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对电流型二线制光照强度变送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设计的光照强度变送器普遍存在精度不高,线性度不好,性能不够稳定,不能输出标准4~20 mA电流信号的问题。介绍了一种电流型二线制光照强度变送器的设计,其结构由光照强度转电压电路、电压范围转换电路、电压转电流电路以及稳压电源产生电路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变送器具有精度高、线性度好、功耗低,能够稳定可靠地输出标准4~20 mA电流的特点。
上传时间: 2013-11-08
上传用户:star_in_rain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高压换流设备在工业应用中日益广泛。其核心元件晶闸管(SCR)的电压与电流越来越高(已达到10KV/10KA以上),应用场合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际上,晶闸管的光控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根据对国内晶闸管技术发展前景和需求的展望,本文采用自供电驱动技术与光控技术相结合,研发光控自供电晶闸管驱动控制板,然后与晶闸管本体相结合即形成光控晶闸管工程化实现模型,其可作为光控晶闸管的替代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光控晶闸管的典型应用场合为四象限高压变频器和国家大型直流输变电系统等。随着国家节能工程的实施,高压变频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工业节能中的重要环节。高压直流换流系统难度大,技术复杂,要求高,本论文研究的光控晶闸管替代技术只作为其储备技术之一。本论文以电流源型高压变频器作为该光控晶闸管替代技术的应用背景重点阐述。 电流源型高压变频器为了提高单机容量,通常是数个SCR串联使用。随着系统容量越来越大,装置对高压开关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组串联SCR中某一个SCR该导通时没有导通,那么加在该组SCR上的电压都将加到该SCR上形成过电压,造成该器件的击穿损坏,甚至于一组串联SCR都被烧坏。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保证高压变频器中串联晶闸管能够安全可靠的工作,提高系统可靠性,有必要为晶闸管配备后备驱动系统。本文提出了给SCR驱动电路增设自供电驱动系统——SPDS (Self—Powered Drive System)的解决办法。SPDS基本功能是通过高位取能电路利用RC缓冲电路中的能量为监测电路和后备触发电路提供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它的优点是由于缓冲电路与晶闸管同电位,自供电驱动系统要求的电压隔离水平可以从几千伏降低到几百伏,节省了高压隔离变压器,节省了成本和体积,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国外对相关内容已经有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在高压变频器产品中。在国内,目前还没有查到相关文献。本文为基于晶闸管的电流源型高压变频器设计了一种高压晶闸管自供电驱动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自供电驱动系统的推广应用和其他高压开关器件自供电驱动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本文详细介绍了串联高压晶闸管驱动系统的要求和RC缓冲电路的工作特 点,进而提出了SPDS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现方式,阐述了SPDS各部分组成及其功能。SPDS的核心技术是取能回路和触发方式的设计。本文在比较各种高压取能方式和触发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采用RC缓冲取能方式和光纤触发方式。 论文基于Multisim10仿真软件,结合高压晶闸管自供电驱动系统取能电路的原理,对高压晶闸管自供电驱动系统的核心部分——SPDS取能电路进行了仿真。通过搭建带SPDS取能电路的单相晶闸管仿真电路和电流源型高压变频器前侧变流电路的仿真模型,详细讨论了影响RC取能回路正常工作的各种因素。同时,通过设定仿真电路的参数,分析了其工作状况。根据得到的仿真波形图,证明了高压晶闸管自供电驱动系统可以达到有效触发晶闸管导通的设计目标,具有可行性。 为考察SPDS的实际工作性能,本文搭建了简易的SPDS低压硬件实验平台,为其高压条件下的工程化应用打好了基础。 在论文的最后,对高压晶闸管自供电驱动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压变频器;晶闸管驱动;自供电系统;高压换流;光控晶闸管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riiqg1989
