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51/AVR 编程器套件装配说明书 请您在动手装配这个编程器之前,务必先看完本说明书,避免走弯路。 1.收到套件后请对照元器件列表检查一下,元件、配件是否齐全? Used Part Type Designator ==== ================ ========== 1 1k R6 1 1uf 50V C11 5 2k2 R2 R3 R4 R5 R11 1 10K*8 RN1 2 11.0592MHZ Q1 Q2 1 12V,0.5W D2 2 15k R7 R8 2 21k R9 R10 4 33p C6 C7 C8 C9 1 47uf 25V C10 1 74HC164 IC6 2 78L05 IC4 IC5 1 100uf 25V C12 1 220R R1 1 AT89C51 IC2 1 B40C800(W02) D1 2 BS170 T1 T2 1 BS250 T3 1 DB9/F J2 1 J1X2 J1 1 LED GN5 D3 1 LM317L IC1 1 TLC2272 IC7 1 ZIF40 IC3 5 1uf C1 C2 C3 C4 C5 另外,套件配有1.5米串行电缆一根和配套的PCB一块,不含电源。编程器使用的15V交流电源或12V直流电源需要自己配套。2.装配要点:先焊接阻容元件,3个集成电路插座(IC2,IC7,IC6)其次是晶振, 全桥,稳压IC 等,然后焊接J2,最后焊接T1,T2,T3三只场效应管。焊接场效应管时务必按照以下方法:拔去电烙铁的电源,使用电烙铁余温去焊接三只场效应管,否则静电很容易损坏管子。这是装配成功的关键。这三只管子有问题,最典型的现象是不能联机。由于电源插座封装比较特殊,国内无法配套上,已改用电源线接线柱,可直接焊接在PCB板焊盘上,如下图1所示(在下图中两个红色圆圈内指示的焊盘),然后在连接到套件中配套的电源插座上。最近有朋友反映用15V交流比较麻烦,还要另外配变压器。如果要使用12V的直流电,无需将全桥焊上,将两个接线柱分别焊接在全桥的正负输出位置的焊盘上即可,如下图2所示,蓝色圆圈内指示的焊盘,连接电源的时候要注意正负极,不要接错了。方形焊盘是正极。40脚ZIF插座焊接前,应该将BR1飞线焊接好。注意:由于焊盘比较小,注意焊接温度,不要高温长时间反复焊接,会导致焊盘脱落。
上传时间: 2013-12-31
上传用户:caiguoqing
单片机开发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样离不开软件,我们写的汇编语言源程序要变为CPU可以执行的机器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汇编,另一种是机器汇编,目前已极少使用手工汇编的方法了。机器汇编是通过汇编软件将源程序变为机器码,用于MCS-51 单片机的汇编软件有早期的A51,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Keil 软件是目前最流行开发MCS-51 系列单片机的软件,这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Keil 即可看出。Keil 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u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运行Keil 软件需要Pentium 或以上的CPU,16MB或更多RAM、20M 以上空闲的硬盘空间、WIN98、NT、WIN2000、WINXP等操作系统。掌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51 系列单片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使用C 语言编程,那么Keil 几乎就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在国内你只能买到该软件、而你买的仿真机也很可能只支持该软件),即使不使用C 语言而仅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令你事半功倍。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学习Keil 软件的使用,在这一部份我们将学习如何输入源程序,建立工程、对工程进行详细的设置,以及如何将源程序变为目标代码。图1 所示电路图使用89C51 单片机作为主芯片,这种单片机性属于MCS-51 系列,其内部有4K 的FLASH ROM,可以反复擦写,非常适于做实验。89C51 的P1 引脚上接8 个发光二极管,P3.2~P3.4 引脚上接4 个按钮开关,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让接在P1 引脚上的发光二极管依次循环点亮。 一、Keil 工程的建立首先启动Keil 软件的集成开发环境,这里假设读者已正确安装了该软件,可以从桌面上直接双击uVision 的图标以启动该软件。UVison启动后,程序窗口的左边有一个工程管理窗口,该窗口有3 个标签,分别是Files、Regs、和Books,这三个标签页分别显示当前项目的文件结构、CPU 的寄存器及部份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值(调试时才出现)和所选CPU 的附加说明文件,如果是第一次启动Keil,那么这三个标签页全是空的。
上传时间: 2013-12-26
上传用户:liulinshan2010
特性• 一系列方法支持不同的照明概念/原理UHP CCFL等• 快速执行标准80C51 器件的两倍• 工作范围宽2.7V~6.0V 而且在125 仍可工作• 带晶振/谐振器和RC 的用户可配置振荡器不要求外部元件• 低电流操作• 丰富的特性集包括UART和I2C 串行通讯低电压检测和上电复位• 两个比较器• 在系统可编程ISP• 专用的模拟和数字外围设备• ADC 快速PWM 和DAC特殊控制的专用外围设备• PFC 功率因素修正• 带软开关PWM 的半桥和全桥控制• 使用ADC 和比较器进行照明管理• 与几乎所有远程协议接口DALI IR RF 等• 带镇流ASIC 带DAC 或PWM 的快速控制回路• 与存储设备的I2C 接口
