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讲义CH1_交换概论ch2 通信信源模型-new070327_new-2CH2_交换网络ch3_Erlang拒绝和等待系统CH3_数字程控电话交换与电话通信网ch4_通信网络性能分析CH4_信令系统CH5_分组交换与分组交换网ch5_网络拓扑结构分析CH6_ISDN交换与综合业务数字网ch7_网络可靠性分析
上传时间: 2013-12-23
上传用户:jackgao
一、实现 Sniffer 的基本功能。 Sniffer 是一种用于监测网络性能、使用情况的工具。 能够指定需要侦听的网卡(考虑一台机器上多张网卡的情况) 能够侦听所有进出本主机的数据包,解析显示数据包( ICMP 、 IP 、 TCP 、 UDP 等)各个字段。比如,对 IP 头而言,需要显示 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长度、标识、 DF/MF 标志、段内偏移、生存期、协议类型、源目的 IP 地址、选项内容、数据内容。要求显示数据的实际含义(例如用 ASCII 表示); 能够侦听来源于指定 IP 地址的数据包,能够侦听指定目的 IP 地址的数据包,显示接收到的 TCP 和 UDP 数据包的全部实际内容。需要考虑一个 TCP 或 UDP 包划分为多个 IP 包传输的情况; 能够根据指定的协议类型来过虑包,例如,只侦听 ICMP 包,或只侦听 ICMP 和 UDP 包。 功能验证手段:在运行 Sniffer 的同时,执行标准的 Ping 、 Telnet 和浏览网页等操作,检查 Sniffier 能否返回预期的结果。 Windows 平台上可以用 winpcap 类库;在 linux 平台上可以使用 libpcap 类库。也可以调用 Sockets 等有关的网络类库。
上传时间: 2017-09-09
上传用户:siguazgb
本文在对卫星IP 网络传输性能改善方法进行的简要介绍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基于卫星关口站采用TCP 存储、TCP 欺骗 等方法下对卫星IP 网络性能的改善效果的实验。实验内容包括: 1)不采用改善技术 2)只采用TCP 存储技术 3)只采用TCP 欺骗技术 4)同时采用存储和欺骗 5)地面系统五种条件下不同典型网站的接续时间和业务吞吐量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 针对不同TCP 数据类型, 不同的改善方法的效果有所差异。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能够为卫星传输TCP/IP 数据技术的 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
上传时间: 2013-12-27
上传用户:lxm
如何评价和衡量网络设备性能是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如何最佳的规划和优化一个网络,不仅需要技术,还必须有工具来辅助实现。路测是网络优化的重要手段,它对反映网络状况,体现网络性能指标起到直接的测量评估作用,并能指出网络问题所在。建网初期,使用路测进行网络情况的掌握和了解是最主要的。路测数据有小区导频的强度和信号质量等,通过分析,产生有关诊断网络问题,体现网络性能的最终报告。
上传时间: 2014-01-07
上传用户:685
CAN与LIN车载网络测试CAN 总线在我国正在研发的电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制定我国自己的电动汽车通讯协议,基于提出的网络在环设计方法,研究开发了CAN 总线实时仿真测试平台。该平台可对CAN 总线通讯网络性能、单个ECU 通讯性能进行分析、测试及评价,用于车用CAN 总线相关技术的研发及总线通讯网络性能的测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wangrong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通信和微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领域出现了大量基于微处理器/控制器的智能电子设备,变电站自动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系统集成成为趋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互操作性差已经开始成为“瓶颈”问题,即不同厂商或同一厂商在不同时期的智能电子设备采用的网络和通信协议可能不相同,使得智能电子设备之间需要协议转换才能集成到一个变电站系统,从而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影响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适应将来快速更新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国际电工委员会于2005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的国际标准IEC61850。本文围绕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网络通信和符合该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网络通信装置的实现展开研究,分为IEC61850标准的体系分析和具体模型的构建、基于IEC61850的通信网络的特征及规划、变电站通信网络数据流建模及网络通信性能仿真、符合该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网络通信装置的设计几部分。 IEC61850是一套完备的、面向未来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标准,本文首先介绍了其制定背景、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分析了信息模型的内涵、技术特征和建模方法,并针对变电站中最为重要的两类模型--采样值报文传输模型和通用变电站事件传输模型进行了具体的模型构建和通信映射。 实现IEC61850通信的物理承载是以太网,本文首先通过对以太网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其通信特性,然后研究和分析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对环境、规模、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等要求,其中对网络传输延时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变电站通信网络进行了规划和构建,提出了使用适用的网络拓扑、报文加入优先级标签、采用基于多VLAN的节点分布规划和网络冗余等提高实时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区别于传统的以太网通信,变电站通信网络中存在多种数据流,是要进行特殊处理的。本文首先对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并划分类别,根据其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归纳了网络模拟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基于NS-2的网络模拟技术对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性能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相关的网络性能指标。模拟结果证明了使用交换式以太网、报文引入优先级标签和采用基于多VLAN的节点分布规划等提高实时性措施的正确性,有利于变电站的网络规划和建设以及智能电子设备通信装置的设计。 从现代电力系统的信号源开始,首先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的要求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出相应的具体软/硬件,实现了基于IEC61850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的通信装置样机。在此基础上将此装置经过扩展和修改用于其他的智能电子设备的网络通信,使其具有广泛使用性和兼容性。