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和IGBT内部结构不同, 决定了其应用领域的不同.1, 由于MOSFET的结构, 通常它可以做到电流很大, 可以到上KA,但是前提耐压能力没有IGBT强。2,IGBT 可以做很大功率, 电流和电压都可以, 就是一点频率不是太高, 目前IGBT硬开关速度可以到100KHZ,那已经是不错了. 不过相对于MOSFET的工作频率还是九牛一毛,MOSFET可以工作到几百KHZ,上MHZ,以至几十MHZ,射频领域的产品.3, 就其应用, 根据其特点:MOSFET应用于开关电源, 镇流器, 高频感应加热, 高频逆变焊机, 通信电源等等高频电源领域;IGBT 集中应用于焊机, 逆变器, 变频器,电镀电解电源, 超音频感应加热等领域开关电源 (Switch Mode Power Supply ;SMPS) 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选择,即开关管和整流器。虽然没有万全的方案来解决选择IGBT还是MOSFET的问题,但针对特定SMPS应用中的IGBT 和 MOSFET进行性能比较,确定关键参数的范围还是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将对一些参数进行探讨,如硬开关和软开关ZVS ( 零电压转换) 拓扑中的开关损耗,并对电路和器件特性相关的三个主要功率开关损耗—导通损耗、传导损耗和关断损耗进行描述。此外,还通过举例说明二极管的恢复特性是决定MOSFET或 IGBT 导通开关损耗的主要因素, 讨论二极管恢复性能对于硬开关拓扑的影响。导通损耗除了IGBT的电压下降时间较长外, IGBT和功率MOSFET的导通特性十分类似。由基本的IGBT等效电路(见图1)可看出,完全调节PNP BJT集电极基极区的少数载流子所需的时间导致了导通电压拖尾( voltage tail )出现。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太阳能是当今发展速度居第二位的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过去15年平均年增长为15%到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更是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是由小型独立户用系统问大型并网系统发展。由于太阳能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光伏电站输出的电能波动很大。随着这种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的容量越来越大,其输出功率的波动对电网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电网系统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国际上大规模光伏并网电站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计算机仿真技术则是研究这一内容的有效的技术手段。过去,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大多是按照准稳态理论来对系统各部件建模[-2,对系统功率流进行计算,从而对系统的长期稳态性能进行评价。但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动态性能的研究中,上述模型不能反映当太阳能辐射强度、环境温度变化时,光伏电站运行状态的瞬态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电网的影响。这就需要建立光伏电站的动态仿真模型。光伏阵列是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系统的关键部件,其L-V特性是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和光伏模块参数的非线性函数。要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伤真,首先一步是解决如何对光伏阵列1-V特性进行仿真模拟。该模型一旦建立,可用于模拟所研究系统的输入电源。简化的做法是把光伏阵列直接等效为直流电压源。但该模型不能实时跟踪太阳辐射强度、环境温度变化和光伏阵列参数的变化,因而这样的系统仿真不能反映上述参数变化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目前,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国内还未见公开发表的文献。国外虽有涉及这方面的公开文献,但所建模型主要针对特定的光伏模块1-41,因而缺乏通用性。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单片机课程设计 篮球记分器 LANE STUDIO CONTENT 1 2 3 4 5 系统功能 课题运用的知识点 系统原理的设计 硬件部分的设计 软件部分设计 1 系统功能 PART 1 PART 1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单片机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单片机体积小,功能强,集成了微型机的各部件,大大缩短了系统内信号传送的距离,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运行速度。 该系统主要是实现以下几种功能: ① 计分:能同时显示甲、乙两队比分,最大计分数为99。能分别对甲、乙两队比分进行加分。 ② 计时:从比赛开始时启动计时工作方式,初始时间为00,最大计时为99 分钟, 经过修改后应该还能实施计时暂停,还能设定为倒计时。 ③ 交换比分:中场交换比赛场地时,能交换甲、乙两队比分的位置。 ④ 哨音提示:设定的比赛时间到了,能自动哨音提示比赛结束. PART 1 2 课题运用的知识点 PART 1 PART 2 1 2 3 人机接口 AT89C51单片机的运用 LED数码管的运用 本课题主要运用单片机设计知识设计篮球赛记时计分器,因此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 系统原理的设计 PART 3 按 钮 单片机芯 片 时间显示 比分显示 为了实现原理图的设计目标,同时结合自己获取的各种资料以及要达到的具体功能,所确定的组成框图如图。 一、组成框图的组成说明 二、组成框图的组成及其功能说明 1、LED能够显示比赛成绩和比赛时间,并且能够显示调整后的比赛成绩和时间 2、控制按钮由两队的加分按钮组成、以中场中止按钮组成。 3、暂停比赛时间 4 硬件部分的设计 PART 4 单片机接口电路 复位电路 1 复位是指单片机的CPU或系统中其它的部件处于某一确定的初试状态,并从这一状态开始工作。