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z变换频率抽样理论:我们将先阐明:(1)z变换与DFT的关系(抽样z变换),在此基础上引出抽样z变换的概念,并进一步深入讨论频域抽样不失真条件。(2)频域抽样理论(频域抽样不失真条件)(3)频域内插公式一、z变换与DFT关系(1)引入连续傅里叶变换引出离散傅里叶变换定义式。离散傅里叶变换看作是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在 频 域 再 抽 样 后 的 变 换 对.在Z变换与L变换中,又可了解到序列的傅里叶 变换就是单位圆上的Z 变 换.所以对序列的傅里叶变换进行频域抽样时, 自 然可以看作是对单位圆上的 Z变换进行抽样. (2)推导Z 变 换 的 定 义 式 (正 变 换) 重 写 如 下: 取z=ejw 代 入 定 义 式, 得 到 单 位 圆 上 Z 变 换 为w是 单 位 圆 上 各 点 的 数 字 角 频 率.再 进 行 抽 样-- N 等 分.这 样w=2kπ/N, 即w值为0,2π/N,4π/N,6π/N…, 考虑到x(n)是N点有限长序列, 因而n只需0~N-1即可。将w=2kπ/N代入并改变上下限, 得 则这正是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正变换定义式.
上传时间: 2014-12-28
上传用户:zhaistone
这是我在去年年底利用业余时间做的一个鞋塑企业的计件工资系统。由于本人技术有限,请各位下载看过源码的同仁能给些建议,谢谢了。 我的Email:softboy@vip.sina.com QQ:9844389 验证信息:DFW,谢谢了!以下我说一下使用源码注意项: 1、Windows2000 Professional SP3、DELPHI 6.0、SQL Server2000的开发环境; 2、开发目录为:D:PieceRate,数据库备份存放于Data目录中,还原SQL Server后名为PieceRate; 3、目前客户3站点在使用,初次运行时服务器名、客户机名的设置大家应该会吧,不会就QQ吧。 4、里面有大量数量,数据日期为2003年1月份的,所以大家查看统计时要注意日期,如果统计全部人员的数据耗时会比较长一些; 5、统计大部分使用了存储过程; 6、使用了Devexpress Quantum、LxMenu、Reportmachine等控件; 7、二用户密码均为1; 8、此源码献给DELPHI最初级者学习使用,如果您认为您是高手或看过源码后觉得垃圾一堆,您可立即删除。但也欢迎您给我建议。 9、谢谢!
标签: 计件
上传时间: 2015-04-22
上传用户:gundamwzc
该源码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问题是给你个长为L的串,串中可以出现n种字符,还给出m个子串,求有多少个长为n的只由这些字串组成的串。输入例子:4 5 6 ABB BCA BCD CAB CDD DDA 结果为2.而5 4 5 E D C B A的结果为625
标签: 源码
上传时间: 2014-01-12
上传用户:水中浮云
这本书由王长清教授编写,主要讲述了电磁场中利用时域有限差分对其场量进行求解
标签: 编写
上传时间: 2014-01-21
上传用户:yepeng139
本文中用Laguerre网络实现的滤波器吸收了传统有限冲激响应(FIR)、 无限冲激响应(HR)滤波器的优点,既具有FIR滤波器的稳定性又具有HR 滤波器的长时记忆的特点和通阻带特性。其设计方法是在Laguerre滤波器 与理想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的均方误差为最小的前提下,利用牛顿一拉夫逊法 估算滤波器参数,然后由柯西一留数定理得出相对应的Lague二e系数以获得 最优滤波器。通过实例设计了Laguerre滤波器,并与传统FIR和HR滤波 器的频率响应作了详细的比较,得出Laguerre滤波器有较小的滤波器长度, 合适的线性相位和较少的通阻带波纹。缺点是计算复杂,但使用介绍的引 理可降低其复杂性。
上传时间: 2017-07-17
上传用户:问题问题
《GRE/GMAT/LSAT长难句300例精讲精练》是GRE超人气名师陈琦老师团队的又一本新作,也是“再要你命3000”的新成员,从之前的词汇、短语、练习,提升到长难句层面,相信学完本书后,考生在备考阶段肯定会更上一层楼。另外,本书的“六字真经”——倒装、省略、长句,一定会颠覆你的语法学习观,让你从今往后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GRE/GMAT/LSAT长难句300例精讲精练》不仅仅局限于书上文字内容的讲解,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陈琦老师还精心挑选了50例录制了讲解视频,时不时“出现”给你“打点鸡血”,特别是在介绍本书学习方法的部分也录制了视频讲解,你还会担心看不懂吗?你还会觉得看书很枯燥吗?琦叔相伴,备考路上不再孤单。
上传时间: 2015-08-22
上传用户:东大寺的
function [alpha,N,U]=youxianchafen2(r1,r2,up,under,num,deta) %[alpha,N,U]=youxianchafen2(a,r1,r2,up,under,num,deta) %该函数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有两种介质的正方形区域的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数值解 %函数返回迭代因子、迭代次数以及迭代完成后所求区域内网格节点处的值 %a为正方形求解区域的边长 %r1,r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电导率 %up,under分别为上下边界值 %num表示将区域每边的网格剖分个数 %deta为迭代过程中所允许的相对误差限 n=num+1; %每边节点数 U(n,n)=0; %节点处数值矩阵 N=0; %迭代次数初值 alpha=2/(1+sin(pi/num));%超松弛迭代因子 k=r1/r2; %两介质电导率之比 U(1,1:n)=up; %求解区域上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n,1:n)=under; %求解区域下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2:num,1)=0;U(2:num,n)=0; for