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金华<b>职业</b>技术学院简介

  • VIP专区-单片机源代码精选合集系列(58)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57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U盘和SD卡文件管理控制芯片CH376.pdf2. YC-53型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校验装置.pdf3. AVR单片机综合实验箱.pdf4. USB总线转接芯片CH341.pdf5. C51单片机在三值光计算机编码器中的应用.pdf6. 基于PIC16F876的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电路设计.pdf7. 用ZHX1010实现单片机之间的红外通信.pdf8. 8位单片机的无线时代和无线时代的8051单片机.pdf9. AVRVI ETHERNET IO KIT单片机上网套件.pdf10. COOLBABY PIC18F单片机C语言开发板使用说明书.pdf11. C51BOX单片机仿真器使用说明书.pdf12. AVR系列单片机(MCU)问答.pdf13. 一个简单的微机控制系统--彩灯控制系统.pdf14. AVR单片机指令综合.pdf15. LM3S 系列微控制器Flash 存储器应用.pdf16. 单片机和MODEM接口及远程数据传输.pdf17. 基于UPD78F0034单片机的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与实现.pdf18. 超高精度实时时钟PCF2129精度调整应用笔记.pdf19. LT153 8/14引脚8位OTP单片机.pdf20. LPC900系列单片机电源电路的设计.pdf21. LT157 28引脚8位OTP单片机.pdf22. LCD液晶驱动PCF8562级联应用指南.pdf23. 基于MC68HC912D60A的嵌入式USB Host.pdf24. ZLG522S系列读卡模块应用文档(加密)v1.20.rar25. NEC芯片780208单片机的FIP应用.pdf26. 单片机现场应用中的几个技术问题.pdf27.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9999秒倒计时器的设计.pdf28.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设计.pdf29. HT48R07A-1/HT48R09A-1经济型输入/输出八.pdf30.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出租车计价器的设计.pdf31. PCI-51XX智能CAN接口卡用户手册V1.2.pdf32. AT89S52芯片的编程.pdf33. 8031单片机组成的流水线产量红外计数装置.pdf34. 带2K字节Flash的8位微控制器AT89LP216的主要功.pdf35. HRS-150数显洛氏硬度计使用说明书.pdf36. 基于LM331和单片机的压力数据采集.pdf37. 基于MC9S12DG128单片机的智能寻迹车设计.pdf38. 单片机原理及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设计.PPT3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电工程学院).ppt40. 单片机实验板.pdf41. 一种基于微机和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pdf42. 基于CY7C68013的单片机USB 2.0接口设计.pdf43. LG-MCU单片机开发学习板.pdf44. AT91RM9200-EK-I开发板.pdf45. 9S12XS128单片机开发工具包.pdf46. TCL5212(5208)(工程机)典型故障维修实例.pdf47. 基于AT91RM9200的图像采集系统设计.doc48. 单片机芯片管脚.pdf49. 单片机入门知识与基本概念.pdf50. 基于AT89052和DS3904的程控放大器原理及实现.pdf51. 认识单片机控制器.pdf52. 3Y30机芯原理简介.pdf53. 低功耗无线数字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应用.pdf54. 单片机之步进电机控制及LCS显示.pdf55. 单片机教学--单片机概述.pdf56. ADSL收发器片上系统芯片的设计与实现.pdf57.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空调控制器系统.pdf58. 制作基于DSl302的电子时钟时的难点分析.pdf59. 基于单片机的图书馆灯光自动控制系统.pdf60. 在单片机上用模糊逻辑检测室性早搏.pdf61. AT89C52单片机在水泥包装机称重控制器中的应用.pdf62. 单片机在自动复叠台式冻干机中的应用.pdf63. 花样广告灯电路的设计与仿真.pdf64. 基于AD9858宽带雷达信号源的设计及应用.pdf65. 一种程控滤波器的设计.pdf66. 基于单片机和FPGA的扫频仪设计.pdf67. 多功能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pdf68. 紫微单片机--电动车无霍尔无刷控制板使用说明书.pdf69. 基于RS485和单片机的排队机控制系统设计.pdf70. AT89S51中文资料.pdf71. 基于单片机的激光打标系统控制器设计.pdf72.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pdf73. Wang1jin带您从零学单片机--51单片机中断部分.pdf74. 基于W77E58单片机的光伏并网电站智能群控器设计.pdf75. Wang1jin带您从零学单片机--串口通信.pdf76. 单片机在电磁炉中的应用.pdf77. TD-NMC+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验系统.pdf78. AD0809在51单片机中的应用.pdf79.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pdf80. HT48F06E/HT48F10E/HT48F30E内置EE.pdf81. 基于飞思卡尔单片机的汽车组合电子仪表.pdf82. 单片机抗干扰技术在激光打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pdf83. TKS-668B单片机实时在线仿真器.pdf84. 深度睡眠模式操作技术笔记.zip85. 基于Luminary远程在线升级解决方案.zip86. Luminary复位电路汇总.pdf87. DS1302涓流充电时钟保持芯片的原理与应用.pdf88. PT2262编码芯片的软件解码.zip89. 单片机控制热铆接治具.pdf90. C语言的标识符和关键字.pdf91. 基于Luminary的JPEG图片浏览器.zip92. 利用8031单片机实现大型建筑物火灾监控系统.pdf93. 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pdf94. LM3S系列单片机扩展按键、数码管及RTC应用笔记.pdf95. 防火门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pdf96. 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一).pdf97. 基于P82B96的I2C远程IO扩展系统.pdf98. 单片机控制的高精度智能频率计的FPGA实现.pdf99. 单片机控制耐久性试验通断仪.rar100. X25165芯片在8051系统中的应用.pdf

