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 5G 的新型多载波传输技术比较 摘 要: 介绍了几种面向 5G 的新型多载波传输技术: 滤波器组多载波( FBMC,Filter Bank Multicarri- er) 、通用滤波多载波( UFMC,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 和广义频分复用( GFDM,Generalized Fre- 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的基本原理,并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5G) 支持的应用场景和技术需求的 角度对三种多载波传输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三种多载波传输技术的带外泄露较低,FBMC 系统 不使用 CP( CP,Cyclic Prefix) ,因此具有很高的时频效率,但 FBMC 系统帧的长度比较长,不适合短 包类业务; UFMC 对一组连续的子载波滤波,可以支持较短的帧结构,但 UFMC 不使用 CP,复杂度较高; GFDM 基于独立的块调制,具有灵活的帧结构,鲁棒性好,复杂度比前两者 低,便于实际应用。 关键词: 多载波;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滤波器组多载波; 通用滤波多载波; 广义频分复用
标签: 5G
上传时间: 2022-02-25
上传用户:kingwide
网络安全技术-QoS技术白皮书摘 要:本文对Internet的三种服务模型(Best-Effort、IntServ和DiffServ),以及服务模型的 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介绍,较为详细地介绍了H3C系列数据通信产品所支持的QoS技 术,内容包括:流量分类和标记、拥塞管理、拥塞避免、流量监管与流量整形、链路 效率机制以及MPLS网络相关QoS技术,并且简要描述了在实际应用中的QoS解决方 案。网络运营商及行业用户等通过对这些QoS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在Internet或任何 基于IP的网络上为客户提供有保证的区分服务。1 概述 1.1 产生背景 在传统的IP网络中,所有的报文都被无区别的等同对待,每个转发设备对所有的报 文均采用先入先出(FIFO)的策略进行处理,它尽最大的努力(Best-Effort)将报 文送到目的地,但对报文传送的可靠性、传送延迟等性能不提供任何保证。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随着IP网络上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对IP网络的服务质量也提出 了新的要求,例如VoIP等实时业务就对报文的传输延迟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报 文传送延时太长,用户将不能接受(相对而言,E-Mail和FTP业务对时间延迟并不 敏感)。为了支持具有不同服务需求的语音、视频以及数据等业务,要求网络能够 区分出不同的通信,进而为之提供相应的服务。传统IP网络的尽力服务不可能识别 和区分出网络中的各种通信类别,而具备通信类别的区分能力正是为不同的通信提 供不同服务的前提,所以说传统网络的尽力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 QoS技术的出现便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1.2 技术优点 QoS旨在针对各种应用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如: z 可以限制骨干网上 FTP 使用的带宽,也可以给数据库访问以较高优先级。 z 对于 ISP,其用户可能传送语音、视频或其他实时业务,QoS 使 ISP 能区分 这些不同的报文,并提供不同服务。 z 可以为时间敏感的多媒体业务提供带宽和低时延保证
上传时间: 2022-02-26
上传用户:kingwide
CAMS设备用户管理功能技术白皮书1 介绍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网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网络的骨干架构常常会由许多 的服务器、网络设备所连接,负责系统、网络或信息安全的管理者经常需要登录网 络里的各台重要设备,进行例行维护、故障修复或安装最新修补程序等诸多操作。 而登录不同设备的用户名和密码管理则成为网络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目前常见的情形是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分散存储在各个需要进行日常管理的网络 设备中,同一用户在多台网络设备中拥有多套身份和密码,而同一网络设备中又可 能保存多套用户身份、权限信息。在一个大型网络中,需要管理员远程登录进行管 理的网络设备往往数量众多。如果增加一个设备管理员,用户可能需要在数十台网 络设备上都做相应的管理员信息配置,同时用户的每一个密码都可能受到不同规则 的制约,支持不同安全级别的访问,而且还有不同的期限。显而易见,这不仅导致 网络维护的不便,还容易引起密码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因而针对上述问题,H3C CAMS综合访问管理服务器提供设备用户管理功能,统 一管理网络中多台设备的管理用户信息。 2 CAMS设备管理用户功能介绍 H3C CAMS(Comprehensive Access Management Server)综合访问管理服务器 是一个集事前认证、事中监控、事后审计和业务管理为一体的多业务安全接入管理 平台。 设备用户管理功能可以对设备管理用户(CAMS系统提供的对配合CAMS系统中的 各种网络设备完成设备管理工作的管理员用户)进行管理。这里所说的设备管理用 户不同于CAMS系统维护的可进行接入认证的帐号和卡号用户,不能用于提供宽带 网络服务,不提供帐务管理功能。 设备用户管理功能可以对被管理的网络设备设定可以访问设备的用户主机IP地址范 围(可以隶属于不同的多个网段),并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服务类型
标签: cams
上传时间: 2022-02-27