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之外,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是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锁死状态,为摆脱困境,需要进行按键复位。 通常单片机的复位操作有上电复位、信号复位、运行监视复位,运行监视复位有程序运行监视和电源监视。 在本设计中,则是采用上电复位,原理是当电源接通后,上电瞬间RESET引脚获取高电平,该高电平需要电容充电来维持,当高电平维持在两个机械周期以上则单片机能被复位。 PART 4 2 晶体振荡电路 晶体振荡电路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时所需的时钟信号,从而保证各部分工作的同步。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反大器,只要在输入端XTAL1与输出XTAL2之间挂一个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就可以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震荡器并在单片机内部产生的时钟脉冲信号。电容器C1与C2用于稳定频率和快速起振,电容一般在5PF—30PF,本设计电容为30PF。 PART 4 3 键盘接口电路 与通用单片机相比,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种类很多,键盘中按键数量设置依系统操作要求而定。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有独立式和行列式两种。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canderile
上面是一段实时目标识别的演示, 计算机在视频流上标注出物体的类别, 包括人、汽车、自行车、狗、背包、领带、椅子等。今天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可以在图片、视频中识别出大量类别的物体, 甚至可以初步理解图片或者视频中的内容, 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3 岁儿童的智力水平。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毕竟人工智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就走完了人类几十万年的进化之路,并且还在加速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 也是有迹可循的。在尝试了其它方法之后, 计算机视觉在仿生学里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至少目前看是正确的) 。通过研究人类的视觉原理,计算机利用深度神经网络( Deep Neural Network,NN)实现了对图片的识别,包括文字识别、物体分类、图像理解等。在这个过程中,神经元和神经网络模型、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处理器(尤其是GPU)强大的算力,给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本文是一篇学习笔记, 以深度优先的思路, 记录了对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简单梳理,主要针对计算机视觉应用领域。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
OBD(On-Board Diagnostics),即随车诊断系统,可以通过汽车上安装的随车诊断装置,实时监测汽车的运行状况。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汽车OBD 1随车诊断系统,统一了故障诊断接口和故障代码的设置及含义。随车诊断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只能提供某一特征故障的故障代码与某些故障数据,不能对维修人员给以更具体的指导。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将专家系统与随车诊断系统相结合,设计出一种集故障代码与故障数据的采集、逻辑判断与维修指导为一体的,并具备用户经验知识库扩充功能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能方便地指导维修人员较迅速、准确地找出电控汽车故障原因,从而提高汽车维修效率。[1]目前,OBD11随车诊断系统的连接器采用SAEJ1962标准的16引脚插座,数字信号主要采用ISO9141和SAEJ 1850规定的电平信号编码,读取诊断信息必须通过专用的OBD 11电缆及接口。利用蓝牙技术,将OBD11接口的电平编码进行无线电传输,不仅方便了OBD11随车诊断系统的信息交换,也将大大扩展OBD11随车诊断系统的应用领域。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
摘要:随着CCD性能的不断提高,CCD技术在军、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TCDI501C线阵CCD的驱动电路设计,详细介绍了用VHDL完成的CCD图像传感器驱动时序设计和视频输出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的设计。关键词:线阵CCD;图像传感器:仪器仪表放大器;差分驱动1引言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 Device)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的新型半导体器件。目前随着CCD器件性能不断提高,在图像传感、尺寸测量及定位测控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CCD应用的前端驱动电路成本价格昂贵,而且性能指标受到生产厂家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制约,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CCD驱动器有两种:一种是在脉冲作用下CCD器件输出模拟信号,经后端增益调整电路进行电压或功率放大再送给用户;另一种是在此基础上还包含将其模拟量按一定的输出格式进行数字化的部分,然后将数字信息传输给用户,通常的线阵CCD摄像机就指后者,外加机械扫描装置即可成像。所以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和技术指标要求,选择不同型号的线阵CCD器件,设计方便灵活的驱动电路与之匹配是CCD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CCD(电荷耦合器)摄像头基本知识现在科学级的摄像头比前几年更尖端, 应用领域也更广了。