    标签: 电子仪器原理

    上传时间: 2013-05-30

    上传用户:eeworm

  • 基于ARM S3C44B0X与μCOS-Ⅱ软硬件平台实验系统的开发

    本论文的工作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实验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本文对ARM处理器及其寄存器结构做了认真的分析,对于文中涉及的系统硬件平台核心即基于ARM7TDMI的S3C44BOX芯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ARM7TDMI内核结构和使用特点,并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研究了如何发挥器件的功能。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上,考虑了ARM7内核的具体情况,选择了μC/OS-II操作系统。论文对μC/OS-II的内核数据结构、运行机制以及μC/OS-II操作系统在S3C44BOX上的移植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根据要求安排有A/D、D/A实验、LCD显示驱动、触摸屏及键盘:还安排了综合实验,内容包括:跑马灯、数码管、蜂鸣器、A/D、D/A、LCD等。 第一章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及嵌入式处理器的基础知识,包括目前常用的几种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以及如何进行嵌入式系统的选型。 第二章介绍了嵌入式实验/开发系统使用的硬件平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串行通信接口、以太网接口,提出了系统软件的调试方法。平台的硬件核心为SAMSUNG(三星)公司的S3C44BOX芯片。 第三章介绍了开发调试环境的建立,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以及相关程序库、工具的安装,编写了相关程序。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μC/OS-II系统的移植。包括Bootloader的移植、启动部分移植以及内存部分的移植,并给出了内核编译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给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标签: S3C44B0X ARM COS 软硬件平台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hakim

  • Windows CE系列中文教材:WinCE程序设计

    ·作  者: [美]Douglas Boling 著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9-8-1字  数: 1040000版  次: 1页  数: 746印刷时间: 1999/08/01开  本:印  次:纸  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041864  内容简介我是在1996年秋MicrosoftWindows CE发行之前开始了解这个软件的。作为

    标签: Windows WinCE nbsp CE

    上传时间: 2013-07-09

    上传用户:cc111

  • TLC2543 中文资料

    TLC2543是TI公司的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使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A/D转换过程。由于是串行输入结构,能够节省51系列单片机I/O资源;且价格适中,分辨率较高,因此在仪器仪表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TLC2543的特点 (1)12位分辩率A/D转换器;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10μs转换时间; (3)11个模拟输入通道; (4)3路内置自测试方式; (5)采样率为66kbps; (6)线性误差±1LSBmax; (7)有转换结束输出EOC; (8)具有单、双极性输出; (9)可编程的MSB或LSB前导; (10)可编程输出数据长度。 TLC2543的引脚排列及说明    TLC2543有两种封装形式:DB、DW或N封装以及FN封装,这两种封装的引脚排列如图1,引脚说明见表1 TLC2543电路图和程序欣赏 #include<reg52.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clock=P1^0; sbit d_in=P1^1; sbit d_out=P1^2; sbit _cs=P1^3; uchar a1,b1,c1,d1; float sum,sum1; double  sum_final1; double  sum_final; uchar duan[]={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uchar wei[]={0xf7,0xfb,0xfd,0xfe};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b)   //50us {           unsigned char a;           for(;b>0;b--)                     for(a=22;a>0;a--); }  void display(uchar a,uchar b,uchar c,uchar d) {    P0=duan[a]|0x80;    P2=wei[0];    delay(5);    P2=0xff;    P0=duan[b];    P2=wei[1];    delay(5);   P2=0xff;   P0=duan[c];   P2=wei[2];   delay(5);   P2=0xff;   P0=duan[d];   P2=wei[3];   delay(5);   P2=0xff;   } uint read(uchar port) {   uchar  i,al=0,ah=0;   unsigned long ad;   clock=0;   _cs=0;   port<<=4;   for(i=0;i<4;i++)  {    d_in=port&0x80;    clock=1;    clock=0;    port<<=1;  }   d_in=0;   for(i=0;i<8;i++)  {    clock=1;    clock=0;  }   _cs=1;   delay(5);   _cs=0;   for(i=0;i<4;i++)  {    clock=1;    ah<<=1;    if(d_out)ah|=0x01;    clock=0; }   for(i=0;i<8;i++)  {    clock=1;    al<<=1;    if(d_out) al|=0x01;    clock=0;  }   _cs=1;   ad=(uint)ah;   ad<<=8;   ad|=al;   return(ad); }  void main()  {   uchar j;   sum=0;sum1=0;   sum_final=0;   sum_final1=0;    while(1)  {              for(j=0;j<128;j++)          {             sum1+=read(1);             display(a1,b1,c1,d1);           }            sum=sum1/128;            sum1=0;            sum_final1=(sum/4095)*5;            sum_final=sum_final1*1000;            a1=(int)sum_final/1000;            b1=(int)sum_final%1000/100;            c1=(int)sum_final%1000%100/10;            d1=(int)sum_final%10;            display(a1,b1,c1,d1);           }         } 