最后设计了试验环境,通过测试验证了该样机的通信性能满足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daguda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应用发展十多年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多少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自动化功能独立、堆砌,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变电站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造成的。 电力工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变电站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越发迫切,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智能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的诞生使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可能,高速、可靠和开放的通信网络以及完备的通信系统标准是数字化变电站实现的保障,特别是最新颁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1850为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全面规范。本文以IEC 61850和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架构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研制的具体实践,展开专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 IEC 61850的理论分析①揭示了IEC 61850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内在关联。 ②总结了IEC 61850的内涵,通过分析说明IEC 61850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协议,更多意味的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建模方法。 ③归纳了IEC 61850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功能分层的变电站、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功能与通信的解耦、变电站配置语言和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等。 ④从“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IEC 61850信息模型,指出信息模型具备了类的共性和特性。以合并单元为例,对信息模型的属性和服务进行了具体分析。 ◇ IEC 61850的应用研究①从系统和设备两个层面总结了实践IEC 61850的一般步骤。 ②分析了采样值传输(SVC)和通用变电站事件(GSE)2类重要的通信服务。 ③研究了核心ACSI、GOOSE、SMV、GSE管理、GSSE,时间及时间同步等通信模型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 ④讨论了信息模型实体的构建方法,即如何让设备的实际功能、运行机制和数据能够准确和完备的实现设备对应信息模型的所有细节。IEC 61850没有对实现标准的具体方法作出规定,这给各厂商在技术实现上留出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同时我们注意到若仅在“形态”层面上实践IEC 61850,而不顾及IEC 61850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则可能无法实现IEC 61850的预定目标或使IEC 61850的有益效果大打折扣。出于如此考虑,在提出3种可能的构建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分析从中选择出作者认为最优的方案,并给出了示例。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CNDS)的研究①在分析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标准以太网存在延时不确定的问题,总结了提高以太网实时性能的主要措施,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CNDS的措施。 ②分析了CNDS的特征,特别是与同样基于以太网的一般局域网的区别,针对CNDS在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③提出了过程子网和全站惟一网络2种组网方案。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与实现难度,指出过程子网目前较易实现,而全站惟一网络将凭借信息高度共享等优势成为CNDS的最终形态。阐述了VLAN、由交换机实现网络冗余等组网技术在SAS中的应用方法及IED自身通信冗余的实现方法。 ④归纳了CNDS数据流的类型和到达时间规律:建立了简单数据流模型为表征数据流、研究数据流业务特征和分析CNDS性能提供了有用工具;分析了TcP协议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了TcP应用于CNDS的优化方法。 ⑤利用OPNET网络仿真技术,建立了EMAC和TCP/IP仿真节点模型,对以太网、TCP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特征等进行了仿真研究;依据CNDS实际承载的功能,建立了过程子网和站级网络的动态仿真模型,围绕网络延时和端到端延时等网络性能指标,对不同组网方式和应用功能下的网络性能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和建议,为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通用方法。 ◇可接入CNDS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①阐述了一种新架构的、能够无缝接入CNDS并具有多种运行方式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软硬设计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数字保护的RTOS多任务划分方法。 ②以馈线保护测控装置为例,建立了平台的IEC 61850信息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平台内部实现了利用SMV和GOOSE报文传输采样值和开入/开出信息,即实现了遵循IEC 61850的过程层通信,为平台接入IEC 61850系统和数字化变电站做好了准备。 ③进行了保护测量功能和过程层通信试验,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和过程层通信的可靠性,为类似设计方法在间隔层IED上的应用提供了可信依据。
上传时间: 2013-05-28
上传用户:lyy1234
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为应用背景,介绍了SOTMDA的特点和应用方式,详细给出了自组织网络中的时隙选择策略、自组织接入技术和网络登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网络性能和时隙冲突。
上传时间: 2014-05-24
上传用户:123312
太原理工大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网络缓存(Web Caching)把经常访问的网络对象在访问开 销较少的网络节点上存一个副本,当用户再次访问这些对象时, 可以直接从这个开销较少的网络节点上得到满足。从而在有限 的带宽内,达到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提高网络性能和网络可扩 展性的目的,对于提高Internet 访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上传时间: 2014-01-16
上传用户:cazjing
这是移动公司网络分析系统项目招标文件,文件涉及移动网络性能监控需求,客户行为分析等
上传时间: 2015-05-12
上传用户:zheng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