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5 1.1课题来源 5 1.2 开发工具的选择 5 1.3 本文所做工作 6 第二章 需求分析 7 2.1 总体需求调查 7 2.1.1 组织结构图 7 2.1.2 系统目标 7 2.1.3 应用现状调查 7 2.1.4业务总体流程调查 8 2.2系统功能调查 9 2.2.1系统维护功能 9 2.3系统功能模块图 9 第三章 概要设计 10 3.1概念设计 10 3.2数据库设计 11 3.2.1 Yhklb用户口令表 11 第四章 详细设计 13 4.1启动界面设计 13 4.1.1 功能说明 13 4.1.2屏幕格式设计 13 4.2 登录窗口设计 14 4.2.1功能说明 14 4.2.2屏幕格式设计 14 4.2.3源程序分析 14 4.3 主窗口设计 16 4.3.1功能说明 16 4.3.2屏幕格式设计 16 4.3.3源程序分析 17 4.4系统维护模块设计 22 4.4.1基本参数维护 22
上传时间: 2014-01-22
上传用户:libinxny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第一章 开发网页广播服务系统的问题 1.1网页广播服务系统的简介 1.2网页广播服务系统功能需求 1.3开发工具简介 第二章 网页广播服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2.1网页广播服务系统的总体设计 2.2网页广播服务系统的具体设计 2.3网页广播服务系统的接口设计 第三章 网页广播服务系统的具体实现 3.1遍历文件模块设计说明 3.2CRC校验程序设计说明 3.3组织文件和文件索引表模块设计说明 3.4组织文件FAT表模块设计说明 3.5打包模块设计说明 3.6发送模块设计说明 3.7程序接口设计说明 第四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上传时间: 2014-01-20
上传用户:daguda
一、综述 3 1.1. 建设背景 3 1.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6 1.3. 系统建设目标 9 二、需求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11 2.1. 用户需求分析 11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13 2.2.1. Internet信息服务 13 2.2.2. 地理信息系统(GIS) 15 2.2.3. 基于WEB的地理信息系统 18 2.2.4. 推荐的技术、应用和营运策略 19 三、系统总体设计 21 3.1. 系统目标和设计原则 21 3.1.1. 系统目标 21 3.1.2. 设计原则 22 3.2. 系统分析 24 3.2.1. 网络基础设施分析 24 3.2.2. 基于WEB的GIS技术分析 25 3.3. 系统功能 27 3.3.1. 系统功能层次结构 28 3.3.2. 用户端功能设计 29
上传时间: 2014-09-02
上传用户:huannan88
基于C/S模式的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 1. 前言 1 1.1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开发平台和C#语言的特点 1 1.2用C/S模式开发计算机考试系统的优越性 1 2. 系统分析 2 2.1系统基本情况描述 2 2.2 可行性分析 2 2.3 需求分析 3 2.3.1采用SA方法画出计算机考试系统的一套分层数据流图 3 2.3.2数据词典 4 3. 系统设计 4 3.1系统配置 4 3.2系统概要设计 4 3.2.1系统结构图 4 3.2.2模块功能及界面设计 4 3.2.3模块界面设计 5 3.3系统详细设计 6 3.3.1模块详细设计 6
标签: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3
上传时间: 2013-12-26
上传用户:dragonhaixm
学生选修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 录 一、需求分析 2 1.1系统简要分析 2 1.2 应用需求分析 2 二、概要设计 4 2.1业务流分析 4 2.2数据流分析 4 2.3程序数据流程分析及流程设计 4 2.4数据字典 7 2.5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8 2.5.1 E-R图 8 2.5.2数据库建表 9 三、详细设计 11 3.1登陆模块的设计与功能实现:界面设计如下: 11 3.2系统管理 11 3.2.1系统管理菜单 11 3.2.2用户管理窗口 12 3.3管理员操作 12 3.4学生信息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13 3.5课程信息界面设计与功能的设计 17 3.6选课界面设计与功能实现 18 四、调试分析和小结 20 五、参考文献 23
上传时间: 2016-08-08
上传用户:edisonfather
QT3.3.4在远峰2410上移植 HOST 环境(虚拟机VM6.0): 系统:redhat 9 完全安装 交叉工具arm 2.95.3 TARGET环境 arm 2410 240*320屏外加触摸屏 cramfs文件系统 软件: cross-2.95.3.tar.bz2 qt-embedded-free-3.3.4.tar.bz2 qt-x11-free-3.3.4.tar.bz2 tmake-1.11.tar.gz 经测试,在3.3.2的交叉编译工具也通过
上传时间: 2014-12-22
上传用户:上善若水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论文摘要】 1 【关键字】 1 1. 选题背景 3 1.1. 课题背景、意义和来源以及系统工具介绍 3 1.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3 1.1.2. 课题的来源 3 1.1.3. 系统工具介绍 3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4 1.3. 研究内容及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4 1.3.1. 研究内容 4 1.3.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 2.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5 2.1. 方案内容 5 2.2. 方案论证 5 2.2.1. 方案的选择 5 2.2.2. 方案的技术实现 6 3. 系统总体设计 7 3.1. 系统总体设计 7 3.2. 系统总体功能图 8 3.3. 数据库设计 8 3.3.1. 数据库的选择 8 3.3.2. 数据库设计 9 3.3.4. 数据库关系图 10 4.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过程 11 4.1. 系统结构 11 4.2. 登录系统界面的设计 12 4.3. 信息服务子系统的设计 12 4.4. 管理和维护子系统的设计 15 5. 开发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 6. 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1
上传时间: 2013-12-28
上传用户:zhyiroy
控制器局域网(CAN)最初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汽车的监测、控制系统设计的。它是一种有效的支持分布式控制或者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由于其具有多主机、高性能以及高可靠性,CAN总线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过程控制、机械工业、纺织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以及传感器等领域。CAN总线已经形成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另一方面,随着电动车的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车已经开始迈向了市场普及的道路。对于电动车电池的管理和维护越来越成为电动车发展的重点之一。由于CAN具有抗干扰性强、连接简单、无主通信等特点,非常适合用来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因此,本文利用CAN总线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电池实时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经分析、设计、编程和调试,在实际应用中得以实现。 