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反激式开关电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共模传导噪声的干扰源、传输通道以及变压器分布电容参数对共模嗓声的作用,建立相应的共模传导发射分析模型和变压器分布电容模型;重点分析了二次侧干扰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一种简单但有效降低共模传导噪声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标签: 开关电源
上传时间: 2021-11-23
上传用户:fliang
本资源是应用ADS设计低噪声前置放大器最典型的放大晶体管模型,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放大晶体管模型
上传时间: 2021-12-22
上传用户:
神经网络在智能机器人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神经网络在环境感知中的应 用 对环境 的感 知 ,环境模型 妁表示 是非常重要 的。未 知 环境中的障碍物的几何形状是不确定的,常用的表示方浩是 槽格法。如果用册格法表示范围较大的工作环境,在满足 精度要求 的情况下,必定要占用大量的内存,并且采用栅 格法进行路径规划,其计算量是相当大的。Kohon~n自组织 神经瞬络为机器人对未知环境的蒜知提供了一条途径。 Kohone~冲经网络是一十自组织神经网络,其学习的结 果能体现出输入样本的分布情况,从而对输入样本实现数 据压缩 。基于 网络 的这些特 性,可采 用K0h0n曲 神经元 的 权向量来表示 自由空间,其方法是在 自由空间中随机地选 取坐标点xltl【可由传感器获得】作为网络输入,神经嘲络通 过对大量的输八样本的学习,其神经元就会体现出一定的 分布形 式 学习过程如下:开 始时网络的权值随机地赋值 , 其后接下式进行学 习: , 、 Jm(,)+叫f)f,)一珥ff)) ∈N,(f) (,) VfeN.(f1 其 中M(f1:神经元 1在t时刻对 应的权值 ;a(∽ 谓整系 数 ; (『l网络的输八矢量;Ⅳ():学习的 I域。每个神经元能最 大限度 地表示一 定 的自由空间 。神经 元权 向量的最 小生成 树可以表示出自由空问的基本框架。网络学习的邻域 (,) 可 以动 态地 定义 成矩形 、多边 形 。神经 元数量 的选取取 决 于环境 的复杂度 ,如果神 经元 的数量 太少 .它们就 不能 覆 盖整十空间,结果会导致节点穿过障碍物区域 如果节点 妁数量太大 .节点就会表示更多的区域,也就得不到距障 碍物的最大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节点是对整个 自由空间 的学 习,而不是 学习最 小框架空 间 。节 点的数 量可 以动态 地定义,在每个学习阶段的结柬.机器人会检查所有的路 径.如检铡刊路径上有障碍物 ,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节点 来 覆盖整 十 自由窑 间,需要增加 网络节点来 重新学 习 所 138一 以为了收敛于最小框架表示 ,应该采用较少的网络 节点升 始学习,逐步增加其数量。这种方法比较适台对拥挤的'E{= 境的学习,自由空间教小,就可用线段表示;若自由空问 较大,就需要由二维结构表示 。 采用Kohonen~冲经阿络表示环境是一个新的方法。由 于网络的并行结构,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计算。并 且不需要了解障碍物的过细信息.如形状、位置等 通过 学习可用树结构表示自由空问的基本框架,起、终点问路 径 可利用树的遍 历技术报容易地被找到 在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的过程中,可采用人】:神经嘲 络技术对 多传 感器的信息进 行融台 。由于单个传感器仅能 提 供部分不 完全 的环境信息 ,因此只有秉 甩 多种传感器 才 能提高机器凡的感知能力。 2 神经 网络在局部路径规射中的应 用 局部路径 规删足称动吝避碰 规划 ,足以全局规荆为指 导 利用在线得到的局部环境信息,在尽可能短的时问内
上传时间: 2022-02-12
上传用户:qingfengchizhu
战场环境是影响战争胜负走向的关键因素,其中地形是战场环境的主要构成。随着军事技术的变革、精确打击和精确斩首武器的运用,传统二维地图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军事训练和军事指挥方面的需求。而对于当前的三维战场地形,快速进行地形模型构建、地形模型精细化以及海量数据可视化呈现的要求显得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为构建真实的三维战场地理环境及可视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选用倾斜摄影技术与 Cesium可视化库进行真实三维地形的建立及可视化平台的搭建,以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做为典型应用实例进行城市作战可视化开发。首先,本文介绍了三维实景建模与可视化相关理论;论述了在Web端进行可视化开发的优势;提出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三维战场地形构建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其次,本文制定了战场环境多源数据采集方案以及基于 Smart3D多源数据融合建模流程。制作了三维战场地形数据并进行了模型质量分析,包括模型的纹理精度、几何精度和地理坐标精度。确保生成的地形数据满足逼真的可视化视觉效果及地形对地面人员装备的各种干涉作用的真实性最后,本文在前三章的基础上采用BS三层架构的方式,通过 Cesium、HTLM,JavaScript等语言进行战场环境可视化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城市化作战的三维战场环境构建。同时本文基于 Cesium完成了模型单体化和模型驱动等功能本课题对三维战场地形环境构建与可视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战场环境构建方法可以运用到各种战场环境的构建,包括山地丘陵的作战地形环境构建、城市反恐作战等。通过可视化平台的加载可以直观、真实了解战场环境。通过模型驱动完成战场中各种演示效果。关键词:多源数据融合;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Cesium:三维战场环境可视化:CZML
