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模拟接口

  • 基于FPGA的全数字激光测距信号处理

    激光测距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于遥感、精密测量、工程建设、安全监测以及智能控制等领域。早期的激光测距系统在激光接收机中通过分立的单元电路处理激光发、收信号以测量光脉冲往返时间,使得开发成本高、电路复杂,调试困难,精度以及可靠性相对较差,体积和重量也较大,且没有与其他仪器相匹配的标准接口,上述缺陷阻碍了激光测距系统的普及应用。 本文针对激光测距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了一套全数字集成方案,除激光发射、接收电路以外,将信号发生、信号采集、综合控制、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五个部分集成为一块专用集成电路。这样就不再需要DA转换和AD转换电路和滤波处理等模块,可以直接对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与分立的单元电路构成的激光测距信号处珲相比,可以大大降低激光测距系统的成本,缩短激光测距的研制周期。并且由于专用集成电路带有标准的RS232接口,可以直接与通信模块连接,构成激光遥测实时监控系统,通过LED实时显示测距结果。这样使得激光测距系统只需由激光器LD、接收PD和一片集成电路组成即可,提出了桥梁的位移监测技术方法,并设计出一种针对桥梁的位移监测的具有既便携、有效又经济实用的监测样机。 本文基于xil inx公司提供的开发环境(ise8.2)、和Virtex2P系列XC2VP30的开发版来设计的,提出一种基于方波的利用DCM(数字时钟管理器)检相的相位式测距方法;采用三把侧尺频率分别是30MHz、3MHz、lOkHz,对应的测尺长度分别为5米、50米和15000米,对应的精度分别为±0.02米、±0.5米和±5米。设计了一套激光测距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为了证明本系统的准确性,另外设计了一套利用延时的方法来模拟激光光路,经过测试,证明利用DCM检相的相位式测距方法对于桥梁的位移监测是可行的,测量精度和测量结果也满足设计方案要求。

    标签: FPGA 全数字 信号处理 激光测距

    上传时间: 2013-06-12

    上传用户:fanboynet

  • 基于FPGA的PCIE1接口设计与实现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和发展,可编程逻辑技术已成为当前电子设计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技术。通过采用FPGA/EDA技术,对通信卡的PCI接口、E1接口、外部逻辑电路进行集成,并利用目前通用计算机强大的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可大大简化CTI硬件的设计,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 据此,本论文提出了基于FPGA/EDA技术的PCI-E1接口设计方法,文中对PCI总线接口、E1接口及两接口的互连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功能模块和系统进行了VHDL建模与仿真。 同时,论文还介绍了基于ALTERACyclone系列FPGA芯片的PCI-E1接口硬件平台的设计原理和基于DriverWorks的WDM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 本论文涉及的软件、硬件系统已经开发、调试完成。测试结果表明:1、论文所研究的PCI接口(主/从设备)在进行配置读/写、I/O读写、存储器读写及总线的猝发数据传送等操作中,各项性能符合PCI2.3规范的要求。 2、论文所研究的E1接口支持成帧和不成帧两种传输方式:在成帧模式下,信息的有效传送速率为31×64Kbit/s;在不成帧的模式下,信息的有效传送速率为2.048Mbit/s。E1输出口各项参数符合CCITT相关规范要求。 3、论文所研究的PCI-E1接口在与现网设备、模块的对接测试中,性能稳定。基于本论文的产品已经正式发布。国内部分厂家已对该产品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测试,并计划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研究中。 本论文对于CTI硬件的设计是一项尝试和革新。测试和应用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符合设计目标,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标签: PCIE1 FPGA 接口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xinxiang

  • 基于FPGA的高分辨率图像采集卡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视频技术的广泛发展,数字图像采集在电子通信与信息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视监控系统等. 视频图像采集卡作为计算机视频应用的前端设备,承担着模拟视频信号向数字视频信号转换的任务,在多媒体时代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设计一种功能灵活,使用方便,便于嵌入到系统中的视频信号采集电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图像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了本次设计的目标: 完成基于PCI总线的高分辨率图像采集卡设计.然后简单介绍了本次设计用到的基本理论:数据采集理论,特别说明了采样和量化的定义与区别,以及量化的几种方式和量化与AD技术之间的关系. 图像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是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外围的A/D、D/A转换器和外围存储器.本文对比了当下流行的DSP芯片和IFPGA芯片作为数字处理核心的优缺点,并根据系统实际需要,选用FPGA作为数字信号处理器.然后列举了几款常用A/D视频芯片,还介绍了SDRAM控制的基本流程,最后提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图像采集卡的硬件设计分为A/D前端模拟通道设计和FPGA数字信号传输及外围电路设计.本文重点介绍了A/D芯片外围电路连接和使用方法,对PCI总线和它的控制电路也做了详细阐述.对图像采集卡的PCB布局布线也有详细说明. 图像采集卡FPGA内部程序构成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本次的程序设计主要分为数据采集模块,即与A/D接口模块,数据暂存模块,即SDRAM读写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即PCI控制模块.重点在于对的SDRAM的连续读写控制和各个模块间的协调工作.说明了.A/D采集数据从接收到存储详细过程,以及对SDRAM读写状态机和PCI总线的操控. 最后介绍了硬件调试和FPGA程序验证结果.详细说明了以Modelsim为平台的前端功能仿真和后端时序仿真,以及以SignalTapⅡ为平台,程序下载到FPGA中进行的实时验证.结果表明整个图像采集系统基本达到了系统设计中所给出的性能指标,证明了整个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标签: FPGA 高分辨率 图像采集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amandacool

