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对象关系

  • 基于关系模型的语义网络知识表示研究

    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坚实、技术成熟、产品丰富,多年来一直是存储和处理大数据量的研究和应用首选。如何在关系数据库强大的存储和处理能力基础上建立知识库,一直是知识工程和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人员重点研究的内容,也是知识管理走向应用的技术瓶颈。文中提出了语义网络的关系模型,并用实例论述了语义网络知识的关系数据表的存储。

    标签: 关系模型 网络知识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neu_liyan

  • 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一、传感器的定义信息处理技术取得的进展以及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都需要在传感器的开发方面有相应的进展。微处理器现在已经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系统能力的增强,作为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单元,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感器已成为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构组成,其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传感器”。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传感器系统的原则框图示于图1-1,进入传感器的信号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混杂有干扰信号和噪声。为了方便随后的处理过程,首先要将信号整形成具有最佳特性的波形,有时还需要将信号线性化,该工作是由放大器、滤波器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电路完成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电路的一部分是和传感器部件直接相邻的。成形后的信号随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微处理器。德国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传感器应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即直接感知被测量信号的敏感元件部分和初始处理信号的电路部分。按这种理解,传感器还包含了信号成形器的电路部分。传感器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传感器,传感器把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有两类传感器:有源的和无源的。有源传感器能将一种能量形式直接转变成另一种,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励源(参阅图1-2(a))。有源(a)和无源(b)传感器的信号流程无源传感器不能直接转换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从另一输入端输入的能量或激励能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传感器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各种物理效应和工作机理被用于制作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量对象,也可以不接触。用于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效应类型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处理过程日益完善。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声敏传感器——听觉;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与当代的传感器相比,人类的感觉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传感器比人的感觉功能优越,例如人类没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红外线辐射,感觉不到电磁场、无色无味的气体等。对传感器设定了许多技术要求,有一些是对所有类型传感器都适用的,也有只对特定类型传感器适用的特殊要求。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不同场合均需要的基本要求是: 高灵敏度,抗干扰的稳定性(对噪声不敏感),线性,容易调节(校准简易),高精度,高可靠性,无迟滞性,工作寿命长(耐用性) ,可重复性,抗老化,高响应速率,抗环境影响(热、振动、酸、碱、空气、水、尘埃)的能力 ,选择性,安全性(传感器应是无污染的),互换性 低成本 ,宽测量范围,小尺寸、重量轻和高强度,宽工作温度范围 。二、传感器的分类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列于表1.1。按照其用途,传感器可分类为: 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 液面传感器 能耗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热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 ,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以其输出信号为标准可将传感器分为: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标签: 集成 温度传感器 分类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zhangdebiao

  • linux进程的层次关系

    简要阐释了linux进程的层次关系

    标签: linux 进程

    上传时间: 2013-10-15

    上传用户:xhwst

  • 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为了改善目前嵌入式系统中的代码数量厦复杂度越来越高,维护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某些高级应用的要求等现状,提出一套新的基于面向对象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介绍面向对象嵌入式开发的应用现状和模块体系结构;针对面向对象编程所带来的更多的运行时间和资源需求进行性能分析。结合面向对象和底层语言应用,可以取得性能和可行性的平衡优势。

    标签: 面向对象的 嵌入式系统 开发技术

    上传时间: 2013-10-09

    上传用户:xinhaoshan2016

  • MIMO系统中分集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的折衷关系

    论文导出了分集增益与空间复用增益间的最佳折衷关系式。该关系式为阶梯递减右连续函数,阶梯数等于接收天线数目。分集增益的取值与分组长度有关,只有当分组长度不小于发射天线数目时才能获得满分集增益。折衷关系表明,采用合适的空时编码可以同时获得分集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但是两种增益不能同时达到最大。由最佳折衷关系可以推测一定空间复用增益时可得到的最大分集增益,以及一定分集增益时能获得的最大空间复用增益  

    标签: MIMO 分集增益 空间复用增益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mnacyf

  • C++_面向对象程序设计_谭浩强

    (C++_面向对象程序设计_谭浩强)word完整版加ppt版

    标签: 对象 程序设计 谭浩强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xzt

  • mil、inch、foot和mm的换算关系及软件

    换算关系还是简单,不过要算来算去还是需要工具,现在给大家提供的就是它们之间的换算软件。 首先要知道,这几个都是长度单位:foot是英尺,inch是英寸,mil是密耳。 1 mil=0.0254 mm 10 mil=0.254 mm 100 mil=2.54 mm 1 inch=1000 mil= 25.4 mm 1 foot = 12 inch = 304.8 mm=30.48 cm, 而市制单位中,1尺 = 1/3米 = 33.3 cm,二者差不多。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欧美国家谈论一个人的身高xx英尺xx英寸,可以试着换算一下。

    标签: inch foot mil 软件

    上传时间: 2013-10-09

    上传用户:稀世之宝039

  • mil、inch、foot和mm的换算关系及软件

    换算关系还是简单,不过要算来算去还是需要工具,现在给大家提供的就是它们之间的换算软件。 首先要知道,这几个都是长度单位:foot是英尺,inch是英寸,mil是密耳。 1 mil=0.0254 mm 10 mil=0.254 mm 100 mil=2.54 mm 1 inch=1000 mil= 25.4 mm 1 foot = 12 inch = 304.8 mm=30.48 cm, 而市制单位中,1尺 = 1/3米 = 33.3 cm,二者差不多。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欧美国家谈论一个人的身高xx英尺xx英寸,可以试着换算一下。

    标签: inch foot mil 软件

    上传时间: 2013-10-08

    上传用户:helmos

  • 走线宽度电流关系对照表

    走线宽度电流关系对照表

    标签: 走线 电流 对照表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dudu121

  • PCB线宽过孔与电流关系

    PCB线宽过孔与电流关系

    标签: PCB 过孔 电流

    上传时间: 2013-11-04

    上传用户:fhjd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