上传时间: 2014-03-24
上传用户:ming529
晶振:12M TEMPER_L EQU 36H TEMPER_H EQU 35H TEMPER_NUM EQU 60H FLAG1 BIT 00H DQ BIT P3.3AAA:MOV SP,#70H LCALL GET_TEMPER LCALL TEMPER_COV LJMP AAA NOP ;------------------读出转换后的温度值 GET_TEMPER: SETB DQ ; 定时入口 BCD:LCALL INIT_1820 JB FLAG1,S22 LJMP BCD ; 若DS18B20不存在则返回S22:LCALL DELAY1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0CC LCALL WRITE_1820 MOV A,#44H ;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LCALL WRITE_1820 NOP LCALL DELAY LCALL DELAY CBA:LCALL INIT_1820 JB FLAG1,ABC LJMP CBA ABC:LCALL DELAY1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0BEH ; 发出读温度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READ_18200 ;READ_1820 RET ;------------------读DS18B20的程序,从DS18B20中读出一个字节的数据 READ_1820: MOV R2,#8 RE1: CLR C
上传时间: 2013-10-09
上传用户:heart_2007
在单片机应用开发中,代码的使用效率问题、单片机抗干扰性和可靠性等问题仍困扰着 工程师。为帮助工程师解决单片机设计上的难题,《电子工程专辑》网站特邀Holtek香 港分公司工程部处长邓宏杰先生担任《单片机应用编程技巧》专题讨论的嘉宾,与广大 设计工程师交流单片机设计开发经验。现根据论坛中的讨论归纳出单片机开发中应掌握 的几个基本技巧。一、 如何提高C语言编程代码的效率邓宏杰指出,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开发与应用的必然趋势。他强调:“ 如果使用C编程时,要达到最高的效率,最好熟悉所使用的C编译器。先试验一下每条C语言编译以后对应的汇编语言的语句行数,这样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效率。在今后编程的 时候,使用编译效率最高的语句。” 他指出,各家的C编译器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故编译效率也会有所不同,优秀的嵌入式系统C编译器代码长度和执行时间仅比以汇编语言编写的同样功能程度长5-20%。他说:“对于复杂而开发时间紧的项目时,可以采用C语言,但前提是要求你对该MCU系统的C语言和C编译器非常熟悉,特别要注意该C编译系统所能支持的数据类型和算法。虽然C语言是最普遍的一种高级语言,但由于不同的MCU厂家其C语言编译系统是有所差别的,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功能模块的操作上。所以如果对这些特性不了解,那么调试起来问题就会很 多,反而导致执行效率低于汇编语言。” 二、 如何减少程序中的bug? 对于如何减少程序的bug,邓宏杰给出了一些建议,他指出系统运行中应考虑的超范围管理参数有: 1.物理参数。这些参数主要是系统的输入参数,它包括激励参数、采集处理中的运行参 数和处理结束的结果参数。合理设定这些边界,将超出边界的参数都视为非正常激励或 非正常回应进行出错处理。 2.资源参数。这些参数主要是系统中的电路、器件、功能单元的资源,如记忆体容量、 存储单元长度、堆叠深度。在程式设计中,对资源参数不允许超范围使用。 3.应用参数。这些应用参数常表现为一些单片机、功能单元的应用条件。如E2PROM的擦 写次数与资料存储时间等应用参数界限。 4.过程参数。指系统运行中的有序变化的参数。
上传时间: 2013-10-21
上传用户:chukeey
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其中主要是以C语言为主,市场上几种常见的单片机均有其C语言开发环境。这里以最为流行的80C51单片机为例来学习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技术。大家都有C语言基础,但是编单片机程序,大家还得找专门的书来学习一下。这里我们只介绍Keil这种工具软件的用法。学习一种编程语言,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练习环境,边学边练才能学好。Keil软件是目最流行开发80C51系列单片机的软件,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µVision)将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下面我以一个实验举一个例子,一步一步学习Keil软件的使用。 首先我们看硬件原理图: 很明显,要点亮使发光二极管,必须使单片机的I/O口P1.0输出低电平。于是我们的任务就是编程序使P1.0输出地电平。1. 使用Keil前必须先安装。安装过程简单,这里不在叙述。2. 安装好了Keil软件以后,我们打开它。