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国外<b>计算机科学</b>经典教材

  • 微电脑型数学演算式双输出隔离传送器

    特点(FEATURES) 精确度0.1%满刻度 (Accuracy 0.1%F.S.) 可作各式数学演算式功能如:A+B/A-B/AxB/A/B/A&B(Hi or Lo)/|A| (Math functioA+B/A-B/AxB/A/B/A&B(Hi&Lo)/|A|/etc.....) 16 BIT 类比输出功能(16 bit DAC isolating analog output function) 输入/输出1/输出2绝缘耐压2仟伏特/1分钟(Dielectric strength 2KVac/1min. (input/output1/output2/power)) 宽范围交直流两用电源设计(Wide input range for auxiliary power) 尺寸小,稳定性高(Dimension small and High stability)

    标签: 微电脑 数学演算 输出 隔离传送器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541657925

  • 周立功写给学单片机的年轻人

    写给学单片机的年轻人:周立功 珍惜求学机会 作为过来人思前想后,我感到完全有责任将发自心底的感受传递给年轻一代,“一个企业家心灵深处渴望优秀人才的卓越追求和深层次的叹息、痛苦和感受”。您们千万不要等到毕业求职时才觉得自己能力太差,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当然,如果您现在看了我写的这篇文章可能还不算晚,因为您还有机会在以后的岁月里奋起直追——“亡羊补牢,尤未为晚”。对于现在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您应该更加珍惜这美好的求学机会,因为眨眼之间几年就过去了,您很快就会感到来自全社会生存竞争的压力,您面临的对手再也不仅仅是您身边的同学,今天您在班上的成绩的确是前几名,但一走到社会上去才感到是多么地脆弱而又多么地不堪一击。 面试本科生   在面试大多数本科生时,我仅仅是询问了一些有关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但却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完全答对,简直是五花八门。很多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至今还不知道单片机是这个专业的核心基础,难道不可悲吗?您的水平不高我完全心中有底,其实我只要求这些学生能够掌握单片机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用汇编和C51 写过一些基本的程序,真正动手做过一些简单的项目,然后将自己做过的项目写成比较规范的文档。我想,这种形式的“自我介绍”肯定要比让别人看您那写的千遍一律的“八股文”简历不知要强多少倍,古人言:“一叶知秋”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平心而论只有具备这样基础的学生才配得上企业花钱对您进行二次“开发” 事实上,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管老师平时是多么地劝导都听不进去,我认为您只要平时善于做一个有心人,主动一些多找老师请教,然后从大三开始帮老师打打下手干一些活。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自己花钱购买一些学习开发实验板,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但也有很多学生说没有钱,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现在的学生购买手机成风,我不知道手机对您们现在来说到底有多大的用途?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都不太好,可这些孩子们的攀比心里却十分地严重和可怕。到今天即将毕业之际才感到找工作太难。父母一个子儿地攒下一些辛苦钱给您购买电脑容易吗?“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是希望您能够学到一些真本事,而您可能很多时间都在玩游戏,上网聊天,实际上对于您来说仅仅是举手之劳,只要花几百元买一块实验板,辛苦一个暑假的时间强化实践,可能您就会与众不同。与此同时,可能您的信心大增,前途一片光明。俗话说得好:仓库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您平时没有准备,那么临时匆匆忙忙地上阵面试肯定是要败下来的。从2003 年开始是全国第一次扩招之后毕业人数最多的第一年,以后的毕业生还会更多,同时还有更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抢饭碗,面对就业的困境压力不能说不大,痛苦在其中。还有就是我每天都要面临那些看不完的自我介绍简历,很可惜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八股文”令人讨厌。其实只要您的成绩不是太差,分数不是应聘成功的关键,重要的是做人要踏实,不要有水分,实际上,只要将您平时做过的小制作写成一篇心得,再带上您的作品,“事实胜于雄辩”这样更能打动人。还有很多经历了四年本科又三年研究生阶段学习行将毕业的硕士生,不仅不知道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什么东西,而且连C++都不能熟练掌握,驱动程序开发的能力就更不容提了,仅仅做了一个单片机的应用设计就拿到硕士文凭了,术业缺乏专攻泛泛而谈,说句实在话,怎么样也教人无法接受啊!对于我来说,如果您没有特别的才能,我宁愿用三年时间培养一个好的本科生给更高的待遇,他肯定不比一般的硕士生差。