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武器装备研制

  • CCD信号数据采集及处理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门,而标准化和计量测试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机械制造中,精密加工必须靠精密的测量手段来保证,加工精度的提供与计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测量与控制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半导体器件,其设计思想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Boyer与Smith于70年代提出]。二十多年来,CCD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在传感器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光电子学与现代测试技术中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新兴领域之一。由于CCD具有自扫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重量轻、体积小、像素位置准确、耗电少、寿命长、可靠性好、信号处理方便、易于与计算机配合等优点,致使CCD光电尺寸测量的使用范围和特性比现有的机械式、光学式、电磁式量仪优越得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CD尺寸测量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接触检测方法,它使加工、检测和控制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可能。利用CCD作为光敏感器件的激光三角法测量技术在非接触尺寸、位置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将激光束投射到被测物面所形成的漫反射光斑作为传感信号,用透镜成像原理将收集到的漫反射光汇集到CCD上形成像点,当入射光斑随被测物面移动时,成像点在CCD上作相应移动,根据象移大小和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可以确定被测物面的位移量,若在物体两边同时测量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厚度。

    标签: ccd 数据采集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xsr1983

  • Keil Cx51 V7_0单片机高级语言编程与_uVision2应用实践

    本书详细介绍了KeilCx5]V7.0版本单片机C语言编译器和全新Windows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2的强大功能和具体使用方法。全面介继了最新版本Cx51编译器新增加的控制命令,给出了全部Cx51运行库函数及其应用范例,对KeilCx5l软件包中各种应用工具,如BL51/Lx5]连接定位器、A51/Ax51宏剂编器、LIB51库管理程序以及OH51符号转换程序等都作了详细介绍,还介绍了单片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X51及其了集RTX51TINY的具体功能与应用方法。uVision2已经将调试器功能集成于其中,用户可以在单一环境下完成从源程序编写、编译、链接定位一直到目标文件的仿真调试等全部工作,书中详细介绍了uVision2各种功能和应用,包括软件模拟调试和硬件目标板实时在线仿真。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先进性和实用性,给出了大量程序实例,并带有一张由Keil公司提供的配套CD-ROM光盘,其中包括Keil Cx51V7.0版本全功能评估软件包,本书各章中列出的全部程序代码,以及Keil Cx51源程序仿真硬件目标板的照片和使用说明。本书适合于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研制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大学生或研究牛的教学参考书。

    标签: keil 单片机 uvision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xsr1983

  • 仿人机器人

    仿人机器人是真正字面意义上或狭义的“机器人”,其研究和发展代表了机器人学的尖端水平。有关仿人机器人的工作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了,当时着重于双足步行机的研究和开发。只是自从10年前本田推出仿人机器人P2后,仿人机器人的研发才形成了一个热潮,至今方兴末艾。除了日本推出了QR1()、ASlM()和HRP-2等著名的仿人机器人以外,中国、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成功地研制了各自的仿人机器人。虽然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已成为机器入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很多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却未见到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仿人机器人的专著。在这种背景下,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棍田秀司等人著的《仿人机器人》夺得了先声,填补了这方面的一个空白。据译者所知,该书是第一部系统介绍仿人机器人的专著。书中既有对仿人机器人历史发展的简明扼要的介绍,又有基本理论和分析,还有对实际机器人系统的引用。内容包括仿人机器人学的运动学、ZMP和动力学,双足步态规划和全身运动模式的生成和动力学仿真等,是对10多年来仿人机器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作者们的成果)的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在仿人机器人上的最新发展和水平。这本学术专著并不是纯理论介绍,几乎所有的理论和算法都有实际机器人系统和平台的支持,书中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内容生动。本书的日文原著由四位作者共同写就,每位作者撰写其最擅长的专题。几位作者都是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属下的智能系统研究所仿人机器人HRP-2研发小组的主要成员。《仿人机器人》是他们多年的学术研究和系统开发的概括。除日文原著外,还计划推出英文、中文(即本书)、法文和德文版本,以五种文字向全世界出版发行。如果本书在中国的出版能对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和开发有所启发、帮助和推动,那么译者的初衷和愿望也就实现了。本书的翻译主要基于英文手稿,并参考了日文原著。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随时与作者商讨,力术翻译准确到位。尽管如此,因译者的水平和时间所限,译文中难免会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欢迎读者批评和指正。