i=2:num U(i,2:num)=up-(up-under)/num*(i-1);%采用线性赋值对上下边界之间的节点赋迭代初值 end G=1; while G>0 %迭代条件: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不为零 Un=U; %完成第n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G=0; %每完成一次迭代将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归零 for j=1:n for i=2:num U1=U(i,j); %第n次迭代时网格节点处的值 if j==1 %第n+1次迭代左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U(i,j+1)+U(i-1,j)+U(i+1,j)); end if (j>1)&&(j U2=1/4*(U(i,j+1)+ U(i-1,j)+ U(i,j-1)+ U(i+1,j)); U(i,j)=U1+alpha*(U2-U1); %引入超松弛迭代因子后的网格节点处的值 end if i==n+1-j %第n+1次迭代两介质分界面(与网格对角线重合)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1+k)*(U(i,j+1)+U(i+1,j))+2*k/(1+k)*(U(i-1,j)+U(i,j-1))); end if j==n %第n+1次迭代右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n)=1/4*(2*U(i,j-1)+U(i-1,j)+U(i+1,j)); end end end N=N+1 %显示迭代次数 Un1=U; %完成第n+1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err=abs((Un1-Un)./Un1);%第n+1次迭代与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值的相对误差 err(1,1:n)=0; %上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err(n,1:n)=0; %下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G=sum(sum(err>deta))%显示每次迭代后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 end
标签: 有限差分
上传时间: 2018-07-13
上传用户:Kemin
电磁场计算中的时域有限差分法(王常清) pdf版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专辑类-微波相关专辑-共31册-341M 电磁场计算中的时域有限差分法(王常清)-382页-12.3M-pdf版.pdf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uxiaojie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允许非接触式数据采集的自动识别技术。其中工作在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频段的无源RFID系统,由于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系统所使用的无源标签具有识别距离长、体积小、成本低廉等突出特点。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品牌型号的UHF RFID无源标签,由于不同品牌型号的标签在设计与制造工艺上的差异,这些标签在性能表现上各不相同,这就给终端用户选择合适自己应用的标签带来了困难。RFID基准测试就是在实际部署RFID系统前对RFID标签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估的有效手段。然而为了在常规实验室条件下得到准确公正的测试结果,需要对基准测试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正是研究符合EPC Class1 Gen2标准的RFID标签基准测试。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广泛应用的超高频无源RFID标签基准测试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上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例如,在真实的应用环境中,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同一品牌型号的标签,很难得到一致的识读距离测试结果。另外,在某些测试场景中,使用识读速率作为测试指标,所得到的测试结果数值非常接近,以致分辨度不足以区分不同品牌型号标签的性能差异。在这些分析基础上,本文把路径损耗引入了RFID基准测试,通过有限点的测量与数据拟合分别得到不同类型标签的路径损耗方程,结合读写器天线的辐射方向图,进一步得到各种标签受限于读写器接收灵敏度的覆盖区域。无源标签由于其被动式能量获取方式,其实际工作区域仍然受限于前向链路。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出这些标签的最小激活功率后,得出了各种标签在一定读写器发射功率下的激活区域。完成这些步骤后,根据这两种区域的交集可以确定标签的工作区域,从而进行标签间的比较并达到基准测试的目的,并能找出限制标签工作范围的瓶颈。 本文最后从功率损耗的角度研究了标签之间的相互干扰,为用户在密集部署RFID标签的场景中设置标签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hbsun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