所以,考上了研究生之后,您要时刻明白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前沿科学技术的学习至关重要的,这是您将来面试的“杀手涧”,因为您毕业之后要求的工资待遇起码是一般本科生的两倍,但是这个钱不是那么好拿的。顶多3-5 年的时间,大家肯定能够看到一个现实,那就是如果您还不能熟练地掌握嵌入式操作系应用开发技术的话,您只能拿2000 元的月薪。即便您是研究生或是博士,那又有什么稀奇的呢?邓伯伯有句名言,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知道企业家是要赚钱的,否则这个企业就留不住人才,无情的市场竞争机制将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个老板淘汰出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如果离开了富有聪明才智的优秀人才,那是不可想象的。光有几个还不行,而是要有一个卓越的军团。 就业问题   其实就业的问题,对于一个努力的人来说是何等地简单,我面试了300 多本科生,我只对其中几个成绩中等的本科生感兴趣,他们主要是参加过2001 年全国电子大赛,有的是平时业余时间,暑假及其寒假都在跟老师干活的学生,与他们聊天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和欣慰,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如获至宝。于是,我就立即劝他们,您的成绩中等确实难以考上好的学校和导师还不如不考研究生以免浪费时间,同时也充满自信告诉他们,“我就是伯乐!我愿意给您机会和花钱培养您”。事实上,即便您考上研究生,如果没有遇上具有超前眼光和经费充足的导师,您读了也白读,更何况现在的研究生扩招的这么多?一个导师带那么多研究生,有那么多课题吗?即便有的话,他应付得过来吗?可能残酷的现实将会让您看到,毕业之后回头一看还远远不如当年同您一道毕业的同班同学。确实也是,人家的机会比您好得多,关键是人家对待机会比您把握得好,可以说:恰到火候。难道非要读研究生理论水平才高吗?这是何等地荒谬啊!我们知道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的更新速度一定就要快吗?回答是否定的,比如说推广PHILIPS 的最新单片机和USB 技术吧!他们的更新速度肯定比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要慢得多,难道说我们的人才水平不够高吗?我们公司就有一批这样在各个领域里出类拔萃的“年轻专家”从 2003 年开始,我们将会有一系列的专著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多数的著作都来自于我们长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年轻团队合作的结晶。他们是优秀和卓越的人才,他们没有就业的压力,他们不怕炒鱿鱼,相反我倒时刻要想尽办法加强公司的管理,从工资,奖金,福利,生活和事业成就感等各个方面绞尽脑汁善待人才和留住人才,这么努力的人才根本就不需要过多地为工作和生活发愁,对于这个问题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是下面我要讲到的问题,一个人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条件和机遇对自己如何定位的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定位问题   比如说,如果您对单片机的理解仅仅是入门水平的话,那么您首先就应该低调一些,因为您主要的任务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说句实在话,此刻此刻您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寻找伯乐比眼前的利益更加重要!因为您现在确实还没有可以骄傲的资本,您一定要想尽办法取得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的入场卷,这对您来说是何等地重要啊!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从地起”您一定要寻找机会通过业绩表现出您的能力,您确实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您就可能在一个公司里树立您的“信用”,有了信用之后随之而来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到那时您根本就不用不愁自己的待遇和地位问题了。所以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您能够做到以“诚信” 打天下,您将来的前途肯定是无限光明。千万不要感到自己在班上的成绩是前几名或者相对来说自己的动手能力相比之下比同学强多少、多少,或者自己在读书期间贷了多少款,或者家里是多么地缺钱,因为当您加入整个社会的竞争之后,这些都不是您要求高薪的理由,这个时候您的心态将可能会决定您的命运,因此对自己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估价,经常是很多学生用这些理由向我开出高价,我无话可说只好“摇头和叹息”。   如果您的水平还不够,我认为也不要自卑,要知道机会是时刻属于有准备的年轻人,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此时此刻,您应该振作起来,立即拿起书本努力学习和加强实战的训练,待到羽翼丰满之时大胆地走出去闯荡,让社会来对您做一个恰当的评价,然后再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继续学习和实践,由于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局势,您一定要明白:您距离失败永远只有6 个月!