打开以后界面如下: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wtrl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件:微机:IBM PC系列机原理: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I/O接口电路及其与外设连接技术:硬件--接口电路原理 软件--接口编程方法第1章 基础知识 4第2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6第3章 程序加载并执行 4第4章 微处理器一般指令 6第5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4第6章 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8第7章 基本输入与输出 4第8章 程序流程控制 10第9章 字符串处理 6第10章 宏 4第11章 过程 4第12章 文件处理 4第13章 模块化程序设计 4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blacklee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件为PPT文件,内容有:第1章 基础知识 4第2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6第3章 程序加载并执行 4第4章 微处理器一般指令 6第5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4第6章 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8第7章 基本输入与输出 4第8章 程序流程控制 10第9章 字符串处理 6第10章 宏 4第11章 过程 4第12章 文件处理 4第13章 模块化程序设计 4
上传时间: 2013-10-28
上传用户:yanming8525826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精品课程(课件):微机:IBM PC系列机原理:8088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接口: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I/O接口电路及其与外设连接技术:硬件--接口电路原理软件--接口编程方法第1章 基础知识 4第2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 6第3章 程序加载并执行 4第4章 微处理器一般指令 6第5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4第6章 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8第7章 基本输入与输出 4第8章 程序流程控制 10第9章 字符串处理 6第10章 宏 4第11章 过程 4第12章 文件处理 4第13章 模块化程序设计 4
上传时间: 2014-03-17
上传用户:894448095
pic单片机实用教程(提高篇)以介绍PIC16F87X型号单片机为主,并适当兼顾PIC全系列,共分9章,内容包括:存储器;I/O端口的复位功能;定时器/计数器TMR1;定时器TMR2;输入捕捉/输出比较/脉宽调制CCP;模/数转换器ADC;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主控同步串行端口MSSP:SPI模式和I2C模式。突出特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系统全面、学练结合、学用并重、实例丰富、习题齐全。<br>本书作为Microchip公司大学计划选择用书,可广泛适用于初步具备电子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学生、教师、单片机爱好者、电子制作爱好者、电器维修人员、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者、工程技术人员阅读。本教程全书共分2篇,即基础篇和提高篇,分2册出版,以适应不同课时和不同专业的需要,也为教师和读者增加了一种可选方案。 第1章 EEPROM数据存储器和FIASH程序存储器1.1 背景知识1.1.1 通用型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和特点1.1.2 PIC单片机内部的程序存储器1.1.3 PIC单片机内部的EEPROM数据存储器1.1.4 PIC16F87X内部EEPROM和FIASH操作方法1.2 与EEPROM相关的寄存器1.3 片内EEPROM数据存储器结构和操作原理1.3.1 从EEPROM中读取数据1.3.2 向EEPROM中烧写数据1.4 与FLASH相关的寄存器1.5 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结构和操作原理1.5.1 读取FLASH程序存储器1.5.2 烧写FLASH程序存储器1.6 写操作的安全保障措施1.6.1 写入校验方法1.6.2 预防意外写操作的保障措施1.7 EEPROM和FLASH应用举例1.7.1 EEPROM的应用1.7.2 FIASH的应用思考题与练习题第2章 输入/输出端口的复合功能2.1 RA端口2.1.1 与RA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1.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1.3 编程方法2.2 RB端口2.2.1 与RB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2.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2.3 编程方法2.3 RC端口2.3.1 与RC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3.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3.3 编程方法2.4 RD端口2.4.1 与RD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4.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4.3 编程方法2.5 RE端口2.5.1 与RE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5.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5.3 编程方法2.6 PSP并行从动端口2.6.1 与PSP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6.