    标签: 2543 TLC

    上传时间: 2013-11-19

    上传用户:shen1230

  • 谈职业技术学院的单片机教学

    摘要:单片机教学的改革和改进,其要点是,淡化系统知识传授,强化动手训练和兴趣启发,鼓励自主探索.把单片机的系统知识积累留给学生将来的实践,现在单片机课程的任务只是诱导学生兴趣,激活他们自主投入.关键词:单片机;课程;改革;兴趣;实践

    标签: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4-01-27

    上传用户:xja31415

  •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标签: 单片机 接口技术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gundan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

    【摘  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为我校计算机、移动通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单片机的教与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内容、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等方面作出了教学改革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字】单片机、实践改革、 “三段式”教学

    标签: 单片机 实践教学 改革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zhulei420

  • 采用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实现数据率为2.5 G

    摘要: 串行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设计成本, 已成为业界首选, 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串行传输接口的设计方案, 改进了Aurora 协议数据帧格式定义的弊端, 并采用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的高速串行传输。关键词: 高速串行传输; Rocket I/O; Aurora 协议 为促使FPGA 芯片与串行传输技术更好地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 Xilinx 公司适时推出了内嵌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I/O 的Virtex II Pro 系列FPGA 和可升级的小型链路层协议———Aurora 协议。Rocket I/O支持从622 Mbps 至3.125 Gbps的全双工传输速率, 还具有8 B/10 B 编解码、时钟生成及恢复等功能, 可以理想地适用于芯片之间或背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Aurora 协议是为专有上层协议或行业标准的上层协议提供透明接口的第一款串行互连协议, 可用于高速线性通路之间的点到点串行数据传输, 同时其可扩展的带宽, 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所需要的灵活性[4]。但该协议帧格式的定义存在弊端,会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改进Aurora 协议的固有缺陷,提高系统性能,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 的高速串行传输,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 Rocket 2.5 高速串行 收发器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smallfish

  • 采用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实现数据率为2.5 G

    摘要: 串行传输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设计成本, 已成为业界首选, 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串行传输接口的设计方案, 改进了Aurora 协议数据帧格式定义的弊端, 并采用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 I/O,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的高速串行传输。关键词: 高速串行传输; Rocket I/O; Aurora 协议 为促使FPGA 芯片与串行传输技术更好地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 Xilinx 公司适时推出了内嵌高速串行收发器RocketI/O 的Virtex II Pro 系列FPGA 和可升级的小型链路层协议———Aurora 协议。Rocket I/O支持从622 Mbps 至3.125 Gbps的全双工传输速率, 还具有8 B/10 B 编解码、时钟生成及恢复等功能, 可以理想地适用于芯片之间或背板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Aurora 协议是为专有上层协议或行业标准的上层协议提供透明接口的第一款串行互连协议, 可用于高速线性通路之间的点到点串行数据传输, 同时其可扩展的带宽, 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所需要的灵活性[4]。但该协议帧格式的定义存在弊端,会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可以改进Aurora 协议的固有缺陷,提高系统性能, 实现数据率为2.5 Gbps 的高速串行传输,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 Rocket 2.5 高速串行 收发器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lml1234lml

  • 浙江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视频流中的人体运动提取与运动合成 作者姓名 罗 忠 祥 指导教师 潘 云 鹤 院士 庄 越 挺 教授 学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在学

    浙江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视频流中的人体运动提取与运动合成 作者姓名 罗 忠 祥 指导教师 潘 云 鹤 院士 庄 越 挺 教授 学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在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标签: 论文 大学 合成 视频流

    上传时间: 2015-08-06

    上传用户:王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