本文以电机控制DSPTMS320LF2407为核心,结合相关外围电路,运用新型SVPWM控制方法,设计电梯专用变频器。为了达到电梯专用变频器大转矩、高性能的要求,在硬件上提高系统的实时性、抗干扰性和高精度性;在软件上采用新型SVPWM控制方法,以消除死区的负面影响,另外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应用于速度环,对速度的调节作用有明显改善。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改善电机输出转矩,使电梯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 系统主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整流部分、中间滤波部分和逆变部分,分别用6RI75G-160整流桥模块、电解电容电路和7MBP50RA120IPM模块实现。并设计有起动时防止冲击电流的保护电路,以及防止过压、欠压的保护电路。其中,对逆变模块IPM的驱动控制是控制电路的核心,也是系统实现的主要部分。控制电路以DSP为核心,由IPM驱动隔离控制电路、转速位置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和键盘电路组成。对IPM驱动、隔离、控制的效果,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反映了变频器的性能,所以这部分是改善变频器性能的关键部分。另外,本课题拟定的被控对象是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要对系统实现SVPWM控制,依赖于转子位置的准确、实时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正确的矢量变换,准确的输出PWM脉冲,使合成矢量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保持实时的垂直,达到良好的控制性能,因此,转子位置检测是提高变频器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系统采用的控制方式是SVPWM控制。本文从SVPWM原理入手,分析了死区时间对SVPWM控制的负面作用,采用了一种新型SVPWM控制方法,它将SVPWM的180度导通型和120度导通型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可以消除死区影响,又可以提高电源利用率的目的。另外,在速度调节环节,采用单神经元PID控制器,通过反复的仿真证明,在调速比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其对速度环的调节作用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器。 通过实验证明,系统基本上达到高性能的控制要求,适合于电梯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5-21
上传用户:trepb001
摘要:介绍了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中枢,利用EXB841专用驱动及保护器件对功率模块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进行驱动与保护的变频器设计方法。介绍了EXB841在应用中的一些原则性事项,阐述了AT89C51单片机产生正弦脉宽调制(SPWM)脉冲的算法及编程方法,描述了异步电动机在变压变频(VVVF)调速时的近似机械特性及变频调速方式下的主要对策以及带有反馈信号的输出控制方式的实现,最后给出了变频调速控制下的实际数据。关键词:IGBT;驱动;逆变;变压变频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kristycreasy
IGBT驱动保护电路作为变频器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之间的接口电路,具有承接前后作用.设计好驱动保护电路对于变频器正常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死区补偿对改善变频器输出电压波形,减小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分析IGBT的结构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以HCPL316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完整的IGBT驱动保护电路,该电路具有较强驱动能力,适用于驱动中小容量的IGBT:能够对IGBT过电流、过电压提供保护,针对不同型号1GBT的开关特性,可调节适合的死区时间,防止逆变电路桥臂直通,仿真和实验证明,该驱动保护电路可以对变频器提供可靠的过流、过压保护功能;通过调节死区可调电阻,设置适合的死区时间,保证了变频器中IGBT安全可靠运行.为了减小IGBT驱动电路中产生的死区效应,本文采用基于功率因数角预测方法进行死区补偿,该方法首先通过对功率因数角的计算,确定电流矢量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进而判断输出电流方向,调节IGBT控制脉冲宽度以补偿变频器死区时间,减少变频器的输出电流语波,降低电动机噪声,延长电机寿命,该方法易于软件实现、具有补偿精确等优点.在变频器控制单元中,基于常用SVPWM软件基础上,编写了功率因数角预测死区补偿算法.通过对变频器死区补偿前后的试验,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68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AN010101基于LM3S2000系列CAN控制器的驱动库.pdf2. 定压输入6000VDC隔离非稳压单路输出.pdf3. LM3S系列单片机扩展按键及数码管及RTC应用笔记.pdf4. Stellaris系列微控制器的ADC过采样技术.pdf5. 