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MCS-51单片机在计算、转换、应用等方面的各种子程序,内容包括二进制数运算、十进制数运算、数据转换、排序与查找、数学函数、树和图、延时和跳转、人机交互、单片机测控、单片机内部资源编成、单片机数据传输、波形发生与控制以及单片机软件抗干扰和数字滤波。对每个子程序,本书给出了入口条件、出口信息、影响资源、堆栈要求及经过详细注释的程序清单。本书的子程序具
上传时间: 2013-05-27
上传用户:2007yqing
德州仪器 (TI) Bluetooth® 低耗能 (BLE) 软件开发套件包括使用 CC2540 片上系统开发单模 BLE 应用所需的所有软件。它包括带最新 BLE 协议堆栈(支持多个连接)的对象代码、涵盖多种含源代码配置文件的样本项目和应用程序、BTool 以及一个用于测试 BLE 应用的 Windows PC 应用程序。除了软件外,该套件还包含文档,其中包括开发人员指南和 BLE API 指南。
上传时间: 2013-06-08
上传用户:shuiyuehen1987
51单片机PS2鼠标控制源代码,接收鼠标数据缓冲区,分别存放:功能信息字节,x位移量,y位移量,允许全局中断,允许定时器/计数器0溢出中断。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glitter
Protel 99SE采用数据库的管理方式。Protel 99SE软件沿袭了Protel以前版本方便易学的特点,内部界面与Protel 99大体相同,新增加了一些功能模块,功能更加强大。新增的层堆栈管理功能,可以设计32个信号层,16个地电层,
上传时间: 2013-09-10
上传用户:我累个乖乖
Protel 99SE采用数据库的管理方式。Protel 99SE软件沿袭了 Protel 以前版本方便易学的特点,内部界面与 Protel 99 大体相同,新增加了一些功能模块,功能更加强大。新增的层堆栈管理功能,可以设计 32 个信号层,16 个地电层,16 个机械层。新增的 3D 功能让您在加工印制版之前可以看到板的三维效果。增强的打印功能,使您可以轻松修改打印设置控制打印结果。Protel 99SE容易使用的特性还体现在“这是什么”帮助,按下右上角的小问号,然后输入你所要的信息,可以很快地看到特性的功能,然后用到设计中,按下状态 栏末端的按钮,使用自然语言帮助顾问。
上传时间: 2013-12-23
上传用户:彭玖华
基于MDK RTX 的COrtex—M3 多任务应用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 方安平 武永谊 摘要:本文描述了如何在Cortex—M3 上使用MDK RL—RTX 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多任务应用设计。 关键词:MDK RTX,Cortex,嵌入式,ARM, STM32F103VB 1 MDK RL—RTX 和COrtex—M3 概述 MDK 开发套件源自德国Keil 公司,是ARM 公司目前最新推出的针对各种嵌入式处理器 的软件开发工具。MDKRL—IUX 是一个实时操作系统(RTOS)内核,完全集成在MDK 编译器中。广泛应用于ARM7、ARM9 和Cortex-M3 设备中。它可以灵活解决多任务调度、维护和时序安排等问题。基于RL—I 订X 的程序由标准的C 语言编写,由Real—View 编译器进行编译。操作系统依附于C 语言使声明函数更容易,不需要复杂的堆栈和变量结构配置,大大简化了复杂的软件设计,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
上传时间: 2014-12-23
上传用户:Yue Zhong
大家知道,气体放电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传统上采用电感式镇流器(Ballast)和灯管串接起来,接入电网电压,另外单独采用启辉器或触发器,以产生必要的高压(超前顶峰式镇流器无需触发器)使灯点亮。当灯点亮后,利用电感镇流器自身的阻抗来控制或限制灯管电流,使灯管稳定工作。这种电感镇流器,一般是采用硅钢片堆栈起来作铁心,缠绕漆包线制作成。工作频率一般是50 Hz/60Hz。这种镇流器相对体积大﹑笨重,且功耗大、效率低。 为了克服电感镇流器的缺点,人们设法提高灯的工作频率。这是因为,工作频率提高一倍,镇流器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0.707。现在流行起来的电子节能灯,其电子镇流器都是通过AC/DC/AC变换,把市电50 Hz/60 Hz 交流电压,先变成直流电压,再通过逆变器变成几十kHz 的交流电压,从而用铁氧体磁芯取代了硅钢片,实现了电子镇流器的轻量化,产生了一体化电子节能灯,并使其功耗降低,光效提高。 但是,对于高强度气体放电(High Intensity Discharge缩写HID)灯(高压钠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特别是金属卤化物灯(金卤灯)其工作频率升高(一般升高到800 Hz 以上),灯电弧容易产生声共振现象。其表现为灯电弧发生扭曲,有时呈月芽形,有时摆动不稳定,使灯光闪烁,严重时会引起电弧管损坏发生爆裂。 于是,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也产生了许多专利技术。这些办法或者用来防止声共振的发生,或者用来减弱、抑制声共振的发生。这些办法一般都采用了最新的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和控制技术,技术难度大,造价高。