  • 基于FPGA的高速实时数字存储示波器

    数字存储示波器(DSO)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由于当时它的带宽和分辨率较低,实时性较差,没有具备模拟示波器的某些特点,因此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数字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速模/数(A/D)转换器及半导体存储器(RAM)的发展,数字存储示波器的采样速率和实时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工程测量中,越来越多的工程师用DSO来替代模拟示波器。 本文介绍了一款双通道采样速率达1GHz,分辨率为8Bits,实时带宽为200MHz数字存储示波器的研制。通过对具体功能和技术指标的分析,提出了FPGA+ARM架构的技术方案。然后,本文分模块详细叙述了整机系统中部分模块,包括前端高速A/D转换器和FPGA的硬件模块设计,数据处理模块软件的设计,以及DSO的GPIB扩展接口逻辑模块的设计。 本文在分析了传统DSO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在高速A/D选择上,国家半导体公司2005年推出的双通道采样速率达500MHz高速A/D转换器芯片ADC08D500,利用其双边沿采样模式(DES)实现对单通道1GHz的采样速率,并且用Xilinx公司Spraten-3E系列FPGA作为数据缓冲单元和存储单元,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稳定性。其中,FPGA缓冲单元完成对不同时基情况下多通道数据的抽取,处理单元完成对数据正弦内插的计算,而DSO中其余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字滤波和FFT设计在后端的ARM内完成。DSO中常用的GPIB接口放在FPGA内集成,不仅充分利用了FPGA内丰富的逻辑资源,而且降低了整机成本,也减少了电路规模。 最后,利用ChipscopePro工具对采样系统进行调试,并分析了数据中的坏数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并给出了FPGA接收高速A/D的正确数据。

    标签: FPGA 高速实时数 字存储 示波器

    上传时间: 2013-07-07

    上传用户:asdkin

  • 基于FPGA的机器人视频监视系统

    随着电子科学、图像传输处理技术与理论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视频监控技术的实际研究与应用曰益得到重视,并不断地在许多领域取得骄人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机器人视频监控技术已成为高技术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论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机器人视频监视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具有前端视频采集、图像传输处理功能的FPGA系统。该系统采用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作为中央处理器,由视频采集模块、异步FIFO模块、I

    标签: FPGA 机器人 视频监视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21

    上传用户:ybysp008

  • 直序扩频软件无线电发射机研究

    软件无线电是无线通信领域继固定到移动、模拟到数字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是目前乃至未来的无线电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它在提高系统灵活性上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实现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手段。扩频通信具有卓越的抗干扰和保密性能。扩频通信相对于传统的窄带通信,在频谱利用率上也有明显的优势,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序列扩频则是其中在民用领域使用最多的一种扩频技术。FPGA在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流水线结构上有独特的优势,自然成为设计扩频软件无线电系统的首选技术之一。 首先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它的硬件结构和技术关键。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思路在于构建一个通用的强大的硬件平台,这也正是本课题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后,重点介绍了直序扩频的理论基础。对于发射机,其中最关键的是寻找一种相关特性卓越的伪随机序列,本课题主要对m序列、OVSF码和Gold码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详述了基于DDFS的数字调制技术和FPGA技术。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研究,根据软件无线电硬件结构,开发了基于Altera公司Cyclone系列FPGA的硬件平台。该平台具有210Mbps的高速DAC,并配有串口、USB接口、音频CODEC输入输出通道、以及LVDS扩展口和SDRAM,考虑到通用性,设计中加入了足以开发出接收机的两路40Mbps的高速ADC。FPGA的代码开发也是核心内容,本课题编写了大量相应的代码,包括加扩模块(含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基于DDFS的数字调制模块以及串口通信模块、LCD驱动模块,SDRAM Controller、ADC驱动模块,并编写了相应的测试代码。整个系统测试通过。关于硬件平台设计和代码开发,在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介绍。 总体说来,本课题基于现有的理论发展,在充分理解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将主要经历集中于具体应用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标签: 直序扩频 发射机 软件无线电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xauthu