在生物科学领域,从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到胶文件、化学放光探测系统, 都用到了CCD 的摄像头。但是很多研究工作者对CCD 的指标仍云里雾里。下面对CCD 的一些常见指标进行表述。常见的CCD 一般指: CCD 摄像头和插在电脑的采集卡区别数字摄像头与模拟摄像头所有CCD 芯片都属于模拟的设备。当图像进入计算机是数字的。如果信号在摄像头、采集卡两部分完成数字化的,这个CCD 被认为是模拟CCD。数字摄像头事实上是由内置于摄像头的数字化设备完成数字化过程, 这样可以减少图像噪音。与模拟摄像头相比, 数字摄像头提高了摄像头的信噪比、增加摄像头的动态范围、最大化图像灰度范围。科学级的绝大多数的CCD 芯片都是由Kodak、Sony、SIT 制造。评价CCD 的基本指标信噪比SNR 真实体现摄像头的检测能力。所有的CCD 摄像头的厂家为提高摄像头的性能, 都尽力使信号(可达到满井电子的数目) 最大同时尽可能减少噪音。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xsr1983
直流系统是给变电站各类信号设备、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应急电源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设备。直流系统的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流系统主监控是整个直流系统的控制、管理核心。主监控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对直流系统中各功能单元和蓄电池进行长期自动监测、获取直流系统中的各种运行参数和状态、根据测量数据及运行状态实时进行处理,并以此为依据对直流系统进行控制,实现系统的全自动精确管理,从而优化直流系统的运行状况,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嵌入式软硬件技术已广泛用于变电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控制等智能电网的各个应用领域。主监控单元运行时处理任务十分繁杂,包括MMI人机交互、电池充放电管理算法、开入开出控制、系统内部通信、后合通讯等任务,并且对任务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因此,主监控单元的软件设计是多任务、实时性和复杂程序较高的工作。嵌人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出现为开发复杂多任务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FreeRTOS操作系统是一个源码公开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具有可移植、可裁减、调度策略灵活的特点,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各种体系结构的微处理器上运行。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slq1234567890
【摘要】阐述了模数转换器的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测试原理和方法,并且构建了模数转换器的自动测试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重点讨论了利用Matlab库函数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测试的方法,使用ADC自动测试系统对高速模数转换器SCM530101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测试结果.【关键词】模数转换器;码密度;快速傅立叶变换过去由模拟电路实现的工作,今天越来越多地由数字电路或计算机来处理,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的通讯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数字产品成为目前以及未来产品的主流.作为模拟与数字之间的桥梁,ADC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特别是在数字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分析、医用成像设备、高速数据采集等应用方面.ADC器件不断向高速、高精度的方向飞速发展,当高精度的ADC应用于通讯、音频或视频领域时,对ADC的性能参数的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测试方法具有适应性差、只适合分析某种特定的ADC、不能分析多种动态性能参数、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间件的设计与系统的多个层相关,如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采集、标签数据管理、RFID系统安全等。对于不同层,不同的设计和实现被具体应用所采纳。然而,以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中间件就会缺乏一致性和灵活性,设计者不能够以一个统一的框架设计RFID中间件。面向服务的RFID中间件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用于RFID各个应用领域软件开发的框架,它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包含运行环境、编程架构风格在内的一套新的分布式软件系统构造方法和环境。使用SOA开发RFID中间件,能很好地改善软件设计中的整体性、灵活性和统一性。SOA是RFID中间件设计的基础,本文针对RFID中间件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EPC编码的自动解析、RFID读写器的接入、RFID标签数据的交换或共享、RFID系统安全等,提出了面向服务的RFID中间件平台架构。本文用SOA的设计原则建立RFID中间件的软件构架,然后通过系统集成服务的方式——查询服务、调用服务和提供服务清晰地定义出RFID读写器管理服务、标签信息服务、RFID安全服务等。使其适合于不同的RFID应用,并且根据EPCglobal 标准实现EPC编码的自动解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在不同平台间RFID标签数据的交换和集成,而且对于不同的应用降低了构建RFID系统的难度。
标签: rfid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