标签: 数据融合
上传时间: 2022-03-17
上传用户:
HLA(高层体系结构)是实现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核心口作为一种软件体系结构,HLA为仿真应用的开发者提供了构造和描述仿真应用的通用框架,解决了仿真中的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提高了仿真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二是促进了模型在不同领域的重用。 本书以IEEE 1515标准为基础,对HLA技术的基本内容以及基于HLA的仿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
标签: hla
上传时间: 2022-04-21
上传用户:
引言伺服电机属于一类控制电机,分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两种。由于交流伺服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大转矩输出、低惯量和良好的控制性能等优点,故被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检测系统中作为执行元件,将控制电信号转换为转轴的机械转动,由于伺服电机定位精度相当高,现代位置控制系统已越来越多地采用以交流伺服电机为主要部件的位置控制系统,本文的设计也正是用于喷印机的位置控制系统之中。1总体设计方案本控制系统选用松下MSMA082AIC型交流伺服电机,通过以单片机控制器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同服电机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位置控制、速度控制两种,为了提高其带动喷头运行的平稳性,选用了速度控制方式实现对伺服电机的控制,以利用伺服电机系统自带的s型曲线控制模型,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单片机控制器向伺服驱动器输出控制信号,再通过伺服驱动器驱动伺服电机按要求动作,同时,控制器接收固定在祠服电机转轴上的光电编码盘随着电机转动而产生的反馈脉冲信号,以实现对伺服电机带动的喷头运行位置的检测控制,形成团环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对喷印位置的精确控制,所以选用了分辨率为2000p/r的光电编码盘作位置传感单元,将伺服电机转轴的转角位置变换成电脉冲信号,以供单片机控制器对喷印位置进行跟踪控制。
上传时间: 2022-06-01
上传用户:
情感识别是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人类的语音、表情和肢体语言中的情感信息识别出来。情感交互是机器通过接收人类的情感信息来模拟人类的情感决策过程,从而表达出自身情感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把虚拟人技术应用到人机交互中,研究出具有情感识别功能和情感表达功能的机器。本文的具体工作和贡献包括:第一,详细描述虚拟人的三维模型和情感模型的建立过程。这里介绍了虚拟人实体的建立和控制,以及虚拟人的情感计算模型和情感决策机制。利用三维建模工具和游戏制作软件,来建立虚拟人和虚拟场景,并通过对虚拟人控制模块的设定来驱动虚拟人的动作和行为特点,这使虚拟人能够从行为上表达情感。虚拟人的情感模型是虚拟人情感计算和决策的关键,是虚拟人具有情感能力的基础。这里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模拟人的情感计算过程和决策机制,来建立虚拟人的情感工作机制,从而控制虚拟人的情感计算过程,使虚拟人具有模拟人的情感表达的能力。第二,通过分析情感语音信号,来识别情感语音信号中的参数信息,并进一步识别出情感语音信号中的情感信息。语音信号中的参数有多种,本文在比较和总结的基础上,选定了三种参数来综合的识别语音信号中的情感信息。在情感语音语料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特征参数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主要是建立特征参数的参数模型,为情感识别建立识别基础。第三,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算法在语音信号识别上的优点,来对情感语音信号进行情感信息的识别。情感信息与语言信息有共同的声学特征,只是二者反映的信息不同。通过情感语音信号的特征分析和理论验证,隐马尔科夫模型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实验证明,隐马尔科夫模型在情感信息的识别上,表现出很好的识别效果和较高的识别率,为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事实支持。第四,建立人机交互系统原型,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来证明人机情感交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验证主要通过情感识别和情感决策两方面进行,情感识别的主要是建立在情感语音识别的基础上,情感决策就是通过验证虚拟人情感表达的结果跟期望值的对比结果。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jiabin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理论和设计基础,给出了大量应用实例,旨在使读者了解神经网络的发展背景和研究对象,理解和熟悉其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掌握其结构模型和基本设计方法,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打下基础。作者连续11年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课程,2002年在多次修改讲义和多项科研成果基础上形成本书的第一版。本书第二版对原书约1/3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对保留内容进行了修改。取材注意内容的典型性和先进性,编排注意内容的逻辑性,阐述注重物理概念的清晰性,举例与思考练习的安排注意了内容的实践性,常用神经网络及算法的介绍着重于实用性。