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7 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3章 定时器/计数器TMR13.1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特性3.2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相关的寄存器3.3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电路结构3.4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工作原理3.4.1 禁止TMR1工作3.4.2 定时器工作方式3.4.3 计数器工作方式3.4.4 TMR1寄存器的赋值与复位3.5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4章 定时器TMR24.1 定时器TMR2模块的特性4.2 定时器TMR2模块相关的寄存器4.3 定时器TMR2模块的电路结构4.4 定时器TMR2模块的工作原理4.4.1 禁止TMR2工作4.4.2 定时器工作方式4.4.3 寄存器TMR2和PR2以及分频器的复位4.4.4 TMR2模块的初始化编程4.5 定时器TMR2模块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5章 输入捕捉/输出比较/脉宽调制CCP5.1 输入捕捉工作模式5.1.1 输入捕捉摸式相关的寄存器5.1.2 输入捕捉模式的电路结构5.1.3 输入捕捉摸式的工作原理5.1.4 输入捕捉摸式的应用举例5.2 输出比较工作模式5.2.1 输出比较模式相关的寄存器5.2.2 输出比较模式的电路结构5.2.3 输出比较模式的工作原理5.2.4 输出比较模式的应用举例5.3 脉宽调制输出工作模式5.3.1 脉宽调制模式相关的寄存器5.3.2 脉宽调制模式的电路结构5.3.3 脉宽调制模式的工作原理5.3.4 脉定调制模式的应用举例5.4 两个CCP模块之间相互关系思考题与练习题第6章 模/数转换器ADC6.1 背景知识6.1.1 ADC种类与特点6.1.2 ADC器件的工作原理6.2 PIC16F87X片内ADC模块6.2.1 ADC模块相关的寄存器6.2.2 ADC模块结构和操作原理6.2.3 ADC模块操作时间要求6.2.4 特殊情况下的A/D转换6.2.5 ADC模块的转换精度和分辨率6.2.6 ADC模块的内部动作流程和传递函数6.2.7 ADC模块的操作编程6.3 PIC16F87X片内ADC模块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7章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7.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7.1.1 串行通信的两种基本方式7.1.2 串行通信中数据传送方向7.1.3 串行通信中的控制方式7.1.4 串行通信中的码型、编码方式和帧结构7.1.5 串行通信中的检错和纠错方式7.1.6 串行通信组网方式7.1.7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和参数7.1.8 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7.2 PIC16F87X片内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模块7.2.1 与USART模块相关的寄存器7.2.2 USART波特率发生器BRG7.2.3 USART模块的异步工作方式7.2.4 USART模块的同步主控工作方式7.2.5 USART模块的同步从动工作方式7.3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8章 主控同步串行端口MSSP——SPI模式8.1 SPI接口的背景知识8.1.1 SPI接口信号描述8.1.2 基于SPI的系统构成方式8.1.3 SPI接口工作原理8.1.4 兼容的MicroWire接口8.2 PIC16F87X的SPI接口8.2.1 SPI接口相关的寄存器8.2.2 SPI接口的结构和操作原理8.2.3 SPI接口的主控方式8.2.4 SPI接口的从动方式8.3 SPI接口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9章 主控同步串行端口MSSP——I(平方)C模式9.1 I(平方)C总线的背景知识9.1.1 名词术语9.1.2 I(平方)C总线的技术特点9.1.3 I(平方)C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9.1.4 I(平方)C总线信号时序分析9.1.5 信号传送格式9.1.6 寻址约定9.1.7 技术参数9.1.8 I(平方)C器件与I(平方)C总线的接线方式9.1.9 相兼容的SMBus总线9.2 与I(平方)C总线相关的寄存器9.3 典型信号时序的产生方法9.3.1 波特率发生器9.3.2 启动信号9.3.3 重启动信号9.3.4 应答信号9.3.5 停止信号9.4 被控器通信方式9.4.1 硬件结构9.4.2 被主控器寻址9.4.3 被控器接收——被控接收器9.4.4 被控器发送——被控发送器9.4.5 广播式寻址9.5 主控器通信方式9.5.1 硬件结构9.5.2 主控器发送——主控发送器9.5.3 主控器接收——主控接收器9.6 多主通信方式下的总线冲突和总线仲裁9.6.1 发送和应答过程中的总线冲突9.6.2 启动过程中的总线冲突9.6.3 重启动过程中的总线冲突9.6.4 停止过程中的总线冲突9.7 I(平方)C总线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附录A 包含文件P16F877.INC附录B 新版宏汇编器MPASM伪指令总表参考文献
上传时间: 2013-12-14
上传用户:xiaoy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