    标签: 机器人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 全彩OLED屏显示系统的设计

    1引言有要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低驱动电压、宽温工作、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和视角宽等优点],其作为全彩显示器件,与LCD相比,具有更简单的工艺和更低的成本。近年,单色和局域色的OLED显示屏已有较多报道~1,并推出了全彩OLED显示屏~9]。本文研制了尺寸为1.9、分辨率为128(×3)×160的全彩OLED屏。在目前报道的同等或以下尺寸的采用无源矩阵(PM)驱动的全彩OLED屏中,该屏的分辨率处于较高水平。2全彩OLED屏2.1全彩技术的实现图1是5种实现全彩OLED显示屏技术的示意图。本文采用(a)所示的平面结构式,每个全彩像素包括红、绿和蓝3个子像素,利用空间混色实现彩色。这种技术的难点是在制作全彩OLED时,需要将红、绿和蓝OLED的发光层(EML)材料分隔开01。屏的最高分辨率不仅受限于机械掩模制作的公差,还受限于在器件制作工艺过程中机械掩模与ITO基板玻璃的对准误差。2.2P-OLED屏的驱动技术OLFD属于电流型器件,其发光亮度与驱动电流成正比,故OLED均采用恒流源驱动。由于OLED自身较高的寄生电容(20~30pF/pixel)和ITO电极引线的电阻(几~几109/口形成的电压降,对恒流源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可提供高达~30V的电压。为了实现多灰度显示,电流必须可程控。lare公司为了精确控制每个OLED子像素的发光亮度,提出了预充电方案]。根据有无开关和驱动薄膜晶体管的存在,可将矩阵式OLED的驱动可分为P10l和有源矩阵AM112种。PM驱动的显示器件由于制作工艺比AM要简单得多,且成本低廉,故在小尺寸的显示器件上得到了广泛应用。PM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

    标签: oled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 [从零开始学单片机C语言].李建清.扫描版

    C语言已成为当前举世公认的高效简洁而又贴近硬件的编程语言之一。将C语言向单片机上的移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C语言终于成为专业化单片机上的实用高级语言。用C语言编写的8051单片机的软件,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且明显地增加软件的可读性,便于改进和扩充,从而研制出规模更大、性能更完善的系统。因此,不管是对于新进入这一领域的开发者来说,还是对于有多年单片机开发经验的人来说,学习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技术都是十分必要的。本书简要介绍了8051单片机的主要构成、单片机Cx51开发与仿真环境的使用方法,透彻分析了Cx51的语法结构,并给出了大量实例。书中大多数实例和全部实验都经过了实验板的验证。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面向有一定单片机基础的初学者,因此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前,先阅读《从零开始学单片机技术》一书,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从我们多年来学习、开发的经验来看,单片机C语言编程技术是一门实战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不断地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实践!本书附有光盘,光盘中包含有书中所有实验的源程序。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单片机 C语言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得之我幸78

  • 多绕组移相整流变压器的设计研究

    由于多绕组移相整流变压器的二次线圈互相存在一个相位差,实现了输入多重化,由此可以消除变频器各单元产生的谐波对电网的污染,是高压变频器成为“绿色”电力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高压变频器中多绕组移相整流变压器为主要研究对象,进入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移相整流变压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介绍了移相整流变压器在高压变频器中的作用。2、分析了多绕组移相整流变压器的移相原理。研究了多绕组移相整流变压器励磁涌流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如何解决。3、分析了ZTSG-530/6移相整流变压器的主要参数计算、结构设计。用Visual C++编程语言开发了多绕组移相整流变压器的电磁设计软件。4、对多绕组移相整流变压器的电磁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运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Maxwll3D对ZTSG-530/6移相整流变压器样机的瞬态磁场进行分析。5、根据设计,研制出样机并试验,得出试验数据,并对比分析了电磁设计软件的计算结果、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样机数据的合理性。

    标签: 整流变压器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

  • 基于Modbus协议的仪表上位机与PLC的通信

    为了使自主研制的轻质油品在线色谱模拟蒸馏分析仪表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开发了上位机软件,能够实现与下位机PLC的通信,通信协议选用了工业应用比较普遍的Modbus协议。仪表上位机做主站,PLC做从站。1 Modbus通信协议1.1简介Modbus是一种工业控制系统串行通停协议。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Modbus协议已经成为一种通用工业标准,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利用它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Modbus协议的传输模式包括ASCI1,RTU,TCP等。其中RTU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在同样的波特率下,比ASC11码传送更多的数据。这里选用的就是Modbus RTU模式。1.2 Modbus协议支持的功能码表1列举了一些上、下位机通信中常用的功能码。使用它们即可实现对下位机的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读写操作。

    标签: modbus协议 仪表 上位机 plc 通信

    上传时间: 2022-06-27

    上传用户:

