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简单的demo程序,对刚刚进入IC卡开发的程序员有一些帮助
上传时间: 2014-01-12
上传用户:lht618
这是一个简单的demo程序,对刚刚进入IC卡开发的程序员有一些帮助,是一个电子钱包的程序
上传时间: 2015-06-19
上传用户:水口鸿胜电器
无线通信方面的,读IC卡卡号,并以无线的方式传送出去
上传时间: 2013-11-29
上传用户:xc216
单片机应用源码,包括各种简单操作,同时还有大型应用,例如IC卡读写,多机通信等
上传时间: 2015-08-07
上传用户:cazjing
crc任意位生成多项式 任意位运算 自适应算法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是采用多项式的 编码方式,这种方法把要发送的数据看成是一个多项式的系数 ,数据为bn-1bn-2…b1b0 (其中为0或1),则其对应的多项式为: bn-1Xn-1+bn-2Xn-2+…+b1X+b0 例如:数据“10010101”可以写为多项式 X7+X4+X2+1。 循环冗余校验CRC 循环冗余校验方法的原理如下: (1) 设要发送的数据对应的多项式为P(x)。 (2) 发送方和接收方约定一个生成多项式G(x),设该生成多项式 的最高次幂为r。 (3) 在数据块的末尾添加r个0,则其相对应的多项式为M(x)=XrP(x) 。(左移r位) (4) 用M(x)除以G(x),获得商Q(x)和余式R(x),则 M(x)=Q(x) ×G(x)+R(x)。 (5) 令T(x)=M(x)+R(x),采用模2运算,T(x)所对应的数据是在原数 据块的末尾加上余式所对应的数据得到的。 (6) 发送T(x)所对应的数据。 (7) 设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多项式为T’(x),将T’(x)除以G(x) ,若余式为0,则认为没有错误,否则认为有错。
上传时间: 2014-11-28
上传用户:宋桃子
不足 1。无并发控制。多客户端操作容易出错, 2。无社保购药接口,无ic卡,扫描仪接口,出款方式简单,不支持欠帐 3。数据库设计不太理想 4,库存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用先入先出法更合理, 5。程序有些处理方法采用了非正常手段,不易维护 6。报表没有采用票据打印机, 7。统计功能还要完善 8。所在与库存操作都采用一个tcr(tdataset)不合理, 9。没有处理药品折扣
上传时间: 2014-01-26
上传用户:wfeel
AT24系列存贮器和AT89系列单片机的特征及总线状态作为介绍,并以AT24C01与AT89C2051为例详细描述了通用存贮器IC卡的工作原理及用单片机对其进行读写操作的基本电路连接和软件编程方法
上传时间: 2013-12-19
上传用户:dreamboy36
crc任意位生成多项式 任意位运算 自适应算法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是采用多项式的 编码方式,这种方法把要发送的数据看成是一个多项式的系数 ,数据为bn-1bn-2…b1b0 (其中为0或1),则其对应的多项式为: bn-1Xn-1+bn-2Xn-2+…+b1X+b0 例如:数据“10010101”可以写为多项式 X7+X4+X2+1。 循环冗余校验CRC 循环冗余校验方法的原理如下: (1) 设要发送的数据对应的多项式为P(x)。 (2) 发送方和接收方约定一个生成多项式G(x),设该生成多项式 的最高次幂为r。 (3) 在数据块的末尾添加r个0,则其相对应的多项式为M(x)=XrP(x) 。(左移r位) (4) 用M(x)除以G(x),获得商Q(x)和余式R(x),则 M(x)=Q(x) ×G(x)+R(x)。 (5) 令T(x)=M(x)+R(x),采用模2运算,T(x)所对应的数据是在原数 据块的末尾加上余式所对应的数据得到的。 (6) 发送T(x)所对应的数据。 (7) 设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多项式为T’(x),将T’(x)除以G(x) ,若余式为0,则认为没有错误,否则认为有错
上传时间: 2014-01-16
上传用户:hphh
我们利用EM公司(EMMICROELECTRONICMARINSA,2074MARIN-Switzerland)生产的P4095芯片,制作了IC卡读头,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EM公司H4001非接触式IC卡的读卡程序。
上传时间: 2014-05-23
上传用户:牧羊人8920
这篇文章发表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5年第三期,我已经和彭先生联系上了!他会回答大家的问题的 2002年初,笔者着手写一个IC卡预付费电表的工作程序,该电表使用Philips公司的8位51扩展型单片机87LPC764,要求实现很多功能,包括熄显示、负荷计算与控制、指示闪烁以及电表各种参数的查询等,总之,要使用时间的单元很多。笔者当时使用ASM51完成了这个程序的编写,完成后的程序量是2KB多一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程序并没有真正使用,只是作了一些改动之后用在一个老化设备上进行计时与负荷计算。约一年后,笔者又重新改写了这些代码。
上传时间: 2014-01-17
上传用户:jack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