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小电流

小电流是一个专业名词,比较有行业性。小电流在行业内是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的简称,该设备适用于3KV-66KV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电阻、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选线,用于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发电厂、水电站及化工、采油、冶金、煤炭、铁路等大型厂矿企业的供电系统,能够迅速可靠地指示出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线路。
  • PCB线宽过孔与电流关系

    PCB线宽过孔与电流关系

    标签: PCB 过孔 电流

    上传时间: 2013-11-04

    上传用户:fhjdliu

  • 简述PCB线宽和电流关系

      PCB线宽和电流关系公式   先计算Track的截面积,大部分PCB的铜箔厚度为35um(即 1oz)它乘上线宽就是截面积,注意换算成平方毫米。 有一个电流密度经验值,为15~25安培/平方毫米。把它称上截面积就得到通流容量。   I=KT(0.44)A(0.75), 括号里面是指数,   K为修正系数,一般覆铜线在内层时取0.024,在外层时取0.048   T为最大温升,单位为摄氏度(铜的熔点是1060℃)   A为覆铜截面积,单位为square mil.   I为容许的最大电流,单位为安培。   一般 10mil=0.010inch=0.254mm 1A , 250mil=6.35mm 8.3A ?倍数关系,与公式不符 ?  

    标签: PCB 电流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ljd123456

  • fpga管脚电流电压设置

    fpga管脚电流电压设置

    标签: fpga 管脚 电流 电压设置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sammi

  • 写给小白们的FPGA入门设计实验

      写给小白们的FPGA入门设计实验:   1. 写在前面的话    2   2. Lab 1 : LCD1602 字符显示设计  3   2.1. 摘要   2.2. 内容   2.3. 程序   2.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3. Lab 2 : 4 位减法、加法器设计   3.1. 摘要   3.2. 内容   3.3. 程序   3.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4. Lab 3 :三位二进制乘法器设计   4.1. 摘要   4.2. 内容   4.3. 程序   4.4. 结果(问题,解决,体会)   5. Lab 4 :序列检测器设计   6. Lab 5 :变模计数器设计   

    标签: FPGA 设计实验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zzbbqq99n

  • pcb对应电流

    pcb对应电流美国军用

    标签: pcb 电流

    上传时间: 2013-10-14

    上传用户:缥缈

  • CPLD最小系统原理图

    CPLD最小系统设计

    标签: CPLD 最小系统 原理图

    上传时间: 2013-12-23

    上传用户:410805624

  • NIOS图片教程1---建立一个最小系统

    NIOS教程1---建立一个最小系统

    标签: NIOS 教程 最小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赵云兴

  • 多级小波逆变换实时系统方案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级小波逆变换的高速、实时的硬件解决方案。仿真验证表明本方案能够满足连续输入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的要求,并且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

    标签: 多级 小波逆变换 实时系统 方案

    上传时间: 2013-12-20

    上传用户:JasonC

  • PCB板设计中的接地方法与技巧

    “地”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等位点,用来作为两个或更多系统的参考电平。信号地的较好定义是一个低阻抗的路径,信号电流经此路径返回其源。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电流,而不是电压。在电路中具有有限阻抗的两点之间存在电压差,电流就产生了。在接地结构中的电流路径决定了电路之间的电磁耦合。因为闭环回路的存在,电流在闭环中流动,所以产生了磁场。闭环区域的大小决定着磁场的辐射频率,电流的大小决定着噪声的幅度。在实施接地方法时存在两类基本方法:单点接地技术和多点接地技术。在每套方案中,又可能采用混合式的方法。针对某一个特殊的应用,如何选择最好的信号接地方法取决于设计方案。只要设计者依据电流流量和返回路径的概念,就可以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综合加以考虑

    标签: PCB 法与技巧

    上传时间: 2013-11-14

    上传用户:pioneer_lvbo

  • 传输线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一  传输线原理二  微带传输线三  微带传输线之不连续分析第二章  被动组件之电感设计与分析一  电感原理二  电感结构与分析三  电感设计与模拟四  电感分析与量测传输线理论与传统电路学之最大不同,主要在于组件之尺寸与传导电波之波长的比值。当组件尺寸远小于传输线之电波波长时,传统的电路学理论才可以使用,一般以传输波长(Guide wavelength)的二十分之ㄧ(λ/20)为最大尺寸,称为集总组件(Lumped elements);反之,若组件的尺寸接近传输波长,由于组件上不同位置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与相位均可能不相同,因而称为散布式组件(Distributed elements)。 由于通讯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相对的传输波长也越来越小,要使电路之设计完全由集总组件所构成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因此,运用散布式组件设计电路也成为无法避免的选择。 当然,科技的进步已经使得集总组件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小,例如运用半导体制程、高介电材质之低温共烧陶瓷(LTCC)、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等技术制作集总组件,然而,其中电路之分析与设计能不乏运用到散布式传输线的理论,如微带线(Microstrip Lines)、夹心带线(Strip Lines)等的理论。因此,本章以讨论散布式传输线的理论开始,进而以微带传输线为例介绍其理论与公式,并讨论微带传输线之各种不连续之电路,以作为后续章节之被动组件的运用。

    标签: 传输线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潇湘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