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性能交-直-交变频调速传动系统中,PWM 逆变器作为四象限变流器(4QC)的典型负载,其直流侧的静、动态行为对于4QC 的建模、控制方法及静动态性能研究和系统设计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逆变器与4QC 拓扑结构的统一性,将4QC 的状态空间平均(SSA)模型经过移植得到逆变器的SSA 模型,进而提出四象限变流器的负载等效模型和近似简化等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揭示四象限变流器的负载等效模型与逆变器及交流侧电路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给出等效模型的参数设计公式。仿真与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及理论分析的有效性。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大融融rr
介绍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7*4)的拓扑结构和几种工作模式,分析了电流断续临界模式(3456 )控制的7*4 电路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8 7*4 电路参数的选取方法、实验波形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类7*4 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及低成本等优点。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604759954
利用电流型PWM控制器UC3844设计单端反激式IGBT驱动电源。介绍了电压型PWM控制器和电流型PWM控制器的区别并详细说明电流型PWM控制器UC3844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单端反激式驱动电源的拓扑结构, 并详细介绍外围电路的搭建和器件选取数值计算过程。最后给出样机实验波形, 该驱动电源经长时间运行, 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变频器IGBT驱动的要求, 表明该设计方案正确、可靠, 在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传时间: 2013-10-14
上传用户:wangzeng
分析了对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的要求,简单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指出了各个拓扑结构的优缺点、效率和适用场合。给出了一种利用软开关技术的单相全桥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DC/AC),分析了其工作过程,通过谐振可以实现主功率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和关断,而且辅助开关和二极管都是零电流开通和关断,大大减小了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提高了逆变器的效率。最后,介绍了开关器件的选择问题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royzhangsz
TLC2543是TI公司的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使用开关电容逐次逼近技术完成A/D转换过程。由于是串行输入结构,能够节省51系列单片机I/O资源;且价格适中,分辨率较高,因此在仪器仪表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TLC2543的特点 (1)12位分辩率A/D转换器;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10μs转换时间; (3)11个模拟输入通道; (4)3路内置自测试方式; (5)采样率为66kbps; (6)线性误差±1LSBmax; (7)有转换结束输出EOC; (8)具有单、双极性输出; (9)可编程的MSB或LSB前导; (10)可编程输出数据长度。 TLC2543的引脚排列及说明 TLC2543有两种封装形式:DB、DW或N封装以及FN封装,这两种封装的引脚排列如图1,引脚说明见表1 TLC2543电路图和程序欣赏 #include<reg52.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clock=P1^0; sbit d_in=P1^1; sbit d_out=P1^2; sbit _cs=P1^3; uchar a1,b1,c1,d1; float sum,sum1; double sum_final1; double sum_final; uchar duan[]={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uchar wei[]={0xf7,0xfb,0xfd,0xfe}; void delay(unsigned char b) //50us { unsigned char a; for(;b>0;b--) for(a=22;a>0;a--); } void display(uchar a,uchar b,uchar c,uchar d) { P0=duan[a]|0x80; P2=wei[0]; delay(5); P2=0xff; P0=duan[b]; P2=wei[1]; delay(5); P2=0xff; P0=duan[c]; P2=wei[2]; delay(5); P2=0xff; P0=duan[d]; P2=wei[3]; delay(5); P2=0xff; } uint read(uchar port) { uchar i,al=0,ah=0; unsigned long ad; clock=0; _cs=0; port<<=4; for(i=0;i<4;i++) { d_in=port&0x80; clock=1; clock=0; port<<=1; } d_in=0; for(i=0;i<8;i++) { clock=1; clock=0; } _cs=1; delay(5); _cs=0; for(i=0;i<4;i++) { clock=1; ah<<=1; if(d_out)ah|=0x01; clock=0; } for(i=0;i<8;i++) { clock=1; al<<=1; if(d_out) al|=0x01; clock=0; } _cs=1; ad=(uint)ah; ad<<=8; ad|=al; return(ad); } void main() { uchar j; sum=0;sum1=0; sum_final=0; sum_final1=0; while(1) { for(j=0;j<128;j++) { sum1+=read(1); display(a1,b1,c1,d1); } sum=sum1/128; sum1=0; sum_final1=(sum/4095)*5; sum_final=sum_final1*1000; a1=(int)sum_final/1000; b1=(int)sum_final%1000/100; c1=(int)sum_final%1000%100/10; d1=(int)sum_final%10; display(a1,b1,c1,d1); } }
