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万能的书,他会走进你的心里,和你一起畅游电子的海洋
标签: 电子 制作
上传时间: 2015-11-20
上传用户:灶台鱼H
王兆安老师的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课件,可以供学习电力电子的人参考下
标签: 电力电子技术
上传时间: 2018-02-25
上传用户:liguangby
此文档为模拟电子的基础篇,里面介绍了常用元器件的特性,功能和应用
上传时间: 2018-09-28
上传用户:12306
过孔开窗和过孔盖油是电路板设计中的两个专业术语。 如果你是一个初学电子的小白,听到某人说了句:“把这个电路板给我设计成过孔开窗的”,是不是感觉说这话的人很牛。 不过,千万别被专业术语给吓坏了,过孔开窗、过孔盖油就是电路板设计中的一个关于过孔如何处理的方式而已。
上传时间: 2021-11-12
上传用户:
糖尿病被列为世界三大难症之一,危害巨大。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影响糖尿病病情的因素很多,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控,以达到稳定病情和促进治疗的目的,而便携式血糖仪因其使用便捷而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青睐。现有针对便携式血糖仪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技术层面的,极少有人关注它的软性层面即其在人机交互性方面的发展。本文以人机交互理论为指导,从寻找和研究目标用户、发掘用户的潜在交互需求出发,系统分析和比较了现有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过程和使用方式,从而了解了其在使用过程中的人机交互情况,并针对现有便携式血糖仪的交互性进行了评估,总结了现有便携式血糖仪在人机交互和人机界面设计方面的优点和问题点,提出了针对便携式血糖仪的交互式设计准则以及在设计上的改进意见,同时还展望了便携式血糖仪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发展趋势。2.1便携式血糖仪的分类血糖仪自1968年由汤姆·克莱曼斯发明至今,血糖仪经历了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出现了采血便携血糖仪、动态血糖仪、表式血糖仪等等不同原理的血糖仪,目前广大糖尿病患者大部分购买的都是便携式血糖仪。2.1.1按工作原理分类从工作原理上便携式血糖仪分为两种,一种是光电型,一种是电极型。光电血糖仪有一个光电头,但探测头暴露在空气里,很容易受到污染,影响测试结果,使用寿命比较短,一般在两年之内是比较准确的,两年后需要定期做校准;电极型的测试原理比较科学,电极口内藏,可以避免污染,并且测试的精读比较高,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需要校准,寿命长。2.1.2按测糖方式分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血糖仪按照测糖技术可以分为电化学法测试和光反射技术测试两大类。前者是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再运用电流记数设施,读取电子的数量,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后者是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带颜色物质),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反射光的强度,将这些反射光的强度,转化戏葡萄糖浓度
上传时间: 2022-06-17
上传用户:zhanglei193
1.1 什么是整流电路整流电路(rectifying circuit)把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电路。大多数整流电路由变压器、整流主电路和滤波器等组成。它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解、电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整流电路通常由主电路、滤波器和变压器组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电路多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组成。滤波器接在主电路与负载之间,用于滤除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变压器设置与否视具体情况而定。变压器的作用是实现交流输入电压与直流输出电压间的匹配以及交流电网与整流电路之间的电隔离。可以从各种角度对整流电路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方法有:按组成的期间可分为不可控,半控,全控三种;按电路的结构可分为桥式电路和零式电路:按交流输入相数分为单相电路和多相电路;按变压器二次侧电流的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又可分为单拍电路和双拍电路1.2整流电路的发展与应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管是整流器还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都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为纲的,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引发了电子技术的一次革命:1957年美国通用公司研制了第一个品闸管,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70年代后期,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把电力电子技术推上一个全新的阶段:80年代后期,以绝缘极双极型品体管(IGBT)为代表的复合型器件异军突起,成为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另外,采用全控型器件的电路的主要控制方式为PWM脉宽调制式,后来,又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随着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电力电电路的工作频率也不断提高。同时。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损耗也随之增大,为了减小开关损耗,软开关技术便应运而生,零电压开关(ZVS)和零电流开关(ZCS)把电力电子技术和整流电路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潮。
