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教学质量

  •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教学与科研应用-108页-3.1M-PDF版.pdf

    专辑类-单片机专辑-258册-4.20G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教学与科研应用-108页-3.1M-PDF版.pdf

    标签: M-PDF ARM 108 3.1

    上传时间: 2013-05-24

    上传用户:glxcl

  • DL-T-516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pdf.zip

    专辑类-国标类相关专辑-313册-701M DL-T-516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pdf.zip

    标签: 5161.7 DL-T 2002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ate_Li

  • 基于DSP和ARM的双核电能质量分析仪的研究.rar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能污染日益严重,电能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电力部门及电力用户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若偏离正常水平过大,会给发电、输变电和用电设备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因此对电能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提高和改善电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能质量的基本概念,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的分类、特征及产生原因和危害作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电能质量各项指标(供电电压偏差、频率偏差、公用电网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与闪变)的分析,以传统的傅立叶变换理论为基础,针对目前电能质量分析的难点即对突变的、暂态的、非平稳的信号的检测与分类,提出了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暂态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在系统的研究了电能质量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电能质量分析系统中需要支持复杂算法和保持实时性的特殊要求,研制了基于DSP与ARM构架的嵌入式电能质量分析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重点分析了DSP与ARM的选型依据、结构特点、具体应用等。并且详细的介绍了硬件平台的各部分组成和电路原理图。随后,提出了该装置软件部分设计思想,其中重点介绍了DSP部分的FFT算法设计、ARM部分的UC/OS-II操作系统移植和MiniGUI图形界面开发。最后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可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能质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UC/OS-Ⅱ;MiniGUI

    标签: DSP ARM 双核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songrui

  • 西电《微型计算机原理》教学PPT.rar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型计算机原理(第五版)》教学PPT,内容丰富准确。

    标签: 微型计算机

    上传时间: 2013-06-02

    上传用户:萌萌哒小森森

  • EDA课程设计———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环节

    EDA课程设计———研究型教学的重要环节 摘 要: 介绍了在电工学教学中开设课外EDA课程设计的3个措施: (1) 开学初提出设计任务(学生可任

    标签: EDA 环节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youlongjian0

  • 多功能EDA仿真/教学实验系统

    多功能EDA仿真/教学实验系统产品简介北京普立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提供核心模块-单片机系统核心模块-CPLD核心模块-FP

    标签: EDA 多功能 仿真 教学实验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rocwangdp

  • SmartSOPC 多功能教学实验开发平台

    SmartSOPC 多功能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产品特性及技术参数概述:SmartSOPC 多功能教学实验开发平台集众多种功能于一体,是SOPC

    标签: SmartSOPC 多功能 教学实验 开发平台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lunshaomo

  • ARM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ARM嵌入式技术在工业和生活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满足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校通信类和电子类专业开设ARM嵌入式技术相关课程及其实验课程将成为趋势。在课程中设置合理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论和应用技术。 论文设计的ARM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包括一块适合普通高校嵌入式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验开发板及其配套的实验。该实验系统针对一般高校所开设的ARM嵌入式技术相关课程的要求而设计,配套实验符合教学大纲及实验课时的要求。 论文设计的实验开发板主要组成模块有:最小系统,包括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复位模块、Flash ROM模块、SDRAM模块、JTAG接口等;扩展接口,包括LED、键盘、RS232串口、I2C接口、液晶模块、以太网模块等。实验开发板采用S3C4510B网络控制芯片用作控制和信号处理,使用网络接口芯片DM9161和隔离变压器H1102完成网络接入,使用AM29LV160和HY57V641620HG构建16位存储单元,使用AT24C01和PCF8583来构建I2C接口,使用MAX232完成TTL电平转换以扩展RS232串口,并扩展键盘和LCD实现人机交互。实验开发板的硬件设计充分考虑了一般高校实验室的条件和需求,能够较好地将成本控制在150元左右,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创造动手制作PCB的实验条件。实验板的接口设计能够让学生较为方便地开展实验,并考虑了实验板扩展和二次开发的需要。 论文设计的实验系统配套实验主要有基础实验、扩展实验和设计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片内资源和特殊功能寄存器的配置方法,对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有一定的理解,能编程完成一些简单的控制功能;扩展实验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嵌入式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基本理念,能够设计和实现常见的外设驱动程序,能够进行操作系统的配置和移植,能够自行对实验板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设计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使学生能根据需要设计出实现一定功能的扩展模块,从而使实验板扩展成实现具体功能的工业产品。基础实验包括ADS集成环境实验、键盘实验(GPIO输入)、LED实验(GPIO输出)、定时器实验、外部中断实验、UART串口通信实验、I2C接口实验、液晶显示实验;扩展实验包括建立交叉编译环境实验、操作系统编译实验、操作系统移植实验、以太网通信实验、TFTP实验、WEB访问实验;设计实验包括TCP/IP协议栈实验、Web服务器实验。学生通过完成基础实验、扩展实验和设计实验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创新性开发实验,可以满足一般高校嵌入式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 论文介绍了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以及实验开发板设计完成后进行的调试。实验开发板移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为uClinux,采用的Bootloader为U-boot。论文还简单介绍了实验系统的扩展方案和二次开发方案,并对嵌入式新技术的发展做了粗浅的探讨。 论文所做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对普通高校ARM嵌入式技术实验课程设计的一次有益探索。