上传时间: 2013-11-19
上传用户:shen1230
摘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基于施耐德Modicon Premium T PCX 57 PLC在邮政自动化分拣系统中控制系统的应用,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工艺流程和信息采集等。关键词:T PCX57 PLC FIPIO总线 OPC Momentum I/O模块 分拣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kristycreasy
采用Infineon XC2000系列单片机实现CAN网关模块,利用MFC编写PC端网关配置软件。该系列单片机MultiCAN模块可实现不同速率的独立CAN网络之间的数据接收、存储、转发;能够过滤不需要的CAN消息,降低子网的负荷。该网关模块可以实现改变CAN网络拓扑结构、延长网络通信距离、增加节点数目等功能。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风为裳的风
综述从问世,到协议规范2.0版本,USB(通用串行总线,简写为USB)在不断自我完善,并走向成熟。从普通计算机用户,计算机工程师,到硬件芯片生产厂商,都已经完全认可了USB。厂商对于USB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的也越来越完备,现在开发一个USB外设产品,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和时间大大降低了,几年前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但是,随着USB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人们对于USB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希望USB能应用在各种计算机领域中,尤其是在移动通讯领域中,希望能通过PDA等移动设备来直接和USB外设通信,使得USB能应用在没有PC的领域中。 非PC应用领域?这正是USB一个致命的弱点。USB的拓扑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Host(也称为主机),任何一次USB的数据传输都必须由Host来发起和控制,所有的USB外设都只能和Host建立连接,任何两个外设之间或是两个Host之间无法直接通信。而目前,大量的扮演Host角色的是个人电脑PC。因此,“如何将USB应用到嵌入式领域?如何实现USB点对点的通讯?”等问题,开始进入了USB开发者的讨论议程。正是在这种新的需求之下,USBHost的嵌入式应用成了USB领域新的兴奋点。 本项目也就是在嵌入式USBHost技术即将起步发展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传统意义的USB开发,仅仅是对USB外设的开发,USB底层驱动程序和USB主控制器驱动程序都由Windows等操作系统提供,有关这些驱动程序的细节过程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要设计USBHost,就须设计这两部分驱动程序,Windows源码不公开,这些细节资料就无从得到。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维子哥哥
信号传输距离有限,常用于一个PCB板之内;总线上挂接的节点器件有限,受容性负载最大值400pF的限制;拓扑结构只能是二线总线型,不能扩充到星型结构;速度只能取最低值,高速I2C器件速度发挥不出来;不同电平的器件不能挂接在同一总线上;如果要解决上述问题,一般方法是再增加一或多条I2C总线,为不同的总线编写不同的程序,增加了工作量还降低了软件的可移植性。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Jesse_嘉伟
3.1 总线与接口概述 3.1.1 总线和接口及其标准的概念 总线:是在模块和模块之间或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的信号线,信息包括指令、数据和地址。 总线标准 指芯片之间、扩展卡之间以及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和传输信息时,应该遵守的一些协议与规范。 接口标准 外设接口的规范,涉及接口信号线定义、信号传输速率、传输方向和拓扑结构,以及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等多个方面。 3.1.2 总线的分类 1) 按总线功能或信号类型划分为: 数据总线:双向三态逻辑,线宽表示了总线数据传输的能力。地址总线:单向三态逻辑,线宽决定了系统的寻址能力。控制总线:就某根来说是单向或双向。控制总线最能体现总线特点,决定总线功能的强弱和适应性。2) 按总线的层次结构分为: CPU总线:微机系统中速度最快的总线,主要在CPU内部,连接CPU内部部件,在CPU周围的小范围内也分布该总线,提供系统原始的控制和命令。局部总线:在系统总线和CPU总线之间的一级总线,提供CPU和主板器件之间以及CPU到高速外设之间的快速信息通道。系统总线:也称为I/O总线,是传统的通过总线扩展卡连接外部设备的总线。由于速度慢,其功能已经被局部总线替代。通信总线:也称为外部总线,是微机与微机,微机与外设之间进行通信的总线。3.1.3 总线的主要性能参数1.总线频率:MHz表示的工作频率,是总线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2.总线宽度:指数据总线的位数。3.总线的数据传输率 总线的数据传输率=(总线宽度/8位)×总线频率 例:PCI总线的总线频率为33.3MHz,总线宽度为64位的情况下,总线数据传输率为266MB/s 。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shen95416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