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和用户管理层三个部分。数据采集层的主要任务是电池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发送;数据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CAN总线接收数据采集层发送的实时数据,并将其转换成RS232串口协议发送到上位机;用户管理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实时显示,存储和分析。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 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将整个系统分为三个独立的层,分别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化,增强了系统的应用性; (2) 详细的研究了CAN2.0B协议和SAE J1939协议,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适合本设计的通讯协议; (3) 深入研究了MC9S12DG128芯片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法;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利用目前汽车工业广泛采用的CAN总线协议,设计了一套简单,高效,稳定的电池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并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将整个系统分为3个层,大大提升了系统的模块化水平,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上传时间: 2013-07-07
上传用户:1417818867
根据交通部公布的数据,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事故不仅给公民的财产造成了损失,而且给公民的人身安全也会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更好地避免交通事故成为一个焦点课题,汽车安全系统更是成为汽车生产商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 当前汽车安全系统有两大种类:一是被动式安全系统。例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二是主动式安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又分为主动被动式和主动自动式。前者有ABS等。后者有汽车自动防撞系统和倒车雷达等。 本文采用激光测距系统,开发一种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主动式防撞系统,本文的重点是开发测距预警系统,采用专门的激光测距芯片和接收芯片,并采用FPGA(File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作为主控芯片,对前车进行有效的监控,根据检测得到的数据,实时提出建议和报警,提醒驾驶员减速或者采取制动措施,从而达到预防追尾碰撞的目的。本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比较分析激光、雷达和毫米波等测距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及潜在用户分析,确定采用激光脉冲测距方式。针对激光脉冲测距存在的技术难题,提出以FPGA作为系统核心控制模块的测距系统设计方案。 2) 根据对车载动态测距系统测量精度、测量频率和测量范围的基本要求,结合脉冲激光测距的特点,提出采用多头脉冲激光测距和多周期脉冲测量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可有效提高系统测距精度和测量范围,降低系统成本。 3) 基于上述方案,完成了基于FPGA的多头脉冲激光测距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功能仿真、综合优化及板级测试实验。实验表明,各主要功能模块基本达到预期设计要求,为测距系统的后期开发奠定了基础。 4) 完成了激光测距传感器外围光电转换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及通讯接口的设计、制作、安装及实验室调试。 5) 最后对论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系统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上传时间: 2013-05-24
上传用户:yoleeson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有大量分布广泛的现场数据需要远程采集传输。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已经在实现自动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还存在采集通道少、速率低、数据传输方式不灵活,操作复杂,对测试环境要求较高等问题。如何建立起新一代灵活、高效、高速、多通道、实用性强、覆盖面广、适应复杂监测环境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程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和生态的恶化越来越明显,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国家环保部于2008年制定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标准》。本文在分析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照该标准,研究了一种多种信号标准兼容,多种采集通道可选的环境监测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课题来源于济南大陆机电有限公司委托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0624)。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分析研究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重要意义。调研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环境监测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特点。 (2)以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标准》为依据,分析了环境监测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特殊功能需求,制定了系统技术参数。为解决系统核心板与功能板架构存在的接口防震性差,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提出功能主板与扩展接口板的系统架构。选用ARM9处理器S3C2440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3)以开发达到环保标准的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为目标,进行了系统硬件设计制作。分析了系统的地址空间。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扩展接口分配和地址空间分配,避免了总线等硬件资源的冲突。基于系统功能主板的总线扩展接口和GPIO扩展接口扩展了开关量采集单元、开关量输出单元、串口单元、模拟量采集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等功能单元等电路。设计制作了印制电路板。 (4)研究嵌入式linux开发过程,分析嵌入式linux驱动与应用程序架构。构建了交叉的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对环境监测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特定功能单元进行软件开发。主要进行了总线操作、模拟量采集、RS-232串口数据传输、GPRS数据传输、智能仪表的RS-485通讯等驱动应用程序开发。
上传时间: 2013-07-10
上传用户:k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