    标签: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vodssv

  • 单片直接驱动数码管的计数器程序

      a_bit equ 20h ;个位数存放处   b_bit equ 21h ;十位数存放处   temp equ 22h ;计数器寄存器   star: mov temp,#0 ;初始化计数器   stlop: acall display   inc temp   mov a,temp   cjne a,#100,next ;=100重来   mov temp,#0   next: ljmp stlop   ;显示子程序   display: mov a,temp ;将temp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10进制   mov b,#10 ;10进制/10=10进制   div ab   mov b_bit,a ;十位在a   mov a_bit,b ;个位在b   mov dptr,#numtab ;指定查表启始地址   mov r0,#4   dpl1: mov r1,#250 ;显示1000次   dplop: mov a,a_bit ;取个位数   MOVC A,@A+DPTR ;查个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个位的7段代码

    标签: 直接驱动 数码管 计数器 程序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lx9076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选修课,它是对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及加深,让学生对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原理、设计及应用得到更加感性的认识,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单片机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实验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实验课的任务是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单片机各部件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的掌握,培养学生在单片机硬件方面的动手能力以及加深对软件控制程序的理解。(二)基本要求1、掌握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单片机内部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编程;3、掌握单片机并行接口的基本编程及程序的编写及控制;4、掌握使用8255完成并行接口扩展的基本原理及电路连接、软件编程;5、掌握单片机中定时器与中断的联合应用,掌握定时器及中断的编程方法及键盘识别

    标签: 单片机原理 实验 教学大纲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gxm2052

  • 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

    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 概述由于计算机科学和电路集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系统日趋数字化、复杂化和大规模集成化,且电子系统设计原理和大型软件设计的原理极为接近。这些都要求电子类专业的教学重点应由传统的基础功能模块设计转向对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管理,加强对学生系统概念的培养。电子信息系列实验装置便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开始研发的。它包含有电子技术实验装置,计算机组成/网际服务实验装置,微机系统与接口实验装置及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装置。该系列实验装置提供了集演示、验证和综合设计的新一代教学平台,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配置了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此外,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实验内容,发挥创造性才能。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很实用的技术,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独占鳌头,故又称为微控制器。迄今为止,8位单片机仍占有单片机市场的60%以上份额,促进了8位单片机朝着高性能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随着CPLD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被广大设计人员重视、应用。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装置实质上是构建了一个以CPLD/FPGA和MCU为中心,能与微机子系统进行通信的综合设计实验平台,它采用的是CPLD/FPGA和MCU双系统核心架构,再与外围设备通过总线方式连接起来。可以完成有关单片机,微机接口,逻辑设计等众多实验,可作为“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在系统编程技术”,“VHDL设计”,“微型计算机测控技术”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单片机、CPLD/FPGA技术的理解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为以后电子系统设计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除具有单片机,CPLD/FPGA双系统核心构架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功能单元电路,如A/D、D/A、RTC及通讯接口等,并可根据学生应用的需要方便地扩展其它电路,使其完全能够做出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综合性实验,另外配置的一些工具模块也能为学生做实验提供方便。1.2 实验装置的特点EEEC-030B型单片机/ISP综合设计实验装置的主要特点如下:􀂋 CPLD/FPGA和MCU双系统架构该系统既能单独作为CPLD/FPGA实验系统或单片机实验系统使用,更能同时使用MCU和CPLD/FPGA系统以充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系统设计的需要。适应了当今系统设计的潮流,使该系统功能更加完善。