    标签: ARM 嵌入式 教学实验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jjq719719

  • 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构建

    国内大部分普通高校实验室的嵌入式实验教学系统基本上是基于8位CPU的单片机,这些系统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且实验内容大多停留在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因此只能提供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不能涵盖基础、综合、创新三个层次,也不能培养出市场对嵌入式系统需求的学生。而建立以ARM为内核的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及实验内容,能使学生在软、硬件知识结合上和能力上有新的提高。 ARM是当前全球领先的16/32位RISC微处理器内核,现在大多数功能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ARM内核构建的,如本课题中教学实验平台硬件部分以IntelXscale处理器PXA270为核心,软件部分以Linux操作系统为核心进行开发,教学实验平台是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高速的网络型硬件平台功能强大、复杂,起点高,适合于各高校的教学和实验,以及各种嵌入式系统的课题和科研项目。 构建教学实验平台的主要工作是完成硬件的设计、实现及操作系统移植。本论文主要在阐述嵌入式概念和主要开发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对PXA270硬件平台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软件平台作了相关介绍;详细讲述了移植Linux到硬件平台的过程,实现ARM—Linux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结合,并在该教学实验平台上设计了如触摸屏控制实验、USB设备实验与数字视频接口等实验。

    标签: ARMLinux 嵌入式 教学实验

    上传时间: 2013-07-04

    上传用户:yyq123456789

  • 基于ARM和DSP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控系统的研究

    随着电网中非线性负载的迅速增加,电能质量日趋恶化,这不仅严重影响电网安全高效的运行,而且对经典的电力测量理论、方法和仪表的设计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力检测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并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讲述了谐波测量的基本理论,着重对傅里叶变换进行说明,使用PSIM软件对谐波信号进行仿真,并给出仿真结果。以电力监控领域现阶段的技术为参考,提出并研制了一种基于ARM和DSP的嵌入式平台的电力监控系统。该系统为了能满足实时谐波分析算法运算量大的要求,它采用模块化设计,核心CPU按数据处理和控制两种功能分别采用美国TI公司生产的TMS320LF2407芯片和Samsung公司基于ARM920T内核的16/32位S3C2410A微处理器,两个核心芯片各自在不同的电路板上独立运行,充分发挥DSP芯片的数字信号处理优势和ARM的控制功能,以实现系统中的复杂软件算法,运算速度也能得以提高。 系统硬件设计包括DSP数据采集模块、实时时钟电路和ARM的时钟电路、存储器接口电路、SDRAM电路、串行接口电路、通信模块接口电路、LCD显示等电路的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应用程序的设计,应用程序设计由ARM主控程序设计、网络通讯程序、ARM与DSP通讯程序设计以及DSP数据处理程序设计组成。

    标签: ARM DSP 电能质量 在线监控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un_pro1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