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飞控计算机与测控系统之间接口的统一帧结构设计新的方法和思路,初步建立了完备的格式化通信信息集。对帧结构进行动态配置,使帧结构具有通用化功能和可操作性。探讨了帧结构校验方法,使之具有检/纠错功能。理论分析表明,新的统一帧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测控系统机载设备的通用化。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yyq123456789
将支持向量机应用到典型的时变、非线性工业过程—— 连续搅拌反应釜的辨识中, 并与BP 神经网络建模相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了支持向量机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支持向量机以其出色的学习能力为工业过程的辨识提出了一种新的途径.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zhangdebiao
摘 要: 介绍虚拟设备驱动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以及VxDs与WIN32应用程序通讯的几种常用方法,并给出了用VtoolsD开发VxDs的具体实例。 关键词: 虚拟设备,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xDs),DDK,VTOOLSD WIN95下虚拟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开发.pdf
上传时间: 2015-01-03
上传用户:yyxy
工业固态元件 晶体管
上传时间: 2013-12-06
上传用户:467368609
USB-2.0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上传时间: 2014-01-16
上传用户:feifei0302
ISA总线概述 ISA总线: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是IBM公司为PC/AT电脑而制定的总线标准,为16位体系结构,只能支持16位的I/O设备,数据传输率大约是16MB/S。也称为AT标准。开始时PC机面向个人及办公室,定义了8位的ISA总线结构,对外公开,成为标准(ISO ISA标准)。第三方开发出许多ISA扩充板卡,推动了PC机的发展。1984年推出IBM-PC/AT系统,ISA从8位扩充到16位,地址线从20条扩充到24条。1988年,康柏、HP、NEC等9个厂商协同把ISA扩展到32位,即EISA总线(Extended ISA)。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dajin
pcie基本概念及其工作原理介绍:PCI Express®(或称PCIe®),是一项高性能、高带宽,此标准由互连外围设备专业组(PCI-SIG)制 订,用于替代PCI、PCI Extended (PCI-X)等基于总线的通讯体系架构以及图形加速端口(AGP)。 转向PCIe主要是为了实现显著增强系统吞吐量、扩容性和灵活性的目标,同时还要降低制造成本,而这 些都是基于总线的传统互连标准所达不到的。PCI Express标准在设计时着眼于未来,并且能够继续演 进,从而为系统提供更大的吞吐量。第一代PCIe规定的吞吐量是每秒2.5千兆比特(Gbps),第二代规 定的吞吐量是5.0 Gbps,而最近公布PCIe 3.0标准已经支持8.0 Gbps的吞吐量。在PCIe标准继续充分利 用最新技术来提供不断加大的吞吐量的同时,采用分层协议也便于PCI向PCIe的演进,并保持了与现有 PCI应用的驱动程序软件兼容性。 虽然最初的目标是计算机扩展卡以及图形卡,但PCIe目前也广泛适用于涵盖更广的应用门类,包括网络 组建、通信、存储、工业电子设备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本白皮书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PCI Express以及成功PCIe成功应用。 PCI Express基本工作原理 拓扑结构 本节介绍了PCIe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当今系统中实现和支持PCIe协议所需要的各个组成部分。本节 的目标在于提供PCIe的相关工作知识,并未涉及到PCIe协议的具体复杂性。 PCIe的优势就在于降低了复杂度所带来的成本。PCIe属于一种基于数据包的串行连接协议,它的复杂度 估计在PCI并行总线的10倍以上。之所以有这样的复杂度,部分是由于对以千兆级的速度进行并行至串 行的数据转换的需要,部分是由于向基于数据包实现方案的转移。 PCIe保留了PCI的基本载入-存储体系架构,包括支持以前由PCI-X标准加入的分割事务处理特性。此 外,PCIe引入了一系列低阶消息传递基元来管理链路(例如链路级流量控制),以仿真传统并行总线的 边带信号,并用于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壮性和功能性。此规格定义了许多既支持当今需要又支持未来扩展 的特性,同时还保持了与PCI软件驱动程序的兼容性。PCI Express的先进特性包括:自主功率管理; 先进错误报告;通过端对端循环冗余校验(ECRC)实现的端对端可靠性,支持热插拔;以及服务质量(QoS)流量分级。
上传时间: 2013-11-29
上传用户:zw380105939
400Ksps 光电隔离 12 位32 通道AD 16 通道高速同步数字输入 16 通道数字输出 2通道12位DA输出 5 通道脉冲输入 工业控制型USB接口板RBH8273使用说明书 这是一款适合于工业现场的USB采集控制板。 本的模拟量输入、模拟量输出、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脉冲量输入全部采用光电隔离技术,全面保护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该板在工业现场应用提供了条件,解决了USB总线在工业控制现场中的抗干扰问题。
上传时间: 2013-12-15
上传用户:gai928943
随着总线和接口技术的发展,在工业场合如何更加可靠、快速、便捷地进行数据传输成为该领域通信的研究重点之一。而USB技术以其高速、可靠、通用性强等一系列特点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发展迅猛,而USB OTG技术的诞生,使得两USB设备在没有PC参与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成为可能。本文通过搭建以16位微处理器MSP430F149为核心控制芯片、ISPl362为USB接口芯片的硬件平台,分别实现了USB部分主机和从机功能,使之能进行USB数据的存储与交换。本文完成以下工作:首先,认真研究USB协议,深入理解USB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传输方式等内容。仔细分析USB Mass Storage类协议,并讨论了采用BULK-ONLY传输实现Mass Storage类协议的方法,并对SCSI指令集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次,根据要求,设计出由控制、接口、数据存储、过流保护与供电切换电路等硬件模块组成的系统,在ALTIUM 2004软件上完成原理图的设计和PCB图的布局、布线,并完成硬件调试工作。再次,在已构建的硬件平台上,针对ISPl362 USB接口芯片的主/从机功能,分别设计了USB主机和从机的固件程序。利用IAR Workbench、BusHound等软件进行固件程序的调试,最终USB主机可对u盘进行检测、识别与配置;USB设备实现了USB设备的基本功能,能够被Windows XP操作系统识别,与PC机之间实现数据的批量传输。最后,用DriverWorks软件包的Driver Wizard生成驱动程序框架,并利用Windows DDK和vc++等软件进行驱动程序的编译,最终生成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WDM型USB设备驱动程序。通过对USB通信协议的研究,本人成功地构建了以MsP430F149和ISPl362为核心的硬件试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进行USB主机、从机通信试验。经测试表明,PC机能检测、识别、读写USB设备,其读取与写入速度分别为560KB/s和312Ⅺ玳。而主机能识别、配置接入的U盘。关键词:USB主机、USB从机、MSI'430F149、ISPl362、BuR-Only传输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浅言微笑
windows WDM 设备驱动程序的一些例子
上传时间: 2014-08-01
上传用户: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