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钢支撑

  • Modbus-RTU规约详解

    Modbus可编程控制器之间可相互通讯,也可与不同网络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讯,支撑网络有Modicon 的Modbus和Modbus+工业网络。网络信息存取可由控制器内置的端口,网络适配器以及Modicon提供的模块选件和网关等设备实现,对OEM(机械设备制造商)来说,Modicon可为合作伙伴提供现有的程序,可使Modbus+网络紧密地集成到他们的产品设计中去。Modicon 的各种控制器使用的公共语言被称为 Modbus协议,该协议定义了控制器能识别和使用的信息结构。当在Modbus网络上进行通讯时,协议能使每一台控制器知道它本身的设备地址,并识别对它寻址的数据,决定应起作用的类型,取出包含在信息中的数据和资料等,控制器也可组织回答信息,并使用Modbus协议将此,送出去。在其他网络上使用时,数据包和数据帧中也包含着 Modbus协议。如,Modbus+或MAP网络控制器中有相立的应用程序库和驱动程序,实现嵌入式Modbus协议信息与此网络中用子节点设备间通讯的特殊信息帧的数转换。该转换也可扩展,处理节点地址,路由,和每一个特殊网络的错误检查方法。如包含在Modbus协议中的设备地址,在信息发送前就转换成节点地址,错误检查区也用于数据包,与每个网络的协议一致,最后一点是需用Modbus协议,写入嵌入的信息,定义应处理的动作。

    标签: Modbus 可编程控制器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XuVshu

  • 基于HLA、RTI与Socket的分布式仿真系统互连的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仿真所模拟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复杂,计算机仿真系统的规模也变得日益庞大,开发难度成倍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业界提出了分布交互仿真这一概念。分布交互仿真是指在设计仿真系统时采用协调一致的软件架构、网络协议和数据库,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仿真节点互连,形成一套统一的综合仿真环境。本论文采用分布式仿真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HLA技术,实现分布式仿真中的子模块互连功能。在本论文涉及的分布式仿真系统中,模块间互连的实现主要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完全使用HILA/RTI运行支撑环境提供的各种服务,借由HLA协议规定的对象类和交互类实现分布式系统中各个子模块间的信息交互:另一种方法是将子模块的对外接口封装成符合HLA规则的联邦成员,再将封装好的联邦成员加载到HLA/RTI联邦执行中,这样,子模块对外交互的实现无需任何改动,即可实现系统内子模块间的信息交互。在实现分布式仿真系统互连功能时,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与项目需求相关的问题,如子模块间信息的分辨率不匹配,这就要求对某些仿真模块发出的信息进行聚合、解聚处理,在本论文中,对这一问题也有一定的关注。

    标签: hla rti socket 分布式仿真系统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

  • 基于CPLD的TCD1501D型线阵CCD自适应驱动电路设计

    CCD(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功能是将光学图像信号转变成一维以时间为变量的电压信号,广泛的应用于元件尺寸测量以及位置检测系统中。本课题背景是利用CCD检测带材边缘的位置信息,为后续的控制系统提供数据。在带钢轧制现场,光照强度浮动因数很多:例如,光源受污染;给光源供电的电压波动等都会造成光照条件的改变,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利于提高系统的信噪比l。为了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性,需要实时改变CCD的光积分时间以补偿现场环境的影响。本文以TCD1501D型CCD芯片为例,分析了芯片的工作过程和驱动芯片的各个信号的要求,阐述了CCD驱动电路自适应的实现,最后给出了系统仿真结果。1TCD1501D型CCD的工作原理和驱动时序的产生1.1TCD1501D芯片的介绍TCDI501D4是一种高灵敏度、低暗电流、5000像元且内置采样保持电路的线阵CCD图像传感器。

    标签: cpld tcd1501d ccd 驱动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 IEC61000-4-5电磁兼容测试标准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61000-4-5;1995《电磁兼容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第5分部分: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本标准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国家标准的之一,该系列标准包括以下标准:GB/T17626.1-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7-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GB/T17626.8-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0-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11-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渐变抗扰度试验GB/T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机械工业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世钢、王素英、姚带月、聂定珍、文芳。

    标签: 电磁兼容

    上传时间: 2022-06-29

    上传用户:

  • PADS9.5从元器件封装到PCB布局布线.