基于SPWM技术的逆变电源.pdf6. ADC Oversampling Techniques fo.pdf7. Adding 32 KB of Serial SRAM to.pdf8. Using the Stellaris Microcontr.pdf9. Stellaris系列微控制器的时钟.pdf10. CAN通信实验报文对象的FIFO缓冲器应用.pdf11. Clocking Options for Stellaris.pdf12. CAN节点设计基于32位Luminary ARM.pdf13. LM3S系列单片机休眠与深度休眠应用笔记.pdf14. CAN总线现场总线应用方案RS-485升级到CAN.pdf15. LM3S系列微控制器UART应用笔记.pdf16. LM3S316逆变电源应用方案.pdf17. Luminary软硬件平台快速搭建.pdf18. Luminary复位电路汇总.pdf19. 3-V TO 5.5-V MULTICHANNEL RS-2.pdf20. LPC3220与LPC3250在引脚上的区别.pdf21. DUAL DIGITAL ISOLATORS.pdf22. 基于Fusion的原理讲解教程.zip23. AN070231 I O扩展器选型指南.pdf24. EPCS-6100工控机主板.pdf25. 模拟开小车的设计基于EasyFPGA030.pdf26. PCA954X家庭的I C SMBus多路复用器与开关.pdf27. EPCM-2643 EPCM2000系列数据采集工控主板.pdf28. Using the P82B715 I2C extender.pdf29. AN255-02 IC SMBus REPEATERS HU.pdf30. 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下载.rar31. EPC-6000 PC/104工控机主板.pdf32. I2C总线.pdf33. 波形发生器设计.pdf34. EPC266x兼容Anywhere软件开发平台EPC2000.pdf35. Using the P82B96 for bus inter.pdf36. 简易频率计设计.pdf37. PROFIBUS嵌入式模块.pdf38. 采用双核处理器OMAP3530的嵌入式工控机主板.pdf39. 串口接收显示设计.pdf40. PROFIBUS-DP从站通讯模块.pdf41. EPCS-6960工控机主板.pdf42. 模拟乒乓球比赛设计.pdf43. 16-bit IC and SMBus I/O Port w.pdf44. EPCS-500工控机主板.pdf45. I2C总线接口模块设计.pdf46. CAT9554A IO 口扩展芯片.pdf47. CAT9534 I2C IO 扩展芯片.pdf48. 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pdf49. I2C总线扩展器.pdf50. CAT660简易负电压方案.pdf51. 8-bit IC and SMBus IO Port wit.pdf52. 液晶驱动安装.pdf53. 5G14433和MCS 51单片机接口电路的调试过程.pdf54. 视频字符叠加解决方案.pdf55. 单片机系统中的率表算法.pdf56. TFT控制器解决方案.pdf57. 单片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策略.pdf58. PCI控制器解决方案.pdf59. 51单片机实训指南.doc60. 多串口扩展解决方案.pdf61. 用单片机制作通用型电视遥控器.pdf62. IDE控制器解决方案.pdf63. 32位MCU开发全攻略 (含上册、下册).rar64. 手持式设备解决方案.pdf65. 基于ADuC812单片机的暖表计量系统.pdf66. 摄像头数据采集解决方案.pdf67. 基于单片机的陶瓷窑多点温度检测系统.pdf68. NXP半导体控制器.rar69. S51下载线的制作-单片机实用技术探讨.pdf70. 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的设计.pdf71. MDT单片机反汇编器(mdt writer)V2.43.rar72. MSP430系列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开发.rar73. mcs-51(c51)智能反编译器.rar74. MSP430系列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rar75. MCU(单片机)对可控硅的控制.pdf76. 51单片机反汇编软件.rar77. 基于M CORE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rar78. 智能直流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微机监控模块的研制.pdf79. keil c51v805 完全汉化破解版.zip80. EZ-USB FX系列单片机USB外围设备设计与应用.rar81. 以PLD器件实现自动扫描去抖的编码键盘设计.pdf8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pdf83. 单片机c语言轻松入门.pdf84. 单片机应用编程技巧百问.pdf85. 8051单片机系统扩展与接口技术.rar86. 单片机语言C51应用实战集锦 (经典推荐).rar87. MSP430F413实现的智能遥控器设计.pdf88. 基于PIC单片机的脉冲电源.pdf89. 基于8086 CPU 的单芯片计算机系统的设计.pdf90. Lattice下载电缆导致单板无法上电案例及解决方案.pdf91. 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rar92. 基于单DSP的VoIP模拟电话适配器研究与实现.pdf93. SystemView仿真软件的应用.pdf94. 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rar95. 看门狗定时器的工作原理.pdf96. 世界著名单片机厂家简介.pdf97. 单片机的数学基础.pdf98. 以单片微机87C196MC为核心的电梯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pdf99. 