电路,有DIPxx,就是双列直插的元件封装,DIP8就是双排,每排有4个引脚,两排间距离是300mil,焊盘间的距离是100mil。SIPxx 就是单排的封装。等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晶体管与可变电阻,它们的包装才是最令人头痛的,同样的包装,其管脚可不一定一样。例如,对于TO-92B之类的包装,通常是1 脚为E(发射极),而2 脚有可能是B 极(基极),也可能是C(集电极);同样的,3脚有可能是C,也有可能是B,具体是那个,只有拿到了元件才能确定。因此,电路软件不敢硬性定义焊盘名称(管脚名称),同样的,场效应管,MOS 管也可以用跟晶体管一样的封装,它可以通用于三个引脚的元件。Q1-B,在PCB 里,加载这种网络表的时候,就会找不到节点(对不上)。在可变电阻
上传时间: 2013-11-03
上传用户:daguog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