    一、前序对于从校园到社会转变的我,进入一家新公司,学习到的知识都是全新的,闻所未闻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面试进入一家新公司,从安装学习PADS9.5到完成PCB板的布局布线最终提交给厂家生产,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时间过得很快,我亦有一些感想和心得愿意同大家共分享。PADS9.5软件的安装,我就不再多说了,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说的很详细,大家有需要的可以下载。软件安装完成之后就要进行PCB板的设计制作了,这里就有一个PADS设计流程的问题。常规PADS设计流程:设计启动>建库→原理图设计>网表调入→布局→布线→验证优化→设计资料输出→加工。(1)设计启动。在设计准备阶段进行产品特性评估、元器件选型、准备元件、进行逻辑关系验证等工作。(2)建库。根据器件的手册进行逻辑封装和PCB封装的创建。(3)原理图设计。原理图设计可以通过PADSLogi进行,(4)网表调入。通过生成网络表或PADSLayou连接器进行元件和网络表调入。(5)布局。在PADSLayouth通过模块化、飞线引导等方法进行元件布局。(6)布线。通过PADS Layou和PADS Route组合进行交互式布线工作。(7)验证优化。验证PCB设计中的开路、短路、DFM和高速规则。(8)设计资料输出。在完成PCB设计后,利用CAM输出光绘、钢网、装配图等生产文件。(9)加工。输出光绘文件到PCB工厂进行PCB生产,输出钢网、器件坐标文件。装配图到STM工厂进行贴片焊接作业。以上为PADS常规设计流程,希望初学者都要按照这个流程来做,一定能够完好的设计出一个PCB板。

    标签: pads 元器件 封装 pcb

    上传时间: 2022-07-06

    上传用户:20125101110

  • 《窄带物联网 NB-IoT 应用开发共性技术 》

    窄带物联网 NB-IoT 是国际通信标准化机构 3GPP 于 2016 年 5 月完成其核心标准制定的面向智能抄表、工厂设备远程测控、智能农业、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的新一代物联网通信体系,是低功耗广域网 LPWAN 的重要一员。NB-IoT 应用系统将成为许多实体行业的关键技术。然而,进行NB-IoT 应用系统的技术研发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研发成本高、周期长,是许多终端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学术界需要从技术科学范畴,从面向应用角度,研究 NB-IoT 应用产品开发的共性技术,为产业界进行 NB-IoT 应用产品开发提供基础支撑。本书就是着眼于这一目标,研究与 NB-IoT 应用开发共性技术相对应的抽象模型,为降低 NB-IoT 应用开发的技术门槛提供技术基础。书中从技术科学层面,提出了窄带物联网 NB-IoT 应用架构,该架构由终端 UE、信息邮局MPO、人机交互系统 HCI 三个部分组成。NB-IoT 终端 UE 就是形式各异的 NB-IoT 应用产品,其共性技术研究是本书的重点之一。书中把负责 NB-IoT 通信的设施抽象为“信息邮局 MPO”,抽象为固定 IP 地址及端口,以便简化应用系统的编程。NB-IoT 人机交互系统 HCI 就是通用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抽象,它具有服务器、网页、微信、短信、手机 APP 等技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其共性技术的抽取,以及 HCI 与 UE 的贯通共性技术研究,也是本书重点内容之一。

    标签: 窄带物联网 NB-IoT

    上传时间: 2022-07-08

    上传用户:1208020161

  • 手把手教你学DSP-基于TMS320X281X

    手把手教你学DSP-基于T手把手教你学DSP-基于TMS320X281X  顾卫钢 丛书作者 dsp入门经典图书 顾卫钢 丛书作者讲解详细

    标签: dsp

    上传时间: 2022-07-11

    上传用户:jason_vip1

  • Allegro Pcb layout设计流程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由于它是采用重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电子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各种电子产品密不可分。而作为电子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PCB,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电子设备呈现高性能、高速、轻薄的趋势,PCB作为多学科行业已成为电子设备最关键技术之一。PCB行业在电子互连技术中古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25年,美国的Charles Ducas在绝缘基板上印刷出线路图案,再以电镀的方式,建立导线。这是开启现代PCB技术的一个标志。1947年,环氧树脂开始用作制造基板。1953年,Motorola开发出电镀贯穿孔法的双面板。后应用到多层电路板上。1960年,V.Dahlgreen以印有电路的金属箔膜贴在塑胶中,造出软性印制电路板。

