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求a^b的后四位

  • 设计一个算法,实现两个任意长的整数加法运算

    设计一个算法,实现两个任意长的证书加法运算,要求输入和输出每四位一组,组间用逗号隔开

    标签: 算法 整数 加法 运算

    上传时间: 2019-12-16

    上传用户:windson405

  • 二叉树子系统

    #include<stdio.h> #define TREEMAX 100 typedef struct  BT { char data; BT *lchild; BT *rchild; }BT; BT *CreateTree(); void Preorder(BT *T); void Postorder(BT *T); void Inorder(BT *T); void Leafnum(BT *T); void Nodenum(BT *T); int TreeDepth(BT *T); int count=0; void main() { BT *T=NULL; char ch1,ch2,a; ch1='y'; while(ch1=='y'||ch1=='y') { printf("\n"); printf("\n\t\t             二叉树子系统"); printf("\n\t\t*****************************************"); printf("\n\t\t           1---------建二叉树            "); printf("\n\t\t           2---------先序遍历            "); printf("\n\t\t           3---------中序遍历            "); printf("\n\t\t           4---------后序遍历            "); printf("\n\t\t           5---------求叶子数            "); printf("\n\t\t           6---------求结点数            "); printf("\n\t\t           7---------求树深度            "); printf("\n\t\t           0---------返    回            "); printf("\n\t\t*****************************************"); printf("\n\t\t      请选择菜单号 (0--7)"); scanf("%c",&ch2); getchar(); printf("\n"); switch(ch2) { case'1': printf("\n\t\t请按先序序列输入二叉树的结点:\n"); printf("\n\t\t说明:输入结点(‘0’代表后继结点为空)后按回车。\n"); printf("\n\t\t请输入根结点:"); T=CreateTree(); printf("\n\t\t二叉树成功建立!\n");break; case'2': printf("\n\t\t该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为:"); Preorder(T);break; case'3': printf("\n\t\t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为:"); Inorder(T);break; case'4': printf("\n\t\t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为:"); Postorder(T);break; case'5': count=0;Leafnum(T); printf("\n\t\t该二叉树有%d个叶子。\n",count);break; case'6': count=0;Nodenum(T); printf("\n\t\t该二叉树总共有%d个结点。\n",count);break; case'7': printf("\n\t\t该树的深度为:%d",TreeDepth(T)); break; case'0': ch1='n';break; default: printf("\n\t\t***请注意:输入有误!***"); } if(ch2!='0') { printf("\n\n\t\t按【Enter】键继续,按任意键返回主菜单!\n"); a=getchar(); if(a!='\xA') { getchar(); ch1='n'; } } } } BT *CreateTree() { BT *t; char x; scanf("%c",&x); getchar(); if(x=='0') t=NULL; else { t=new BT; t->data=x; printf("\n\t\t请输入%c结点的左子结点:",t->data);         t->lchild=CreateTree(); printf("\n\t\t请输入%c结点的右子结点:",t->data);         t->rchild=CreateTree();     } return t; } void Preorder(BT *T) { if(T) { printf("%3c",T->data);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 } void Inorder(BT *T) { if(T) { Inorder(T->lchild); printf("%3c",T->data); Inorder(T->rchild); } } void Postorder(BT *T) { if(T) { 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printf("%3c",T->data); } } void Leafnum(BT *T) { if(T) { if(T->lchild==NULL&&T->rchild==NULL) count++; Leafnum(T->lchild); Leafnum(T->rchild); } } void Nodenum(BT *T) { if(T) { count++; Nodenum(T->lchild); Nodenum(T->rchild); } } int TreeDepth(BT *T) { int ldep,rdep; if(T==NULL) return 0; else { ldep=TreeDepth(T->lchild); rdep=TreeDepth(T->rchild); if(ldep>rdep) return ldep+1; else return rdep+1; } }