上传时间: 2014-03-24
上传用户:jelenecheung
一、干电池 二、蓄电池 三、燃料电池 四:德研制成有机太阳能电池 五:三星SDI开发出新型燃料电池,可为笔记本供电15小时 普遍用在手电和小型器械上的干电池,外壳锌片作负极,中间的碳棒是正极,它的周围用石墨粉和二氧化锰粉的混合物填充固定,正极和负极间装入氯化锌和氯化铵的水溶液作为电解质,为了防止溢出,与淀粉制成糊状物。
标签: 化学电源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LIKE
单片机中堆栈问题详解
上传时间: 2013-12-20
上传用户:青春给了作业95
本书从应用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各种硬件接口设计、各种常用的数据运算和处理程序及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以及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并对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抗干扰技术以及各种新器件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突出了选取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书中的应用实例,大多来自科研工作及教学实践,且经过检验,内容丰富、翔实。 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学习MCS-51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自动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测试、机电一体化以及各类从事MCS-51单片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一章 单片微型计等机概述 1.1 单片机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1.2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1.3 单片机的应用 1.3.1 单片机的特点 1.3.2 单片机的应用范围 1.4 8位单片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和机型 1.5 MCS-51系列单片机 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2.1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2.2 MCS-51的引脚 2.2.1 电源及时钟引脚 2.2.2 控制引脚 2.2.3 I/O口引脚 2.3 MCS-51单片机的中央处理器(CPU) 2.3.1 运算部件 2.3.2 控制部件 2.4 MCS-51存储器的结构 2.4.1 程序存储器 2.4.2 内部数据存储器 2.4.3 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2.4.4 位地址空间 2.4.5 外部数据存储器 2.5 I/O端口 2.5.1 I/O口的内部结构 2.5.2 I/O口的读操作 2.5.3 I/O口的写操作及负载能力 2.6 复位电路 2.6.1 复位时各寄存器的状态 2.6.2 复位电路 2.7 时钟电路 2.7.1 内部时钟方式 2.7.2 外部时钟方式 2.7.3 时钟信号的输出 第三章 MCS-51的指令系统 3.1 MCS-51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 3.1.1 寄存器寻址 3.1.2 直接寻址 3.1.3 寄存器间接寻址 3.1.4 立即寻址 3.1.5 基址寄存器加变址寄存器间址寻址 3.2 MCS-51指令系统及一般说明 3.2.1 数据传送类指令 3.2.2 算术操作类指令 3.2.3 逻辑运算指令 3.2.4 控制转移类指令 3.2.5 位操作类指令 第四章 MCS-51的定时器/计数器 