    标签: ISP 单片机 综合设计 实验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363186

  • 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

    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MSP430系列单片机在超低功耗和功能集成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该系列单片机自问世以来,颇受用户关注。在2000年该系列单片机又出现了几个FLASH型的成员,它们除了仍然具备适合应用在自动信号采集系统、电池供电便携式装置、超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设备等领域的特点外,更具有开发方便、可以现场编程等优点。这些技术特点正是应用工程师特别感兴趣的。《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对该系列单片机的FLASH型成员的原理、结构、内部各功能模块及开发方法与工具作详细介绍。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 目录  第1章 引 论1.1 MSP430系列单片机1.2 MSP430F11x系列1.3 MSP430F11x1系列1.4 MSP430F13x系列1.5 MSP430F14x系列第2章 结构概述2.1 引 言2.2 CPU2.3 程序存储器2.4 数据存储器2.5 运行控制2.6 外围模块2.7 振荡器与时钟发生器第3章 系统复位、中断及工作模式3.1 系统复位和初始化3.1.1 引 言3.1.2 系统复位后的设备初始化3.2 中断系统结构3.3 MSP430 中断优先级3.3.1 中断操作--复位/NMI3.3.2 中断操作--振荡器失效控制3.4 中断处理 3.4.1 SFR中的中断控制位3.4.2 中断向量地址3.4.3 外部中断3.5 工作模式3.5.1 低功耗模式0、1(LPM0和LPM1)3.5.2 低功耗模式2、3(LPM2和LPM3)3.5.3 低功耗模式4(LPM4)22 3.6 低功耗应用的要点23第4章 存储空间4.1 引 言4.2 存储器中的数据4.3 片内ROM组织4.3.1 ROM 表的处理4.3.2 计算分支跳转和子程序调用4.4 RAM 和外围模块组织4.4.1 RAM4.4.2 外围模块--地址定位4.4.3 外围模块--SFR4.5 FLASH存储器4.5.1 FLASH存储器的组织4.5.2 FALSH存储器的数据结构4.5.3 FLASH存储器的控制寄存器4.5.4 FLASH存储器的安全键值与中断4.5.5 经JTAG接口访问FLASH存储器39第5章 16位CPU5.1 CPU寄存器5.1.1 程序计数器PC5.1.2 系统堆栈指针SP5.1.3 状态寄存器SR5.1.4 常数发生寄存器CG1和CG25.2 寻址模式5.2.1 寄存器模式5.2.2 变址模式5.2.3 符号模式5.2.4 绝对模式5.2.5 间接模式5.2.6 间接增量模式5.2.7 立即模式5.2.8 指令的时钟周期与长度5.3 指令组概述5.3.1 双操作数指令5.3.2 单操作数指令5.3.3 条件跳转5.3.4 模拟指令的简短格式5.3.5 其他指令第6章 硬件乘法器6.1 硬件乘法器6.2 硬件乘法器操作6.2.1 无符号数相乘(16位×16位、16位×8位、8位×16位、8位×8位)6.2.2 有符号数相乘(16位×16位、16位×8位、8位×16位、8位×8位)6.2.3 无符号数乘加(16位×16位、16位×8位、8位×16位、8位×8位)6.2.4 有符号数乘加(16位×16位、16位×8位、8位×16位、8位×8位)6.3 硬件乘法器寄存器6.4 硬件乘法器的软件限制6.4.1 寻址模式6.4.2 中断程序6.4.3 MACS第7章 基础时钟模块7.1 基础时钟模块7.2 LFXT1与XT27.2.1 LFXT1振荡器7.2.2 XT2振荡器7.2.3 振荡器失效检测7.2.4 XT振荡器失效时的DCO7.3 DCO振荡器7.3.1 DCO振荡器的特性7.3.2 DCO调整器7.4 时钟与运行模式7.4.1 由PUC启动7.4.2 基础时钟调整7.4.3 用于低功耗的基础时钟特性7.4.4 选择晶振产生MCLK7.4.5 时钟信号的同步7.5 基础时钟模块控制寄存器7.5.1 DCO时钟频率控制7.5.2 振荡器与时钟控制寄存器7.5.3 SFR控制位第8章 输入输出端口8.1 引 言8.2 端口P1、P28.2.1 P1、P2的控制寄存器8.2.2 P1、P2的原理8.2.3 P1、P2的中断控制功能8.3 端口P3、P4、P5和P68.3.1 端口P3、P4、P5和P6的控制寄存器8.3.2 端口P3、P4、P5和P6的端口逻辑第9章 看门狗定时器WDT9.1 看门狗定时器9.2 WDT寄存器9.3 WDT中断控制功能9.4 WDT操作第10章 16位定时器Timer_A10.1 引 言10.2 Timer_A的操作10.2.1 定时器模式控制10.2.2 时钟源选择和分频10.2.3 定时器启动10.3 定时器模式10.3.1 停止模式10.3.2 增计数模式10.3.3 连续模式10.3.4 增/减计数模式10.4 捕获/比较模块10.4.1 捕获模式10.4.2 比较模式10.5 输出单元10.5.1 输出模式10.5.2 输出控制模块10.5.3 输出举例10.6 Timer_A的寄存器10.6.1 