上传用户: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许多具有低功率无线收发装置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它们监测采集周边环境信息并传送到基站进行处理在某一时刻通过wSN采集的数据量非常大,如何正确、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成为当前WSN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传感器节点一般部署在恶劣环境中,一些偶然因素会使采集的数据中出现不准确的数据,用户依据这样的数据很难准确判断出被测对象的真实状态。基于模糊理论的决策级数据融合算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国家863研究项目《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铁路危险货物在途安全状态监测技术研究》为背景,结合铁路运输中棉花在途状态监测系统的开发,在分析了当前有效的决策级数据融合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决策级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被测对象状态的描述。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了WSN中传统的决策级数据融合算法,如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算法和算术平均数数据融合算法,总结这两种算法的优缺点和检测系统的需求,进步明确理想算法应达到的目标。(2)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两阶段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第一阶段利用基于贴近度的数据融合算法进行同类数据的融合校准,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剔除错误的和可信度较差的数据,得到相对更加准确的数据,第二阶段利用模糊推理对第个阶段得到的异类数据进行融合推理,得到被测对象当前状态的描述,为决策提供支持(3)结合实测数据仿真本文所提出的算法,结果证明与传统的融合算法相比,可以更加准确的描述被测对象状态
标签: 无线传感器
上传时间: 2022-03-17
上传用户:
随着杜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水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迫切需要环境水质多参数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以为环境监测、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的手段。水质多组分检测涉及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计算机技术、电化学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研究环境水质检测与智能分析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在线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算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由于能够利用互补和冗余的信息,显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数据融合的关键问题是融合算法。本文深入研究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传统融合算法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在线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算法,并应用到水质在线检测过程中,不仅缩短了训练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融合的可靠性和灵活性2)提出了一种离子传感器的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校正方法:由于离子传感器的非线性、漂移和交叉敏感性等影响了其检测精度和可靠性,难以进行连续在线检测。以硝酸根离子传感器为例,研究其自校正方法,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连续监测根据实验数据,详细分析了硝酸根离子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并考虑了零点和时间漂移,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硝酸根离子传感器的自校正方法,给出了详细描述和分析。3)离子传感器故障检测的小波支持向量机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在线连续检测的应用要求离子传感器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即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出离子传感器的故障。本文采用小波支持向量机提取各传感器故障特征,再用支持向量机对故障进行分类,实现对各离子传感器的故障诊断。
标签: 数据融合
上传时间: 2022-03-18
上传用户:
2020年3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编制ChaoJi充电技术白皮书,全面阐述了ChaoJi充电系统、通信协议、连接器等技术方案、未来标准和产业规划等。日本基于同一解决方案同步编制了新一代充电标准CHAdeMO3.0。ChaoJi充电技术是基于国际三种主流直流充电系统和充电接口技术研发的面向下一代的全球统一的充电接口技术,在完全向前兼容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了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传导充电技术路线的升级。 1)解决现有问题。ChaoJi充电系统解决了现有2015版接口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如公差配合,IPXXB安全设计、电子锁可靠性以及PE断针和人体PE的问题。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电击防护、防火及热安全设计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提升了充电安全性和可靠性。 2)引入新的应用。ChaoJi充电系统已经率先在大功率充电中得到应用,最大充电功率可提升到900kW,解决了一直以来存在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同时为慢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加速了小功率直流充电技术的发展。 3)适应未来发展。ChaoJi充电系统也为今后的技术升级做了充分的考虑,包括具有超大功率的适应能力、支持V2X、信息加密、安全认证等新技术应用,支持未来通信接口从CAN向以太网升级,为千安以上超大功率充电预留了升级空间。 4)兼容性好,不改变现有车桩产品。采用适配器方式解决了新车到老桩充电问题,避免了对原有设备和产业改造的难题,可以实现技术平稳升级。 5)与国际接轨,引领发展。ChaoJi充电系统在研究过程中,就充电连接器接口、控制导引电路、通讯协议、向前向后的兼容方案以及国际标准化等方面与日本、德国、荷兰等专家开展了深入的合作,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信息交换,为ChaoJi充电方案成为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中日将携手积极营造ChaoJi充电技术的产业生态环境,联合国内外的汽车制造厂家,同步进行充电技术的升级和标准的国际化。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新一代ChaoJi充电系统纳入国际标准,使ChaoJi成为具有全球兼容性的通用标准。