4.1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 4.1.1 工作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 4.1.2 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 4.2 定时器/计数器的四种工作方式 4.2.1 方式0 4.2.2 方式1 4.2.3 方式2 4.2.4 方式3 4.3 定时器/计数器对输入信号的要求 4.4 定时器/计数器编程和应用 4.4.1 方式o应用(1ms定时) 4.4.2 方式1应用 4.4.3 方式2计数方式 4.4.4 方式3的应用 4.4.5 定时器溢出同步问题 4.4.6 运行中读定时器/计数器 4.4.7 门控制位GATE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T1为例) 第五章 MCS-51的串行口 5.1 串行口的结构 5.1.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5.1.2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5.2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5.2.1 方式0 5.2.2 方式1 5.2.3 方式2 5.2.4 方式3 5.3 多机通讯 5.4 波特率的制定方法 5.4.1 波特率的定义 5.4.2 定时器T1产生波特率的计算 5.5 串行口的编程和应用 5.5.1 串行口方式1应用编程(双机通讯) 5.5.2 串行口方式2应用编程 5.5.3 串行口方式3应用编程(双机通讯) 第六章 MCS-51的中断系统 6.1 中断请求源 6.2 中断控制 6.2.1 中断屏蔽 6.2.2 中断优先级优 6.3 中断的响应过程 6.4 外部中断的响应时间 6.5 外部中断的方式选择 6.5.1 电平触发方式 6.5.2 边沿触发方式 6.6 多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 6.6.1 定时器作为外部中断源的使用方法 6.6.2 中断和查询结合的方法 6.6.3 用优先权编码器扩展外部中断源 第七章 MCS-51单片机扩展存储器的设计 7.1 概述 7.1.1 只读存储器 7.1.2 可读写存储器 7.1.3 不挥发性读写存储器 7.1.4 特殊存储器 7.2 存储器扩展的基本方法 7.2.1 MCS-51单片机对存储器的控制 7.2.2 外扩存储器时应注意的问题 7.3 程序存储器EPROM的扩展 7.3.1 程序存储器的操作时序 7.3.2 常用的EPROM芯片 7.3.3 外部地址锁存器和地址译码器 7.3.4 典型EPROM扩展电路 7.4 静态数据存储的器扩展 7.4.1 外扩数据存储器的操作时序 7.4.2 常用的SRAM芯片 7.4.3 64K字节以内SRAM的扩展 7.4.4 超过64K字节SRAM扩展 7.5 不挥发性读写存储器扩展 7.5.1 EPROM扩展 7.5.2 SRAM掉电保护电路 7.6 特殊存储器扩展 7.6.1 双口RAMIDT7132的扩展 7.6.2 快擦写存储器的扩展 7.6.3 先进先出双端口RAM的扩展 第八章 MCS-51扩展I/O接口的设计 8.1 扩展概述 8.2 MCS-51单片机与可编程并行I/O芯片8255A的接口 8.2.1 8255A芯片介绍 8.2.2 8031单片机同8255A的接口 8.2.3 接口应用举例 8.3 MCS-51与可编程RAM/IO芯片8155H的接口 8.3.1 8155H芯片介绍 8.3.2 8031单片机与8155H的接口及应用 8.4 用MCS-51的串行口扩展并行口 8.4.1 扩展并行输入口 8.4.2 扩展并行输出口 8.5 用74LSTTL电路扩展并行I/O口 8.5.1 用74LS377扩展一个8位并行输出口 8.5.2 用74LS373扩展一个8位并行输入口 8.5.3 MCS-51单片机与总线驱动器的接口 8.6 MCS-51与8253的接口 8.6.1 逻辑结构与操作编址 8.6.2 8253工作方式和控制字定义 8.6.3 8253的工作方式与操作时序 8.6.4 8253的接口和编程实例 第九章 MCS-51与键盘、打印机的接口 9.1 LED显示器接口原理 9.1.1 LED显示器结构 9.1.2 显示器工作原理 9.2 键盘接口原理 9.2.1 键盘工作原理 9.2.2 单片机对非编码键盘的控制方式 9.3 键盘/显示器接口实例 9.3.1 利用8155H芯片实现键盘/显示器接口 9.3.2 利用8031的串行口实现键盘/显示器接口 9.3.3 利用专用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8279实现键盘/显示器接口 9.4 MCS-51与液晶显示器(LCD)的接口 9.4.1 LCD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9.4.2 