    标签: 二叉树 子系统

    上传时间: 2020-06-11

    上传用户:ccccy

  • 基于51单片机的RS485从机系统设计

    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RS485从机系统设计   单片机接口资源配置: 1.   上电复位电路; 2.   晶振电路采用11.0592Mhz晶振; 3.   485接口电路(P3.7用于485芯片的收发控制,收发管脚接单片机的rxd和txd); 4.   P2口通过外部跳线接相应的高低电平,配置从机地址为组号; 5.   P3.6外接一发光二极管(注意串联电阻进行限流); 6.   P3.2外接一按键,断开高电平,按下低电平; 7.   按键检测采用外部中断方式,下跳沿触发; 8.   单片机定时器0以模式1(16位模式)工作,产生50ms的定时中断,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单片机内部时钟(24小时制,能计数时、分、秒、50ms值); 9.   单片机串行通信采用模式1非多机通信方式,采用9600波特率以串行中断方式进行数据的收发通信,主机地址为0xF0,广播地址为0xFF。   系统功能需求: 1.   系统配置和自检功能: l  从机上电后进行初始化,通过读取P2口进行从机地址配置; l  发光二极管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闪烁(亮0.5秒,灭0.5秒); l  检测到一次按键按下操作后,熄灭发光二极管。   2.   数据接收和按键计时功能: l  从机接收主机程序(PC机上的串口调试程序)的按键允许命令帧并进行校验; l  校验正确并且目的地址是广播地址或者本从机的地址,通过发光二极管长亮指示,并允许按键操作; l  按键按下后,尽可能准确记录按键的动作时点(定时器的低8位、定时器的高8位、50ms值、秒、分、小时); l  按键操作只能响应一次,重复按键操作不响应; l  按键的动作时点记录后,发光二极管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闪烁(亮0.5秒,灭0.5秒)。   3.   数据发送功能: l  从机接收主机程序发来的时钟数据搜索命令帧并进行校验; l  如果校验正确并且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是本从机的地址,从机将前面记录的按键动作时点数据(定时器的低8位、定时器的高8位、50ms值、秒、分、小时)按附录中的时钟数据返回帧的帧格式回传给主机; l  时钟数据返回帧回传结束后,熄灭发光二极管。   4.   校验和生成和检测功能: l  发送数据帧时能自动生成数据帧校验和; l  每帧数据在发送帧尾前,发送一字节的当前帧数据的校验和; l  接收数据帧时能检测校验和并判断接收数据是否正确。 附录:帧定义   校验和的计算:除去帧头和帧尾后将帧中的其他数据求和并取低8位; 帧长:不计帧头、帧尾和校验和字节。   按键允许命令帧: 帧头 帧长 目的地址 源地址 命令字 校验和 帧尾 AA 04 FF F0 01 F4 66   时钟数据搜索命令帧: 帧头 帧长 目的地址 源地址 命令字  保留字 校验和 帧尾 AA 05 01 F0 03 00 F9 66   时钟数据返回帧: 帧头 帧长 目的地址 源地址 命令字 TL0 TH0 50ms 秒 分 时 校验和 帧尾 AA 0A F0 01 07 01 B6 09 03 00 00 C5 66     帧结构头文件frame.h(内容如下) //帧格式定义 #define FRAME_HEAD 0xAA    //帧头 #define FRAME_FOOT 0x66    //帧尾 #define FRAME_LEN  0x00    //帧长 #define FRAME_DST_ADR 0x01  //目的地址 #define FRAME_SRC_ADR 0x02 //源地址 #define FRAME_CMD  0x03    //命令字 #define FRAME_DATA 0x04    //帧数据起始 //帧命令定义 #define READY 0x01         //按键允许命令 #define TIME_SERCH 0x03    //时钟数据轮询命令 #define TIME_BACK  0x07    //时钟数据返回命令 //地址定义 #define BROAD_ADR  0xFF    //广播地址 #define MASTER_ADR 0xF0    //主机地址        

    标签: 51单片机 从机通信

    上传时间: 2020-06-18

    上传用户:umuo

  • 应用ANSOFT-HFSS对曲面结构贴片天线的模拟

    结构体的具体尺寸如下所示:a=1.20h=0.620其中介质锥的介电常数E=2.0。选定工作频率为f=15GHz相对应的真空中的波长为0=20mm,这样结构体的儿何尺寸己经完全确定,下面介绍求解的全过程选定求解方式为(Solution Type)Driven modal1.建立所求结构体的几何模型(单位:mm)。由于此结构体的几何形状较简单,使用工具栏中的Draw命令可直接画出,这里不再赘述述。画出的结构体如图4.1.2所示。2.充结构体的材料选定结构体中的锥体部分,添加其介电常数Er=20的介质材料注:如果HSS中没有提供与所需参数完全相同的材料,用户可以通过新建材料或修改已有材料,使其参数满足用户需求设定结构体的边界条件及其激励源a.选定结构体的贴片部分,设定其为理想导体(PerE)。b.画出尺寸为X×Y×Z=70mm×70mm×40mm的长方体作为辐射边界,并设定其边界条件为辐射边界条件(Radiation Boundary)。c.由于要求出结构体的RCS,因此设定激励源为平面入射波(Incident Wave Source)。如图4.1.3所示。4.设定求解细节,检验并求解a.设定求解过程的工作频率为f=15GHz.其余细节设定如图4.1.4所示。b.设定远区辐射场的求解(Far Field Radiation Sphere栏的设定)。c.使用 Validation check命令进行检验,无错误发生,下一步运行命令 Analyze,对柱锥结构体进行求解。如图4.1.5和4.1.6所示。