Timer_A控制寄存器TACTL10.6.2 Timer_A寄存器TAR10.6.3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CCTLx10.6.4 Timer_A中断向量寄存器10.7 Timer_A的UART应用 第11章 16位定时器Timer_B11.1 引 言11.2 Timer_B的操作11.2.1 定时器长度11.2.2 定时器模式控制11.2.3 时钟源选择和分频11.2.4 定时器启动11.3 定时器模式11.3.1 停止模式11.3.2 增计数模式11.3.3 连续模式11.3.4 增/减计数模式11.4 捕获/比较模块11.4.1 捕获模式11.4.2 比较模式11.5 输出单元11.5.1 输出模式11.5.2 输出控制模块11.5.3 输出举例11.6 Timer_B的寄存器11.6.1 Timer_B控制寄存器TBCTL11.6.2 Timer_B寄存器TBR11.6.3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CCTLx11.6.4 Timer_B中断向量寄存器第12章 USART通信模块的UART功能12.1 异步模式12.1.1 异步帧格式12.1.2 异步通信的波特率发生器12.1.3 异步通信格式12.1.4 线路空闲多机模式12.1.5 地址位多机通信格式12.2 中断和中断允许12.2.1 USART接收允许12.2.2 USART发送允许12.2.3 USART接收中断操作12.2.4 USART发送中断操作12.3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12.3.1 USART控制寄存器UCTL12.3.2 发送控制寄存器UTCTL12.3.3 接收控制寄存器URCTL12.3.4 波特率选择和调整控制寄存器12.3.5 USART接收数据缓存URXBUF12.3.6 USART发送数据缓存UTXBUF12.4 UART模式,低功耗模式应用特性12.4.1 由UART帧启动接收操作12.4.2 时钟频率的充分利用与UART的波特率12.4.3 多处理机模式对节约MSP430资源的支持12.5 波特率计算 第13章 USART通信模块的SPI功能13.1 USART同步操作13.1.1 SPI模式中的主模式13.1.2 SPI模式中的从模式13.2 中断与控制功能 13.2.1 USART接收/发送允许位及接收操作13.2.2 USART接收/发送允许位及发送操作13.2.3 USART接收中断操作13.2.4 USART发送中断操作13.3 控制与状态寄存器13.3.1 USART控制寄存器13.3.2 发送控制寄存器UTCTL13.3.3 接收控制寄存器URCTL13.3.4 波特率选择和调制控制寄存器13.3.5 USART接收数据缓存URXBUF13.3.6 USART发送数据缓存UTXBUF第14章 比较器Comparator_A14.1 概 述14.2 比较器A原理14.2.1 输入模拟开关14.2.2 输入多路切换14.2.3 比较器14.2.4 输出滤波器14.2.5 参考电平发生器14.2.6 比较器A中断电路14.3 比较器A控制寄存器14.3.1 控制寄存器CACTL114.3.2 控制寄存器CACTL214.3.3 端口禁止寄存器CAPD14.4 比较器A应用14.4.1 模拟信号在数字端口的输入14.4.2 比较器A测量电阻元件14.4.3 两个独立电阻元件的测量系统14.4.4 比较器A检测电流或电压14.4.5 比较器A测量电流或电压14.4.6 测量比较器A的偏压14.4.7 比较器A的偏压补偿14.4.8 增加比较器A的回差第15章 模数转换器ADC1215.1 概 述15.2 ADC12的工作原理及操作15.2.1 ADC内核15.2.2 参考电平15.3 模拟输入与多路切换15.3.1 模拟多路切换15.3.2 输入信号15.3.3 热敏二极管的使用15.4 转换存储15.5 转换模式15.5.1 单通道单次转换模式15.5.2 序列通道单次转换模式15.5.3 单通道重复转换模式15.5.4 序列通道重复转换模式15.5.5 转换模式之间的切换15.5.6 低功耗15.6 转换时钟与转换速度15.7 采 样15.7.1 采样操作15.7.2 采样信号输入选择15.7.3 采样模式15.7.4 MSC位的使用15.7.5 采样时序15.8 ADC12控制寄存器15.8.1 控制寄存器ADC12CTL0和ADC12CTL115.8.2 转换存储寄存器ADC12MEMx15.8.3 控制寄存器ADC12MCTLx15.8.4 中断标志寄存器ADC12IFG.x和中断允许寄存器ADC12IEN.x15.8.5 中断向量寄存器ADC12IV15.9 ADC12接地与降噪第16章 FLASH型芯片的开发16.1 开发系统概述16.1.1 开发技术16.1.2 MSP430系列的开发16.1.3 MSP430F系列的开发16.2 FLASH型的FET开发方法16.2.1 MSP430芯片的JTAG接口16.2.2 FLASH型仿真工具16.3 FLASH型的BOOT ROM16.3.1 标准复位过程和进入BSL过程16.3.2 BSL的UART协议16.3.3 数据格式16.3.4 退出BSL16.3.5 保护口令16.3.6 BSL的内部设置和资源附录A 寻址空间附录B 指令说明B.1 指令汇总B.2 指令格式B.3 不增加ROM开销的模拟指令B.4 指令说明(字母顺序)B.5 用几条指令模拟的宏指令附录C MSP430系列单片机参数表附录D MSP430系列单片机封装形式附录E MSP430系列器件命名