基于单片机PWM控制逆变电源的设计.pdf100. 单片机键盘扫描之状态机实现.pdf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超声波电机(Ultrasonic Motor,简称USM)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驱动装置,该电机不同于传统的电磁感应电机,它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激发超声振动,借助弹性体谐振放大,通过摩擦耦合产生旋转运动或直线运动.这种电机的具有响应快、结构紧凑、低转速、大力矩、不受电磁干扰、断电自锁等优点,在微型机械、机器人、精密仪器、家用电器、航空航天、汽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超声波电机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超声波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就非常必要了,小型化、通用化、高性能的驱动电源和简单而又实用的控制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对于单一的定位控制,研究一种简单且控制精度高的控制算法,结合所研制的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样机,实现了高精度(0.010度)的定位控制,另对基于高性能DSP的驱动电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研制了通用性较高的驱动电源.该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简要地介绍了超声波电机的原理、发展历史和特点,重点分析了超声波电机驱动电源和定位控制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该硕士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2.从理论和实验上揭示这种电机具有的高分辨率和步进特性实质,提出了利用此特性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控制策略——步进定位法,并分析了影响其定位精度的因素,结合所研制的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样机,实现了高精度(0.010度)的定位控制,并确定了相关控制参数的选择准则.3.简要介绍了常用开关变换器结构,设计了以MOSFET为开关器件的半桥式逆变功率电路.介绍了高性能DSP(TMS320LF2407)为核心的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和以UC3842为控制芯片的可调压直流电源,结合控制电路和功率变换电路获得了驱动超声波电机所需两项幅值、频率、相位可调的交变方波,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为进一步开展运用较复杂控制策略的超声波电机位置和速度伺服控制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fmm633
超声波电机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微电机。它利用压电陶瓷逆压电效应激发的超声振动作为驱动力,通过定转子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转子运动。与传统的电磁马达相比,它具有低速大转矩、无电磁干扰、动作相应快、运行无噪声、无输入时能自锁等卓越特性,在非连续运动领域、精密控制领域要比传统的电磁电机性能优越得多。目前,旋转型超声波电机,尤其是环形行波型超声波电机,在工业、办公、过程自动化等领域的伺服系统中作为直接驱动执行器得到广泛的关注。 本论文主要研究并设计了用于超声波电机控制驱动的小型控制系统。其目的是针对市场需要,提供给用户一种价格较低、体积小、性能指标适中,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快速定位,速度可调节的标准的闭环控制器。 控制器的核心为MSP430F167。课题对外围检测、控制、驱动电路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设计,并按照控制器的需求设计相应的软件。最后给出实验结果:系统运行稳定,速度曲线较为理想,达到了最初的设计要求。 系统总结了超声波电机的发展、特点、分类,通过与传统电磁电机的对比给出了超声波电机的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超声波电机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总结了环形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结构特点、运行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环形行波型超声波电机调频、调相、调幅等控制方法以及推挽、半桥和全桥驱动逆变电路的优缺点。 本课题设计了基于超声波电机的控制驱动系统电路。首先,提出了本次设计的设计思想及目的;其次,介绍了本设计的控制器硬件电路具体设计过程以及调频调速的实现方式。然后,详细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软件构成,包括上位机软件、下位机软件以及通讯部分。详细阐述了在本控制系统中的调速、定位原理。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说明了该小型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上传时间: 2013-07-18