    标签: ansoft 天线 hfss

    上传时间: 2022-03-10

    上传用户:

  • 基于核心路由器的蚂蚁算法研究与应用

    随着 Internet日益广泛的应用,其规模也越来越大,通信流量也迅速增长,这就迫使其传输平台向更高的通信带宽方向发展,因此,建设高速度,高宽带的骨干网就显得十分必要合理高效的路由选择方式不仅可以保障全网的正常运行,还能够提高网络的接通率,而将 Internet网的接通率提高,既可以尽量避免交换机不堪重负甚至崩溃的情况,又能降低网络的运营成本。提高网络的接通率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路由选择策略的改变,因此,TCP/IP网的动态路由选择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蚂蚁算法能够有效地选择一条最优路径,但忽视了实际网络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最优路径一旦形成,所有的数据都从最优路径传输,这样一来,处于该路径上的路由器,尤其是在骨干网络中心节点(即多条路径交汇处)的路由器将承受巨大的数据传输量,因而很容易造成“瓶颈”现象目前采用的一个办法是在骨干网络中心节点处设置交换容量达到或超过千兆比特级的,具有高密度高速端口的核心路由器来扩展带宽和提高数据传送速度以达到解决骨干网络中心节点处的数据拥塞的目的,但这样大大提高了网络成本,并且无法解决最优路径上非核心路由器(又名接入路由器)上的数据拥塞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对蚂蚁算法的改进方法一基于核心路由器的蚂蚁算法:在骨干网络的各核心路由器上相互发送蚂蚁寻找各核心路由器之间的最优路径,这样可比传统蚂蚁算法通过让“蚂蚁”周游整个网络后来寻找最优路径要快很多方面,该算法通过对最优路径上,在各个核心路由器之间的非核心路由器设置上下限两个阔值。当某个非核心路由器A上的数据流量达到上限阙值时表明该路由器即将处于拥塞,这时,它邻近的核心路由器将A看成是一个“障碍物”,利用蚂蚁算法能够绕过障研物寻找最优路径的特点,可以在这两个核心路由器之间重新寻找一条不包括路由器A在内的“次优”路径,这样后续的数据将从“次优”路径传输以达到对A路由器进行分流,经过一段时间分流后,当数据流量下降到下限绸值时,就可以重新启动原最优路径,从而达到了既分流又采用最优路径传输的目的

    标签: 蚂蚁算法

    上传时间: 2022-03-10

    上传用户:

  • 水箱液位PID调节控制系统及实物仿真调试

    【摘要】在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经常涉及到液位和流量的控制问题,例如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饮料、食品加工,溶液过滤,化工生产等多种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通常需要使用蓄液池, 蓄液池中的液位需要维持合适的高度,既不能太满溢出造成浪费, 也不能过少而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液面高度是工业控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特别是在动态的状态下, 采用适合的方法对液位进行检测、控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PID 控制(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控制方法。【关键词】水箱液位; PID 控制;液位控制; Matlab 仿真一.引言在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经常涉及到液位和流量的控制问题, 例如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饮料、食品加工,溶液过滤,化工生产等多种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 通常需要使用蓄液池, 蓄液池中的液位需要维持合适的高度, 既不能太满溢出造成浪费, 也不能过少而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液面高度是工业控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特别是在动态的状态下, 采用适合的方法对液位进行检测、控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本论文利用PID 算法在matlab 中进行仿真并讲解实物搭接效果, 具体如下:1、利用指导书中推导的模型和实际的参数,建立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线性化;2、构成水箱液位闭环无静差系统,并测其动态性能指标和提出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使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满足σ%≤10%,调节器调节阀水槽测量变送出水阀系数<0.5 秒,静态误差小于2%;3、通过在matlab 编程中求取合适的反馈变量K,然后与仿真模型结合构成最优控制的水箱液位系统,通过图形分析是否满足系统的性能参数;

    标签: pid调节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1208020161

  • GPS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原理与设计.