标签: 人工神经网络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qingfengchizhu
太阳能是当今发展速度居第二位的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过去15年平均年增长为15%到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更是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是由小型独立户用系统问大型并网系统发展。由于太阳能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光伏电站输出的电能波动很大。随着这种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的容量越来越大,其输出功率的波动对电网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系统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国际上大规模光伏并网电站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计算机仿真技术则是研究这一内容的有效的技术手段。过去,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大多是按照准稳态理论来对系统各部件建模[-2,对系统功率流进行计算,从而对系统的长期稳态性能进行评价。但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动态性能的研究中,上述模型不能反映当太阳能辐射强度、环境温度变化时,光伏电站运行状态的瞬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电网的影响。这就需要建立光伏电站的动态仿真模型。光伏阵列是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系统的关键部件,其L-V特性是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和光伏模块参数的非线性函数。要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伤真,首先一步是解决如何对光伏阵列1-V特性进行仿真模拟。该模型一旦建立,可用于模拟所研究系统的输入电源。简化的做法是把光伏阵列直接等效为直流电压源。但该模型不能实时跟踪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变化和光伏阵列参数的变化,因而这样的系统仿真不能反映上述参数变化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目前,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国内还未见公开发表的文献。国外虽有涉及这方面的公开文献,但所建模型主要针对特定的光伏模块1-41,因而缺乏通用性。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机驱动系统摆脱了常规两电平逆变器拓扑的限制,电机驱动系统与多电平逆变器的结合成了新的思路。多电平逆变器的输出电平数多,因此其输出波形更好,在大容量交流调速系统中优势明显。作为多电平逆变器的研究基础,三电平逆变器应用最为广泛,而其中首选的是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因此采用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驱动PMSM的模型预测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PMSM驱动系统中,位置与转速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机械传感器来进行测量,但这种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缺陷,会降低电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会增加成本。而无速度传感器技术是通过检测电机中的电流或电压,来对电机的实际转速和位置信息进行估计,这种技术省略了常规使用的机械传感器,能够实现电机系统的高精度、高动态性能的控制。因此PMSM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同一Pl转速调节器,设计三电平逆变器驱动PMSM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与两电平逆变器驱动PMSMMPTC系统对比,并对两个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2)为进一步提高系统响应性能,克服未知负载转矩扰动、增强系统鲁棒性,设计扩张状态负载转矩观测器,进而得到将负载转矩观测器和基于幂函数滑模转速调节器相结合的复合控制器。(3)设计基于分数阶滑模观测器的PMSMMPCC系统,实现对电机转速的快速准确估计。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xsr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