点阵式液晶显示控制器HD61830介绍 9.5 MCS-51与微型打印机的接口 9.5.1 MCS-51与TPμp-40A/16A微型打印机的接口 9.5.2 MCS-51与GP16微型打印机的接口 9.5.3 MCS-51与PP40绘图打印机的接口 9.6 MCS-51单片机与BCD码拨盘的接口设计 9.6.1 BCD码拨盘 9.6.2 BCD码拨盘与单片机的接口 9.6.3 拨盘输出程序 9.7 MCS-51单片机与CRT的接口 9.7.1 SCIBCRT接口板的主要特点及技术参数 9.7.2 SCIB接口板的工作原理 9.7.3 SCIB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 9.7.4 SCIB的CRT显示软件设计方法 第十章 MCS-51与D/A、A/D的接口 10.1 有关DAC及ADC的性能指标和选择要点 10.1.1 性能指标 10.1.2 选择ABC和DAC的要点 10.2 MCS-51与DAC的接口 10.2.1 MCS-51与DAC0832的接口 10.2.2 MCS-51同DAC1020及DAC1220的接口 10.2.3 MCS-51同串行输入的DAC芯片AD7543的接口 10.3 MCS-51与ADC的接口 10.3.1 MCS-51与5G14433(双积分型)的接口 10.3.2 MCS-51与ICL7135(双积分型)的接口 10.3.3 MCS-51与ICL7109(双积分型)的接口 10.3.4 MCS-51与ADC0809(逐次逼近型)的接口 10.3.5 8031AD574(逐次逼近型)的接口 10.4 V/F转换器接口技术 10.4.1 V/F转换器实现A/D转换的方法 10.4.2 常用V/F转换器LMX31简介 10.4.3 V/F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接口 10.4.4 LM331应用举例 第十一章 标准串行接口及应用 11.1 概述 11.2 串行通讯的接口标准 11.2.1 RS-232C接口 11.2.2 RS-422A接口 11.2.3 RS-485接口 11.2.4 各种串行接口性能比较 11.3 双机串行通讯技术 11.3.1 单片机双机通讯技术 11.3.2 PC机与8031单片机双机通讯技术 11.4 多机串行通讯技术 11.4.1 单片机多机通讯技术 11.4.2 IBM-PC机与单片机多机通讯技术 11.5 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技术 11.5.1 IBM-PC/XT系统中波特率的产生 11.5.2 MCS-51单片机串行通讯波特率的确定 11.5.3 波特率相对误差范围的确定方法 11.5.4 SMOD位对波特率的影响 第十二章 MCS-51的功率接口 12.1 常用功率器件 12.1.1 晶闸管 12.1.2 固态继电器 12.1.3 功率晶体管 12.1.4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 12.2 开关型功率接口 12.2.1 光电耦合器驱动接口 12.2.2 继电器型驱动接口 12.2.3 晶闸管及脉冲变压器驱动接口 第十三章 MCS-51单片机与日历的接口设计 13.1 概述 13.2 MCS-51单片机与实时日历时钟芯片MSM5832的接口设计 13.2.1 MSM5832性能及引脚说明 13.2.2 MSM5832时序分析 13.2.3 8031单片机与MSM5832的接口设计 13.3 MCS-51单片机与实时日历时钟芯片MC146818的接口设计 13.3.1 MC146818性能及引脚说明 13.3.2 MC146818芯片地址分配及各单元的编程 13.3.3 MC146818的中断 13.3.4 8031单片机与MC146818的接口电路设计 13.3.5 8031单片机与MC146818的接口软件设计 第十四章 MCS-51程序设计及实用子程序 14.1 查表程序设计 14.2 散转程序设计 14.2.1 使用转移指令表的散转程序 14.2.2 使用地地址偏移量表的散转程序 14.2.3 使用转向地址表的散转程序 14.2.4 利用RET指令实现的散转程序 14.3 循环程序设计 14.3.1 单循环 14.3.2 多重循环 14.4 定点数运算程序设计 14.4.1 定点数的表示方法 14.4.2 定点数加减运算 14.4.3 定点数乘法运算 14.4.4 定点数除法 14.5 浮点数运算程序设计 14.5.1 浮点数的表示 14.5.2 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 14.5.3 浮点数乘除法运算 14.5.4 定点数与浮点数的转换 14.6 码制转换 ……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xuan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