    标签: flash MSP 430 超低功耗

    上传时间: 2014-04-28

    上传用户:sssnaxie

  • 微型机算计发展概述

    微型机算计发展概述人类从原始社会学会使用工具以来到现代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而信息革命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代表的。人类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现代时期。其中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发展之快,是任何其他技术都无法相提并论的自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现在已50多年的历史。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电子管电路计算机,电子管数:18800个;继电器数量:5000个;耗电量:150KW;重量:30t;占地面积:150平方米;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运算/s。第二代:晶体管电路计算机(60年代初)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LSI)和超大规模(VSLI)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基本情况: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亿次到几万亿次;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到目前进行知识处理的人工智能阶段;计算机不仅可以处理文字、字符、图形图象信息,而且可以处理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计算机正朝着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定义: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再配上半导体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系统总线及其它支持逻辑电路组成的计算机称微型计算机。在1971年美国Intel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芯片4004以来,差不多每隔2~3年就推出一代新的微处理器产品;如今已推出了第五代微处理器。因为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所以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而更新换代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1.第一代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71~1973年)——4位CPU和低档8位处理器,典型的产品有:Intel 4004、改进型的4040,是4位处理器,以它为核心构成的微机是MCS-4。Intel 8008是8位通用微处理器,以它为核心所构的微机是MCS-8。参数:芯片采用PMOS工艺;集成度为2000管/片;时钟频率1MHz;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为20μs。2.第二代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1973~1978年)——成熟的8位CPU,典型的产品有:Intel 8080(1973年由Intel公司推出)MC6800 (1974年由美国Motorola推出。Z-80 (1975年由Zilog公司推出。Intel 8085 (1976年由Intel公司推出,是Intel 8080的改进型。MOS 6502,由MOS公司推出,它是IBM PC机问世之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微型计算机Apple2(苹果机)的CPU。第二代微处理器的参数:芯片工艺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达到5000~9000管/片;时钟频率2~4MHz;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为1~2μs;具有多种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完善,基本指令100多条。特点:具有中断、DMA等控制功能;也考虑了兼容性、接口标准化和通用性、配套的外围电路功能和种类齐全。在软件方面:主要是汇编,还有一些简单的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

    标签: 微型机 发展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蒋清华嗯

  • 111021@52RD_RF基础与测量

    介绍射频领域的基础概念和测量单位,入门级别的经典教材。

    标签: 111021 RD_RF 52 测量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yunfan1978

  • MEMS 经典教材

    The field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particularly micromachinedmechanical transducers, has been expanding over recent years, and the productioncosts of these devices continue to fall. Using materials, fabrication processes, anddesign tools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the 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industry, newtypes of microengineered device are evolving all the time—many offering numerousadvantages over their traditional counterparts.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iliconhave been well understood for many years, but it i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have been exploited in many examples of MEMS. This book may seem slightlyunusual in that it has four editors. However, since we all work together in this fieldwithin the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it seemed natural to work together on a project like this. MEMS are nowappearing as part of the syllabus for both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at many universities, and we hope that this book will complement the teaching thatis taking place in this area.

    标签: MEMS 教材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朗朗乾坤

  • ARM开发工具RealView_MDK使用入门3

    ARM开发工具使用入门,经典教材。

    标签: RealView_MDK ARM 开发工具 使用入门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风之骄子