    [摘要]在天线单元设计中采用了高频、低噪声放大器,以减弱天线热噪声及前面几级单元电路对接收机性能的影响;基于超外差式电路结构、镜频抑制和信道选择原理,选用G P2010芯片实现了射频单元的三级变频方案,并介绍了高稳定度本振荡信号的合成和采样量化器的工作原理,得到了导航电文相关提取所需要的二进制数字中频卫星信号。[被屏蔽广告]关键词:GPS接收机灵敏度超外差锁相环频率合成利用GPS卫星实现导航定位时,用户接收机的主要任务是提取卫星信号中的伪随机噪声码和数据码,以进一步解算得到接收机载体的位置、速度和时间(PVT)等导航信息。因此,GPS接收机是至关重要的用户设备。目前实际应用的GPS接收机电路一般由天线单元、射频单元、通信单元和解算单元等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本文在分析GPS卫星信号组成的基础上,给出了射频前端GP2010的原理及应用。1GPS 卫星信号的组成GPS卫星信号采用典型的码分多址(CDMA)调制技术进行合成(如图2所示),其完整信号主要包括载波、伪随机码和数据码等三种分量。信号载波处于L波段,两载波的中心顿率分别记作L1和1.2,卫星信号参考时钟频率f0为10.23MHz,信号载波L1的中心频率为ro的154倍频,即:fL.1=154×f0-1575,42MHz(1)其波长A 1-19.03cm:信号载波12的中心频率为f0的120倍频,即:fL.2-120X f0-1227.60M1z(2)其波长A 2-24.42cm.两载波的频率差为347.82M1z,大约是12的28.3%,这样选择载波频率便于测得或消除导航信号从GPS卫星传播至接收机时由于电离层效应而引起的传播延迟误差,伪随机噪声码(PR N)即测距码主要有精测距码(P码)和粗测距码(C/A码)两种。其中P码的码率为10.23M12、C/A码的码率为1.023MHz。数据码是GPS卫星以二进制形式发送给用户接收机的导航定位数据,又叫导航电文或D码,它主要包括卫星历、卫星钟校正、电离层延迟校正、工作状态信息、C/A码转换到捕获P码的信息和全部卫星的概略星历:总电文由1500位组成,分为5个子帧,每个子帧在6s内发射10个字,每个字30位,共计300位,因此数据码的波特率为50bps.

    标签: gps 接收机 射频前端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zhaiyawei

  • 三相四线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本文主要对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研究在三相三线制条件下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寻找适合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谐波电流和零序电流的实时检测方法;探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结构形式、控制方法和补偿特性。论文首先研究了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的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解释了此条件下的瞬时有功功率、瞬时无功功率的定义及含义。在此基础上,对采用零序电流分离法实现三相四线制系统中谐波电流和无功电流的实时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实时性好,易于数字化。在解决了三相四线制系统条件下谐波电流的实时检测方法和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论文采用四相变流器作为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并对电路原理、主电路设计以及主要元器件的参数计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论文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介绍了采样电路、DSP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根据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确定了软件实现方案,给出了主程序、补偿电流产生子程序和双DSP通信子程序的设计流程图。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所设计的三相四线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是合理有效的,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

    标签: 电力滤波器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得之我幸78

  • 基于FPGA的线型CCD高速驱动采集一体化控制板设计

    基于FPGA的线型CCD高速驱动采集一控制板设计摘要:线型CCD图像传感器在工业检测、图像测量和机器视觉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CCD测量应用系统中的前端处理、驱动控制和信号采集,设计制作了一款基于FPGA的高速驱动采集 体化控制板。该控制板选用了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FPGA和TI公司的专用图像信号处理芯片VSP5010,由FPGA对VSP5010进行配置,生成双路CCD驱动脉冲,控制接收A/D变换后的图像数据,并以适当的接口方式将采集数据送入计算机以便进行后期处理。该控制板将CCD的驱动脉冲产生和图像数据采集集于一体,有效简化了CCD测量应用系统前端的外部电路设计,提高了图像数据采集速率和质量,并具有灵活性强,易于扩展等特点。关键词:线型CCD:FPGA:AFE:驱动:数据采集

    标签: fpga ccd 高速驱动采集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

  • 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版(胡寿松)

    本书系《自动控制原理》·书的第四版.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伦与应用。全书共分十章,前八章着重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及应用,后两章介绍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本书精选了第二版中的主要内容,加强了对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的阐述。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在时域和复域中的数学模型及其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线性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折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校止和设计等方法;对线性离散系统的基础理论、数学模型、稳定性及稳态误差、动态性能分析以及数字校正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在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方面,给出了相平面和描述函数两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对日前应用日益增多的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两章根据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系统地阐述了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以及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等方法:书末给出的两个附录,可供读者在学习本书的过程中查询之用。本书1985年被评为航空工业部优秀教材,198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被批准列为国家“九丘”重点教材。本书可作为高等工业院校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白动化、仪表及测试、机械、动力、治金等专业的教科书,亦可供从事自动控制类的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标签: 自动控制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