  • 图像采集与远程传输系统的研究

    嵌入式图像采集、处理与传输系统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等优点,在智能交通、电力、通讯、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DSP技术的发展,在DSP上用软件实现实时视频压缩成为数字视频压缩标准应用的亮点,这种应用比起专门的压缩芯片更具有灵活性和升级潜力。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基于DSP TMS320VC5402脱机视频采集、压缩编码和视频数据通信的方法和DSP外围硬件系统设计。 在本设计中,图像采集部分利用SAA7111视频采集芯片完成视频信号的精确采集;利用FPGA完成复杂且高速的逻辑控制及时序设计,完成DSP外扩RAM,Flash等高速硬件电路设计,同时完成DSP的地址译码电路,将采集的数字视频信号存储在DSP外扩存储空间中;用FPGA基于N1OSⅡ来虚拟设计了I

    标签: 图像采集 远程传输

    上传时间: 2013-07-02

    上传用户:亚亚娟娟123

  • 光电子器件模型与OEIC模拟

    光电子器件模型与OEIC模拟 作者:陈维友;杨树人;刘式墉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光电子器件电路模型和光电集成回路计算机辅助分析研究方面的工作总结。

    标签: OEIC 光电子器件 模型 模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ty6899826

  • 屏上显示模块的FPGA实现

    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机顶盒已成为现在模拟电视收看数字电视节目必不可少的设备。而数字机顶盒需要在解码后的模拟视频信号上加入屏幕显示信息(如亮度、色度、信息服务菜单等)以提供给观众良好的界面和灵活的人机交互。 v屏幕显示系统(OSG,On-Screen-Graphics)解决了现有模拟电视无法实现的叠加屏幕显示信息的问题,提供同步输出叠加有各种图形、文字的电视节目图像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OSD(On-Screen-Display),即屏幕显示单元。OSD将叠加的位图图像分为多个OSD块,一般定义为矩形区域。每个矩形区域,例如台标、参数调节框、字幕等,都有独立的4色、16色或256色颜色查找表。同时OSG系统也支持真彩模式。OSD块经由编码/混合器与视频图像进行alpha混合后输出到电视屏幕上。 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FPGA设计包括屏幕显示单元在内的OSG系统的思路和设计过程,描述了模块的划分与功能仿真。在论文前半部分,本文给出了图文屏幕显示系统各子单元的工作流程,接着论文的后半部分,给出了详细的模块接口说明和硬件实现。

    标签: FPGA 显示模块

    上传时间: 2013-07-27

    上传用户:万有引力

  • 用FPGA实现8051内核及外设I2C接口

    8051处理器自诞生起近30年来,一直都是嵌入式应用的主流处理器,不同规模的805l处理器涵盖了从低成本到高性能、从低密度到高密度的产品。该处理器极具灵活性,可让开发者自行定义部分指令,量身订制所需的功能模块和外设接口,而且有标准版和经济版等多种版本可供选择,可让设计人员各取所需,实现更高性价比的结构。如此多的优越性使得8051处理器牢固地占据着庞大的应用市场,因此研究和发展8051及与其兼容的接口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在众多8051的外设接口中,I2C总线接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用的12C接口器件,如带12C总线的RAM,ROM,AD/DA,LCD驱动器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计算机及自动控制系统中。因此,本论文的根本目的就是针对如何在8051内核上扩展I2C外设接口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本课题项目采用可编程技术来开发805l核以及12C接口。由于8051内核指令集相容,我们能借助在现有架构方面的经验,发挥现有的大量代码和工具的优势,较快地完成设计。在8051核模块里,我们主要实现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七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这些都是标准8051核所具有的模块。在其之上我们再嵌入12C的串行通信模块,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逐次实现一位的收发、一个字节的收发、一个命令的收发,直至实现I2C的整个通信协议。 8051核及I2C总线的研究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和一块外围I2C从设备TMPl01来验证。本课题的最终目的是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的8051核成功并高效地控制扩展的12C接口与从设备TMPl01通信。 用EP2C35F672C6芯片开发的12C接口,数据的传输速率由该芯片嵌入8051微处理的时钟频率决定。经测试其传输速率可达普通速率和快速速率。 目前集成了该12C接口的8051核已经在工作中投入使用,主要用于POS设备的用户数据加密及对设备温度的实时控制。虽然该设备尚未大批量投产,但它已成功通过PCI(PaymentCardIndustry)协会认证。

    标签: FPGA 8051 I2C 内核

    上传时间: 2013-06-18

    上传用户:7311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