    标签: allegro pcb layout

    上传时间: 2022-07-18

    上传用户:

  • Altium Designer 15.1.15 中文版,AD15绿色破解软件安装包2015版

    AD15是一款专业实用的电脑机械设计工具,AD15功能强悍,支持多边形铺铜检查、增强的Union功能、板框间隙检查、通孔阻焊扩展、测试点间隙检查、焊盘和过孔管理等多种实用功能,Altium Designer 2015操作简便,从设计到编辑再到测试,它都可以帮你统统搞定。AD15软件功能  多边形铺铜检查  我们增加了多边形铺铜的扩展检查。在铺铜过程中,将按照铺铜顺序自动检查相关性,避免生成重叠的多边形铺铜。  增强的Union功能  PCB面板新增了一个Union版块,协助您管理设计数据。Union面板会显示设计项目中所有的Union类型、Union以及Union数据基元,并与设计中的其它PCB对象完美兼容。  板框间隙检查  我们扩展了间隙检查选项,AD15支持PCB对象和定义的板框边缘之间的间隙检查。这能提供更精确的间隙检查,更好地控制元件放置。  Cypress CapSense  我们在集成库中增加了CapSense接触式传感器,您可以在原理图设计的库面板中轻松访问。  通孔阻焊扩展  我们新增了选项,用于定义过孔边缘或焊盘边缘的阻焊扩展,使您的PCB设计更加精确、更加可控。  测试点间隙检查  通过增强的测试点间隙检查选项,您可以更好地控制间隙检查,更容易检查测试点与通孔焊盘之间、以及测试点之间的距离。  焊盘和过孔管理  通过焊盘和过孔管理功能, 轻松创建模板,管理焊盘和过孔叠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复用工具,可以为PCB中的特定焊盘组创建便于复制的焊盘模板。  xDxDesigner Importer  将原理图设计从xDxDesigner导入至Altium Designer的新工具,AD15可以节省大量重建原理图设计的时间。AD15软件特色  在PCB设计领域有超过25年的研发经验  我们在设计工程开发领域有着卓越的成绩。  专注于利润的增长  我们致力于逐年提高我们的利润  拥有全球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我们营业收入的43%来自于美洲国家,38%来自于欧洲,12%来自于中国,还有7%源于亚太地区。  对于未来发展有良好的定位  电子以及PCB设计在我们的智能系统中处核心地位。  客户年度服务计划有力支撑着我们的营业额  47%的总销售额是通过客户年度服务计划来实现的  正在利用其研发科技的优势进军物联网设备的开发领域。  我们正在为中国的制造商合作伙伴提供IOT应用服务

    标签: Altium Designer软件下载

    上传时间: 2022-07-22

    上传用户:canderile

  • 低压配电网现况分析及智能配变终端发展方向-探究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两系统一平台”建设、营配贯通数据融合[6] [7]等工作,深入挖掘电表数据资产价值,试点验证了小时级配变运行监测、配变停电事件主动上报等功能。但由于用采系统不是按照SCADA 系统设计,考虑到未来适应低压配电网综合监控、清洁能源消纳、多元负荷接入支撑等业务需求,用采系统在数据采集、通信通道、功能扩展方面存在着制约因素,主要有:1) 由于智能电能表不具备后备电源,且采用窄带载波通信(约占60%),停电后无法实时上报停电信息,及关键节点运行数据,无法有效支撑低压故障主动抢修工作。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架构采用了较多窄带载波通信、485 串口,通信速率较慢、可靠性差,已制约电量实时查询、费控等营销业务开展,更不足以支撑高时效性、高频数据采集业务。3) 采集终端(智能电表)功能扩展性较差,仅支持基本电量采集,未预留采集、通信接口,无法兼顾电容器投切控制、设备状态监测等精益化管理需求。

    标签: 低压配电网

    上传时间: 2022-07-24

    上传用户:qingfengchi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