标签: 整流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
长久以来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8051入门的书,带领对8051毫无经验的读者进入多采多姿的单片机世界。想学习8051单片机的人,应该不只限于电机电子专业领域的人们,机械专业的人学习8051时,他能理解某些工作用单片机来做会更有效率。控制专业的人懂了8051之后,会发现8051可以应用在某些专业的控制领域中,他只要再多知道一些8051的程序写法就行了。学生化科技的人一定想知道如何做自动测量和通信,而学了8051单片机后,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知识断层。我们假设本书的阅读对象是8051的初学者,对个人电脑的操作稍有概念,懂得如何上网和收发E-mail,当然也喜欢自己动手DIY。或许你曾经听说过8051单片机,但是不知如何下手学习,没关系,跟着本书的编排步骤走一次就可以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如果还有空的话,请你再多看几遍,这样学习8051的心得会更多更广。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准备一台可以编写程序的社算机、电源供应器、烧录器和几枚8051的相关芯片就可以开始学习了。阅读本书是学习8051单片机的初期,应该是相当艰辛的。因为程序老是会出错,线路检查了几十次还是出错,不过不要灰心,许多初学者都与你有相同的症状和问题,多试几次就会找出问题的,婴儿学习走路不也是这样的吗。如何阅读本书本书的编排分为三大部分:知识建立、学习与尝试及8051细节学习。由于着重在初学者的入门上,8051方面较为复杂的功能和解说都已简化或省略,但相关的重点知识仍然保留。我们认为学习8051单片机绝对不是照着书本打一些范例程序,你应该按照本书建议的步骤,学习如何上网下载8051的汇编程序,尝试去写一个简单的8051程序,然后操作烧录器将程序转录到IC内部,最后还要用面包板连接一个测试线路,进行程序的验证。书上的每个程序不论大小都有其意义,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将程序从光盘上复制下来再编译,我们希望你能对照书中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然后再把8051程序编译,从中感受程序真正的用意。更多相关内容已全部上传: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基础篇:http://dl.21ic.com/download/8051-330965.html 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经验篇:http://dl.21ic.com/download/8051-330966.html 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入门篇:http://dl.21ic.com/download/8051-330967.html 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实习篇:http://dl.21ic.com/download/8051-330969.html 8051单片机C语言软件设计的艺术:http://dl.21ic.com/download/8051-330970.html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qdxqdxqdxqdx
摘要:本文介绍了使用Cadence APD完成一款SIP芯片BGA封装的设计流程。结合Cadence APD在BGA封装设计方面的强大功能,以图文并茂、实际设计为例说明Cadence APD完成包含一块基带芯片和一块RF芯片的BGA封装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该设计方法对于SIP封装设计、加速设计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关键词:Cadence APD、SIP设计、BGA封装设计1引言随着通讯和消费类电子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特别是便携式产品不断向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对集成电路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多功能、高集成度、高性能、轻量化、高可靠性和低成本。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使得研发周期的缩短也越来越重要,更快的进入市场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利润。微电子封装对集成电路(IC)产品的体积、性能、可靠性质量、成本等都有重要影响,IC成本的40%是用于封装的,而产品失效率中超过25%的失效因素源自封装,封装已成为研发新一代电子系统的关键环节及制约因素(图1.1)。系统封装(Sip)具有高密度封装、多功能化设计、较短的市场进入时间以及更低的开发成本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上大的封装厂商如ASE、Amkor、ASAT和Starchips等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SIP产品。
标签: cadenceapd sip 芯片封装
上传时间: 2022-07-04
上传用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绍了8051单片机C语言软件设计的思维与觯决方法,本书每一章都是一个精彩的例子,范例说明深入浅出。 重点介绍软件的设计流程、软件的构思和解决方法口在实例中说明模块化程序设寸的各种指令的应用,使用户可以更有效地学习,本书适合于从事8051单片机应用设计的人员参考使用。
上传时间: 2022-07-12
上传用户:jason_vip1
该文件着重于汽车电子的EMC的分析,通过该文件会更容易通过EMC测试
上传时间: 2022-07-25
上传用户:jason_vi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