上传用户:caixiaoxu26
本文首先简述了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和研究重点,介绍了异步电机调速系统的不同控制策略,详细论述了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矢量控制的基本方程式、转子磁链的观测方法、矢量控制的系统结构等,并重点分析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基本原理、控制算法以及在TMS320LF2407中的实现方法。 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本文设计和开发了一套以DSP芯片TMS320LF2407为核心的有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并给出了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法。该系统的功率电路采用电压型的交-直-交变压变频结构,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及智能功率模块IPM(PM15RSH120)逆变电路构成;控制电路以DSP芯片TMS320LF2407为核心,加上PWM信号发生电路、定子电流检测电路、直流母线电压检测电路、智能功率模块驱动电路、速度检测电路、系统保护电路等,构成了功能齐全的异步电机全数字化矢量控制系统。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改进的电压型转子磁链估算模型,消除了电压型转子磁链估算模型中纯积分环节所固有的漂移问题和积累误差对实际系统性能的影响。在传统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基础上,将系统中原有的自适应调节机构用一个具有在线学习能力的模糊神经网络取代,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异步电机转速估计方法,并给出了速度估计器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和学习算法。最后对基于模糊神经网络转速估计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上传时间: 2013-07-02
上传用户:amandacool
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控制论的进步推动弧焊电源从模拟阶段发展到数字阶段。数字化逆变弧焊电源不仅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而且容易大规模集成、方便升级,成为焊机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焊接产业的巨大发展。针对传统的埋弧焊电源存在的体积大、控制电路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双逆变结构的焊机主电路实现方法和基于“MCU+DSP”的数字化埋弧焊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详细介绍了埋弧焊的特点和应用,从主电源、控制系统两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逆变电源的发展历程,对数字化交流方波埋弧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设计了双逆变结构的数字化焊接系统,实现了稳定的交流方波输出。 根据埋弧焊的电弧特点和交流方波的输出特性,本文采用双逆变结构设计焊机主电路,一次逆变电路选用改进的相移谐振软开关,二次逆变电路选用半桥拓扑形式,并研究了两次逆变过程的原理和控制方式,进行了相关参数计算。根据主电路电路的设计要求,电流型PWM控制芯片UC3846用于一次逆变电路的控制并抑制变压器偏磁,选择集成驱动芯片EXB841作为二次逆变电路的驱动。 本课题基于“MCU+DSP”的双机主控系统来实现焊接电源的控制。其中主控板单片机ATmega64L主要负责送丝机和行走小车的速度反馈及闭环PI运算、电机PWM斩波控制以及过压、过流、过热等保护电路的控制。DSP芯片MC56F8323则主要负责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的反馈和闭环PI运算以及控制焊接时序,以确保良好的电源外特性输出。外部控制箱通过按键、旋转编码器进行焊接参数和焊接状态的给定,预置和显示各种焊接参数,快速检测焊机状态并加以保护。 主控板芯片之间通过SPI通讯,外部控制箱和主控板之间则通过RS—485协议交换数据。通过软件设计,实现焊接参数的PI调节,精确控制了焊接过程,并进行了抗干扰设计,解决了影响数字化埋弧焊电源稳定运行的电磁兼容问题。 系统分析了交流方波参数的变化对焊接效果的影响,通过对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的波形分析,证明了本课题设计的埋弧焊电源能够精确控制引弧、焊接、 收弧等焊接时序,并可以有效抑制功率开关器件的过流和变压器的偏磁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焊接效果。 最后,对数字化交流方波埋弧焊的控制系统和焊接试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埋弧焊;交流方波;数字化;逆变;软开关技术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jgkad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