标签: 电动汽车
上传时间: 2022-04-24
上传用户:xsr1983
高通SMB1350、SMB1351锂电池充电芯片官方技术手册,支持QC3.0,i2c总线配置。
上传时间: 2022-05-21
上传用户:
情感识别是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人类的语音、表情和肢体语言中的情感信息识别出来。情感交互是机器通过接收人类的情感信息来模拟人类的情感决策过程,从而表达出自身情感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把虚拟人技术应用到人机交互中,研究出具有情感识别功能和情感表达功能的机器。本文的具体工作和贡献包括:第一,详细描述虚拟人的三维模型和情感模型的建立过程。这里介绍了虚拟人实体的建立和控制,以及虚拟人的情感计算模型和情感决策机制。利用三维建模工具和游戏制作软件,来建立虚拟人和虚拟场景,并通过对虚拟人控制模块的设定来驱动虚拟人的动作和行为特点,这使虚拟人能够从行为上表达情感。虚拟人的情感模型是虚拟人情感计算和决策的关键,是虚拟人具有情感能力的基础。这里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模拟人的情感计算过程和决策机制,来建立虚拟人的情感工作机制,从而控制虚拟人的情感计算过程,使虚拟人具有模拟人的情感表达的能力。第二,通过分析情感语音信号,来识别情感语音信号中的参数信息,并进一步识别出情感语音信号中的情感信息。语音信号中的参数有多种,本文在比较和总结的基础上,选定了三种参数来综合的识别语音信号中的情感信息。在情感语音语料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特征参数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主要是建立特征参数的参数模型,为情感识别建立识别基础。第三,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算法在语音信号识别上的优点,来对情感语音信号进行情感信息的识别。情感信息与语言信息有共同的声学特征,只是二者反映的信息不同。通过情感语音信号的特征分析和理论验证,隐马尔科夫模型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实验证明,隐马尔科夫模型在情感信息的识别上,表现出很好的识别效果和较高的识别率,为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事实支持。第四,建立人机交互系统原型,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来证明人机情感交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验证主要通过情感识别和情感决策两方面进行,情感识别的主要是建立在情感语音识别的基础上,情感决策就是通过验证虚拟人情感表达的结果跟期望值的对比结果。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jiabin
智能车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是许多高新技术综合集成的载体。本书以车辆自动导航为核心,共分8章,第1~3章的内容为智能车辆概论、智能交通系统总论、智能车辆的研究现状,系统地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车辆的基本方法、理论和技术;第4~6章的内容为智能车辆的图像处理算法、实时图像处理的硬件支持体系及相关的车辆综合电子控制技术,重点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白动导航技术,即支持实时图像处理的图像检查与分析的并行处理器体系结构,同时进行了图像检查与分析的并行处理器和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或矩阵增强指令集技术之间的对比,建立了图像检查与分析的并行处理器核心平台,进而在此平台上构建了对车道、车辆、障碍物的检测算法体系结构,通过车辆电子控制,实现了基于视觉的车辆自主安全驾驶;第7、8章介绍了智能车辆的构造和设计,进行了智能车辆性能的实地测试与行驶安全性分析。本书适合于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研究人员、工程师、教师阅读;也可以作为该领域及相关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参考书。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RFID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和标准化,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大幅提高了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如何将RFID技术与军事装备维修管理相结合,并且将其系统化、平常化,迅速转化为战斗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课题研究的是RFID技术在军事装备维修保养中的应用。主要讨论了基于RFID技术的军事装备维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待修装备的入库信息更记(包括入库时间、入库送交人、送交单位、期望交货时间等)待维修设备的信息(包括出)日期、配发时间、配发单位、负责人以及维修历史记录)、维修记录信息(包括维修时间、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维修内容、维修责任人)的增加与更改、已修装备的出库管理等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利用超高频(900M)RFID的远距离非接触读写特性,可以使这些操作的过程变得简单易行。该系统的使用必将为提高我军的装备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带来好处。
标签: RFID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