  •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制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现代工业设备中重要的运动部件,保留了有刷直流电动机宽阔而平滑的优良调速性能,同时又克服了有刷直流电动机机械换向带来的一系列的缺点,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阐述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等效电路、传递函数以及调速原理。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与H PWM.L ON的脉宽调制方法驱动控制无刷直流电机,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有较好的动静态特性。论文还分析了经典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各自的优缺点,并介绍了结合二者优点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优点。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了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计算机建模仿真。与采用经典PID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相比,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控制系统的动静态特性都得到改善。本论文设计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包括控制单元、功率变换单元,并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控制单元以TI的TMS320F2812DSP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位置传感器接口电路、人机界面电路、电平转换电路、电流采样电路以及采样调理电路等。功率变换单元以三菱的IPM PS21 563.P为核心,设计了整流电路、逆变电路、能耗制动电路以及多项保护电路。设计了基于TMS320F281 2 DSP控制器的速度电流双闭环电机驱动控制程序、位置检测程序、电流采样程序、人机界面程序以及各项安全保护程序等。在对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进行调试后,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波形,检验了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本文最后对整个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总结,并对本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看法。

    标签: 无刷直流电机 控制系统

    上传时间: 2022-06-28

    上传用户:

  • 基于STM32的电动摩托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

    无刷直流电机广泛应用于电动摩托车上,它的控制器直接影响电动摩托车的质量和运行效率。但目前市场上控制器的控制芯片大多不具备专业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在外围电路的设计中需要搭建很多的逻辑门电路来实现控制器MOSFET电桥的逻辑驱动控制,在MOSFET上下桥臂的互锁功能和死区时间的设置等都靠模拟电路去实现,可靠性及维修性较差,本文利用具有ARM Cortex-M3内核的STM32芯片的高性能和灵活的配置,研制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摩托车上的低压大功率低成本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对现有的控制器进行分析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的开发方案。(2)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仿真模型,用Proteus软件对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方式以及调速原理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对所设计的实际电路进行了改进。(3)建立了MOSFET的驱动电路的仿真模型,对驱动电路中的电子元件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芯片内部特征通过仿真软件LTspice IV对实际驱动电路进行了验证。(4)建立了STM32开发以及仿真调试环境,完成了全部程序的设计。(5)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开发系统,对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调试,研制出电动摩托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样机。

    标签: stm32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

    上传时间: 2022-06-29

    上传用户:

  • 原版英文PDF电子书免费下载: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From VLSI Architectures to CMOS Fabrication,891页

    原版英文PDF电子书免费下载: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From VLSI Architectures to CMOS Fabrication,891页 本书从架构和算法讲起,介绍了功能验证、vhdl建模、同步电路设计、异步数据获取、能耗与散热、信号完整性、物理设计、设计验证等必备技术,还讲解了vlsi经济运作与项目管理,并简单阐释了cmos技术的基础知识,全面涵盖了数字集成电路的整个设计开发过程。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微电子、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高年级师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半导体行业工程师参考。 现代电子系统日益复杂,随着半导体工艺水平的提高,单芯片的集成度和功能得以不断增强,其设计复杂度和各种风险也随之变大,甚至影响到投资者对研发新的更复杂系统芯片的信心。但是,为了有效降低便携式移动系统的产品单位成本和能量消耗,同时为了在产品独特性方面有竞争力,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仍然必须采用专用芯片解决方案。因此,深入了解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关键问题,并明确开发过程的各个实践环节存在的风险,就变得十分必要。 本书是一本将超大规模数字电路基本概念原理与工程实践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教材。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从工程实践的关键问题出发,对超大规模数字电路的全部讲授内容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梳理,形成了清晰的解决思路。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环节,作者重点阐述了设计研制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在丰富经验基础上对设计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可以帮助研究生和资深工程师完善自身的设计经验和能力,也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规避研发环节的风险。 本书和其他数字集成电路教科书相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是自顶向下的组织方式,从算法的架构设计开始,讨论了同步设计的各种时钟技术、设计验证、散热和封装问题,还讨论了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经济学与项目管理。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直接阅读感兴趣的章节,而不需要很多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方面的知识。第二是实用性。本书用了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了工程实践的问题,例如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设计数据组织方法,还有很多检查列表与提醒。 在目前的集成电路项目里,大量使用了重用的虚拟元件,通常有十几个到几十个时钟,验证工作量也要占到整个项目周期和投资的50%~70%,关于虚拟元件、时钟方案、VLSI经济学、项目管理、功能验证、设计验证等内容的讨论都可以直接作为实际项目实践的参考。总之,本书的内容相当全面并有一定深度,基本涵盖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各个方面,非常适合用作学习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科书,也适合作为正在从事数字集成电路开发的工程人员的参考书。

    标签:

    上传时间: 2022-06-30

    上传用户:kristycr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