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由传统51单片机转向ARM嵌入式开发的硬件工程师、由硬件转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工程师、没有嵌入式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分9个部分: 1、开发环境建立 2、S3C2410功能部件介绍与实验(含实验代码) 3、bootloader vivi详细注释 4、linux移植 5、linux驱动 6、yaffs文件系统详解 7、调试工具 8、GUI开发简介 9、UC/OS移植
上传时间: 2013-12-21
上传用户:kiklkook
s7300 400 step7 plc仿真软件说明,帮助你不需要设备进行调试,缩短开发周期。
上传时间: 2014-01-25
上传用户:Shaikh
基于51单片机的c编程用到的一些小软件,如串口调试助手,取字软件等
上传时间: 2014-01-16
上传用户:llandlu
ARM的调试下载工具最新版H-JTAG V0.6.1,H-JTAG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的调试代理软件,包括两个工具软件:H-JTAG SERVER和 H-FLASHER。其中,H-JTAG SERVER实现调试代理的功能,而 H-FLASHER则实现了 FLASH烧写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6-06-04
上传用户:bjgaofei
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优化matlab实现方法软件包,调试基本通过,可直接下载应用,具体例子可以自己修改一下原代码
上传时间: 2016-06-29
上传用户:2525775
SSHSecureShellClient 软件,windows linux 文件传输软件!! 通过IP 建立连接,可运行 SELL 对于LINUX调试很好用。
上传时间: 2013-12-03
上传用户:yd19890720
设备ID烧写程序.exe 软件使用说明: > 1)先打开此程序.设备好串口号.其它取默认值就可以了.打开串口(默认开机自动打开串口1). 然后,设备按OK键开机. > 2)打勾"自动生成下一个设备ID" 产品ID会自动加1. 当产品ID达到最大999999时,生产批次自动加1,产品ID置为1000001 > 3)烧写完一台机器后,不用关闭程序,只需将串口插入下一台机器OK开机即可,进入UBOOT,先点击命令发送等握手后,再开始烧写设备ID. > 4)只有烧写成功后,才自动生成下一个设备ID,才写入C:\ID.TXT文件中. > 5)点击读取已写设备ID时,将在调试区显示所有以前写成功的时间及设备ID,也可以直接查看C:\ID.TXT > 文件. > 6)已烧写的设备ID存储文件可以更改. > 7) 字段 产品型号 产品ID 硬件代码 软件代码 生产批次 范围 101~999 100001~999999 A~H 01~99 01~99 8)每次启动后,自动进入普通用户模式.输入权限密码后,就进入管理员用户.在下方的状态 指示中有当前用户显示. 9)下方有显示当前用户类型,已成功烧写个数. 10)初始权限密码为dongyao 11)每次关才程序时会自动保存ID信息及已烧写个数信息. 12)BUG: 不要在权限密码框内按回车健.否则会退出.
上传时间: 2014-06-20
上传用户:sqq
详细的说明了DSP调试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给大家提供很大的帮助
上传时间: 2013-12-20
上传用户:钓鳌牧马
:gprs终端,VB、控件、协议,WINSOCKET控件,Winsock控件,gprs,cdma,gprs编程,gprs模块,gprs终端,gprs modem,gprs无线,modem,终端,gprs设备,cdma模块,cdma终端,cdma modem,产品,无线,无线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编程,gprs数据编程,tcp,ip,udp, Winsock dll, Winsock ocx控件,Winsock ocx, Winsock函数, Winsock编程,WINSOCKET,Sockets,Socket,tcp协议,ip协议,ppp,ppp协议,udp协议,下载,示例,编程示例,示例代码,源代码。单片机,mc51,mc51单片机,430,plc,组态软件,组态王,8051,89c52等。无线传输,无线上网,gprs无线上网,终端。Internet,网络,网络编程。网络设计,gprs组网方式,gprs,tcp/ip包,tcp/ip数据包,tcp/ip数据包格式,报文格式,
标签: gprs
上传时间: 2013-12-08
上传用户:ecooo
本文论述了在整个无线收发系统中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信道编译码系统的功能。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信道编译码方法,并给出了VHDL语言的实现方法及仿真波形。信道编译码系统包括发射端的信道编码和接收端的信道译码两大部分。信道编码部分包括汉明编码、基带信号调制本次设计采用DPSK调制方式和并串转换连接模块。译码部分包括汉明译码、DPSK解调和链接模块。本系统的实现过程是:先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各部分的功能模块,然后编程连接各模块,系统编译仿真通过以后载入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芯片,验证结果。实验表明,该系统结果符合了设计的要求。由于FPGA具有重复可编程的特点,因而灵活性高,调试方便,且开发成本低,运行稳定可靠。
上传时间: 2013-12-25
上传用户:sahara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